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11-03 作者:派智库 来源:溧阳市统计局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5年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进程加速推进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全市经济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争先抢位、争光添彩”为主抓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积极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全市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业绩,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我市在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提升至第64位,继续跻身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首次进入《福布斯》2005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前100名,列60位,同时入选2005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经济发展 dedecms.com
综合经济实力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99.4亿元,增长23.6%。其中工业增加值84.2亿元,增长25%;建筑业增加值15.2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63.2亿元,增长19.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10.0:58.1:31.9调整到8.8:55.8:35.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GDP)达23053元,比上年增长21.5%。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地方财政实力也显著增强,财政总收入达到2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11亿元,增长31.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1.9%。
农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基础地位不断稳固。全市农业开发共吸引“三资”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新建、扩建农业项目58个,新办农业企业20家。全年新增插秧机178台、农机化水平达81%。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8.6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4.12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0.83亿元,增长33.9%;畜牧业产值4.12亿元,增长1.2%;渔业产值9.16亿元,增长6.4%。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继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土地利用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6.61万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1.16?1.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倡导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全市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2个、绿色食品13个、有机食品5个、常州市名优农产品20个。通过省生态农业县建设验收,被评为全国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市),获“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市完成水利土石方563万方,塘马水库除险加固二期工程、戴埠河疏浚工程顺利实施。
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 织梦好,好织梦
工业和建筑业
织梦好,好织梦
2005年,我市工业经济继续呈现出健康、快速、高效的增长势头,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市GDP的47.3%;完成工业总产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0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实现利税总额30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年工业用电量达21.94亿千瓦时,增长37.8%。在工业经济高位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前提下,规模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日趋增强,天目湖啤酒公司成为我市首个纳税超亿元企业,输变电、精细化工、机械等行业贡献份额增加。止年末,全市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规模工业企业有336家,比上年增加49家,规模工业完成产值27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61亿元、利税总额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3%、39.4%、36.5%。2005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48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其中超20亿元企业2家(上上电缆23.25亿元、江苏申特钢铁20.55亿元),超10亿元企业2家(华朋变压器17.54亿元、江苏国强14.55亿元)。 织梦好,好织梦
2005年,全市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完成工业投入63.8亿元,比上年增长37.7%。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667家、个体工商户2798户,分别新增注册资金12亿元和0.99亿元。品牌战略深入推进,全市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只,国家免检产品4只,申报江苏省名牌产品5只、省著名商标2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织梦好,好织梦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47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3.1%。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当年施工面积达510万平方米,增长67.5%;完成竣工面积380万平方米,增长29.5%。 copyright dedecms
固定资产投资 在土地、资金十分紧张的形势下,全市各级着力抓好有效投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额67.62亿元,比上年增长45.3%;第三产业投资额20.46亿元,比上年下降0.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8.3亿元,比上年增长55.1%,其中住宅投资完成6.44亿元,同比增长33.1%。商品房施工面积76.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57.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44.3%和25.7%。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零售额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限额以下单位和个体完成零售额5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华地百货、大统华、五星电器三大商场年零售额分别完成18906万元、18806万元、7336万元。苏浙皖边界市场实现成交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市有6个市场的年成交额超1亿元,其中有2个市场的年成交额超过了10亿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对外贸易 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国溧阳茶叶节暨首届天目湖旅游节,全市招商引资氛围空前浓厚,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利用外资实现重大突破。年内新批“三资”企业67个,其中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15个;全年协议利用外资3.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9%和61.2%。外贸外经不断拓展,全市完成自营出口2.36亿美元,新签外经合同额5515万美元,实现营业收入350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4%、44.3%、15.5%。
旅游 积极实施大旅游战略,增强旅游支柱产业竞争力,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5.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0.56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285.07万人次。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8.9%。年末全市共有旅游饭店16家,当年新增4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6家。当年新增旅行社2家,全市旅行社达到7家。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全年共接待游客258.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8%和94.8%。天目湖中心大道、乡村俱乐部、南山竹海景区改造等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旅游农庄建设快速升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交通运输 坚持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入7.8亿元,扬溧高速溧阳段抓紧建设,239省道昆仑转盘至石街头、旧县至水西至宋巷、强埠至桠溪等道路工程全面完成,239省道社渚至高淳、溧城至戴埠公路建设加快推进,241省道小陈庄至泓口桥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年末拥有公路总里程1330公里。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43672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6.5%;完成旅客周转量13379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5%。港口货物吞吐量448.6万吨,比上年增长27.1%。
织梦好,好织梦
邮电通讯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3691万元,比上年增长0.6%;通信业务收入1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9.2%。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数达31.2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8.79万户,分别增长16.1%和3.7%;移动电话用户数达24.9万户,比上年增长8.3%。邮电通讯能力继续扩大,电话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平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40.8部,同比增长16.6%。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发展势头强劲,总数达9.4万户,比上年增长46.7%。信息化社会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48万户,增长7.8%;一线通拨号上网用户1592户,比上年下降87.8%。
金融和保险 金融改革进展顺利,金融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加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0.52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13.42亿元,同比增长19.9%;各项贷款余额87.88亿元,同比增长25.5%。居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保险业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各类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8098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9772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832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9.9%。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6894万元,其中:人身险1813万元,比上年下降15.3%;财产险5081万元,比上年增长18.1%。
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新提高。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45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11项。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成功培育国家级重点新产品7只、省高新技术产品10只。当年申请专利367项,比上年增加155项。全市各级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dedecms.com
教育 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新增省三星级高中、省级实验小学各1所,有4名教师荣获“江苏省特级教师”称号。教育质量再上台阶,高考、中考、职高对口升学考试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全市本科上线率达37.4%,职高对口高考本科考试达线率为50.6%。全市共有中小学97所,其中小学57所、中学40所;在校学生10.05万人,其中中学生4.79万人;职业高级中学5所,在校学生1.12万人。教育投入继续加大,教育“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希望之星”奖励助学基金作用明显。
卫生 卫生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拥有病床2063个,卫生技术人员236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068人;有中心卫生室140个、拥有执业医师8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20人;县(区)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45个,从业人数达61人。农村初保工作得到加强,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防病防疫体系日趋完善。建立建全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筑了完善的防控网络,组建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
dedecms.com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疾病控制和预防体系基本建立。农村初保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所有镇区通过了常州市初保先进乡镇评估验收。 内容来自dedecms
文化体育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第17届群众文化周活动。文艺创作硕果累累,获常州市级以上金奖51个。全年电影放映场次2005场,观众13.5万人次,图书馆藏书量达17.3万册,人均公共图书馆图书藏书量达0.23本。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步伐加快,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阵地建设继续加强,新闻质量不断提高。编纂出版《溧阳年鉴》创刊号。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我市体育健儿共获全国金牌10枚、省级金牌22枚、常州市级金牌22枚。全年举办县级及以上运动会14次,参加运动会人数达1600人。 内容来自dedecms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日趋完善。年末拥有公交线路9条,比上年增加3条,营运里程达到178公里。年末拥有公交营运车辆384辆,比上年增加26辆,全年完成公交客运量77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53万人次。水务建设不断加快,目前全市自来水受益人数达74.5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97.1%。电力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220KV旧县变、溧阳变、110KV竹箦变改扩建工程和110KV新昌变建设工程。
copyright dedecms
环境保护 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城区污水处理达68.7%。全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58亿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3个。工业污染源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年内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比例达到100%,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城市卫生、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市区范围内已建有水冲式公厕51座,水冲式公厕率达100%;机械化垃圾中转站11座。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8%,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人口76.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99万人,总户数26.27万户,年内出生人口57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
就业 新的就业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技能培训力度增大。年末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在岗职工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实现净增就业人数96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25人,实现再就业重点援助588人,开展再就业培训3375人,农村劳动力培训2720人。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继续扩大。企业养老保险(含工伤、生育)参保企业445户,参保职工8.1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1050户,参保人数为7.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23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9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迅速,参保人数达44.8万人,参保率86.2%。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五保户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完成一批敬老院新建、扩建工程。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40元;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20元。截止年底,全市低保总数为3168户、7295人,其中:城市居民912户、2061人,农村居民2256户、5234人。年末拥有福利院床位数1609张,比上年增长19.2%。 织梦好,好织梦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康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046元,比上年增长19%;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17元,比上年增长28%。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947元,比上年增长11.6%。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3.42亿元,增长19.9%;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4778元,比上年增加26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