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09年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10-20 作者:派智库 来源:咸阳市秦都区统计局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9年,秦都全区上下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保增长、扩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以“进位创强”为统揽,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经济总量扩张,全区经济呈现出“平稳回升、企稳向好”的良好趋势。
一、综 合
内容来自dedecms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72.34亿元,较去年同期净增22.34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再创历史新高。增速高出全国6.9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高出全市1.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4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90.52亿元,同比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72.28亿元,同比增长14.8%。三次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分别是5.54%、52.52%、41.94%。
二、农 业
内容来自dedecms
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6.43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8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8.9万亩,新增设施蔬菜1000亩,其中新型日光温室500亩。果品面积5.2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8.40万吨,比上年增长 3.9 %,粮食单产增幅排名全市第一 。蔬菜总产29.6万吨 ,增长1%。水果总产量9.04万吨,增长1%。
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940吨、3016吨、1659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19 %、14%、6%。年末大家畜、生猪、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7760头、90952头、7740只、3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0%、8%、19%、30%。
当年造林0.41万亩,其中,杂果经济林0.11万亩、12.35 万株。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1.2万亩,同比增加0.2万亩,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取得实质性进展。
序号 | 名 称 | 2009年 | 2008年 | 2007年 |
一 | 粮食播种面积 | 238782亩 | 247530亩 | 242870亩 |
总产量 | 83976吨 | 80826吨 | 73873吨 | |
二 | 蔬菜播种面积 | 89886亩 | 88320亩 | 91015亩 |
总产量 | 296497吨 | 291793吨 | 293951吨 | |
三 | 油料播种面积 | 5820亩 | 6485亩 | 7140亩 |
总产量 | 804吨 | 812吨 | 964吨 | |
四 | 果园面积 | 52005公顷 | 3475公顷 | 3120公顷 |
总产量 | 90351吨 | 89324吨 | 86619吨 | |
五 | 畜牧业产品产量及存栏情况 | |||
1、肉类 | 7940吨 | 6676吨 | 8536吨 | |
2、蛋类 | 3016吨 | 2640吨 | 3180吨 | |
3、奶类 | 16590吨 | 15720吨 | 13354吨 | |
4、存栏情况 | ||||
(1)猪 | 90952头 | 84150头 | 98200头 | |
(2)羊 | 7740只 | 6520只 | 8100只 | |
(3)牛 | 7760头 | 7060头 | 11928头 | |
(4)家禽 | 370000只 | 285000只 | 421870只 |
保工业增长成效明显。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8.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6.04亿元,同比增长17.33%。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248.65亿元,总量跃居全市第一,增速达到29.66%,创历史最好水平。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40.27亿元,同比增长70%,重工业产值74.59亿元,同比增长180.38%。
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全辖区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6.67亿元,同比增长30%。全区现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6家,全年累计实现产值88亿元,比上年增长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9.5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3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我区坚持项目支撑,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05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53.49亿元,同比增长38.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3.56亿元,同比增长24.6%。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五、财政税收
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财政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30%。从收入内部构成看,其中税收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40 %,完成预算112%,占到了总收入的85.74%。非税收入0.45亿元,同比下降10%。非税收入的比重减小,工商税收比重明显上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增加。2009年全区完成财政支出5.82亿元,同比增长26%。
六、国内贸易
2009年继续受益于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强力推动,我区积极开展节庆促销,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消费品市场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3亿元,同比增长18.3%,全年批零贸易业销售额42.93亿元,同比增长17.8%。餐饮和住宿业实现销售额8.73亿元,同比增长20.6%。限额以上企业增速强劲,累计完成21.86亿元,同比增长23.2%。
七、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区共引进合同项目164个,合同引进资金61.6亿元,完成投资33.5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86.61%。其中,工业项目89个,引进资金54.66亿元,完成投资31.8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27.2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copyright dedecms
09年末,全区共有中学31所,小学54所。中学在校学生35092人,中学教师2234人,小学在校学生31797人,小学教师1844人。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双高普九” 、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新增面积8.67万平方米,改造危漏校舍6.5万平方米;维修桌凳18316套,新购桌凳6472套、微机1514台,新建多媒体教室39个、理化生实验室9个、初中地理室12个、中小学科技活动室34个、劳技活动室68个、电子备课室33个,购置图书425.5万册、电子钢琴13架,顺利通过省级“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区”验收,成为全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县区。积极开展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共对24所中小学、5所幼儿园进行全面督导评估。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2009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575人,增幅达4.03%。
科技事业蓬勃开展。全年共组织申报科技项目35项,其中省级项目5项,总投资2100万元,争取资金30万元;市级项目30项,总投资达到5000余万元,争取资金90万元;积极做好省重点大项目申报工作,我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和清华科技园建设项目已争取到专项资金400万元。共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5个,建立多媒体星火培训基地3个。培训各类科技人员11000多人,开展科普宣传和防震减灾法宣传9次,摆放展板4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00余人次。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学生参加了陕西省防震减灾知识网上答题活动,共有6名参赛者获奖。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内容来自dedecms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今年以来,组织舞蹈、器乐等6大类27件作品参加咸阳市第四届少儿艺术节,8件作品进入复赛,获优秀组织奖、创作奖,并取得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的优异成绩。今年争取到省文化厅为沣东办文化站、古渡办文化站等配送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价值共计76万元,争取省、市体育局为秦宝社区、建设路社区等6个社区配备社区体育健身器材价值50万元,争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援建,建成龙南村、双照村、安家、东江渡村等农家书屋40个,配备图书64000册,价值108万元。成功举办节庆文化活动。积极筹备参加了市上承办的中国第一届花馍艺术节活动。举办了建国60周年祝福祖国诗歌朗诵会、黄河颂献给祖国60华诞和送文化下乡进社区系列活动。开展科技之春文艺下乡进社区活动24场次。开展消夏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1500余场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卓有成效,公布了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个,“渭河南忙罢古会”、“重阳追节送花糕”等5个项目成为咸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辖区共有医院、卫生院97 所,医院、卫生院床位470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88人,产妇分娩率达99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已降至5.16‰。全年农民参合率达到96%,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共收治住院患者12626例,住院总费用3969.82万元,报销住院费用1482.19万元,人均单次住院补偿1174元,补偿率37.3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已建立服务中心7家,服务站36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区在45个社区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229768份,建档率达75%。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2.3万余份,建档率达到86%,免费体检近万人。全年培训全科医师98人,社区护士82人,医护人员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免疫规划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对全区预防接种单位及接种人员进行了资质认证,为全区适龄儿童建卡建证,儿童建卡建证率100%,“五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两脑”疫苗接种率达到85%以上。艾滋病重点人群监测采样率达到97%;对结核病人的追踪率达96%,医疗机构结核病转诊率达到100%。服药病人治疗管理率达到100%。针对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制定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并进行防控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截止年末,全区共发现疫情145例,其中重症病例6例,无死亡病例。累计接种甲流疫苗38217人,未发生一例严重的不良反应。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管理,妇幼专干培训率达100%,婴幼儿死亡率3.54‰。全区育龄妇女普查普治40563人,查出各类疾病5717人,发病率14.1%;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964人。组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净化了辖区医疗市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保障了居民的食品卫生安全。
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先后举办了“庆三八”机关妇女趣味运动会、咸阳市北郊建材市场杯摩托车越野邀请赛、第十四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城市自行车咸阳赛区选拔赛和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承办了2009年“先河杯”市民长跑大赛、咸阳市九运会成人组羽毛球赛;组队参加了咸阳市机关干部职工乒乓球对抗赛、中国宝鸡第九届太白登山节登山比赛。竞技体育工作成绩优异。组队参加了咸阳市九运会,在游泳、举重、射箭等7个项目比赛中,共取得金牌20枚、银牌29枚、铜牌25枚,以总分675分获得团体总分第3名。向省、市以上专业队和体校输送运动员16名。代表咸阳市组队参加陕西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二届特奥会,共获得金牌35枚、银牌8枚、铜牌7枚。
内容来自dedecms
十、环境保护
内容来自dedecms
“双减排”工作成绩突出。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3962吨;拆除方圆实业有限公司燃煤锅3台、天宏纸业有限公司燃煤锅2台,SO2削减200吨,提前半年超额完成任务。严把环评关,提高项目准入条件。率先在辖区内开展了“环评审批五个零服务”工作,依靠“以新带老、行业限批”两项措施消化污染总量,将污染物削减总量指标落实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有效的防止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共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审批手续48个,环评执行率达到100%。
专项整治活动扎实开展。注重源头治理,以餐饮业废水治理为重点,要求全区100平方米以上餐饮业必须安装油水分离设施,确保达标排放。集中开展了辖区违法煤场专项整治、建筑施工噪音、医院含菌废水消毒处置专项整治、治理水源地专项整治、洗染业专项整治、露天烧烤园专项整治、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专项整治等七项专项行动,共查处煤场10家,处罚3起,关闭了多胜煤场和友谊煤场;查处建筑施工场地等各类噪声源66处,查处超标单位14个,责令整改19处。对医院含菌废水、水源地排污企业及有烟烧烤摊点等68家违法行为予以纠正,受理群众投诉76件,处理76件,环境噪声扰民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启动。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扎实有效,确保了全区夏秋两季无一处焚烧现象,夏季秸秆禁烧工作被市政府评为一等奖。“双百”工程全面展开,成立农村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秦都区农村环境保护及生态工作实施方案》,共筛选启动10个生态示范村、1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创建工作。
“创绿”工作逐步推进。全区己有2个单位申报省级、6个单位申报市级、12个单位申报区级绿色文明单位。积极开展“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绿色消费”活动,百姓厨房、时代王朝酒店等6家酒店成为绿色消费示范点和宣传口。
“双创”工作向纵深拓展。调整完善了“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对机关环境进行了美化、亮化,及时对所包抓的世纪大道路段进行清扫,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义务劳动。刷新楼体、墙体93万平方米,“平改坡”8500平方米,更换门头牌匾6500块,建立移动公厕10座,更新果皮箱500个,栽植大树7000棵,投资400万元购置机械化清扫车4辆,三轮环保车200辆,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验收。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9.3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90‰,死亡率为6.08‰,自然增长率为3.82‰。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92元,比上年增长23.7%,农民人均纯收入5195元,比上年增长20.4%。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和消费环境的改善,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欲望明显增强,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44元,比上年增19.20%。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实现了保障对象全员化、操作程序规范化、对象管理动态化、资金发放社会化、资金筹措制度化、救助政策配套化、档案信息电子化、民主监督公开化的“八化”工作目标。年末城市低保对象6665户、16774人,占我区非农人口的6.8%,人均补差153元,月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39万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230户、3918人,月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5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对全区47户、47名五保户落实了每人每年1856元的供养金,其中10名五保户实现了集中供养,大大提高了我区五保供养水平和质量。
救灾救济工作得到加强。特别是“11.11”暴雪灾害发生后,适时组织干部深入灾区第一线查灾、核灾,全面掌握受灾情况,下拨救灾资金6多万元,帮助困难群众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确保灾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双拥”工作有序推进。为革命残疾军人267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3人、“三属”人员34人、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58人、在乡老复员军人266人,发放抚恤定补资金391.6万元。为235名农村义务兵发放优待金84.6万元。在落实“两参”人员每人每月100元待遇的基础上,对原8023部队135名退伍人员在西安临潼417医院进行了核辐射体检。为16名重点优抚对象实施了医疗救助,按30%比例核发医疗补助金28万元。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及时为58名复员干部落实了每人每月660元生活补贴。春节前夕和“八一”建军节,区五大家领导分别带领民政等有关部门,对辖区部队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金8万元,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关系,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社区建设全面发展。年末共完成西兰办的天王社区、滨河西路社区、吴办的文林路社区、陈阳办的咸户北路社区、人办的二棉社区、马泉办的陕广社区6个社区无办公用房改扩建项目,并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社区工作的硬件设施。10月初全面启动农村社区阵地建设工作,及时召开全区农村社区阵地建设工作动员协调会议,双照镇肖何庙等13个农村阵地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已完成9个, 4个正在建设之中。
copyright dedecms
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规范。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认真贯彻执行《婚姻法》,坚决杜绝未到婚龄登记现象发生,全年共办理结姻登记4136对,离婚登记727对,补办证30对、补领证309对,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精神,解决基层换届选举工作有关遗留问题2件,依法维护了选民的选举权和知情权。充分发挥《老年法》的监督作用,协调解决老年人问题10多件,在九九重阳节召开了全区老年工作会议暨09年度尊老爱老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表彰大会,对38个单位、44名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对全区老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以基层政权建设为关键,指导基层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提升民主管理和居民自治水平。围绕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和深化民主管理。积极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渭阳西路街道办荣获国家级示范社区建设单位和全省民政工作先进街道办事处,吴家堡街道办勤俭路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copyright dedecms
2、人口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为上级统计部门评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