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沈阳市沈河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8-11 作者:派智库 来源:沈阳市沈河区统计局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起步的关键性之年。一年来,在沈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区十一届三次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两个不低于”和“三大目标”,开拓创新,奋力拼博,务实进取,使全区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新的提高、新的突破,实现了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在“十五”期间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既好又快的高起点开局,向“三大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述
2006年,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沈河区经济“列车“仍能高速前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市计划考核指标基本上保持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实现了既好又快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排名中继续保持领先。回眸我区一年来的各项工作,可谓亮点多多,硕果累累。过去的一年,是全区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年;是招商引资取得重要成果,引进企业在数量、功能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的一年;是“两金”建设成效显著,以金融商贸开发区在人民大会堂向世界成功推介为标志,开发区的东北金融中心建设得到省市领导的鼎力支持,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年;是重点商贸区建设步伐加快,中街和五爱地区招商、拆迁、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的的一年;是产业结构扎实推进,特色街建设初战告捷,商业强区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的一年;是统筹社会发展,大力实施惠民财政,加快构建和谐沈河步伐的一年;也是全区人民努力拼博,对“十一五”规划更加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一年!
——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实现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2%和83.8%。
——全区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幅;
——全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5%,首次突破3亿美元,连续5年居全市城区首位;
——全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再攀历史新高;
——全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4%,四大支柱产业贡献突出;
——全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0%,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织梦好,好织梦
——全区全年实现出口供货值1.3亿元,实现出口创汇额2.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0%,创历史最高增幅。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年来,全区突出第一要务,确保经济增长“两个不低于”,使全区“企业引进年”工作成绩裴然。
税源建设稳步推进,属地纳税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建立存量税源包保制度,全年共引进税源企业925户,实现增量税收7114万元。入区库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达到105户,新增26户;超千万元的7户,新增2户。
内容来自dedecms
项目引进数量、质量和功能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年共签约107个项目,签约额高达201亿元人民币、46亿美元,除香港恒隆集团外,韩国最大的商业企业乐天集团,新加坡在华最大投资企业维信集团,全球酒店业排名第三的法国雅高集团,以及香港新鸿基、恒基兆业等国际知名地产集团,都对沈河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来我区实地考察,并进行项目洽谈。全年共引进国内优势企业331个。
启动建设项目和存量资源实现了新突破。全年共启动建设项目8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1个,竣工项目42个,开竣工规模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启动嘉濠商厦、力宝太阳广场等存量资源49处,建设面积52万平方米。给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在定位和宣传力度上实现新的突破。在引进新加坡大华、日本北海道、香港东亚3家外资银行之后,又引进了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7家。引进美国BAC国际贸易集团等楼宇企业133户。目前进入沈阳的8家外资银行全部集中在金融开发区。同时,C2地块正在摘牌,投资百亿元的华府天地项目顺利启动,投资10亿美元的国际金融大厦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特别是省、市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办、开发区承办的构筑东北金融中心推介会,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使开发区的知名度和聚集力进一步提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拆迁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地块拆迁上,我区自加压力,大力实施连片开发,先后启动了斗姆宫、北翰林和大成等7个地块拆迁,拆迁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
内容来自dedecms
商业强区形象进一步提升,商贸区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恒隆中街广场和南华中街广场项目开工建设。投资6亿美元的海堰里地块正式摘牌,引进了崇广SOGO百货这一国际知名品牌。五爱市场三期工程部分封顶,五联商厦和深港客货联运总站项目进入拆迁收尾阶段。卓展购物中心、西武百货、百联超市等一批现代商业项目相继引入并已经或即将营业,沈河的商业强区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dedecms.com
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年全区完成10户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对事关全局的楼宇经济、招商引资和综合制税工作体系进行了改革。统筹社会发展,加快构建和谐沈河步伐,以迎接世园会为契机,集中推进重点地区整治,使绿化、亮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协调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我区荣获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诚信体系理论框架被写入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继续深化平安沈河建设,我区被评为省级“平安区”。切实推进“民心工程”建设,沈河社区卫生服务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会服务示范区。我区连续四年获环境卫生“形象杯”金奖。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充分利用和把握“企业引进年”的机遇,努力破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年减少等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四大支柱产业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使规摸以上工业企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总量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市、区政府下达的计划考核指标,连续两年工业总产值和增长速度超过和平、名列市区第三位。全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3.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实现工业增加值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9亿元, 比上年增长23.4%,实现工业增加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全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工业企业利润5.8亿元。
建筑业企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年共有建筑业企业308家,其中;资质等级以上企业13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12家,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87.2亿元,施工面积409.
三、固定资产投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建设项目投资涉及国民经济17个行业,排在第一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第二位的是制造业、第三位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四、国内贸易
重点商贸区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投资6亿美元的海堰里地块正式摘牌,打破了全市商业项目投资纪录,成功引进了崇光SOGO百货这一国际知名品牌。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特色街建设初战告捷。全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0.8亿元,同比增长43.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88.9亿元,住宿及餐饮业完成21.9亿元。五爱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3.6亿元,同比增长26.0%。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五、对外经济贸易
全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08亿美元,同比增长57.2%,连续五年居全市城区首位。实现出口2.1亿美元,同比增长40.0%,实现出口供货值103亿元。通过出国招商、节会招商、对口招商等方式和沈河发展空间的拓展,极大地提升了沈河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六、财政
2006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32.9/%。实现了既好又快的增长。其中;区本级完成财政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34.1%;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19.3%。在2006年全区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2.3%;企业所得税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34.9%;其它收入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82.1%。全区以协税护税为主线,不断拓展税收新领域,以引企、引商、引税为手段,强化和培育新税源。全年清理异地纳税单位60个,缴纳税额504万元。小税源征收22.4万元,实现增量税收7169.4万元。大力实施惠民财政,全年用于教育环境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达4.3亿元,同比增长20%,从而使构建和谐沈河的步伐加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七、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内容来自dedecms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四十七中学综合楼投入使用。岸英小学二期工程和新回族小学建设即将竣工。我区被评为全国区域教育特色示范区。区教师学校被教育部首批认定为全国示范校。
2006年末,全区共有53所中小学校(包括特殊教育学校二所),在校学生60350人,比上年下降4.2%。25所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在校学生为30901人,比上年下降4.2%;28所小学,在校学生为29192人,比上年下降4.2%。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区共新增健身器材50件,修复器材1785件。对万柳塘全民健身基地,100个社区体育健身路径进行了修复。保障了健身设备完好安全。
文化市场进一步得到了净化。对全区文化经营业户进行了年审及换证,并进行了法规培训。加大对五爱市场周边及各大音像市场非法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清理查处力度,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全区现有综合档案馆一个,馆藏档案63528份,馆藏资料3265份。积极开展现行文件和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全年共接待查档1573人次,调阅档案上万余卷,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为迎接沈河区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收集整理380余张历史图片资料,成功举办了沈河区发展史展览。
织梦好,好织梦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投入350万元,成立了爱心惠民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启动了“医疗专家进社区、卫生服务进家庭”活动。推出了15项卫生服务惠民措施。我区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会服务示范区。
十、人口、就业及社会保障
2006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5.19‰,比上年增长0.95个千分点,出生人口3213人,比上年增长24.4%;死亡率为6.17‰,比上年增长0.8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819人,比上年增长1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8‰,比上年下降0.06个千分点。截止2006年末,全区总人口数为611596人,比上年增加1774人。在婚育新风进万家评比中,我区获得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84344人。在岗职工人数81450人。其中;第二产业12064人,第三产业72280人。全区开发就业岗位1.4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4万人次。
坚持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建议和提案256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9.2%。启动“五五”普法工作,建立了全区法律援助数据库。信访沈河模式在全国推广。
全面加强治安基层建设。投入600万元,在11个社区安装了技防监控系统。投入638万元,加强了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我区平安社区建设模式在全省推广。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立体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在全市推广。
社区建设力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投入500万元,新增社区用房
注:公报中人口数据来源于区公安分局统计年报。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