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重庆市渝中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8-26 作者:派智库 来源:重庆市渝中区统计局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6年,渝中区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全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 规划的良好开局。 内容来自dedecms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重庆市统计局初步审定,2006年渝中区实现生产总值243.2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3.0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220.2亿元,同比增长11.1%。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34697元,比上年增长9.9%,按现行汇率折算为4448美元。 本文来自织梦
2003年—2006年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产业结构实现了平稳调整。其中,二、三产业平均增速分别为5.5%和11.7%。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二、三产业的结构比由2002年的13.6:86.4调整为2006年的9.5:90.5,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了4.1个百分点。 织梦好,好织梦
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2006年区级财政收入达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2003年—2006年期间,区级财政收入累计达到41.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9.9%。 dedecms.com
二、商贸业 copyright dedecms
商贸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在国家努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大环境下,全区消费品市场保持了持续活跃、稳步上升的态势。全年渝中区实现商贸销售总额634.8亿元,同比增长12.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3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商品交易市场增长平稳。2006年,全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实现217.1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亿元市场成交额177.4亿元,同比增长9.2%。
dedecms.com
商品销售结构升级加快。2006年,渝中区着力引导商贸企业不断提升品牌结构,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八分之一(1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1.2亿元,增长12.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7.3亿元,增长11.8%;其他行业零售额1.6亿元,增长21.7%。全区商品销售结构上档升级成效明显,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汇聚,引领消费时尚。从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商品类值看,书报杂志类增长36.2%,金银珠宝类增长23.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3.4%,日用品类增长22.1%,中西药品类增长13.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5.7%。
copyright dedecms
“五大商圈”协调发展。2006年,渝中区“五大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480.3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区商贸销售总额的75.7%。其中:解放碑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234.9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全区商贸销售总额的比重为37.0%;实现零售额114.8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区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3.7%,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则达到8.2%。朝天门商圈2006年实现商贸销售总额122.0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18.5亿元,同比增长6.7%。大坪—鹅岭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42.6亿元,同比增长14.3%;菜园坝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38.9亿元,同比增长13.1%;两路口—上清寺商圈实现商贸销售总额42.0亿元,同比增长11.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幅上涨,2006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4%,比上年上涨2.4%。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和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分别上涨4.3%、6.0%和3.1%。 内容来自dedecms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商贸销售总额突破六百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113.0亿元增加到180.1亿元,年均增长12.4%。 内容来自dedecms
三、金融和中介服务业
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06年渝中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8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2%。截止2006年末,渝中区银行存款余额1249.1亿元,同比增长8.2%,占全市同指标的22.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2.3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市同指标的9.9 %;银行贷款余额1730.7亿元,同比增长23.1%,占全市同指标的38.9%。2006年渝中区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证券业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是上年的2.2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03年—2006年期间,全区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落实金融调控措施,充分发挥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渝中区作为全市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继续巩固。2006年全区银行存款余额是2002年的1.74倍,年均增幅为14.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2002年的1.71倍,年均增幅为14.4%,银行贷款余额是2002年的2.10倍,年均增幅为20.3%。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中介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区中介机构典型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渝中区中介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4%,资产规模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7%,全区中介服务业显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步伐,累计引进中介服务机构787户。
四、解放碑中央商务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解放碑中央商务区集聚效应增强。2006年,解放碑CBD继续成为招商引资的热点,全年新入驻企业342家,注册资金总计14.78亿元。解放碑CBD建设持续推进。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不断加快解放碑CBD建设,着眼长远抓规划,强化推介树品牌,纽约.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等一批高档商务楼宇相继建成,东亚银行、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解放碑中央商务区,解放碑CBD日益成为国内外企业来渝投资发展的热土和平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五、工业和建筑业 dedecms.com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06年,渝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8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销售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7912万元,同比下降20.6%,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9.0%,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都市楼宇工业逐步发展,尽管新华化工厂、重庆电池总厂等一批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搬迁出渝中区,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仍保持了5.6%的增长。
本文来自织梦
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统计,2006年全区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8.0亿元,比上年增长35.3%,房屋施工面积77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4%,房屋竣工面积24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2003年—2006年期间,全区建筑企业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1.6亿元,年均增长9.6%。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加。2006年渝中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从产业投向看,全年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8.6亿元,全区二、三产业投资比重为4.9:95.1。其中,建设与改造完成投资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0.2亿元,比上年小幅下降2.4%;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64.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9.7万平方米,所占比重为93.3%,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4.4亿元。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86.6万平方米,比年初减少0.3万平方米。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四年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56.8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93.2亿元,增长了64.1%,年平均增长13.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2006年,菜园坝长江大桥、嘉华嘉陵江大桥、高九路、嘉滨路牛滴段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市、区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3.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5.6%。年内轨道交通二号线全线顺利实现试运营,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建成通车。朝千路、潘家沟、华一坡、白龙池等一批支次干道综合整治相继完工。全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城市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交通、能源、环保等重点领域的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完成了长江一路改造、石板坡——中兴路改造、大坪循环道工程、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轻轨二号线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全区横跨南北、连接东西的立体化交通运行体系初步建成。主城电网改造、污水截流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建成了通远门城墙公园及一批城市阳台、山城步道等城市景观工程,完成了湖广会馆核心区和洪崖洞传统民俗风貌区建设。累计改造城市道路49条,整治背街小巷42条,改造车行道19.9万平方米、人行道6.7万平方米。
dedecms.com
七、旅游和对外开放
旅游业快速发展。2006年,渝中区不断强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充分培育发展旅游客源市场,着力发挥好中心城区的旅游聚散辐射作用,全区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3.8亿元,同比增长14.1%,接待旅游者人数1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7.1万人次,同比增长20.6%,外汇收入1.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0%;接待国内游客1251.8万人次,同比增长13.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2.3%。 copyright dedecms
2003年—2006年期间,全区旅游总收入由2002年的38.7亿元跃升到2006年的63.8亿元,年均增长13.3%,接待旅游者人数由2002年的840.1万人次跃升到2006年的1279万人次,年均增长11.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2006年渝中区新批设立“三资”企业30家,招商引资企业机构数达917家,招商引资总金额达到3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17663万美元,同比增长40.0%,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以银行、保险、科技信息和中介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01亿美元,进口总额1.35亿美元。地区经济合作进一步得到拓展,全年实际利用内资(市外国内资金)达98723万元。 本文来自织梦
2003年—2006年期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5.06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由2002年的0.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36.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八、科技和信息产业 织梦好,好织梦
科技成果成效显著。2006年渝中区取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9项,市级技术发明奖1项。技术交易日趋活跃。全区共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47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710万元。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区科技三项费用达到1987万元。深入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全年举办科普讲座270次,科普讲座参加人数达到6.2万人次,举办科普展览71次,科普展览参加人数达2.5万人次。 copyright dedecms
信息产业持续发展。2006年全区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制定了《渝中区电子政务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在大坪街道开展了社区信息化示范试点工作,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了朝天门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据统计,2006年全区每100户家庭平均拥有移动电话193部,固定电话92 部,电视机153台,家用电脑74台,接入互联网计算机45台,全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dedecms.com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进一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普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渝中区信息产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20.0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9.5亿元,增长了47.5%,年均递增10.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九、教育和文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06年,渝中区有普通中学18所,职业中学8所,小学39所,幼儿园65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全年普通中学招收学生11157人,职业中学招收学生3007人,小学招收学生5307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2889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7865人,小学在校学生32984人。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特殊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求精中学和29中学争创市级示范高中进展顺利,名校建设取得新进展,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2006年,渝中区文化设施不断丰富完善,区文图两馆新馆加快建设,街道达标文化站和社区示范图书室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全年创建5个街道达标文化站和27个社区示范图书室。2006年共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演出活动107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广泛开展,解放碑CBD广场周末音乐会、人民广场群众健身舞等群文精品活动品牌获得广大市民普遍认同。认真组织开展送戏、送电影进社区活动,全年完成送电影100场、送戏100场的“双百”任务。“扫黄打非”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4460人次,检查经营户1770户次,收缴非法音像光盘4.69万余盘、非法出版物647册,全区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copyright dedecms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规模从2002年的62014人扩大到2006年的65873人,增长了6.2%,专任教师从2002年的4300人增加到2006年的4450人,增长了3.5%。校点布局调整有力推进,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区文化设施不断丰富完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成开馆,市少年宫改扩建顺利完成,群众文化活动亮点突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推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十、卫生和体育
copyright dedecms
卫生工作继续加强。2006年,渝中区有各类卫生机构431个,其中医院21个、卫生院3个,床位6558张;卫生技术人员8432人,其中,执业医师3542人,执业助理医师245人,注册护士2889人。不断夯实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加快,建成市级示范化接种门诊2个,规范化接种门诊6个,合格接种门诊16个。妇幼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面和儿童保健覆盖率均达到100%,积极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产后访视工作。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督,全年共审批发放卫生许可证1176份,验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91件,受理执业(助理)医师注册149名、执业护士注册278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42次。2006年渝中区组织参加市级体育比赛17次,获得团体第一名7个。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行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区中、小学推行实施面达到100%,学生体质合格率达99.5%,其中优秀率为35.3%。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不断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卫生高地打造成效初显,医疗卫生服务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copyright dedecms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200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01342人,比上年增长0.33%,其中:男性299864人,女性301478人;全年全区出生人口2465人,死亡人口310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为-1.06‰。根据重庆市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反馈资料显示,2006年末渝中区常住人口总数为70.4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92%。2006年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9.2%。 copyright dedecms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渝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81元,比上年增长11.0%,人均消费性支出11679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4.2%。城镇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6.3平方米。 dedecms.com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6年,渝中区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取得积极成效,全区城镇“低保”实现全覆盖,符合“低保”条件的2.4万城镇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年末渝中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0.5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8.6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2.7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5.9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9.35万人。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3854人,比上年下降3.3%,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15.1万元,比上年增长3.3%。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区社会福利收养单位达到 18个,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985张;福利企业职工人数921人,其中残疾职工人数达到355人。
copyright dedecms
就业形势明显改善。2006年,全区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全年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人数达到11890人。截止年末,全区登记失业人数降至9547人,比年初减少6520人,登记失业率降至2.04%,比年初下降1.4个百分点。 copyright dedecms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人口总量低速缓慢增长,户籍人口由2002年的59.63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60.1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四年保持负增长,全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快速增长,渝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3.5%,年平均增长11.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4.2%,比2002年降低1.9个百分点。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扩大就业和加强社会保障为重点,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dedecms.com
十二、环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环保工作不断加强。2006年,全区环保投资达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大力实施“蓝天行动”,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1天,比上年增加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7.0%。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建成洪崖洞天城巷、纸盐河街等10条餐饮环保示范街。积极推进污染企业搬迁工作,重庆卡福汽车制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重庆红岩汽车弹簧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加强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6.3%。严格控制噪声污染,积极开展“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工作,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9.6%。大力推行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处理率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新建公厕10座,改建公厕9座。垃圾袋装化率达到95%,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全区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 dedecms.com
城市绿化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山水园林城区建设,全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13公顷,公园面积达到96公顷。至年末,渝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9.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3.85平方米。
dedecms.com
2003年—2006年期间,渝中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13.8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由2002年的23.0%提高到2006年的29.0%,上升了6.0个百分点;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2年的2.01平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3.85平方米,增加了1.84平方米。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