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甘肃省白银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01-16 作者:派智库 来源:白银市统计局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西部大开发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积极抢抓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兰州白银经济区的建设机遇,努力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工业强市战略,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 合
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1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5.01%;第二产业增加值49.64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31.77亿元,增长9.7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68元,增长10.43%。三次产业存量结构由上年的15.5:51.1:33.4转变为14.4:52.2:33.4。 copyright dedecms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加快。2002年,在市县政府大力扶持和引导下,在优惠政策和宽松环境的促进下,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8.65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0.1%,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7.69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9.8%。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再就业渠道不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
二、农 业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取得较好收成。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3.19亿元,同比增长6.34%,农业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5.01%。蔬菜产业和羊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逐年加强,2002年两大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主要农产品及农副产品产量如下:
产 品 2002年 较上年±%
粮 食 54440万公斤 3.29
其中:夏 粮 22197万公斤 12.18
秋 粮 32243万公斤 -2.05
油 料 1806万公斤 11.46
蔬 菜 80472万公斤 5.59
瓜 类 16471万公斤 -8.70
水 果 5906万公斤 8.95
黑瓜籽 627万公斤 7.36
农村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退耕造林面积14.5万亩,比上年增长4.82倍;种草面积1.65万亩,比上年增长10%。
畜牧业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5036.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11%。
主要畜牧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产 品 2002年 较上年±%
肉类总产量 5036.9万公斤 6.11
其中:猪、牛、羊肉 4545.3万公斤 5.28
牛奶产量 245.7万公斤 4.00
鲜蛋产量 1021.2万公斤 3.31 copyright dedecms
大牲畜年末存栏 26.11万头 0.54
猪年末存栏 53.73万头 3.77
羊年末存栏 88.88万只 5.96
当年出栏肉猪 50.79万头 3.76
当年出栏肉羊 49.06万只 11.58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8.22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12.07万千瓦;水窖37.39万眼,增长9.58%;水平梯田159.79万亩,增长3.1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5.61万亩,新增1万亩。年末拥有拖拉机23124台,联合收割机97台,农用水泵4131台,农用载重汽车2229辆,农用三轮运输车49676辆。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3.88万吨;农村用电量3.34亿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围绕"质量、品种、效益"的目标,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力度,集中力量抓国债贴息项目和重点项目,全市工业生产形势比上年有明显好转。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8.8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中央省属工业完成增加值24.19亿元。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28.86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全市工业企业总体效益好转。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85亿元,比上年增加1.3亿元,增长1.4倍。
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 品 2002年 较上年±%
原 煤 594.56万吨 6.28
硫酸(折纯量) 45.88万吨 -3.80
磷 肥 13.06万吨 10.68
钢芯铝绞线 5551 吨 -15.77
水 泥 142.53万吨 22.50
十种有色金属 28.03万吨 -6.69
其中:铜 6.99万吨 -5.09
铅 1.80万吨 -21.55
锌 13.64万吨 -7.64
铝 5.60万吨 -0.26
发电量 104.15亿千瓦时 37.79
建筑业经营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81亿元,比上年增长40.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0.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28万平方米,当年竣工面积86.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9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7.83万平方米。 内容来自dedecms
四、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02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6亿元,比上年增长50.33%,其中市及市以下单位投资16.16亿元,增长86.88%,占投资总额的51.04%。
投资结构发生变化。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19.83亿元,增长88.0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13亿元,增长0.56%;房地产开发和其他投资4.70亿元,增长37.28%。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投资相对集中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投资2.22亿元,占7.0%;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4.01亿元,占12.66%;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6.87亿元,占21.7%;制造业投资7.69亿元,占24.3%;煤炭采选业投资1.31亿元,占4.12%;水利管理业1.37亿元,占4.32%;社会服务业投资2.55亿元,占8.04%。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全市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29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57.8%。白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省道201线景泰至中川机场二级公路改造基本完成;白银至刘寨柯高速公路、黄河四龙至龙湾航运项目开工建设,新建、扩建城区道路23公里,白银城市供水工程通过省上竣工验收,城市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工程开工建设;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copyright dedecms
全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及基础设施有:原煤开采15万吨;水力发电装机容量0.25万千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65信道;改建公路247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236延长米,7座;改建城市道路1.96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2.92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
多元化运输格局逐步形成和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2002年,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827.7公里,比上年增加108.3公里。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150万人;客运周转量64327万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7.97%;公路货运量1675万吨;货运周转量89184万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19%。
邮电通讯事业迅猛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8亿元,比上年增长33.63%。市话用户年末达到14.9万户,增加4.6万户,增长44.61%;农话用户年末达到5.8万户,增加2.2万户,增长61.63%;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9.23万户,增加6.02万户,增长70.17%;电话普及率达到17部/百人,每百人增加6部。
本文来自织梦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有增。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8%。其中城市17.44亿元,增长10.23%;县及县以下9.93亿元,增长10.3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集体经济3.77亿元,增长7.54%;个体私营经济14.93亿元,增长9.57%;股份制和其它商业3.5亿元,增长7.87%。批发零售贸易业全年零售额2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7%;餐饮业零售额3.1亿元,比上年增长4.76%。
受市场供给增加,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带来的影响,物价继续保持低位运行态势。
各类价格 价格指数(上年为100)
1、居民消费价格 100.0
食品类 99.9
粮食 100.6
油脂类 98.2
肉禽及其制品 96.9
蛋类 96.6
奶及奶制品 103.5
水产品类 94.0 内容来自dedecms
菜类 99.8
干鲜瓜果类 111.3
饮食业 99.3
衣着类 100.1
家庭设备及其用品 100.2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95.8
交通和通迅 99.0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99.1
居住 104.6
服务项目 102.1
2、农产品成交价格 98.2
七 、金融和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2.39亿元,较年初增加11.44亿元,增长16.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57.54亿元,增加5.07亿元,增长9.68%,占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为69.8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1.89亿元,比年初增加5.98亿元,增长7.87%。其中农业贷款5.62亿元,工业贷款33.64亿元,商业贷款11.64亿元,私营个体企业贷款1.24亿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承保总额142.23亿元,保费收入20642万元,增长38.23%。其中财产保险承保额124.1亿元,保费收入8000万元,增长7.83%,赔款金额4148万元;人寿保险承保额18.13亿元,保费收入12642万元,增长68%,各项赔款给付金额1431万元。 copyright dedecms
八、教育、文化、卫生
在国家"科教兴国"政策的支持下, 教育事业得到了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明显改善。全市共有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3244人;职业中学11所,在校学生3876人;普通中学188所,在校学生15万人;小学1426所,在校学生26.7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9%;初中入学率97.7%。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78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83.9%,上升4.72个百分点。全市现有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台5座,终端用户已发展到4.2万户,比上年增加1.2万户,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6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9.10%。上升2.01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664个,其中医院27个,床位数4809张,卫生技术人员4723人,其中执业医师156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人。农村医疗网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成效。截止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174.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23万人,按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测算,城镇人口达到49.1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8.15%。人口自然增长率7.13‰,比上年下降1.33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88元,比上年增加87元,增长5.43%。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409元,比上年增加804元,增长14.34%。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0525元,增长16.34%。城乡居民人均年储蓄3305元,增长8.9%。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完成环境治理项目14个,总投资3789万元;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118万吨,废气处理设施306套,工业处理二氧化硫去除量24万吨,废水处理设施68套,工业废水排放量1950万吨,烟尘去除量4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62万吨,粉尘去除量13.82万吨,"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8134万元。
内容来自dedecms
注:本公报中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相对数均按可比价计算。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