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统计公报 > 天津市静海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静海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2-02 作者:派智库 来源:天津市静海县统计局 浏览:【字体:

  2003年静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静海县统计局2004年3月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克服了“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坚持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三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

织梦好,好织梦

  一、综合

本文来自织梦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5359元增加到18112元,增长17.9%。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2190美元。财政收入继续大幅度增加,全县财政收入完成5.16亿元,增长23%,增速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比生产总值增幅高7.4个百分点。 copyright dedecms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98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10.9%,增幅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4.67亿元,增长18.9%,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1%,其中工业增加值52.72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6.89亿元,增长21.9%,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1%。三次产业构成由2002年的12.8:58.9:28.3变为2003年的11.8:59.1:29.1。

内容来自dedecms

  企业改革步伐加快,民营经济迅速壮大。年内对30余家县属企业进行了改制,完成了对县供销社、县建筑公司、县物资总公司的民营化改造,企业经营机制被进一步激活。私营个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2003年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45.5亿元,增长37.3%,占全县经济的比重达到48.8%。全年新增私营企业728家,增长57.8%;新增注册资金12.4亿元,增长92.8%。私营企业涉足行业从单一的工商、餐饮服务逐步向高科技、信息和资金密集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年内新发展了2家市级私营企业集团,5家企业获得市级“百强私营企业称号”。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事业进展顺利。全年共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4021个,安置就业人员334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48人;通过县职业介绍中心组织劳务输出,使39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办东城再就业集贸市场,安置66名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3年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435家,参保人数17831人,其中新扩面6123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249家,参保人数2445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84家,参保人数11580人。

织梦好,好织梦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后劲不足,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引进外资没有大的突破;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事业相对薄弱,劳动就业压力较大等等。

copyright dedecms

  二、农业 dedecms.com

  农业生产全面增长。2003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98亿元,可比增长10%,比去年提高4.8个百分点,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全年农业总产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种植业产值10.95亿元,增长43.1%;林业产值0.46亿元,增长27.8%;畜牧业产值8.58亿元,增长28.6%;渔业产值1.51亿元,增长1.3%。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畜牧养殖业在农业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继续贯彻“远抓树,近抓牧,养殖抓小区,种植抓特色”的发展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1.9:1调整到1.1:1。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6.29亿元,增长59.3%;畜牧养殖业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增长31.4%。新建畜牧养殖小区101个,种植各种林木400万株。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猪、肉鸡、奶制品、蔬菜加工、老醋等产业链初步形成,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的比例达到4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7.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0.55万台,农用运输机械1.5万辆,联合收割机0.05万台,排灌动力机械1.08万台。农田机耕率94%,农田机播率82%,机电排灌率9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工业、建筑业 copyright dedecms

  工业经济在高增长平台上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2.72亿元,可比增长12.6%,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3%;现价工业总产值291.51亿元,增长16.3%;工业销售收入293.61亿元,增长19.1%;工业利润21.42亿元,增长17.1%;工业税金6.73亿元,增长17.6%。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作为我县支柱产业的黑色金属压延加工及有色金属制品行业,受惠于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产品的产销量及利润率都比上年大幅度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及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为127.6、126.5、9.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69.8%、69.2%、64.5%。汽车配件、自行车配件、食品行业也出现了较快增长,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稳中有升。2003年我县十二大主导行业的年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县工业的93%、91%、91%。2003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230家,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增加值占全县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73.5%、58.7%、62.4%。工业企业技术更新改造力度加大,市场竞争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年完成工业技改项目166个,投入技改资金9.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投入的37.4%。截止2003年底,全县累计有40家企业通过ISO9000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创全国名牌产品1个,市级名牌产品9个,3个企业获得中国工商总局颁发的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称号,50个企业获得天津市政府颁发的市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称号。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2003年底,我县已建成县级工业园区3个,乡镇级工业集中区7个,入驻企业累计280家,园区占用率达60%。在借助园区建设对一些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的基础上,投资兴建了一批生物制药、电子产品类高科技企业,园区产业优势逐步显现,载体功能更趋完善,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copyright dedecms

  四、固定资产

织梦好,好织梦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亿元,比上年增长69.9%。第一、二、三产业投资额分别为2.2、21、7.3亿元,增幅分别为100%、53.3%、128.1%。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长得益于引资兴县战略的有效实施。全年协议引进内资60.84亿元,实际到位18.88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01%和88.8%;引进内资项目281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就达13个。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载体功能明显增强。全年基础设施投入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确定了把静海县城建设成30万人口的中等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规划,县城东移步伐加快,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年内完成了“滦水”“陕气”入静、热电厂循环水供热、文化广场、争光渠改造等重点工程,并投资改造了城市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2003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6亿元,施工面积52.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5万平方米。受房价持续上涨以及国家金融政策刺激,居民购房日趋踊跃,房屋市场交易火暴。金融部门全年共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7510万元,住房按揭贷款667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倍、3.3倍,商品房销售率达80%以上。

copyright dedecms

  五、交通、邮电业

内容来自dedecms

  交通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交通邮电业完成增加值7.67亿元,可比增长15.1%,占全县经济总量的8.3%,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业务量大幅增长。2003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309公里,比上年增长3.8%;干线公路339.6公里,增长11.3%;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267万吨,增长40.5%;公路货运周转量8673万吨/公里,增长123.9%;公路客运量755.6万人,增长463.9%,公路客运周转量18964万人/公里,增长215.7%。通信用户不断增加,业务量持续扩大。2003年本地电话用户达12.6万户,比上年增长18%,其中住宅电话10.5万户,增长8.1%;ADSL用户达2918户,增长11倍;全年电信业务总量9622万元,增长20.1%。静海电子政务局域网年内正式开通,第一批入网用户已达50家。

dedecms.com

  六、内外贸易

本文来自织梦

  2003年批零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1.68亿元,可比增长34%,占全县经济总量的12.6%,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4亿元,增长18.6%;集市贸易成交额22.08亿元,增长15.6%。现代商业经营网络建设初具规模。今年以来,县供销社系统把搞好“五百工程”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商业经营网络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采取自建、联建、引进等形式在县城及有条件村镇发展连锁店15个,年底全县连锁店累计已达50家。百货有限公司通过在河北黄骅开设放心购物商厦,将营销网络延伸到外省,实现了市场的有效扩张。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显著增长。全县外贸企业直接出口创汇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9%,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1亿美元,增长42.7%,自营进出口企业出口0.34亿美元,增长118.5%。截止2003年底,全县从事直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达百余家,外贸专业生产厂家166个,产品涉及轻纺、机电、文体、化工、工艺、畜产、食品七大类,销售市场达亚、欧、非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来自织梦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03年我县在完成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在基本保证正常经费支出需要的同时,科学地调度资金,支持了县重点工程建设,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2003年完成财政收入5.16亿元,占预算收入的103.1%,比上年增长23%,其中县、乡级收入1.84亿元,增长16.7%;财政支出为4.37亿元,占支出预算的99.5%,比上年增长17.9%。金融业存贷款业务不断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2亿元,比年初增加19.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1亿元,比年初增加7.7亿元;各项贷款68.4亿元,比年初增加10.5亿元,贷款的增加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短缺,使金融高风险区的影响逐步消除。年末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23.8亿元。保险业务量增长迅速。全县共有保险机构8家,承保金额合计139.6亿元,增长185.8%;全年保费收入18956万元,增长47.1%,其中财险收入5319万元,增长25.3%,寿险收入13637万元,增长57.9%;全年赔付支出5960万元,增长58.8%,其中财险支付4463万元,增长47.5%寿险支付1497万元,增长106.2%。 dedecms.com

  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copyright dedecms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新一中”正式启用,全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再次达到千人以上,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年末共有学校154所,其中普通中学47所,小学99所,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86781人,普通中小学教职员工6341人。年内新建、扩建教学楼31栋,投资额1.2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年内县级文艺团体演出场次105场,观众达15.8万人次;现有县级图书馆2个,学校、乡村图书馆220个,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8个;广播电台1座,每天制作播出节目6小时,覆盖全县及周边地区;无线电视台1座,全年制作节目495小时,覆盖率达96%;有线电视台1座,系统内卫星地面站4座,开播电视节目38套,有线电视用户2.12万户。全县18个乡镇实现了有线电视镇镇通,农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08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农村卫生院28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数量996张,其中县级医院571张,农村卫生院252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03人,其中执业医师1009人,注册护士427人。截止年底,累计14.3万农民加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占全县农业人口的比例达到34%。体育事业成绩喜人。2003年共举办县乡级运动会17次、全民健身活动6次,参加人员4000人。体育竟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年在省级运动会上取得金、银、铜牌数量分别达到74、51、6枚;向市级以上运动队和体育院校输送专业体育人才39人。年内还成功举办了两次“鲁能杯”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

内容来自dedecms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织梦好,好织梦

  200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10123人,比上年增加1568人,其中农业人口424077人,减少2236人,非农业人口86046人,增加3804人。全年出生人口5734人,出生率11.3‰;死亡人口3043人,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3年县属单位职工人均工资12697元,比上年纯增1411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5549元,纯增637元,增长13%。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7.8%下降到33.6%。创建市级环境模范城区工作取得新进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自来水入静工程正式供水,结束了静海城区居民长期引用高氟水的历史。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2003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60人,比上年增加151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764户,比上年增加53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20人,增加14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739户,增加81户;享受伤残保健、抚恤金人数439人,享受定期抚恤金人数83人,享受定期补助人数1758人;优待优抚对象户930户,优待总金额146.5万元。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