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统计公报 >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3-12-31 作者:派智库 来源:千阳县统计局 浏览:【字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宝鸡关天副中心建设的双重机遇,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政策,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方针,加速建材工业、新农村、城镇建设、文化旅游、社会管理转型升级,奋力打造西部建材基地、三秦最美乡村、生态宜居新区、文化旅游名县和谐幸福之城,撤乡并镇全面完成,“双高”教育通过验收。全县经济社会高点起步,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跨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

一、综  合

内容来自dedecms

    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1年全县GDP达到2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6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第三产业增加值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8.3、38.2、23.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615元,比上年增长30.9%。全县非公有制增加值9.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稳步发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和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迈进。深入开展“一村一品、文明家园”活动,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海螺水泥、建陶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3%。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县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建设、居民住宅等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继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后又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五五普法全国先进县等多项荣誉,列入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千湖湿地公园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

二、农  业

dedecms.com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星级管理、进档升级为抓手,加快构建农民增收多元化格局,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推广果畜结合、粮经配套、瓜菜轮作等循环农业模式,主导产业效益稳步提升。成功举办了“现代农业在千阳”招商仪式,蒙牛千头奶牛场、鲁桑园万亩桑产品、海升全球新技术苹果、十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等农业现代化项目落地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3个,千亩示范点8个。 6.20连阴大雨使全县8万多亩小麦受灾霉变,造成小麦高产低收,秋季雨水渐丰,粮食生产仍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56万吨,增长8.8%,实现八年连续增长。

本文来自织梦

  表1.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本文来自织梦

  产品名称

产量 内容来自dedecms

比上年增长(±%)

织梦好,好织梦

  粮食

75611 织梦好,好织梦

8.8 本文来自织梦

   夏粮

32028

copyright dedecms

6.4 内容来自dedecms

   秋粮

43583 本文来自织梦

10.6

dedecms.com

  油料

94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7.0 dedecms.com

  水果

15978 内容来自dedecms

30.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蔬菜

77106 内容来自dedecms

16.7 织梦好,好织梦

  药材

899.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8.0 dedecms.com

  蚕茧

1352.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9 本文来自织梦

  奶类

132640

copyright dedecms

9.1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蚕桑生产稳步提高。全县桑园面积稳定在4.23万亩,其中:当年新增桑园2395亩,加强桑园管理,大力实施省力化温室设施养蚕,进一步提高优质桑园和优质蚕茧数量,全年蚕茧总产量达到1352.7吨,比上年增长2.9%。林业生产良性发展,绿色千阳建设效果显著。全年造林面积5.01万亩,人工造林2.51万亩,核桃产量达到1848吨,同比增长4.3倍。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通过省市验收,张家塬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园林镇,草碧镇获得省级生态镇。奶畜业生产稳步提升。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35个,千头现代化奶牛厂3个,累计引进澳大利亚良种奶牛2600头,着力培育高产奶牛核心群,做强莎能奶山羊品牌,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全县大家畜年末存栏5.54 万头,其中奶牛3.73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3%、2.2%;奶山羊年末存栏6.96万只,比上年增长2.7%;生猪年末存栏1.89 万头,比上年增长0.5%;家禽年末存栏20.75万只,比上年增长1.6%;肉类总产量0.67万 吨,比上年增长1.4%;奶类总产量13.26万吨,比上年增长9.1%,蛋类总产量0.15万 吨,比上年增长15.9%;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9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7%。全县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品牌农业蓬勃兴起,设施农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奶畜、蚕桑、蔬菜、有机果、核桃五大产业基地走上转型升级之路。注册“满寨红”等农产品商标19个,获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认证,我县已成为全省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县,全国东桑西移基地县、优质苹果基地县和核桃经济林基地县。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交通运输邮电继续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7207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年末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4340 辆,其中:货车2163辆,客车1774辆,其中当年新增货车16辆、客车291辆。公交线路增至3条,新增出租车20辆,小桥车快步迈入私人家庭。全年完成货运量 623.7万吨,比上年增长12.8%,货运周转量13640.5万吨公里,增长13.3%;客运量144.4万人次,增长13.5%,客运周转量7103.6万人公里,增长14.3%。境内铁路里程31公里,公路里程1106 公里、高等级公路30公里,第一条高速公路-宝汉高速千阳试验段顺利建成,千阳-宝鸡-西安高速客车开通。省道212线千阳岭段因大雨于9月18日山体滑坡塌陷中断,仍未修复。邮电事业快迅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985.2万元,比上年增长15.3%;本地电话年末用户达到10501户,比上年减少5.7 %;移动电话77221户,比上年增长21.1%;建成宽带网运行系统,数据用户3376户,比上年增长12.6%,信息资源渠道更加宽广,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初现雏型,千湖湿地被国家林业部正式命名为生态风景旅游区,建成了以门户区、秦风民俗园、鸟类观赏区、水生植物园,修建了廊道、游步区路、亲水平台、六角亭、仿木栈道等湿地景观;规划修建了燕伋望鲁台踏步、燕伋广场、雕塑,燕伋塾院等景观,极大的丰富了文化底蕴,莲花山狩猎厂建成了飞碟靶区、弩箭射击场、狩猎区、自然风景欣赏于一体的景观,极大的丰富了旅游生活,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成功举办了千湖湿地、燕伋望鲁台开园(台)仪式,逐步形成了以千湖湿地公园、燕伋文化为重点,以莲花山狩猎场、乡村游为补充,以民间工艺品、观光农业采摘园为卖点的特色旅游格局,全县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七、商业贸易

内容来自dedecms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2亿元,同比增长14.7%。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4.62万元,同比增长12.2%;住宿餐饮业0.90亿元,同比增长28.6%。肉、菜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通讯、石油销售旺势明显;新开办的春天服饰广场、乐万家购物超市销售态势良好,客都购物广场、千阳商场、西关超市、邮政超市精心打造蛋、菜、果等日常生活品廉价柜台,提升卖场人气;武汉商贸城、好运来超市、特步专卖店、星期六鞋城、名烟名酒专卖广场等商贸企业购销两旺;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通讯器材消费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八、金融、保险业

内容来自dedecms

    金融机构存贷实现双增。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4.11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6.29亿元,同比增长23.4%。各项贷款余额8.60亿元,同比增长9.6%。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保费收入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全年支付赔款及给付款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艺术表演团体2个,投资128万元新建成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为8个村配套了价值32万元的文化器材,为4个镇文化站配备40万元的灯光、音响、书架、阅览桌等文化用品设备,县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实现了免费开放;元宵节在县城东海路举办了大型“迎新春、促发展”焰火晚会、大戏公演,街道进行社火游演、电影、灯谜晚会,工艺品展销等活动;市总工会、县委宣传部在县文化广场举办了“统筹城乡促发展,情系民生千阳行”活动,集捐赠文化用品、建设资金、人才招聘、文艺演出为一体的大型盛会;开展了“千人唱红歌,颂歌献给党” 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比赛,研究整理出一批以燕及文化、先秦文化、石鼓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的的千阳文化成果,办起了以“灯盏头、西秦刺绣、八大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室,整理出版了《燕伋书画作品集》、《燕伋文化专刊》,县文化馆寇玉强和农民作家朱维创作的《红杏出墙》获得第三届中国戏剧奖。同时,县广电局为8个镇近百个自然村购置安装了全自动调频音箱,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数字电视顺利开通,播出数字电视节目81套,无线节目2套,自办节目1套;制作播出千阳新闻159期、专题节目43期,放映数字电影1200场,累计县城乡安装音柱248个,极大的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个,床位42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34张、卫生技术人员45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药品“三统一”覆盖全县,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体育活动形式多样。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先后举办了机关拔河比赛,首届青少年乒乓球比赛、机关篮球运动会,在宝鸡市首届“千阳杯”空竹艺术赛上我县获得一等奖。组队参加了全市中小学运动会,取得了较好地成绩。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dedecms.com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稳定。年末全县人口133685人,男性70018人,占总人口的52.4%,女性63467人,占总人口的47.6%;全县出生人口1129人,出生率8.4‰;死亡人671人,死亡率5.0‰;自然增长率3.4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257元,比上年增长5.3%;城镇居民可人均支配收入19536元,比上年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5962元,比上年增长25.1%;城乡住房条件明显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年末全县城镇职工中6553名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 9980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2246人参加了失业保险,为13783名农村困难群众和3212名城镇困难居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低保金3779.6万元;新型农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参保70620人,15083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1297.05万元;4708户受灾户和1166户农户搬迁新居,754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上了保障房,大病救助、残疾人保障等惠民政策实现无缝对接。落实学前一年免费幼儿1547人补助资金147.6万元,资助贫困幼儿129人9.6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助学生1588人,补助资金163万元,蛋奶工程享受学生3560人,高中阶段资助学生1398人,发放救助资金153.9万元,高等教育入学奖励及救助287人61.6万元,实施生源地贷款246人147.6万元。实施助学工程,救助贫困大学生50名、困难学生411名,发放救助金40.8万元、助学贷款128万元;110285人参加了新农合,报销住院药费1711.86万元、大病救助1159人233.75万元、门诊统筹及慢病等报销344.86万元,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