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09-2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兰州市统计局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9年,全县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县抓城建”三大主题,全力实施“五大主体战略”, 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共克时艰,全县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农业结构调整显著;工业经济回升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财政、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得到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凸现新亮点。
一、综 合
本文来自织梦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迈出了新的步伐。2009年,随着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初见成效的延伸,特别是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持续显现,皋兰经济呈逐季回升加快态势,全年县域经济突破21亿大关,迈出了新的步伐。据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9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7.8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71亿元,同比增长15.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2亿元,同比增长10.83%。
财政税收实现快速增长。2009年,通过积极争取,皋兰县被列为省财政直管县。财税部门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千方百计促进税收增长,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发改等部门认真研究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想方设法多渠道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65亿元,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清理异地注册纳税企业,增加税收826万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优化支出结构,资金运行效益明显提高。2009年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191万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均保持较高增幅,同比分别增长1.06倍、26.13%和4.46%。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仍处于“231”的落后状态。工业经济不强,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产出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高科技、高附加值、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和优势产品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传统农业比重仍然较大,特色产业规模小、品位低,产业链条短而弱。服务业发展较慢,城乡市场体系尚不完善。财政收入总量较小,税源不足,结构单 一,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二、 农 业
2009年,县乡两级进一步明确农业发展定位,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以“服务城市、提升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为根本出发点,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发挥两大优势、优化三大区域、突出四项建设、狠抓五项工程、提升七个产业”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优化内部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7.85%。粮经比例为50:50。
主要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
产品 产量 比上年±%
粮食 48031吨 -6.9
织梦好,好织梦
蔬菜 184858吨 13.28
油料 4924吨 9.64
瓜类 86463吨 1.1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水果 22270吨 1.18
肉类 3507吨 11.83
鲜蛋 1712吨 10.95
设施农业发展强劲,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09年,县上整合资金300多万元,着力推进5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千亩高新设施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特别是高新农业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确定标准化示范核心区12个,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320亩,累计达到2.1万亩。四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展较快,其中出口创汇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09万亩;设施西甜瓜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旱砂西甜瓜面积达到1.15万亩;红砂洋芋基地面积达到1.05万亩。同时建立出口创汇蔬菜、设施西甜瓜、旱砂西甜瓜、红砂洋芋核心示范区9个,面积达到8500亩。扶持壮大龙头企业,落实订单农业面积11万亩。引进试验蔬菜、西甜瓜、红砂洋芋新品种72个。开展试验示范15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3440万元的西电大型泵站改造一期工程进展顺利。筹资147万元,新建塘坝5座。投资746万元的2008年扶贫开发项目全面完成,投资830万元的2009年扶贫开发项目顺利实施。投资2948万元,完成白井子川2900亩土地开发复垦和水阜2337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和基本口粮田项目顺利实施。建成4个乡镇标准化兽医站。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扎实推进,新建沼气池2770个,累计达8170个。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36千伏六合送变电工程和崖川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县城东西两山绿化、大砂沟造林、农田防护林网等重点绿化工程有序推进。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2009年,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和“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典型示范、梯次推进”的原则,巩固扩大历年试点示范村建设成果,新确定的中堡、文山、蔡河、老鹳、燕儿坪、四墩6个试点村建设进展顺利,新建高架大棚、日光温室455座;硬化村道9.4公里;新建农户住宅30院;各村村民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主体完工,农村经济和公共事业较快发展,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copyright dedecms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9年,全县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经济逐季企稳回升,利好因素不断增加,呈现回升加快态势。全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57亿元,同比增长15.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77亿元,同比增长17.10%;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同比增长8.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0.2亿元,同比下降16.5%;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96亿元,同比下降5.9%;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54亿元,同比增长2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他企业实现增加值0.75亿元,同比增长16.2%。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2.02%,同比提高0.69个百分点,产销衔接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企业亏损额增大,效益明显下滑。2009年底全县规模以上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1.21亿元,同比增加2.46倍;实现利润总额0.52亿元,同比下降64.38%;实现利税总额1.13亿元,同比下降57.2%,企业效益明显下滑。
内容来自dedecms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 产量 比上年±%
钢材 78150吨 36.14
铁合金 40387吨 -43.41
水泥 12.36万吨 6.38
发电量 112778万度 5.30
饲料 216058吨 48.65
焦炭 22214吨 9.28
织梦好,好织梦
建筑业稳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建筑市场的繁荣。2009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4亿元,同比增长18.06%。
dedecms.com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一方面在中央宏观政策实施效应的带动下,重点政策项目进展顺利,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区域性对接”和“项目立县”战略,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有力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2009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64亿元,同比增长30.65%。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额3760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倍;城乡集体单位完成投资额1930万元,比上年下降73.1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额23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65%;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额14700万元,比上年增长56.38%;私营个体完成投资额137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0%;其他企业完成投资额8270万元,比上年增长29.34%;城乡私人建房完成投资额4236万元,比上年增长7.49%;农民个人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2634万元,比上年增长7.86%。政策性项目进展顺利。2009年,宏观刺激经济政策得到充分体现,民生工程进展顺利,政策性项目比重有所提高。医疗卫生、教育、水利环境管理、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2009年,医疗卫生投资同比增长11.22倍;水利、环境管理投资同比增长2.39倍;教育投资同比增长2867倍;文化娱乐投资同比增长47.53倍。政策性项目投资3.02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0.3%,同比提高12.38个百分点。
copyright dedecms
五、交通、邮电
本文来自织梦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整体运营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底,全县货运总量达396万吨,比上年增长2.54%;客运总量达389万人,比上年增长12.56%。
dedecms.com
通信事业快速发展,通讯网络规模、容量、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综合化、个人化的通讯网已经形成,农村互联网宽带普及面不断扩大。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65万元,比上年增长14.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已达3084户,程控电话已覆盖68个行政村,占总数的96%,移动通讯已覆盖70个行政村,占总数的98%。
dedecms.com
六、商 贸 业
2009年,全力构筑县城商贸物流服务业框架。全面加快重要区域商贸网点建设,投资1100万元,建成广场中心商务区。投资230万元的县城标准化菜市场建成投入运行。成功引进武汉商贸城,启动建设皋兰县购物广场和商业步行街。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累计投资512.1万元,建成5个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点、2个商贸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便利超市10家、农家店92家,覆盖面达84.5%。加快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投资268万元,建成四墩小杂粮交易市场、城南肉菜市场,农贸巷市场、阳洼窑蔬菜交易市场和砂岗蔬菜交易市场以及西岔镇生猪定点屠宰场。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工程。消费市场在假日经济、节会经济带动下商品供应充足,交易活跃。200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亿元,同比增长16.24%,分销售地区看,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7亿元,同比增长17.96%;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74亿元,同比增长14.53%,各占半壁江山。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02亿元,同比增长16.4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892.6万元,同比增长14.93%,批发零售业仍是拉动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
七、金融、保险
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40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0%。
信贷投放快速增长。2009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3.39亿元,比年初增长47.2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88亿元,比年初增长27.56%。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07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倍。信贷投放重点突出在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分别比年初增长13.88%和1.92倍,同时加大对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的支持力度,私营企业和个体贷款比年初增长高达320.8倍。
本文来自织梦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投保种类和范围进一步扩大。2009年保费收入5065.5万元,比上年增长35.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713.5万元,比上年增长27.0%;寿险保费收入4352万元,比上年增长36.7%。支付已决赔款741.7万元,比上年下降1.9%。
八、科教、卫生、文体、广电
2009年,深入开展和谐“五创”活动,巩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县创建成果,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建设凸显新亮点。
科普工作成效明显。 2009年,认真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项目—《皋兰县砂田西甜瓜保护地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什川镇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试点)》;顺利通过科技部“2007—2008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验收;西岔高原夏菜科普示范基地列入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300强。全年共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9项,各类科技扶持资金116万元,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健全“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教学效绩考评机制,狠抓规范化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推进总投资6354万元的皋兰四中迁建等14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0所,撤并农村学校20所。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574人,净增40人。
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新建1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累计建成市级标准化卫生所68个。全面推进总投资2924万元的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等17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计生服务站综合楼,新改扩建各乡镇卫生院,成为卫生基础设施大发展的一年。制定并落实《行政事业干部职工健康体检实施办法》。认真开展“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年”活动,招录37名医学大学毕业生充实基层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序推进,参合率达到92.5%。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自办节目质量明显提高。中央广播电视无线信号覆盖工程全面完成;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41%;电视人口覆盖率100.0%;有线电视用户达6300户。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县图书馆、档案馆综合大楼和3个乡镇文化站。新建太平鼓保护基地和38个农家书屋。完成28个村和3个社区“一村一品”群众文化精品工程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全市第六届运动会,争得金牌28枚。
九、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引导和政策制约并举,节能减排初见成效。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节能监察;实施节能监测并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加大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工作力度;采取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总量限额;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企业引进建设,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全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9年,关闭4户“五小”企业,淘汰2户落后产能企业及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2.8万吨,节约能源3.2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1%;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63%。
copyright dedecms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执法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09年各类安全事故死亡18人,比上年上升5.8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8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安全事故死亡率为8.3。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4起,比上年下降10.53%;造成16人死亡,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09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9.5。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为17.89万人,比上年增加1649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5.04万人,增加372人;非农业人口2.85万人,增加1277人。男性人口9.1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2%;女性人口8.7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8.8%。人口出生率为9.49‰,人口死亡率为5.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9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5151万元,比上年增长34.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5053元,比上年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07元,同比增长14.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52元,同比增长12.29%。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发放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金2335万元,为226名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城乡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为5702户发放低保金1599万元。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280万元。建成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210套,完成3939户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投资1398万元,易地搬迁涝池、高山等村农户284户。投资1820万元,建成水阜川、中川、黑石川、什川安全饮水工程,有效解决了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和惠民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粮食、农资、农机、石油、“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各类补贴资金1239万元。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实验县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推进“平安皋兰”建设,建成市级平安乡镇2个。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公开选拔204名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215个,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9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32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8亿元,社会各项建设取得新成效。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