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统计公报 >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10-29 作者:派智库 来源:新北区统计局 浏览:【字体:

  2008年,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定发展信心,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区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荣获常州市辖市、区目标考核第一名。 copyright dedecms

  一、综合

本文来自织梦

  国民经济稳健运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6.2亿元,增长25.66%。第一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4.97%;第二产业增加值238.64亿元,增长25.5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27.64亿元,增长26.61%;第三产业增加值78.8亿元,增长28.1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4.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73.7:23.8调整为2.1:73.6:24.3.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74312元,增长23.54%;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突破1万美元,达10873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57007元,增长22.9%。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达100.33亿元,增长59.98%,增速较上年加快16.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6亿元,增长25.23%,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10.5%。金融信贷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5.1亿元,比年初增加57亿元,增长27.4%;贷款余额174.5亿元,比年初增加24.4亿元,增长16.3%,存贷比为65.84%。

dedecms.com

    二、农业

本文来自织梦

    农业实现增产增效,水利建设积极推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33亿元,增长3.6%,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0.01亿元,增长5.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81.2%。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调整面积累计达8.98万亩,其中常年性调整面积7.07万亩,季节性调整面积1.91万亩。高效农业规模逐步扩大,共建设农业项目45个,其中获省市扶持项目33个,区级产业化扶持项目12个,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1257万元,高效农业面积、设施农业面积分别累计达4.47万亩和1.77万亩,分别比上年新增0.72万亩和0.12万亩。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全区已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31个,面积达8.2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44只,绿色食品4只,市名优农产品7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夯实农民家庭经营基础,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鼓励农户联合生产,增加家庭经营收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落实好帮扶脱贫、失地农民进城保工作,不断完善农民保障系统。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17亿元,切实增强了全区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拓浚骨干河道11条,总长34.52公里,总土方131万方;全区河道长效管护168条,其中城区片河道37条;维修改造沿江站、闸、涵洞23座;清淤了34个行政村的504个沟塘,清淤土方129.95万立方米。 织梦好,好织梦

  三、工业 内容来自dedecms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发展水平继续提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0.2%,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达72.3%。工业经济规模壮大,工业产销双双跃上千亿台阶,全部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70.32亿元,增长29.8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61.21亿元,增长30.03%。其中自办规模以上完成产值876.57亿元,增长33.14%;实现销售865.31亿元,增长33.07%。工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经济效益实现平稳增长,全部工业实现利税81.7亿元,增长16.17%;实现利润54.85亿元,增长14.97%。其中自办规模以上实现利税58.78亿元,增长15.11%;实现利润40.71亿元,增长15.59%。三资企业活力显现,外商及港澳台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2.4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1.9亿元,分别增长43.4%和43.2%,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10.3和10.1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为55%和55.7%;实现利税33.5亿元,其中实现利润27.4亿元,分别增长27.4%和31.1%,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12.3和15.5个百分点;三资企业生产效益均保持领先,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五大产业发展较快。全区五大产业规模以上完成总产值601.2亿元,增长41.8%,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8.7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达68.6%。其中装备制造业301.5亿元,增长41.3%;新材料128.6亿元,增长52.6%;新能源及环保节能78亿元,增长81.5%;电子信息业68.2亿元,增长7.7%;生物技术及制药业24.9亿元,增长8.7%。高新技术产业扩张迅速,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3亿元,增长45.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8.5%。全年共组织申报中国名牌产品2只、省名牌产品7只,新增省著名商标1件、市知名商标6件。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区659家规模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80家,比上年增加25家,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4家,比上年增加3家,天合光能成为全区首家产销超50亿元的工业企业。100家重点骨干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04.75亿元,增长2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89.15亿元,增长19.5%。其中:天合光能、现代工程机械、伟创力电子、常林股份、宝菱重工机械分别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5.76亿元、29.34亿元、14.28亿元、17.87亿元和15.28亿元。乡镇工业发展较快,镇、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765.06亿元,增长22.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45.4亿元,增长21.5%;实现利税51.95亿元,增长17.3%。产销超百亿元的镇、街道达3个,比上年增加2个。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服务业 dedecms.com

  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商品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8.8亿元,增长28.13%,增幅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44亿元,增长23.2%,增幅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税收17.59亿元,增长19.25%,占总税收比重为26.7%。专业市场繁荣活跃,长江塑化、国际塑化、长贸中心、五金机电城、农机市场和月星家居六大专业市场实现市场成交额220.2亿元,增长21.66%,其中长江塑化市场完成交易额130亿元,增长22.18%,上缴税收5654万元;国际塑化市场完成交易额35.75亿元,增长54.32%,上缴税收2434万元。居民消费热度不减,富都商贸、金陵江南等10家重点餐饮住宿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4亿元,增长13.5%,上缴税收2809.6万元,增长27.5%,每家玛、吉买盛两大超市共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增长2.3%,上缴税收397.5万元,增长3.3%。旅游业繁荣发展,中华恐龙园全年接待游客216.7万人次,增长11.2%;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增长26%;5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力推进,并已纳入国家旅游局考评序列。组建成立了创意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软件、动漫、网络游戏、服务外包等为主的创意产业;成功举办2008中国(常州)动漫艺术周博览会;依托恐龙园既有的品牌资源,制作了常州第一部本土原创动画片《龙神》,首季52集已完成前期策划;软件园新引进联创、博创软件、远东中美视光科技等知名软件企业36家,入园企业已达220家,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97.18亿元,增长49.56%,增速比全社会投资高出19.8个百分点,比工业投入高出28.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34.5%,比上年同期高出5.1个百分点。软件园A幢正式交付使用,三菱4S店、道奇4S店等建成开业;浩源大厦、龙成钢材市场、龙城旅游休闲区改扩建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顺利推进。

copyright dedecms

  五、固定资产投资 dedecms.com

  有效投入持续扩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35亿元,增长29.81%,其中工业投入183.13亿元,增长21.27%,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65.1%。投资结构日趋优化,产业集聚明显,资金投向集中,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化工共完成投资154.4亿元,增长21.9%,占工业投入比重达84.3%;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0.9亿元,增长101.77%,增速快于工业投入80.5个百分点,占工业投入的比重达44%,比重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活跃,全区非国有投资完成257.65亿元,增长33.48%,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91.6%,比重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民营投资完成151.96亿元,增长7.53%,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4%;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完成投资105.69亿元,增长104.4%,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7.6%。房地产开发高位运行,累计完成投资73.3亿元,增长60.97%,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31.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6%,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479.5万平方米,增长13.9%;竣工面积137.5万平方米,增长31%。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区85项重点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139.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6%,其中天合光能、日本电装等工业项目共完成投资97.28亿元,占全区工业投资的53.12%;龙城钢材市场、龙城旅游休闲区等服务业项目共完成投资35.3亿元,占全区服务业投资的36.3%。日本电装、现代液压机器、高博能源一期等17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豪爵铃木、黄海汽车等64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本文来自织梦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 dedecms.com

  招商引资全面突破,对外贸易逆势走强。全年共引进外商投资企业56家,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10.59亿美元,增长44%;注册外资实际到帐7.5亿美元,增长40.14%。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其中制造业项目4个,引进了盖茨液压、创大光伏、中简科技等一批内外资大项目。“以外引外”有新成效,60家外资企业增资扩股6.69亿美元,占全区协议注册外资的65.6%;实际到帐3.57亿美元,占全区实际到帐外资的47.6%;天合光能、九龙仓置业、世茂房产和华润包装增资均超过4000万美元,天合光能再次增资扩股后,总投资达9.86亿美元,填补了全区总投资超5亿美元外资制造业大项目的空白。外资结构优化升级,引进了盖茨液压、瑞声光电、特雷克斯机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34个,工商登记注册外资6.93亿美元,占全区工商登记注册外资的65.5%;引进了奥博新天信息技术等服务业项目25个,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13亿美元,占全区工商登记注册外资的29.6%。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67.01亿美元,增长42.05%,其中自营出口42.18亿美元,增长47.67%,增幅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累计已达733家,比上年增加15家,其中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3家,超5000万美元企业13家,超1000万美元企业78家。三资企业出口额达29.55亿美元,增长54.31%,增幅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占全区出口总额的70.1%;自营生产企业出口7.12亿美元,增长63.38%,占全区出口总额的16.9%;外贸公司出口5.49亿美元,增长8.87%,占全区出口总额的13%。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加快,机电、音像类产品出口21.86亿美元,增长73.61%,占全区出口总额的51.83%。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和俄罗斯五大主销市场累计出口29.6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0.29%。 织梦好,好织梦

    七、工业园区建设

dedecms.com

    园区布局基本成形,贡献份额不断提升。园区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各专题园区进一步整合,园区道路、管网、供电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力推进沿江片区、电子园等地块拆迁工作,形成了近万亩成熟项目用地,为承载大项目、集聚大产业搭建了良好平台。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迅猛,园区办、新北工业园、出口加工区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03.57亿元,增长64.2%,占全区工业总量的17.3%,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正逐步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载体。其中园区办完成工业总产值78.71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3.82亿元、实现利税9.29亿元,分别增长81.32%、74.47%和141.3%;新北工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120.5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0亿元,分别增长50.25%和50%;出口加工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36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36亿元、实现利税0.47亿元。园区产业特色日渐鲜明,专题园区产业导向愈加明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错位发展的态势和集聚效应已经初步形成。有效投入力度加大,园区办、新北工业园、出口加工区共完成工业投入83.23亿元,其中园区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57亿元,增长144.03%;新北工业园完成投资30.43亿元,增长48.02%;出口加工区完成投资9.23亿元。园区重点项目推进有力,有则科技太阳能硅晶片、硅棒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天晟复合材料项目已竣工投产,天合光能、新日化学等项目正加快建设,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园区发展增添了后劲。招商引资积极有效,园区办、新北工业园、出口加工区实际利用外资3.12亿美元,占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的41.6%,累计已有112家企业先后入园,其中包括豪爵铃木、天合光能、瓦卢瑞克、华润包装材料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 织梦好,好织梦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城乡面貌快速提升,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区以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完成了庐山路、信息大道、河海西路、玉龙路等一批市政工程建设;实施了核心区内“三纵三横”景观整治、楼宇亮化工程、“十大绿化工程”建设,完成了“一路三河”绿化工程、通江大道等道路绿化提升工程等,全年新增绿地[FX:PAGE]1087公顷。公用事业建设成效显著,建成电子园泵站、罗溪泵站等一批配套设施,完善污水、给水、燃气等专业管线114公里,启动6个集镇集中区污水管网建设;录安洲联检大楼建成投运,港区一期工程码头对外开放,城北粮库投入使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扎实推进,制定了数字化考核体系、制度和考评细则,构建了独立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建立了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开展了“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行动,完成“三清一绿”村43个,建成小康家园示范村1个、“五化三有”达标村11个,积极推进罗溪镇、新桥镇创建国家优美乡镇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加大,建立了环保长效管理机制和“环保在行动”点评考核制度,全年共完成环评审批964个、核准试生产133个、竣工验收140个,退批、劝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25个,进行现场监察3075次;实施减排工程40项,关闭化工生产企业45家,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任务三年目标两年完成。取缔或关停非法清洗废桶、废塑料及纸浆回收加工小作坊92个,积极推进20家单位清洁生产审核。水环境整治稳步推进,推进江边化工区环境综合整治和龙虎塘等地重点污染企业搬迁,开展藻江河等重点河道整治,组织实施“太湖治水、城区清水和净化空气”三大战役,三个小康水质断面稳定达标,柴支浜等河道清水工程全面通过市验收,区域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九、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

内容来自dedecms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在制定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三年实施纲要的基础上,相继出台并实施扶持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器建设及产学研合作等政策。全年共承担上级科技计划14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26项、省级科技计划35项,获得上级各类科技经费1.69亿元。培育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3家,培育省级外资研发机构9家,引进和创建研发机构6家,引进科技服务机构7家;成功举办2008全国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常州)论坛,开展重大产学研和国际科技合作活动10次,签订合作协议60项;引进各类科技孵化企业72家,新增孵化面积6万平方米,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24名,创办留学生企业28家。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7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57只,新增CMMI3级认证企业28家。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年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8.5%,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增长,全年专利申请量1330件,专利授权402件,分别增长64%和19%,在生物医药、微纳米芯片辅助设备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织梦好,好织梦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区内所有中小学教育装备均达到省二类标准,中考、高考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在市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获优秀级。优质学校创建工作有效推进,圩塘幼儿园通过市示范幼儿园评估验收,魏村中学、泰山小学、薛家小学分别通过市优质初中、优质小学的评估验收。重点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百草苑小学、国英小学二期工程如期竣工交付,三井小学易地新建项目、春江中心小学主体已结顶。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开展了生命教育周、迎奥运、心系地震灾区、学生“阳光体育”等活动,新区实验中学、新桥小学、龙虎塘小学分别成功承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成语擂台赛颁奖仪式、全国儿童诗教学研讨活动、全国征联大赛决赛,薛家小学、百丈小学的数棋参加全国比赛分获团体冠、亚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织梦好,好织梦

  十、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copyright dedecms

  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全区参保单位6386家,参保职工1.52万人,征缴养老金基金9.16亿元,扩面净增参保4.2万人;全区1019个村组、14.43万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提前实现广覆盖,全年发放低保金、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金、医疗救助金等共计2891万元,筹集抗震救灾捐赠款3139万元。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33万人次,全年新增就业1.12万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874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477人。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区文化中心落成并对外开放,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40个,“三送”活动深受基层欢迎,完成送戏24场,送电影下乡1500场,送书籍价值5万元;文艺作品精品纷呈,多个节目在省市大赛中获奖,春江女子双龙队参加江浙沪三地舞龙邀请赛获得优秀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东岳庙碑廊修建完成,百丈楠木厅移建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了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电视专题片拍摄,4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创建成省、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2个、示范站20个,省、市级卫生村各20个,薛家、西夏墅分别创建成为“国家卫生镇”和“江苏省卫生镇”,三井、罗溪和春江卫生院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健全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孟河、罗溪垃圾中转站建成投运,区级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初步建成;全区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河海、藻江菜市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建和改建公共厕所8座,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人口规模有序增长,计划生育稳步推进。全区户籍人口43.63万人,常住人口56.87万人,全年出生婴儿2906人,人口出生率5.34‰,人口自然增长率0.6‰,计划生育率达99%。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29359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90元,增长13.1%。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