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统计公报 > 上海市杨浦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海市杨浦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10-29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办 浏览:【字体:

    2008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区发展模式转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经 济 发 展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0.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增幅低于上年1.1个百分点(近年生产总值规模及增速见图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62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79.46亿元,同比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95.21亿元,同比增长13.3%。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0.8∶55.8∶43.4,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度提高1.1个百分点。扣除烟草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5.4%,第三产业的比重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见图2);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区财政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40.8亿元,同比增长15.4%。区级财政支出63.3亿元,同比增长10.7%。区级税收(不含契税)中三产比重进一步提高,占总额的82.3%,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二、三产比重见图3)。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5亿元,同比上升9.8%,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4.6亿元(结构见图4),同比下降8.7%;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9.9亿元(结构见图5),同比增长15.6%。年初排定的33项重大工程中,9项基本完成,24项按节点推进。   内容来自dedecms
  工 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0家,其中中央直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3家,占30.4%。全年工业实现区域增加值363.2亿元,同比增长13.0%。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1.6亿元,同比增长15.3%(近四年对比见图6),实现利润总额132.6亿元,增长25.8%。其中,烟草制品业(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27.9亿元,同比增长16.8%,占区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6%,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等其它行业占46.4%。(详细各主要行业情况见表1)。 表1:规模以上工业按行业分主要经济指标表  
类 别 工业总产值(亿元) 增长 (%) 利润总额 (亿元) 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611.6 15.3 132.6 25.8
#烟草制品业 327.9 16.8 120.9 26.5
设备制造业 147.7 25.5 8.5 25.5
纺织业 10.2 -28.4 0.1 -58.3
金属制品业 19.9 14.9 -0.2 69.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6.6 46.3 0.2 114.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2.7 4.9 0.1 133.0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1.1 -4.3 0.5 -29.9
其他 65.5 3.7 2.5 4.1
      建筑业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3亿元,同比增长0.3%,占第二产业比重4.3%。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全区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业法人单位239家,累计签订合同金额313.2亿元。全年单位工程施工项目10937个,竣工项目9479个。建筑施工面积40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建筑竣工面积10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     商 业   商品市场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6亿元,同比增长13.3%(近四年对比见图7);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6.2亿元,同比增长10.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15.6%;实现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4亿元,同比增长15.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3.8%。     五角场商圈对全区消费市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发挥了满足居民综合消费需求的作用。商圈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区比重的12.4%。   至年末,全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79个,全年成交额7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总体仍在低位运行。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5.0亿元,同比下降22.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8.5%。   年末住宅施工面积11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7%;全年新开工面积62.7平方米,同比上升268.8%;住宅建设竣工面积13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6%。   全年住宅预售成交1890套,同比下降69.8%;预售面积1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3.6%;预售金额27.9亿元,同比下降67.4%。住宅现售成交1767套,同比下降13.9%;现售面积1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0%;现售金额14.4亿元,同比下降24.2%。存量房住宅成交8511套,同比下降38.2%;成交面积为5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0%;成交金额56.2亿元,同比下降30.1%。     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   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93.3亿元,同比增长16.5%(近四年对比见图8)。其中,创意设计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12.0%;科教商务实现增加值55.7亿元,同比增长17.5%(结构见表2)。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全年完成地方税收10.0亿元,同比增长14.3%。

copyright dedecms

         
二、创 新 活 力

    科技与自主创新   积极培育和引进科技企业,提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科技产业发展总体呈现出“健康、稳健”的发展态势。至年底,全区实有科技型企业3350家,同比增长10.5%。经科委登记备案的科技企业完成区级税收2.26亿元,同比增长23.6%。   继续加强重点科技产业化项目管理,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2008年,区内共有79家企业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2家企业获得了上海市创新资金项目立项。全年国家(市)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立项6项;申报各类人才计划3项;申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项。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成长势头良好,至2008年,区内共有上海医疗器械厂、邮电设计院、无线电设备研究所等3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复旦天臣、万方数据等11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   通过技术合同认定和鼓励专利申请,提升区内科技企业创新的动力。全年共完成技术合同认定955份;完成专利申请数3049件,其中发明专利数占总申请数的58.3%(见图9)。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第三批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零的突破。

本文来自织梦

        园区建设   科技园区载体建设进展顺利。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工程于本年3月份开始土方工程;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国定基地三期工程已完成地下施工;白玉兰环保广场北块工程已于8月份全面竣工;复旦科技园三期工程已全部完成,进入企业入驻阶段;欧亚美改造项目一期投入使用。至年末,本区十大科技园区使用的办公楼宇19幢,总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注册企业约2800家,完成目标责任制考核税收1.57亿元。   科技园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十大科技园区全年共引进企业613家,同比下降11%,虽然数量有所下降,但质量有所提高,注册资金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5.5%。全年各科技园区共完成地方税15757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电力科技园、上理工科技园、财大科技园和知识产权园增长幅度较大,同比增长分别达到6.4倍、4.9倍、1.5倍和1.2倍。 促进都市型园区稳定发展。至年底,全区共有21家都市型园区,35个载体,园区面积超过90.5万平方米。创意园区17家,面积69万平方米。     三、改 革 开 放
dedecms.com


    招商引资、国内合作与交流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全年新引进各类企业2361户,吸引注册资本73.7亿元,其中科技类、服务类企业分别占总量的19.3%和39.3%,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206户,注册资本62.9亿元,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0户。   加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2008年对口帮扶云南墨江和西盟县22个项目。筹措区财政帮扶资金375万元、配套项目经费150万元,争取市配套资金380万元。年内接待兄弟省市代表团来访53批1179人次,与5个区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与义乌市、江阴市签订合作项目22个。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77个,同比增长6.9%,合同吸引外资金额共计7.3亿美元,同比增长63.5%。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其中海关直接出口额达7.7亿美元,同比增长7.8%。  

  旅 游   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区1家国际和42家国内旅行社组团、接团84.8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0.5亿元,同比增长23.5%;全区旅游星级宾馆和部分住宿业(31家)接待游客59.5万人次,同比增长8.5%,其中接待境外来沪人数8.5万人次,同比下降15.6%,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12.3%。   至年末,杨浦区共有星级宾馆11家,比上年减少1家 ,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瀚海明玉大酒店)。     区属企事业单位改革   2008年通过关、停、并、转等多种形式共完成205家企业的改制、清理和注销。完成编制《杨浦区区属中小企业改革改制三年规划(2008~2010)》,三年内通过“兼并重组、转让推出、脱帽改制、解散注销”完成区500户区属小企业的改革改制;编制《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上市三年工作计划》,明确了挖掘具有上市意愿和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等综合改革。   内容来自dedecms

  私营和个体经济   至年末,私营企业户数达19956户(含分支机构3270户),同比增长6.7%,注册资金达305.5亿元,同比增长13.3%,私营投资者38054人,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私营企业达到687家,比上年净增75家;个体户数12132户,同比下降4.2%,从业人员19325人,申报资金19434万元。   四、城 市 建 设 和 管 理     重大工程   2008年,列入区级重大工程建设项目33项,预备项目13项,正式项目中科技园区项目5项,公共社区项目20项,市政工程项目5项,旧改项目3项。在33个项目中,基本完成的项目9项,在建或启动阶段的项目24项。   全区新开工重大工程16项。轨道交通12号线动迁、绿地汇创国际广场、欧美广场、波司登总部基地、秦皇岛路世博水门、渔人码头二期、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二期、欧尚总部基地、平凉西块二期动迁等重大工程顺利开工。   竣工项目9项。平凉西块一期动迁、大连路绿地一期、同济一附中新校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创业中心三期、闸殷路道路改建辟通工程、随塘河改造工程(河道、绿化)等项目已竣工。     城市管理   城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健全土地收购出让制度和监管体系,落实市场供应和需求双向调控要求。全年共出让地块7幅,土地面积583.24亩;共收购工厂企业用地27幅,土地面积245.4亩。创建2个市容环境示范区域,完成14条(段)道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24条非主干道“脏乱差”速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6.21万平方米。深化“满意物业”创建工作,建立了区、街道二级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机制,完成20个“满意物业”小区创建。   扎实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分中心建设。新完成大桥、控江、长白、平凉等4个街道网格化管理分中心建设。全年共立案63379件,结案63200件,结案率为99.7%,其中,解决各类井盖缺损1244个,清理“三乱”(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31906处,处置占道无证经营19935起,清除暴露垃圾386处。   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军工路3800号杨浦区粪便预处理厂工程建设。新建小型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5座,新建改建公共厕所10座,整修改造二级旧里地区垃圾箱房64处,倒粪站7处。       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突出重点,着力推进社区服务“三个中心”建设。纳入建设计划的15个中心,年内6个建成,8个基本建成。新江湾城社区卫生中心正在按时间节点推进,预计09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年内启动硕和小学、杨中心中原分部扩建;完成伊东幼儿园、硕和幼儿园、财大附中扩建行政综合楼建设;完成区中医医院迁建、延吉图书馆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改建、少体校训练馆等项目的规划建设方案。 内容来自dedecms


    市政建设   重大市政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轨道交通10号线、军工路越江隧道和四平路大连路、四平路中山北二路2座下立交等工程施工按计划节点顺利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杨浦段6座车站前期工作开局良好。   区政府实事项目按计划推进。安波路辟通工程、控江路和国定路2条道路大修工程年内竣工;阜新路等6条道路积水改善工程下水道改造施工全部在主汛期前完成并通水;完成黑山南路、殷行路、国顺东路3条交通瓶颈道路改造;吉浦河截污纳管工程于年底竣工;平凉、松鹤2座公园改造已竣工。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完成关山路三门路辟通工程前期动拆迁;启动怀德路拓宽工程动拆迁;积极推进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以五角场副中心地区为重点,继续推进架空线入地工程,协调落实了政旦东路、国定路、政通路、国宾路等4条道路3.9公里架空线入地前期工作并开始施工;殷行路、中原路、黄兴路、宁国路等4条“迎世博”市政道路整治工程已竣工。   截至年底完成44条道路的车行道、人行道整治共58.3万平方米,清理人行道非标准设施374个/处,更换路名牌659块,完成5条道路各类架空线入地总长8.9公里,推进13条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前期工作,其中榆林路、打虎山路2条于年底开工。改建无障碍盲道16000米,整改缘石坡道180只,完成无障碍设施进家庭2141户。完成五角场地区停车智能诱导系统并于年底运行。推进五角场政通路和新江湾城2座公交枢纽站和新江湾城政悦路公交首末站建设前期工作。   防汛防台工作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西方子桥等3个私房地区和鞍山四村等12个易积水小区小包围施工;大力推进排水设施基础建设,民星北排水系统已开工,年底已完成工程总量的43%;大定海泵站选址已落地;完成五角场地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中黑山南路和国定路排水管道改造。     绿化建设   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城区绿化建设。全年完成85公顷新江湾城闲置土地绿化建设,完成1.15万平方米屋顶绿化。全年新建绿地36.4公顷,完成年度计划的100.0%,其中新建公共绿地31.9公顷,实施破墙透绿59250米。至2008年末,区域绿化覆盖面积达1409.1公顷,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1146.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432.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3.2%,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0平方米,比去年增长2.6%。(历年公共绿地建设情况见图10)。     五、节 能 减 排

dedecms.com



    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工作,按节点推进22项节能减排重点工作。推进年初制定的“10+1”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年内完成11家企业调整任务,减少工业能耗7147吨标煤,加上07年结转上海乳胶厂项目,合计减少能耗1.6万吨标煤。   纵深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年完成鞍山路215弄、鞍山一村、鞍山四村、凤城三村等10个基地10.3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组织社区完成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达的高效绿色照明产品推广任务,推广节能灯具共计9.6万只,超额50%完成市下达任务;组织推进美国铁狮门公司江湾新城F地块、西门子公司华东地区总部大楼和创智天地三期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加快实施上海矽钢有限公司调整计划,年底实现全线停产;组织实施绿色招商,拒绝23个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引进;积极抓好“四高”小区储备和培育,推广一体化太阳能系统,完成了“盛世豪园一期”和“海上硕和城”二个节能省地型“四高”小区的创建;为中小企业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上海市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东方国际水产城等5家能耗大户的能源诊断工作试点工作,区政府出资30万元诊断费,引导企业投入改造资金1096万元,实现节能4113吨标煤。     环境保护与治理   推进完成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创建成功上海市扬尘污染控制区,年内完成2个安静小区、6家绿色小区和江浦路街道“上海市无燃煤街道”的创建;通过污染源普查,全面掌握我区各类污染源状况,共普查污染源2733个。   本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331天,达到90.4%,连续第六年保持在85%以上。年内完成8台燃煤炉锅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50吨,削减率为7%。年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月平均值为0.08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平均值为0.053毫克/立方米,分别比去年下降4.7%和23.5%。区域降尘浓度12.6吨/平方公里,同比下降13.7%。   继续加强水环境整治。完成二军大虬江开盖工程主体结构、杨树浦港等4条河道沿河33个排污口截污和阜新路等7条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加快五角场地区排水管网改造、民星北排水系统和大武川地区排水系统等截污纳管工程建设。至年底,全区污水纳管率已达80%,杨树浦港水质达到Ⅳ级功能区水质要求。   固体废弃物治理和城市噪声控制逐步推进。本区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99.6%;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时段和夜间时段分别为56.2LeqdB(A)和50.7LeqdB(A),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0.1个和减少0.3个LeqdB(A);环境噪声达标区域覆盖率达100%。     copyright dedecms

六、社 会 进 步

    教 育   加大教育投入。全年教育事业费拨款为10.6亿元,同比增长17.0%。   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2008年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7%以上,普高入学率达到66.9%;本区应届毕业生高考录取率86.2%(不包括各类保送生以及16所专科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本科率首次突破60%,再创历史新高;中考合格率99.1%、总平均分533.52,双列全市第一。   据2008年9月统计,本区现有高中阶段学生人数16454人,同比下降17.7%;初中阶段学生人数24747人,同比下降2.0%,小学阶段学生人数28807人,同比增长3.9%。(近三年学生人数变化见图11)   2008年底,杨浦区复旦大学等九所高校(水产大学已迁出)在校学生总数116663人,其中:在校本专科生81602人,在校研究生35061人。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比例有所下降。妥善解决外省市学生入学问题,截至年底,共吸纳外省市学生10768人;完成同济附中迁建、财大附中一期改建,推进区教师进修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新校区等项目;完成10所幼儿园新建、改建工程;启动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筹备工作,上理工附中荣获2008年世界头脑OM竞赛总决赛“缪斯女神”赛题第二名;关闭最后4所农民工学校,安置3200名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学。   至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110个,其中中学59个,小学47个,特殊教育机构3所,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70008人;现有教职工8279人,其中专任教师6446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占68.7%,中学高级教师占11.1%。     文 化   至年末,全区共有电影放映单位6个,座位数5237个,年内放映场次3.8万次,观众145万人次,另有流动放映队1支;现有文化宫1个,文化馆1个,街道文化站12个,剧团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共有3个,区级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1484平方米,现有座位数1944个,藏书71.6万册,年内外借书卡18043张;街道图书馆现有9个,藏书24.6万册。   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积极培育社区文化活动“百姓艺苑”品牌,全区12个街道镇与市级专业文艺院团结对共建。共为社区群众举行演出119场,受益群众3.1万人次。启动上海市迎世博600天行动文艺巡演,演出12场。精心组织开展杨浦区公益电影展映各项活动,受益人次超过40万人。     卫生与食品药品安全   至年末,全区共有区级综合医院5所,专科医院4所(包括牙防所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所,护理院1所,区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所,民办医疗机构30家。   公共卫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发病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本区居民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579例,发病率147.4例/十万人,同比上升8.0%;外来人口共报告乙类传染病719例,发病率443.1例/十万人,同比下降16.0%;无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报告。   “六位一体”服务成效显著。全年门急诊294.5人次,同比上升24.9%;门诊均次费用111.2元,较去年同比下降0.7%;预防服务105.6万人次,较去年同比上升45.3%;保健服务15.5万人次,较去年同比上升24.1%;康复服务7.7万人次,较去年同比上升13.3%;健康教育43.3万人次, 较去年同比上升48.0%;计划生育指导2.1万人次, 较去年同比上升24.6%;提供上门医疗服务19.2万人次, 较去年同比上升31.6%。   继续开展减免签约和定向转诊工作,全年共减免人数272.6万人次,减免金额为1908.0万元;开具定向转诊单7302人。   纵向整合资源,三二级医院支援社区进一步推进。全年三二级医院医师下社区开展门诊15393次、查房878次、会诊198次、带教484次、培训105次、讲座81次;继续维持和巩固高水平常规免疫预防接种率。免疫疫苗常规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全区0-3岁儿童的食用受污染配方奶粉情况开展调查,共入户调查24824例,对有食用受污染配方奶粉史的儿童进行跟踪随访。年内,本区共确诊患儿病例310例;全年共处置各类突发性传染病疫情报告5起(手足口病除外)、突发职业卫生事件2起。   充分发挥监督抽检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大食品药品抽检力度。全年完成对6058件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监督抽检,食品抽样合格率为95.0%,药品抽样合格率为96.3%,保健品抽样合格率89.4%,化妆品抽样合格率为97.6%。     体 育   至年末,全区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包括非标场地)63个,体育场地占地面积11.2万平方米,场地面积10.7万平方米。   年内成功举行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杨浦传递活动、迎奥运倒计时100天欢庆活动,积极开展“知识杨浦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全国试点区工作;积极探索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长效管理机制,再创建四平路和五角场两个社区体育健身国家级俱乐部。我区现有国家级俱乐部达3个,列全市首位。   参加体育赛事取得较好成绩。杨浦区培养输送的7名运动员参加北京奥运会并取得良好成绩;上海第八届老运会,我区组建由50个代表队共560多人参加的代表队,获13项优秀奖、13项优胜奖、20项优良奖,比赛成绩优于历届;成功举办高水平赛事。亚洲极限运动锦标赛吸引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顶级运动员参加,共3.5万名观众现场观看比赛,收看赛事转播观众超过2.4亿人;举办百联又一城中国壁球公开赛;举办第一届上海极限音乐狂欢节;首次举办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拉力赛,20支车队、70辆赛车、140名车手参赛,中央及各地数十家媒体100多名记者对赛事进行综合报道。   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年内建成3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分别为杨浦公园、控江路和虬江码头路社区公共运动场,我区现有社区公共运动场14座;截至年底,全区现有健身苑点382个,健身器材3450件,健身设施完好率达到100%以上;推进体教结合工作,全区现有市体育传统学校15所、区体育传统学校37所。   努力提高体育经济运营质量。全年场馆经济创收1178.6万元,其中,体育本体产业创收554.6万元;全区113个体育彩票销售点,全年销售额达5400万元。         社会福利救助、拥军优属、老龄工作与其他社会事务工作   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社会救助对象35421人。其中,传统民政对象324人、重残无业人员2010人、低保覆盖对象33087人;此外,粮油帮困卡对象10718人、粮油券对象281人;实物补助64人;协保人员生活困难补助1417人;医疗救助171人;一次性补助37027人。   按照“保基本、广覆盖”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年共救助43.9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金合计13627.4万元(历年发放对象和金额见表3);进一步加强就业救助联动,年内共有1848名低保对象就业;开展社区市民综合帮扶计划试点工作,个案帮扶1648例,支出帮扶金294.9万元。   表3:2004-2008年区内实有各类救助对象及救助金额表  
年份 年底各类救助对象(人) 年内发放各类救助金合计(万元)
2008 35421 13627
2007 37309 11521
2006 41311 11538
2005 47246 12290
2004 55189 13218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共募集款项5224.9万元,支出慈善帮困金5087.9万元,其中:定向捐赠4363.2万元;助困1028人,金额23.0万元(其中市慈善基金会支出20.0万元);助学195人,金额44.4万元(其中市慈善基金会助学182人,金额42.1万元);助医1641人,金额31.8万元(其中市慈善基金会支出15.9万元)。年内,全区共有21个经常性捐赠点共募集衣被77326件。   赈灾救灾工作广泛深入。针对春节期间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地震,紧急启动赈灾救灾工作。全年共收到支援四川地震捐款6826.4万元,其中,民政接受捐款5053.0万元,市慈善基金会杨浦分会接受捐款624.1万元;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向灾区捐赠衣被活动,我区累计收到捐款373.6万元,御寒衣物50余万件,统一募集新衣被1.4万件;走访342户次入川抗震救灾军人家庭,发放慰问金16万元;为8户有困难、有需求的军人家庭及时提供居家服务;慰问灾区籍家庭受灾官兵143名,发放慰问金23.9万元。   双拥优抚安置稳步推进。全年共支出优待抚恤金2807.3万元。做好2007年320名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安置率达100%,自谋职业率达80%。做好军休干部安置工作,年内共接收驻军部队移交的军休干部229名,现共有军休干部1469人。 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全年新增养老床位625张,占年度计划的125%,截止年底现有养老床位4402张;年内为16554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其中享受政府补贴7944人,完成率分别为104%和106%;建成16个助餐服务点,全区共有2176名老人享受助餐服务;为18733人次社区老人提供助浴服务;为969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为495名困难老年人发放慈善“安康通”;向全区2000名困难老年人发放助老电影卡;新建14个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和11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年底现有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157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家。   认真做好社会组织日常管理工作,年内共新成立社团3家、变更登记11家、注销2家,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23家、变更61家、注销4家、核名65家。目前,我区共有社会组织494家,其中社团108家(分支机构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86家。完成社会组织工资基金申报、审核454家,其中正常申报295家,零申报159家。   全面做好各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共受理结婚登记9978对、离婚登记2800对,开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3631份,办理收养登记4例、解除收养1例。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14名。社会福利企业现有安置残疾人457人,完成销售收入4亿元。    
本文来自织梦


七、人 民 生 活     就 业 保 障   2008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38550个,完成市府年度指标的148%;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6877人,控制在市府下达的27020人目标范围内(历年完成情况见表4);外来从业人员月均参加综合保险为124761人,完成市府年度指标105000人的118.8%;青年参加职业见习19673人,完成15000人指标的131.2%;工资集体协商扩大覆盖人数达29186人,完成市政府考核指标的113%。至年底,援助都江堰市民工41人上岗就业,完成指标的103%。       表4:2004-2008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和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表  
年份 新增就业岗位(个)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人)
2008 38550 26877
2007 31393 27107
2006 35197 27221
2005 33460 26933
2004 33122 26682
    积极支持就业、扶持创业。加强就业援助措施,地区青年参加职业见习后的就业率达75.4%;开展大学生创业教练计划,发展创业实训基地20个,完成了140人的创业半程教练班,30人的全程教练班;在控江开业园区开辟1000平方米场地,作为大学生创业扶持基地;开通大学生创业扶持直通车,大学生创业企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开设大学生创业心理导航站,举办大学生创业沙龙。在各项举措有效推动下,08年我区共有大学生创办企业114家,带动就业491人,吸纳本区户籍人员238人,占从业人员的48%;全面启动外来农民工培训,通过公开招投标,已落实11家培训机构的33个项目参与今年的外来农民工培训工作,全年开展培训3470人,完成3300人指标的105.2%。   全年全区新增经营性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778个,至年底,我区现有经营性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2533个,吸纳从业人员22739人;充分发挥开业园区孵化器的作用。年底,7个开业园区共有入驻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及小企业331家,吸纳从业人员3140人;落实扶持大龄失业人员创业相关政策,年内办理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岗位补贴106054人次,补贴金额4988.0万元,社会保险费补贴20135人次,补贴金额718.5万元;稳步推进“万、千、百”就业项目,加大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截至年底,全区“万、千、百”就业项目现有从业人员7758人,其中,“双困”人员3816人。   加大劳动力市场监管力度。通过有效监察,补签劳动合同350份,追讨工资444.7万元,追缴社会保险费133.9万元,追缴综合保险费142.5万元,取缔非法劳务中介6户;健全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全年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865件,按期办结1397件,其中调解成功702件,调解成功率达50.3%。深入推进街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共受理劳动争议调解申请290件,调解成功229件,调解成功率达79.0%。     人 口   至年末,全区现有户籍人口108.16万人,常住人口119.4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13.63万人。户籍人口总户数37.80万户,平均每户2.86人;年度内户籍人口出生6112人,人口出生率为5.66‰,死亡8433人,死亡率7.81‰,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5‰。   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比上年分别增加0.45万人和1.98万人。(近三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对比见图12)。       居 住   旧改动迁稳步推进。全年共拆旧房5.1万平方米,动迁居民1468户;全面完成平凉西块一期,加快推进121街坊等集中成片旧区改造;完成了大连路公共绿地、M8线安置用地二期等拆迁基地收尾;完成了飞虹路720弄基地旧改征询试点。全年旧住房成套改造竣工15.1万平方米,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31.5万平方米;   房地产市场监管有力度。全年共批准城市庭园、圣丽河滨苑、鼎隆公寓等商品房预售5005套52.9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43万平方米的123.1%;存量房累计交易8511套53.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56.2亿元。完成对本区18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的督查和386家经纪公司的备案。   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全区廉租住房累计受理7400户,落实配租7225户(其中实物配租162户,租金配租7063户),发放资金11262万元。配套房源建设进一步落实。长白229街坊、平凉59街坊、117街坊等5个动迁房源基地26.6万平方米已经全面开工建设。   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全年旧住房成套改造在建30幢6.6万平方米,已竣工68幢15.1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25.8%;旧小区综合整治竣工31.5万平方米;楼道扶手改造竣工14.5万米;通过申报、推荐、培育、指导、考评、公示,创建“满意物业”小区20个,市优小区6个;通过专家现场踏勘评审,完成“盛世豪园”一期和“海上硕和城”2个“节能省地型”四高优秀小区的创建工作。   文明城区建设
dedecms.com

  以“迎奥运”为主线,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迎世博600天文明行动”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全区建成2006-2007年度市文明社区7个、2007-2008年度市文明小区217个、2007-2008年度市文明单位75个;建成2007-2008年度区文明小区435个,2007-2008年度区文明单位363个;建成2006-2007年度区文明窗口228个、区文明科室165个、区文明班组365个、区五好文明家庭荣誉户9户、区五好文明家庭350户、区文明工地34个、区社区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文明科室68个;2007-2008年度市级军民共建领导先进集体27对,区级军民共建领导先进集体78对。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4、利用外资数据均为客商直接投资口径。 5、公报中的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建筑业、商业、房地产业等主要行业的统计范围均为在地口径。 6、上海海洋大学08年已搬迁,不纳入我区高校在校生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