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统计公报 > 南京江宁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京江宁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09-0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南京江宁区统计局 浏览:【字体:

  2010年是江宁“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和“三个发展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圆满地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和任务。

织梦好,好织梦

  一、综合 dedecms.com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并经上级评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达到了620.2亿元,比上年净增11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1%,比全市平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32.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389.5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198.6亿元,增长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突破6万元,达到64640元,折合美元达到9760美元,预计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57900元,折合美元达到8740美元,标志着江宁经济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0:62.1:31.9调整到5.2:62.8:32.0。

内容来自dedecms

  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一是开发园区经济占全区经济比重继续上升。开发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工业投入分别占全区总量的47%、54.5%、65.4%,分别比上年增加0.6个、0.6个和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总量的71.9%。其辐射和支撑作用继续增强。二是街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全区10个街道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均超过亿元,平均为47260万元,比上年增加5071万元。江宁经济开发区(含科学园)地方财政总收入达82.3亿元,东山街道达到17.2亿元,分别居开发园区和街道之首。 copyright dedecms

  就业和再就业继续实现城乡全统筹。通过强化就业保障,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援助,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成功创建成“充分就业区”。全年共新增就业岗位24689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544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4463人,发放就业专项补贴资金223万元,援助521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助新生劳动力实现就业537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下,处于全市较低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二、农林牧渔业

织梦好,好织梦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农业产值31.9亿元,增长13.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生产水平。水稻亩产576公斤,比上年提高7公斤,油菜籽亩产146公斤,与上年水平相当。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在较好的生产水平。全区粮食总产达22.9万吨,油料总产量2.7万吨,蔬菜总产量49.2万吨,瓜果产量15.3万吨。

copyright dedecms

  高效设施农业成效显著。全年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3.2万亩,累计达到20.8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2万亩,累计达到8.5万亩。设施农业已在江宁、谷里、汤山、横溪、湖熟等街道广泛开展,部分社区还采用了高标准的钢架大棚基地,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同时积极加快技术更新,采用水果黄瓜、小番茄、小西瓜、红颊草莓等新品种,采用防虫网、遮阳网、彩色膜等新材料,采用菜套瓜、菜套菌、菜套菜等新模式以提高种植效益。全年建设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3个。

本文来自织梦

  林业、畜牧和水产平稳增长。全年林业产值达到495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区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31万亩,超额完成了市级1万亩的成片造林任务。其中高等级公路绿色通道2116亩、河道绿化100亩、江河生态防护林2124亩、生态景观林2175亩、绿色产业工程6623亩,建设绿化新村200个。牧业产值实现7.8亿元,比上年增长8.3%;渔业产值实现12.7亿元,增长5.1%。全区多数畜产品比上年略有增加并维持了较高的生产水平。生猪饲养量25.4万头,比上年增加0.4万头;家禽饲养量468万只,比上年增加7万只;猪牛羊肉总产量3.5万吨,禽蛋产量2.2万吨、牛奶产量4.75万吨,都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区继续加快畜禽规模养殖工程进程。规模养殖比重稳步递增。截至年底,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生猪68.2%,奶牛98.2%,家禽90.3%。全区百头以上奶牛养殖小区18个,3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2个,5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6个,江苏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1个。全区渔业生产则以高效渔业为主并提档升级。以秦淮河圩区5万亩青虾和无公害水产养殖带、江宁长江洲地水域滩涂万亩江鱼养殖带、汤铜路休闲渔业产业带等高效渔业规模化养殖带,正成为全区水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湖熟“奇水”园、杨柳湖、淳化五城圩、禄口黄桥滩等特种水产品规模养殖基地已成为南京市高效渔业的重点基地。全区18.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10万亩,高效养殖面积达7万亩,无公害养殖面积达8.5万亩。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2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1.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本文来自织梦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继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年完成机播面积28.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8.9%;完成机收面积35.9千公顷,增长4.5%;机电灌溉和机械植保分别达到了50.5千公顷和39.0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6%;拥有大型拖拉机566台,净增41台;拥有联合收割机253台,比上年增加2台。全区还围绕堤防库坝加固、河塘清淤等大做水利土方,积极推进水利建设,先后开展全区中小河流整治、二干河一期河道整治等多项省市工程,开工建设了二干河三期、云台河、汤水河整治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区共疏浚县乡河道210条,整治塘坝4220多面,完成清淤土方3070.8万方。着重解决了主要道路和集镇周边河道河塘淤问题,全年完成了500万土方整治任务。全年共完成水利土石方626万方,比上年减少585万方。

copyright dedecms

  三、工业和建筑业 内容来自dedecms

  工业生产进一步提速增效。全区通过创建特色产业来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使全区工业生产提速增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市考核评价口径,下同)完成总产值1276.2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增幅提升12.8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302.8亿元,现价同比增长30.4%,增幅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0.0亿元,增长20.3%;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8亿元,下降10.7%;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0.5亿元,增长10.6%;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增加值53.3亿元,增长45.5%;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5.5亿元,增长5.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1.2亿元,下降1.4%;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44.8%;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65.2亿元,增长10.5%;其他企业完成增加值5.8亿元,增长2倍。

织梦好,好织梦

  工业经济效益增速大幅度上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217.0亿元,增长36.3%,增幅比上年提升17.7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利税总额136.3亿元,增长55.7%;实现工业利润90.7亿元,增长61.5%。呈现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销售增幅高于产值增幅的良好态势。企业亏损面为14.9%,比上年末下降5.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了8.0亿元,比上年下降40.3%。 dedecms.com

  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全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302.5亿元,增长8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197.9亿元,增长49.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15.5%;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147.2亿元,增长33.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11.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1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10.6%。 内容来自dedecms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220亿元、施工面积124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2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3.8%、12.7%和50%。完成建筑业入库税收9.8亿元,增长6.5%。全区建筑企业资质等级进一步提升。全年新发展一级资质企业15家,二级资质企业17家,目前共拥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316家(含市政企业),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32家,二级资质企业78家。全年共创国优工程1项;申报省优质工程8项;创市优质工程(金陵杯)61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固定资产投资

dedecms.com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600亿元,达到了630亿元,比上年净增近1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全区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90.8亿元,增长21.8%;房地产投资99.1亿元,增长29.6%;农村非农户投资140.1亿元,增长14.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投资结构优化。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第二产业投资372.5亿元,增长16.5%,其中工业投入365.1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投资250.8亿元,增长27.1%。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1:59.1:39.8。 织梦好,好织梦

  全年共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84.5万平方米和76.0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47.7%和22.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城市化功能进一步提升。一是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境内绕越高速、宁杭高速、双龙大道高架等建成通车,年末全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总里程达361公里,密度居全省前列;火车南站、京沪高铁、宁杭城际、宁安城际等工程加快推进;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建成通车,地铁三号线、地铁六号线启动建设,实现与主城快速融入、无缝对接;机场二期、滨江码头加快建设,进一步凸显了江宁大交通枢纽地位。二是区内交通路网形成体系。东麒路、江宁开发区至滨江连接线、将军大道等主干道全线通车,新改扩建道路100公里,构筑了便捷的区内交通路网体系。三是市政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建成长江引水二期工程,日供水能力达95万吨;实施“川气”引入工程,全区燃气管网总长达800多公里,燃气用户14万户。四是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建成天印公园、竹山文化休闲公园、城中市民体育公园,牛首山、方山环境全面改造升级,成为居民休闲旅游首选。河定桥商贸区、胜太路商业街形成特色,城市商业业态加快调整,大学城商贸配套日趋完善。五是镇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投入13亿元,全面实施20个集镇出新改造,汤山、谷里、铜井、丹阳等集镇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建成省市区级新农村示范村115个,建成农村水泥路1980公里,实现农村公交和区域供水“村村通”,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dedecms.com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织梦好,好织梦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2010年全区又进一步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新开辟调整公交线路23条,新增公交车辆136辆,最大程度将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实现“零距离”换乘。同时为解决“地铁、公交最后一公里和市民短距离出行”问题,新建设了39个自主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全区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量2370万吨,货运周转量264935万吨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1329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08302万人公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旅游业快速发展。通过成功举办第二届江宁“春牛首文化旅游节”、“南京汽车4S园”杯(江宁)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和“第二届南京汤山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等盛况空前三大旅游节庆活动,促进了江宁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60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4%;实现旅游总收入32.6亿元,比上年增长62.8%。全年又新创建了3个南京市旅游重点街镇,1个南京市自驾游基地,1个南京市乡村旅游度假酒店。 本文来自织梦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本文来自织梦

  消费品市场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在各行业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9亿元,增长7.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1.9亿元,增长22.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亿元,增长27.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9亿元,增长14.6%。全年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93.9亿元,增长40.6%;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消费品零售额103.8亿元,增长7.6%。

dedecms.com

  外向型经济平稳上升。全区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新批注册外商投资企业97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53个,注册协议外资1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实际到帐注册外资7.2亿美元,增长20.2%;出口创汇35.5亿美元,增长18.3%。“走出去”多元开拓市场和合作领域更加广泛,服务外包异军突起,发展良好。全年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8.5亿美元,增长13.3%;完成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2.95亿美元,增长46.1%。

本文来自织梦

  七、财政、金融

内容来自dedecms

  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实现2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57.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目标105.8%,增长30.0%;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目标106.9%,增长26.1%;上划中央收入66.9亿元,增长35.7%。全区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达到83.8亿元,增长27.4%,政府性基金支出78.1亿元,增长1.7倍;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5亿元,增长19.6%。财政收支继续保持平衡。 dedecms.com

  金融运行稳健。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88.2亿元,比年初增加174.2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企业存款317.9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同比增长10.3%。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6.7亿元,比年初增加55.2亿元,同比增长21.1%;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34.1亿元,比年初增加63.1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短期贷款172.6亿元,比年初减少7.0亿元,同比下降3.9%;中长期贷款353.7亿元,比年初增加66.4亿元,同比增长23.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织梦好,好织梦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区科技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做到了“省市居前列、国家有位次”。全区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全年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5家,获认定23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33家,名列全市各区县第一,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高度集聚区之一。国家电力自动化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21%。当年认定高新技术产品73项,累计达到194项。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区共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91项,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计划项目88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3项。知识产权工作以提升专利申请为抓手,又上新台阶。全区专利申请总量、授权总量跃居全市第一,为“江宁制造”向“江宁创造”转变提供了强大动力。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3601件,其中发明专利105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2%、51%。授权量189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93件,分别比上年增长66%、95%。全区研发机构建设成果斐然。全年新增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累计达10家;新增认定的研发中心43家,其中省级和市级各15家、区级13家,累计达147家,其中市级以上90家。科技兴农步伐不断加快。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家、科技示范村10家、农村科技超市5家、“十村千盏”节能路灯示范社区15家;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社区20家、社区科普电子阅览室13家、信息化示范社区6家;引进农业新品种45个、新技术15项,获批市农村星火科技带头人134名。

内容来自dedecms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完成一镇一校和高中布局调整,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2所,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农村幼儿教育提升工程,小学、初中全部达到市现代化小学以上标准和省级示范初中标准。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35所,比上年减少1所,在校学生3.96万人,比上年减少0.2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比上年减少1所,在校学生0.58万人;全区现有小学28所,比上年减少2所,小学在校生4.59万人,比上年增加0.23万人;全区幼儿园58所,比上年增加1所,在园儿童为2.46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全区三至五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5.6%,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学生5539人,被各类高校录取4835人,录取率达87.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专科录取2737人,比上年增加了336人;本科录取2098人,比上年减少115人。

本文来自织梦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内容来自dedecms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2010年全区紧扣江宁撤县设区十周年、“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节十周年等重大节庆,结合江宁文化特色,继续整合“和谐江宁大舞台”与“江宁之春”两大品牌资源,创建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视角活动,通过“春意江宁”、“水墨江宁”、“印象江宁”、“鼓舞江宁”四个篇章诠释和展现“江宁之春”、“江宁之书画艺术”、“江宁之历史文化”、“江宁之群众文化”等为主题的各项文化活动。全年共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62场次,各类展览14场次,“江宁抒怀”读书演讲竞赛、新创作文艺作品大赛、街道群众文化专场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共创作舞台文艺作品150个,演出节目2044个,读书演讲征文18个,受众共计近52万人次。艺术精品创作捷报频传。区锡剧团全年创作编排了各类题材的小品、快板、情景剧和小戏20多个。重点打磨了由区锡剧团创作的小戏《卖萝卜》、小品《儿老子》两部新作;以宣扬低碳概念为主题的小品《爱的选择》,代表南京市参加“江苏省纪念‘6?5’世界环境日”文艺汇演,荣获二等奖。小品《数钱》、民乐《迎亲》入围“五星工程奖”决赛,其中,《数钱》参加了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巡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广播电视紧紧围绕全区工作中心和四项建设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主题宣传报道,发挥了主流媒体宣传作用。江宁人民广播电台与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作联办节目,以“新城市之声”双频播出,全天自办节目5个小时,以新闻类、服务类和时政类为主,重点打造早上7:30—8:00的《动感清晨》和晚上17:00—18:00的《885服务快行线》。在全省率先开办第三频道—网络电视,具备了网络电视直播、点播、网上电台和综合服务四大功能。年末全区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100%。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0.12万户,全区有线电视用户总数已达28.15万户;新增数字电视用户0.15万户,全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17.15万户,占有线电视用户的60.9%,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本文来自织梦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三级惠民医疗机构网络,全年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6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新建江宁医院门诊综合楼、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易地建设区中医院。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8个,卫生系统机构床位数2654张,比上年增长2.0%。其中:医院27个,拥有床位1897张;卫生服务中心23个,拥有床位757张;其他卫生事业机构308个,比上年减少6个。卫生技术人员4560人,其中:执业医师1414人,执业助理医师227人,注册护士1644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人、139人、102人和23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上新水平。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比上年增加50元,报销范围进一步扩大,个人大病救助最高限额提高到18万元,提高2万元。全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实现门诊即看即报,大大方便群众看病报销,较好地吸引群众在基层就医。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覆盖率继续达100%,群众参加率达100%。 dedecms.com

  体育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年共举办健身长跑运动会、百家湖元宵冬泳节、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活动等各类区级体育赛事活动20余次,直接参加活动人数超过3万人次。承办了2010国际剑联女子重剑世界杯大奖赛,全国击剑冠军赛(第三站重剑)和2010“江宁科学园”杯CBA季前赛两次国际大赛。全区组队参加江苏省县级比赛等各类省、市比赛20项,获奖牌125枚,其中金牌67枚。全区体育彩票销售再创新高,突破亿元大关,全年累计销售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继续在全市领先。2010年被评为全国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区。

本文来自织梦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copyright dedecms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全年共投入近百亿元,实施了8大类66项生态建设工程。建成了污水处理厂18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470多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33.4万吨,比上年增加7.9万吨。全区所有街道建成全国环境优美街道。关闭污染企业187家,250家企业通过循环经济试点、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认证。全区还建设秸秆气化站40个,建成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3281吨,完成年度计划的229%;二氧化硫削减261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93%,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农村达到99%,城市功能区控制断面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在100%,良好以上天数比例达到85.8%,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区森林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和43%,宕口复绿194万平方米,江宁开发区、科学园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全年完成261个村庄环境综合治理,63个村(社区)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6个村(社区)建成省级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 本文来自织梦

  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全年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5起,死亡5人。全年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死亡率为0.008人,比上年下降18.2%,低于控制指标,全年没有发生一起3人以上死亡事故,也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copyright dedecms

  十一、人民生活 copyright dedecms

  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32.2万户,总人口为93.6万人,比上年增长0.94%,其中:男性人口46.5万人,增加0.35万人;女性人口47.1万人,增加0.5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95万人,出生率为10.2‰;全年死亡人口0.72万人,死亡率为7.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7‰。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 本文来自织梦

  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89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720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6.1%。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49元,比上年增长1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840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0%。 织梦好,好织梦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年末,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轿车28辆,比上年净增6辆;家用空调183台,组合音响30套,移动电话248部,家用电脑94台,彩电183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54台,摩托车72辆,洗衣机96台,热水淋浴器98台,移动电话224部,家用空调109台,家用电脑58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继续得到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53.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1.6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在97%以上,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2010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每月400元和300元,为全市郊区县最高。基本构筑了“以低保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为重点、慈善事业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截止年底,全区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达30.3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机关事业参加养老保险1.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7.8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17.5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医疗保险参保23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19.6万人;享受城镇居民老年补贴待遇3423人,每人每月160元,享受居民老年补贴待遇93027人,每人每月80-500元,被征地农民保障人数8.65万人。社会保险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全面提高,2010年1月份,全区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养老金增加10%,调整后达每月1587元,7月份参照市区标准,全区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再次增资122元,调整后的养老金达1709元,实现了与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的同等待遇;全区被征地农民和城乡老年居民自1月份起每月也分别增加养老生活补助费30元和20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增了门诊医疗统筹待遇,医疗保险待遇全面提高,参保职工个人医疗保险费用自付比例降至20%以下,在全市保持最低。全区1.47万名企业退休职工100%纳入社区管理。

dedecms.com

  注: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江宁统计年鉴》为准。公报中人均指标数据仅参考,因人口统计数据需以另行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数为准。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