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统计公报 > 宁波市宁海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波市宁海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4-2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宁波市宁海县统计局 浏览:【字体:

  2010年是我县加快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抓转型、强统筹、惠民生、保稳定,大力实施“转型升级突破年”、“城市发展突破年”、“基层建设突破年”活动,经济运行呈现快速回升向好态势,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从上年的66位,提升到今年的63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内容来自dedecms

  综  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8.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8%,比去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7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58.16亿元,增长17.0%;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143.75亿元,增长17.5%,建筑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90.71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0.7:56.7:32.6,人均生产总值45825元,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7695元人民币)折算为6769美元,增长12.9%。

内容来自dedecms

  经济主体总量保持稳定。2010年度新增个体工商户3668户,总数达到20404户,资金数额12.13亿元;新增内资企业1179家,总数达到7814家,注册资本150.1亿元;新增外资企业23家,总数达到336家,注册资本55658万美元。

copyright dedecms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19.59亿元,增长18.3%;地方级财政收入21.01亿元,增长17.3%。全年财政支出28.76亿元,增长22.0%,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其中教育支出5.69亿元,增长2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5亿元,增长39.7%;医疗卫生支出2.2亿元,增长23.2%,环境保护支出0.64亿元,增长17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6%,与上年持平。

copyright dedecms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县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活力不够、能力不强,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亟待加快;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主要功能区块建设还需加快;民生改善工作量大面广,基础还不够扎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缺土地、缺人才成为最大瓶颈,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dedecms.com

  农业和农村

copyright dedecms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3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后,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13.65亿元,增长5.9%;林业产值1.39亿元,下降0.9%;牧业产值6.04亿元,下降6.9%;渔业产值20.07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21亿元,增长4.9%。 内容来自dedecms

  农作物生产基本稳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2万亩,下降2.5%,总产量10.27万吨,下降3.2%,其中大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大小麦播种面积3.93万亩,增长11.9%,产量0.83万吨,增长4.3%。棉花播种面积1.41万亩,总产量1182吨,分别增长18.1%和16.5%。油菜播种面积1.61万亩,总产量1733.3吨,分别增长2.5%和1.5%。茶叶产量2984吨,下降3.9%。水果总产量16.08万吨,下降0.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畜牧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生猪饲养量29.39万头,增长5.6%,其中出栏16.53万头,增长5.4%,年末存栏12.86万头,增长5.9%。家禽出栏584.07万只,下降5.8%;存栏252.55万只,下降22.4%。全年禽蛋产量1.63万吨,下降25.8%。肉类总产量2.2万吨,增长1.1%。牛奶总产量2626吨,增长18.3%。

内容来自dedecms

  渔业生产继续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6.0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2.87万亩,比上年减少870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4.14万吨,增长3.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3.62万吨,增长2.8%;淡水产品产量0.51万吨,增长8.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农业产业化建设有了新成效。2010年大力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程,集中建设好主导产业发展区。我县的茶叶、土鸡、西瓜、无公害蔬菜、柑桔、竹笋等6大主导产业,宁海白枇杷、胡陈洋芋、香榧、猕猴桃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并逐渐向重点区域集中,逐步规划形成有具体主导产业支撑的3大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工程,2010年新立项产业基地项目3个;新报批市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项目3个;完成省级国际先进实验园建设项目验收1个、市级科技示范项目验收7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1个,产业化项目可望完成验收8个,总数达到14个。成立了全省首家土林地银行,积极推进土林地经营权流转,新流转耕地1.25万亩,总面积达到22.83万亩。加快合作组织建设,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总数达到5家;新增市级示范3家,总数达到14家;新增市级林业规范合作社4家,总数达到14家;新增县级示范合作社5家,总数达到12家;新增市县规范合作社20家,总数达到93家。全县合作社新增20家,总数达到250家。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全县评选出25家加工型、8家流通型、15家成长型龙头企业与20个优秀农产品购销大户。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总数达到3家;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总数达到24家;新增市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总数达到12家。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19.95亿,同比增3%。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程建设,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获批8个,面积1.99万亩,总数达到52个,面积34.5万亩;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4个(获批8个),总数达到52个;新申报绿色食品2个待批,总数达到17个;有机食品总数达到16个。我县稻谷、蔬菜、果用瓜、茶叶、水果、毛竹等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近39万亩,占全县种植总面积的58%。深化循环农业发展工程,编制完成了《宁海县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园区核心区建设规划》,园区1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20万元,争取中央及市财政资金1290万元;投资1270万元,完成农业部3个大型沼气工程,通过了市级验收;完成市级以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12个,今年新申报项目8个。林改工作继续深化,我县7万余本使用权和8千余本集体所有权证已经入录完毕,实现了信息共享。新建省级绿化示范村2个,市级绿化示范村25个,平原绿化8.3公里,面积100亩。认真做好粮食功能区升级工程,共投入435万元完成了3.5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织梦好,好织梦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4亿元。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49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8200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16万千瓦,增长2.7%。农村用电量8.24亿千瓦时,增长20.5%。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继续深化“净化大地、美化家园”活动,村庄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共投入1.2亿元,以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2010年,新创建市县级全面小康村19个,村庄整治村57个,新农村电气化村72个。新增种植绿化苗木3.3万株,硬化道路284公里,拆除旧房、危房面积2.3万平方米,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启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7个,中心村培育创建6个。全面推进农房“两改”工作,启动7个县农村住房集中改建项目,总投资7.5亿元,建筑总面积38万平方米,节余土地475亩。完成病险水库标准化建设19座,完成河道整治39公里。农村改水工程继续加强,全县实际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96个村,受益人口54695人,完成管网铺设590公里,配备过滤设备77名,消毒设备73台,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100%。

内容来自dedecms

  工业、建筑业和供电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10年,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及时整合出台加快工业转型升级50条意见,扶持双林股份、东方日升在国内创业板成功上市。编制实施高档模具、精品文具、新能源等6个产业发展规划,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等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获中国压铸产业基地称号。全部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10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88.52亿元,增长37.3%。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4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快速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78.52亿元,增长37.4%,产销率为97.9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1.49亿元,增长38.1%;实现利税总额58.3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0.7亿元,分别增长43.8%和48.7%;亏损额1.48亿元,下降32.3%。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269.09分,同比提高34.28分,名列全市第一。全年规模以上六大特色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5.46亿元,增长37.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07亿元,增长36.9%,利税总额24.18亿元,其中利润17.5亿元,分别增长45.1%和55.2%。

dedecms.com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科技型企业8家,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7.76亿元、销售73.72亿元、利税9亿元、出口创汇5.84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18.3亿元,增长41.6%,新产品产值率24.2%。全年工业投入技改资金31.48亿元,增长14.6%,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06个,9个项目列入2010年度宁波市工业技术改造专项项目,3个项目列入2010年度国家中小企业技改专项,5个项目列入2010年度宁波市信息化专项。

内容来自dedecms

  建筑业生产加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3.38亿元,增长28.3%,实现利润总额3.58亿元,增长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1.03万平方米,增长20.0%。年末拥有一级资质企业2家,二级资质企业12家,三级资质企业11家,专业承包企业12家,劳务分包企业2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供电、用电量较快增长。全年供电量20.5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3%。全社会用电量20.56亿千瓦时,增长19.3%,其中:农业用电量0.22亿千瓦时,增长17.4%;工业用电量14.77亿千瓦时,增长20.5%;建筑业用电量0.29亿千瓦时,增长1.4%;第三产业用电量1.72亿千瓦时,增长18.5%;城乡居民用电量3.56亿千瓦时,增长16.5%。

dedecms.com

  固定资产投资

本文来自织梦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99亿元,增长23.4%。其中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97.51亿元,增长19.5%。工业投资31.93亿元,下降31.4%。投资结构优化,加大了基础设施及文化、教育、卫生投资,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实现服务业投资75.74亿元,增长91.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8.2%。 dedecms.com

  重点实事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重点实事工程投资35.91亿元,其中重点工程29.78亿元,实事工程6.13亿元。下洋涂围垦工程建设顺利,蛇蟠涂围区改造全面完成;小流域治理稳步推进,杨梅岭水库除险加固、车岙港水库清淤、胡陈港灌区综合治理进展顺利;枫槎岭隧道及接线一期隧道贯通、二期开工建设,甬临线梅林至桐州段改建工程扎实推进,磨盘山码头建成;跃龙山公园北麓环境整治启动;经济开发区、宁海湾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西店望海工业区开工建设,城区中小企业安置区即将动工;宁西水厂一期主体建成,第三水厂至中心城区给水主管、镇乡供水管网、城区供水管网、颜公河治污顺利实施,宁东、临港污水处理厂前期有序推进,西店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长街、深甽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基本建成;110千伏青竹输变电和500千伏宁海输变电三期建成;龙海农批综合市场建成营业;宁海湾游艇俱乐部、前童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顺利实施;中心粮库、办证大楼基础完工;西店新城围填海、铁路站前广场一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安居、住房保障、教育事业等10件实事工程全面完成。

织梦好,好织梦

  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26.77亿元,增长89.6%,商品房施工面积154.26万平方米,增长84.1%,竣工面积51.79万平方米,增长32.9倍,商品房销售面积25.85万平方米,销售额30.22亿元,分别增长4.7%和69%。全县实现二手房交易2544套,交易面积33.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34.6%、28.1% 内容来自dedecms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织梦好,好织梦

  消费品市场持续走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71亿元,增长16.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81.4亿元,增长17.5%;餐饮业9.31亿元,增长9.9%。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41.4%,金银珠宝类增长38.1%,化妆品类增长27.9%,服装类增长21.8%。全年新增汽车10970辆,比上年增加2523辆。 本文来自织梦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比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呈现“六升二降”格局,食品类上升6.1个百分点,居住类上升4.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4.2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类上升1.4个百分点,烟酒类上升0.2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0.1个百分点,衣着类下降3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6个百分点。

dedecms.com

  外贸进出口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25亿美元,增长49.2%,其中:出口总额18.59亿美元,增长45.2%;进口总额1.67亿美元,增长115.3%。全年生产企业出口15.74亿美元,增长44.5%,占总出口额的84.7%;机电产品出口额13.24亿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71.2%,增长49.0%。利用外资稳步发展。2010年全县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9个,增长5.6%,增资扩股项目8个,合同利用外资11181.96万美元,增长18.3%,实际利用外资4112万美元,增长2.0%。全县完成境外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600万美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快实施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五星级金海豪生大酒店、宁海西门等项目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十里红妆博物馆主体工程已结顶,许家山石头村、前童古镇游客中心和鼓亭馆、佳田农庄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宁海湾游艇俱乐部、第一尖滑雪场等项目正在推进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组织实施了2010中国宁海休闲登山周活动、“食游天下宁海先行”、嬉水节、中国古城创新与保护旅游沙龙、“519免费游”、宁波旅游节宁海分会场等主题活动。大力推动农家乐产业的转型升级,乡村旅游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全县有各类农家乐经营户462户,农家乐经营点25家,创建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6个,省市级农家乐示范点8个,省级农业休闲园区1个。旅游品牌创建成效显着,前童古镇创建国家级AAAA级景区工作进展顺利,梁皇山创国家AAA级景区通过验收;森林温泉与户外运动基地分别获市级休闲旅游基地和市级徒步运动休闲基地。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3.68亿元,增长16.0%,接待国内游客590万人次,增长15.0%,接待入境游客3.81万人次,增长8.8%,创汇1780.67万美元,同比增长8.6%。

dedecms.com

  交通和邮电

本文来自织梦

  2010年全力夯实惠及民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一环八射三纵七连”公路网主干线建设。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7.9亿元,其中同三高速宁海互通至浙江沿海高速蛇蟠互通连接线一期工程完成投资5670万元,二期工程完成投资3146万元;甬临线梅林至山河岭改道工程完成投资0.75亿元;甬临线山河岭至岔路复线工程完成投资1.61亿元;甬临线岔路至桐洲段改建工程完成投资1650万元;磨盘山码头工程完成投资6075万元,码头水工、陆域堆场等相关配套设施已全部建成,并进行了交工验收,准备试运行。全县公路总里程1537.29公里,公路密度83.4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55公里,一级公路106.01公里,二级公路48.16公里,三级以下公路1332.58公里。 copyright dedecms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增强。全县拥有各种机动车辆107908辆,增长11.0%。完成货物运输量1762万吨,货物周转量862666万吨公里,客运量226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9736万人公里。城区公共交通事业平稳发展,公交运营路线26618公里,运营车辆492辆,其中公共汽车214辆,出租车278辆,公交车完成客运总量3009万人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邮政、电信业发展良好,现代化通信工具进一步普及。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447.84万元,电信业务收入60141万元,分别增长2.2%和2.7%。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0.03万户,下降10.3%。移动电话用户62.42万户,增长15.6%。互联网注册用户99893户,增长49.7%。 本文来自织梦

  金融和保险业 dedecms.com

  金融业务运行情况良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金融存贷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4.69亿元,增长29.3%,比年初增加66.73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90.83亿元,增长29.4%,比年初增加66.0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01.71亿元,增长35.6%,比年初增加105.4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00.64亿元,增长35.8%,比年初增加105.66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73.79亿元,增长19.5%,现金支出1102.71亿元,增长19.6%,净投放货币28.93亿元,增长22.2%。

本文来自织梦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各项财产保险承保额195.23亿元;保险业务收入7173万元,增长21.6%;共处理财产理赔案8049件,增长91.9%;支付赔款金额3576万元,下降19.9%。全年居民参加人身保险的承保额275.8亿元,增长13.0%;保险业务收入15822万元,增长21.1%;共处理人身险理赔案1855件,增长1.6%;支付赔款金额2971.1万元,下降60.7%。

本文来自织梦

  科技、教育和人才 copyright dedecms

  2010年科技创新发展取得全面突破。在全国率先制订了《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低碳发展》论文获第八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优秀论文奖。通过省科技强县的复评工作,市创新型城市的排名比2009年提升2位。总投资1.8亿元的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正式开工。年末全县有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5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32家,县级63家,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县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9家。列入市级新产品试制计划197项。年末全县有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镇5个,市级星火示范基地8个,全年新增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镇1个,市级星火示范基地1个。列入国家星火计划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748件,专利授权量1689件,其中发明授权47件,分别增长20.3%、44.6%和123.8%,年末拥有授权专利6710件,其中发明专利146件。全年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年末全县有国家专利试点企业1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9家,市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10家。第六届宁波市发明创新大赛上获奖17项,其中得力集团参赛的项目摘得设计创新特等奖。中国驰名商标累计10件;新增省着名商标4件,累计24件;新认定市知名商标6件,累计71件。新增浙江名牌3件,累计22件;新增市名牌5件,累计26件。 本文来自织梦

  2010年,教育工作按照“抓均衡、促公平、求和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断加大城乡教育统筹力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我县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提速、全面优化、全面升级的新阶段,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到年底,全县现有中小学83所,其中小学54所(含外来民工子弟学校3所),初中19所,普通高中5所(含民办高中1所),职业中学5所(含民办职高2所)。在校生总数80660人(其中小学生43863人、初中生19078人、普高生10145人、职高生7574人),在校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2984人。幼儿园104所(含民办86所),在园幼儿25384人,学前三年幼儿纯入园率为9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小升初比例达到100%,初升高比例为98.01%。2010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47874万元,中小学生均经费分别为650元和450元,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增加到300万元。全县所有学校均构建校园网络,义务教育段生机比为7:1。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县培智学校已开工在建,计划2011年9月投入使用,办学规模9班。民办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有保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0万,落实各项帮困助学政策,各类助学奖学金共计153.2万元,公办学校接纳外来民工子女9536人。强化教师素质再提升“五个一”工程管理,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上线人数3793人,上重点线人数507人,并顺利通过省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创建验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人才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178名(含柔性引进),其中高级职称97名(含柔性),中级以上职称347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17名(含柔性)。截止2010年底,我县人才总量已达5.6万人(不含技能劳动者数量),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高技能人才9000余人,农村实用人才2000余人,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400余名,高级职称人才2200余名,全县拥有包括国务院特贴专家、市突贡专家、进入市“4321”人才工程培养序列的高级专家和正高职称专家在内的一流专家队伍16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文化、卫生和体育

copyright dedecms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成功申报“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和许家山“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全县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到31100平方米,并完成考核定级奖励,创建“东海明珠”工程13个(其中省级7个,市级6个),村落文化示范点186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61个)和流动图书站50个,其中2010年新增58个市县级村落文化示范点、2个市级社区文化宫和5个流动图书站,新创建8家县公共图书馆乡镇图书分馆和103个村“农家书屋”。城区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增加。县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馆的评估复评和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支中心验收,迁馆后运行情况良好,新增图书2万余册。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成功举办了2010年“宁海之春”春节文艺晚会、第八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大巡游、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第二届方孝孺读书节等大型文化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千场戏剧万场电影进农村”文化惠民活动,为农村群众共演出戏剧300场,放映电影4224场。文化交流力度不断加大。大型传奇梦幻越剧《西湖遗梦》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并参加了中国第二届越剧艺术节演出荣获铜奖,青年演员吕娅娜荣获“全国十佳越剧新秀”称号。文物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研阶段新发现文物560处,复查文物77处,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非遗”保护成果显着。我县省级非遗名录泥金彩漆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县已有国家级非遗名录3项,名列全大市前茅。我县非遗名录布袋木偶等5个项目进入市级名录,周瑞德等5人和“得心坊根艺工作室”等5个单位分别被确定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和传承基地。我县平调剧团等3家单位获“宁波市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县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和十里红妆博物馆等4家单位分别被评为宁波市优秀非遗传承基地和宁波市优秀非遗博物馆。

内容来自dedecms

  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宁广新闻》、《宁海新闻》两大核心栏目导向作用明显,播发广播、电视新闻报道7000余条。聚焦三农,完成《农家天地》、《新农家》两大对农栏目的改版扩容。加强策划,《开心·导航》、《画音访谈》等一批优秀栏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广播的重要新闻和对农栏目,专门开通了有线对农广播。扩大对外宣传,开通人民网DTV“宁海视频”,成为外宣新窗口。全年被上级台采用的广播、电视新闻分别达到464条和459条。数字电视建设开局良好,全年完成投资3500余万元,完成了城区19个小区,28个片(区)用户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覆盖用户4万余户。加快网络改造步伐,完成了基层乡镇2万多用户的单向网络改造。升级农村有线广播网络,完成了有线对农节目和应急广播建设。积极推进“广电低保”工程建设,免除8458户低保户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

内容来自dedecms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共有医疗机构数465家,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2.3人,每千人在岗护士数1.62人,每千人床位数2.88张;全县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268万,出院人次3.7万。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44岁,孕产妇实行零死亡,婴儿死亡率4.2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46‰,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以实施药物零差价销售为主的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参合率97.01%,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dedecms.com

  体育工作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全县体育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10年我县共举办了“2010中国体育论坛”、“亚洲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全国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工作现场会”、“2010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宁海赛区”等四次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赛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大提升了宁海的知名度。2010年茶院、越溪、一市三个乡镇开展了创建省体育强镇工作,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通过省体育强镇(乡)检查验收,覆盖面达到83%。创建了省体育小康村50个、省村级体育俱乐部6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个。继续加大农村体育设施投入,新建健身路径150条、篮球场95片,门球场和地掷球场各5片,对城区的2片门球场进行了人工草坪改造。累计共建成全民健身路径891条,篮球场341片,门球场28片,地掷球场24片,网球场16片,健身路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篮球场覆盖率达到52%。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已占到全县总人口的45%,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85%。全年各体育社团举办各类活动竞赛和参加上级竞赛培训共计116次,参加人员达到2.4万余人次。全县农村老年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老年健身人口占全县老年人总人口的70%以上,被评为“浙江省老年体育特色项目之乡”。2010年我县组队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取得11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的好成绩。9岁小棋手童宣程在第二届全国儿童象棋比赛中夺得B组男子个人第一名,成为象棋界年龄最小的国家一级运动员。2010年体育彩票销售总额首次突破5000万,达到5580万元,增长17%。 内容来自dedecms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扎实推进“城市发展突破年”工程,年初确定的城市建设总投资50亿元、拆迁50万平方米、征地5000亩的目标全面完成。建成区面积达到30.6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大了3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2.84万人,增长3.5%。深入实施“三改三联三突破”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六大功能区块扎实推进,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加快旧城和城中村改造,东门片拆迁及唐安李、竹口三村安置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经济适用房四期工程竣工,提前完成9.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五年建设计划,3.7万平方米的五期工程开工建设,建成6.5万平方米首期限价房。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桃源北路拓宽改造工程,基本建成气象北路延伸段,引进省能源公司开展管道燃气项目合作。扎实推进“北联”进程,梅桥片区主干路网建设、主要节点及村庄改造、房地产开发等工作全面展开。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完成《宁海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宁海县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以及《生态宁海诗画缑城》画册制作;大力推进“创园”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柔石公园、正学公园、飞凤山公园等绿地景观升级改造,改造后公园绿化覆盖率均达到70%以上;大力实施单位和居住区绿化工程,创建园林式单位166家,园林式居住区19个,创建率均达到60%以上,单位、居住区绿地面积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18.1%。全县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5%和39.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2平方米,三项指标均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创建考核验收。城区日供水能力15万吨,日供水能力为8万吨的第三水厂已在建,全年完成供水3308万吨。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8374吨,用气人口15.67万人,天然气供气总量273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2万人,管道燃气总长93公里。 dedecms.com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成效明显。2010年12月,县委十二届十一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为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基础绿色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入。胡陈、桑洲、越溪等3个镇乡获全国环境优美镇乡命名;长街、茶院、一市、深甽、前童等5个镇乡完成国家级生态镇(乡)申报;创建3家省级绿色单位、2家省级绿色家庭、11家市级环保(绿色)模范单位。饮用水源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完成16个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更新,新建7个饮用水源地标志标牌,在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建设22个农村垃圾太阳能无害化处置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成效初显。三禾秸杆等三家生产生物质能企业被列为首批市十家生物质能生产示范企业,年生产生物质能6000余吨,并在城区11家宾馆与理发店推广使用。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入。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目标,全力抓好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纵深推进污染防治工作。黄坛区域铸钢行业整治工作基本完成。23家铸钢企业4家已经关闭,8家搬迁至县外,4家进行工艺改造,7家实施了强制断电。电镀、铝氧化、印染等行业整治成效明显,提高了企业排污达标率。污染减排成效明显。2010年和十一五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24.8%,二氧化硫排放量基本与去年持平。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依旧保持在100%。全县地表水质量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75%,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95.1%,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天数为135天,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12天,三级标准的天数为18天。城区区域噪声为54.8分贝。 dedecms.com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年末全县总户数226226户,户籍总人口610914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16989人,女性人口293925人,分别占总人口51.9%和48.1%;非农人口96521人,农业人口514393人,分别占总人口15.8%和84.2%。全年出生人口5922人,出生率为9.74‰,死亡人口3673人,死亡率为6.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0‰。计划生育合格率为92.03%,晚婚率为72.14%。

内容来自dedecms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40元,比上年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763元,增长15.5%,恩格尔系数为32.6%,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744元,比上年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57元,增长8.4%,恩格尔系数为35.8%。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8296元,比上年增长23.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8平方米和57.9平方米。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34辆、彩电190台、电冰箱99台、空调器181台、电脑84台、固定电话104部,移动电话216部。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6辆、彩电161台、电冰箱99台、空调器79台、电脑41台、固定电话93部、移动电话216部。 copyright dedecms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县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4959人、119372人、70725人、144066人和74778人,比上年末分别净增15259人、13758人、5033人、19466人和10578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为132561人,比上年增加71429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人数15378人,比上年末净增2119人。 织梦好,好织梦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784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72人,其中困难失业人员877人,公益性岗位开发25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7%,城乡劳动力培训11122人,农村劳动力培训5120人,高技能人才培训656人,职业资格鉴定5906人,被推荐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并获评成功,这也是我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上,继2006年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以来的又一荣誉。

本文来自织梦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成绩显着。全年纳入低保12836人次,下拨低保金2200余万元,发放一次性物价补贴277.1万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10元调整到240元,城镇由340元调整到400元;农村月人均补差131.79元,城镇月人均补差290元。发放医疗救助金574万元,救助1422人次;对全县62名困难群众免费施行白内障手术。开展“365”关爱行动,实施因灾因病临时救助794人次,补助74.9万元。14家敬老院供养五保老人675人,寄养520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93%。民营福利机构“兴华老人乐园”项目顺利开建。全县共建成行政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1个,服务老年人2.5万人,覆盖我县2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销售福利彩票7153.8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9%。36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201人,残疾职工月均工资达1610元,月均投保492元。全年县慈善总会募集善款2628.6万元,增长65.4%,救助支出1791.9万元,下降8.8%,受助人数达7950人次,增长51.7%。 copyright dedecms

  “平安宁海”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全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比上年下降17.2%,死亡人数下降5.6%,直接经济损失下降7.8%。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1.5%和6.3%。药品监督抽检合格率提高0.11个百分点。

内容来自dedecms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本文来自织梦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