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10-24 作者:派智库 来源:江阴市统计局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江阴的目标任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数量同步提高,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注①]。 dedecms.com
一、经济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综合实力 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7亿元,增长4.59%;第二产业增加值749.54亿元,增长17.62%;第三产业增加值422.65亿元,增长18.26%[注②]。全市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9537元,比上年增长20.88%,按当年汇率折算达13627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1.51:62.99:35.50;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创历年新高。全年财政收入19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6.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2.33亿元,增长36.13%,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00%,比上年提高1.72个百分点。我市在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第一,实现五连冠,建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本文来自织梦
农林牧渔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34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其中农业产值12.54亿元,林业产值1.54亿元,畜牧业产值12.90亿元,渔业产值5.3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6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20.85万吨,其中夏粮5.17万吨,秋粮15.68万吨;粮食平均亩产411.16公斤,其中小麦亩产284.00公斤,水稻亩产521.20公斤。全年生猪出栏43.20万头,家禽出栏1480万只,奶牛存栏8134头,牛奶产量3.38万吨,肉类总产量5.43万吨,水产品产量2.32万吨,蔬菜、禽蛋、特种养殖等其他农副产品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市“三资”投入农业8.58亿元,累计达31.82亿元。新增阳光休闲观光中心、升泰国际加茂园等重点建设项目16个,完成投资5亿多元。年内有4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扶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财政预算内安排各类惠民支农资金9.5亿元,年内发放种粮直接补贴567.24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378.97万元,母猪补贴56.72万元,机动渔船柴油补贴20万元。建成5个特色专业镇、100多个特色专业村、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5个面积超千亩或产值超二千万元的种养生产基地,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25.70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比例达65.8%。城乡“菜蓝子”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87万亩。全年农业机械化投入3949万元,新增高性能插秧机465台,更新大中型拖拉机56台、耕整机126台。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5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312台、联合收割机605台。全市机插秧面积24.10万亩,机插率80.38%。全年水利建设总投入2.10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600万立方米,疏浚河道191条,加高加固圩堤19.5公里,改造防洪三闸15座、排涝站26座,改造农村桥梁100座,新建改建灌溉泵站60座,新建翻建地下渠道52公里,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本文来自织梦
工业 效益增速继续快于产销增速。全市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724.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2%;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627.52亿元,增长22.82%;实现工业利税316.56亿元,增长28.64%;实现工业利润226.34亿元,增长29.54%。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2.71%,比上年提高14.50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1%,比上年上升0.16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166.2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29%。年末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259.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5.34亿元,增长20.62%。规模工业优势突出,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29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34%,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88.38%,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57.99亿元,增长21.64%,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89.81%,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华西村营业收入450亿元,阳光集团、三房巷集团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海澜集团、兴澄特钢公司、澄星实业集团、法尔胜集团、新长江实业集团、双良集团、西城钢铁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超100亿元,1家企业超50亿元,9家企业超30亿元,10家企业超20亿元,13家企业超10亿元。38家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超亿元,其中超20亿元2家,超10亿元的5家。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全市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454.62亿元,实现利税245.48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7.67%和77.55%,年内新增中国名牌产品3只,全市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增加到86家,工业企业在调优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贡献份额继续扩大。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4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0%[注③],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36%,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年末私营企业1.57万户,个体工商户4.13万户。民营经济年末注册资金610.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77%,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470.13亿元,增长18.3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214.09亿元,比上年下降3.1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57.50%。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06.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57%,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67.3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2.7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1.62%。实现税收6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8%,占税收总收入的41.80%。通过完善政策、加强扶持、优化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dedecms.com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72.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7%,其中城镇投资95.16亿元,农村投资212.52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64.47亿元。总投资中工业投入24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为65.09%。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38只工业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额78.03亿元,40只非工业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额48亿元。 本文来自织梦
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资质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8%;全年建筑业资质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1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56.39万平方米。年内创省级优质工程3项,创无锡市级优质工程4项。 织梦好,好织梦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增长迅速。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4.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46%。年内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426.7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0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9.89万平方米,减少47.6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09.15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销售面积40.89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68.26万平方米。 dedecms.com
金融业 金融业运行平稳健康。全市银行机构年末各项存款金额985.10亿元、贷款余额867.7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17.67亿元和105.53亿元,继续保持存差格局,运行秩序更趋稳定。年内银行现金净投放15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3%。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5%;保险业务支出12.88亿元,增长57.10%。年内全市证券交易量3292.19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倍。 dedecms.com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6%,其中城区145.32亿元,增长18.43%;农村90.86亿元,增长15.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07.11亿元,增长16.60%;住宿餐饮业26.14亿元,增长24.00%;其他行业2.93亿元,增长14.90%。全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3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7.01%[注④]。全市五个重点物流园区年内完成销售收入407.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52%;上交税金4.68亿元,增长65.13%。
dedecms.com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4%。年末全市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104.40万门,拥有固定电话(包括移动式固定电话)用户90.99万户,比上年增长5.68%。年末在网移动电话用户133.25万户,比上年净增16.80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4.18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4.13万户。
copyright dedecms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客运总量1067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49337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2.47%和26.97%;完成货运总量2415万吨、货运周转量171840万吨公里。新港区建设和对外开放全面推进,3号码头3个万吨级泊位正式对外开放,奥德费尔码头2个万吨级泊位配套设备正在建设中。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7218万吨,比上年增长25.77%,其中外贸运量1082万吨,增长21.85%。完成集装箱运量30.7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44.78%。到港外贸船船1733艘次,比上年增长10.73%。全市年末拥有各类汽车9.87万辆,比上年增长19.93%,其中私人自备车6.43万辆,增长27.08%,私人自备车占全市汽车总数的比重为65.15%。
二、改革开放 内容来自dedecms
体制改革 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大力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年内已完成峭岐、南闸等4家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2家卫生院改制工作正式启动。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步伐,扬子江船厂、浚鑫科技有限公司、圣马控股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海外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达61.30亿元,全市年末上市公司达22家。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完成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19家、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9家,累计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3家。 织梦好,好织梦
市场培育和建设 市场培育和建设力度加大。全市拥有各类市场92个,其中生产要素市场1个,生产资料市场31个,消费品市场60个。全年贸易市场成交总额7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7%,其中专业市场成交额626.09亿元,增长33.19%。有8家重点市场成交额超10亿元,其中江阴市金属材料市场、江阴长江港口物流园区交易中心和江阴景澄物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100亿元,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和提高。 copyright dedecms
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10.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14%,其中自营出口额64.35亿美元,增长40.80%。全市有105家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15家企业出口超亿美元,三房巷集团进出口总额达17.38亿美元,成为我市进出口总额最大的企业。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6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7.78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6.29亿美元,增长20.73%;新批超千万美元项目52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4个。全年新批服务业外资项目21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4.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85%;年内服务业到位注册外资1.02亿美元。新增境外企业13家,年末累计在册114家;目前我市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3个。完成工程劳务营业额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0%。 织梦好,好织梦
旅游 旅游业稳步增长。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7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08%;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542.38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人17583人次,接待港、澳、台同胞3688人次;旅游景点接待游园人数1002.57万人次,增长18.52%。旅行社年内接待游客56.6万人次,增长3.40%。19家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宾馆)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比上年增长4.60%;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1.7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沿江开发 沿江开发成效显著。开发区加大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招商力度。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87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4%,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48.73亿元,增长22.36%;实现财政收入22.95亿元,增长42.53%;年内新批进区项目120个,其中外资企业53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5.86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1.51亿美元。临港新城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190.85亿元,比上年增长33.98%,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40.17亿元,增长33.40%;实现财政收入31.37亿元,增长56.56%;年内新批进区项目423个,其中外资企业49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8.41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2.46亿美元。靖江园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04.37亿元,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4.0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73%;年内新批进区企业75个,其中外资企业8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51亿美元,年内到位注册外资1.04亿美元。
copyright dedecms
工业集中区建设 工业集中区聚集效应显著。年内全市工业集中区进区项目756个,完成投资305.4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48.67亿元,工业投入256.80亿元,建成投产开工企业560个。实现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352.47亿元,实现利税331.91亿元。
本文来自织梦
三、社会事业 copyright dedecms
科技 科技进步效果突出。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90万人,比上年增长9.22%。全年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8项,其中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5项、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1项,落实省攻关计划招标项目2项。新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累计21家;新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累计143家;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51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新组建各类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省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企业研发机构28家;新批省高新技术产品68只,累计641只。申请专利1210件,获得授权1224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25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8.60亿元,实现技术贸易成交额9.12亿元。江阴市高新技术创业园二期工程已启动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92572人,其中小学85170人、普通中学75871人、职业中学11113人、大中专20180人、特殊教育23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4264人;各类学校教职员工14451人,其中专任教师13378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中高考录取率92%,其中本科录取率61.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高质量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高标准执行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每年430元,初中生人均公用经费每年570元。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完成了以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和艺术教育器材“四项配套”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各类创建取得新成果,成化高中晋升为省四星级高中,山观中学晋升为省三星级高中,5所小学创建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4所幼儿园通过了“省优质幼儿园”的评估验收。年内全市教育基建投入3.3亿元,竣工项目23个,南菁中学新校区和聋哑学校整体改造工程全面开工,立新小学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 内容来自dedecms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盛世欢歌·幸福江阴”巡游活动,集中展示了幸福江阴的建设成果。“幸福进万家 文化欢乐行”主题文化活动共送戏下乡135场,送展135次,送影3168场,送书14.85万册。举办了2007中国江阴刘天华民族音乐节、长三角地区江南丝竹展演、“紫荆澄韵”香港中乐乐园访澄音乐会、市第十一届读书节、江阴市春节联欢晚会、江阴市新年音乐会、江阴市纪念建军80周年大会暨歌咏比赛,积极创建“全国文化艺术之乡(民乐之乡)”。对全市230个非遗项目进行普查,21项被列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58项被公布为江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阴市名人馆建成开放,200余位江阴名人入选。全市拥有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20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藏书890万册。全市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工程于年内全面完成,有线电视用户35.25万户。《江阴日报》全年出刊303期,出版报纸1190万份。
卫生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7所,实际开放床位4703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911人,其中医生307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参合人数82.1万人,参合率达到100%,住院补偿率达39%。全面完成了对全市参加“新农合”群众的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32.83万户。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社区卫生服务内涵质量显著提升。新增国家卫生镇1个,省卫生村25个,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市中医院门急诊大楼、长泾中心卫生院、璜土卫生院落成投用,市红十字血站和长山、山观卫生院建设工程成功封顶,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体育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先后举办市级群众体育比赛和活动22项次,镇、村比赛活动300多项次,直接参与者达10万人次。年内获得全国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5枚、省级金牌29枚,二中女足荣获第二十届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冠军。向上输送省优秀运动员3名、省体校4名、无锡市体校77名。全面完成“村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在全市行政村的覆盖率100%。全年完成销售体育彩票1.32亿元,同比增长31%,成为全省首个体彩销售亿元县。市体育中心二期体育场年内正式动工建设。被省体育局命名为“江苏省首批体育强市”。 内容来自dedecms
四、人民生活
人口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9.77万人,比上年增长0.27%。全市人口出生率7.18‰,比上年提高0.40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4‰,比上年提高0.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54‰,比上年提高0.26个千分点。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全市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27%,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9.73%。确定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4573人,发放奖励金274.38万元。
幸福江阴 幸福江阴扎实推进。检测结果显示,2007年幸福江阴建设综合评价指标完成情况良好:95.6%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92.7%的人认为自己家庭收入能满足正常开支、生活比较富足,90%左右的人对绿化、空气质量、水源水质等生态环境感到满意,98.6%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心情舒畅,99.5%的人认为自己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97.8%的人感到作为江阴人自豪与幸福。百姓对幸福感平均打分为86.29分。
就业 城乡统筹就业加快推进。年末全市从业人员70.25万人,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7.75万人,减少5.37%;第二产业40.33万人,增长1.87%;第三产业22.17万人,增长4.08%。年末城镇职工11.96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4.33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0.40万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7.23万人。年内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78万个,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2.62万人,其中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1.41万人。城市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91.5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7%,农村调查失业率为3.48%。年内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750元/月提高到850元/月。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月薪制实施率稳定在90%以上。
织梦好,好织梦
社会保障 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年内新增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0.2万人,累计参保29.8万人,综合参保率达98.7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42.02万人。历次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累计为28.85万人。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2.4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年生活保障标准从2160元调整为2400元,年内发放低保金2707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10923元。发行福利彩票9478万元。 内容来自dedecms
城乡居民生活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全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32805元,比上年增长18.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13元,增长12.96%;农民人均纯收入10641元,增长13.0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9504元,增长3.8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2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8平方米。
织梦好,好织梦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年内完成中心城区四大城市组团分区规划及控制的编制,落实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与专业规划、村镇规划的全覆盖。敔山湾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拆迁和拆迁安置房工程进展顺利,环湖路、淀山湖已开工建设。城市客厅建设稳步推进。年内芙蓉大道东段、朝阳路、贵宾路建成通车。完成花园、黄山湖、大桥一村3座垃圾中转站改造;垃圾发电厂建成并进入试运行,全市垃圾收运体系全面高效运作。全市完成拆迁290万平方米,其中城区完成100万平方米。10万平方米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用地进入拆迁阶段;50万平方米老小区改造和1万平方米“平改坡”工程全部完成。城市建成区面积51.52平方公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新建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4座。年末主变容量687.70万千伏安,比上年增加53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180.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54%。自来水日供水能力70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20025万立方米。新增公交线路161公里,增设站点173个;新增100辆空调大巴,城市公交已拥有公交车382标台,拥有营运主线路28条,区间线路9条,出行分担率提高12%。开通镇村公交线路57条,投放车辆89辆,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自然村公交通达率达65%。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序推进,实现了城乡客运与镇村公交的无缝对接。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保工作得到强化。通过“国家生态市”复查,建成省级生态村55个,江苏省绿色社区2个、无锡市绿色社区6个,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江苏省绿色学校6所、无锡市绿色学校11所、江阴市绿色学校33所,江苏省绿色宾馆2家、无锡市绿色宾馆2家。废水达标排放率84.1%以上。建成38个万吨级综合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6万吨;年内新铺排污管道316公里,削减排污口174个。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空气优良率74.8%。全年COD排放量削减8394.7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15万吨。关停216个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企业、项目。城区环境噪声控制在57分贝以下,主要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在73.2分贝以下。
造林绿化 绿色江阴建设成效喜人。年内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6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23.1%,市级重点绿化工程“六路三河”景观带完成绿化种植面积6400亩。城区绿化率达到43.5%,村庄绿化覆盖率为26.4%,国、省道绿化宜绿里程100%,江河沿岸宜绿化地段绿化率达92.99%。建设50多个“文化造绿”景点和150多个开放性绿化公园和农业生态园。 dedecms.com
注①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内容来自dedecms
注②③④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