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统计公报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11-07 作者:派智库 来源:常熟市统计局 浏览:【字体: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工业化、城市化两大重点,团结拼搏,务实奋进,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较高平台上的新发展、新跨越,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要求。

织梦好,好织梦

  一、综合 dedecms.com

  综合经济实力捷速攀升。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5.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3亿元,比上年下降1.3%;第二产业增加值285.72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175.45亿元,增长19.3%。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调整为2.9:60.2:36.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由上年的4253美元提高到5547美元。在最新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和江苏省县(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我市都位居第二。

织梦好,好织梦

  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常熟经济开发区全年完成区内农户拆迁4735户,开发建设用地2.5万亩,新建道路12公里,疏浚河道17公里,绿化130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滨江国际大厦当年开工、当年投运;海员俱乐部主体工程顺利封顶,金融服务中心、公交中心、消防中心等工程均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KNM、大金、住友橡胶一期、理文一期等重点外资项目已竣工投产,兴华二期2个5万吨级码头竣工投运,华润石化1万吨级码头完成扩建。钢材市场正式开业,常熟海关直通式监管点竣工投运。华润电力、UPM二期、欣瑞科技、长春化工、华丰轮胎等一批总投资18.3亿美元的项目正加紧建设。2003年,全区新批外资项目31个,合同利用外资23.44亿美元,外资注册资本8.62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6.04亿美元,继续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保持领先地位。常熟东南开发区依托近城和道口等区位交通优势,根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新型材料、高档轻纺和外向型农业等六大产业,实现与常熟经济开发区的错位发展。年内先后完成了开发区总体规划、行政中心区规划、纺织科技工业园规划、高新技术园规划、外商配套服务区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编制工作。年内动迁农户3500多户,搬迁企业40多家,拆迁面积达65.8万平方米;规划居民新村6个,其中4个新村已开工建设;清理鱼池5380亩;搬迁坟墓6300穴,建造安息堂3座。区内总长96.5公里的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框架已基本建成,安装路灯260多套,建设桥涵35座,加高加固圩岸100多公里,新建泵站3座,新开河道10公里,行政服务中心工程已基本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开发区1个主入口、5个副入口已初见形象。2003年,新批外资项目5个只,合同利用外资2.72亿美元,注册资本1.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42亿美元,区内正在开工建设的项目70多个,计划总投资达22亿元。各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良好。

内容来自dedecms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2003年,全市新注册个体工商户13206户,累计达55928户,注册资本27.45亿元,从业人员8.01万人。新办私营企业3262家,新增注册资本59.04亿元;私营企业累计达11527家,注册资本141.01亿元,从业人员25.05万人。2003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收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7.7%,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5.7%,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在全省县市中,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在单位数量、注册资本、产出、出口额、专利品牌数等五个方面均位居第一。

copyright dedecms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完成老城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市图书馆、荷香馆、文化广场、方塔东街、石梅广场二期等工程基本竣工,大步道巷、阁老坊地块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新世纪大道建成通车,东部新城建设框架基本拉开。珠江路东延、华山路贯通工程如期竣工,城市道路网更加完善;海虞南路、枫林路、青墩塘路景观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尚湖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集镇规划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到2003年底,全市集镇建成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定位科学、布局合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年新增国家级卫生镇5个、省级生态村7个,省级卫生村覆盖率达83%。

copyright dedecms

  体制机制得到创新。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资本经营根基得到夯实,3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削减审批项目577件,减幅达57.9%;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成运行,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全市镇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全面完成。镇村区划调整力度加大,减少建制镇12个、行政村85个,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城市经营理念意识加强,城市建设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开,社会保障和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本文来自织梦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资金、土地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开始显现;规模经济比重不高,发展不平衡性比较突出;少数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诸多不安定因素。 本文来自织梦

  二、农林牧渔业 织梦好,好织梦

  全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壮大优质大米、良种畜禽、蔬菜瓜果、特种水产和花卉苗木五大主导产业,农林牧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4%。全市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1只、绿色食品5只。到2003年,全市拥有绿色食品14只、无公害农产品18个;花草苗木种植面积达1.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7.5万亩,蔬菜大棚面积2万亩;饲养量超过50头以上的奶牛场21个,其中超过百头的有9个;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按夏、秋两季在田作物计算)由上年的5:5调整为4:6,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白茆闸改建和白茆塘河口段改道工程、常浒河拓浚和新开环城河工程全面竣工,长江河道一级目标管理通过省级验收。完成疏浚河道259条,总长202公里,土方311万方。全年加高加固圩堤81公里,新(改)建三闸16座、排灌站40座,新建护岸52公里。当年完成农村危桥改造650座,自2001年至2003年底,全市共改造农村危桥1537座,完成计划的109.3%。 织梦好,好织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内容来自dedecms

  工业生产高效运行。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38.4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770.66亿元,利税总额70.8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9.8%、28.1%、28.6%,经济总量及发展速度均创近年新高。

dedecms.com

  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03年,全市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7.1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48.18亿元,利税总额54.5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8.0%、26.3%和23.4%;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53.6%、71.1%、77.0%。 copyright dedecms

  私营经济活力凸现。2003年,全市个体和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91.0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25.22亿元,利税总额44.9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9%、50.5%和56.3%;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为66.5%、68.2%、63.5%。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均居各种所有制经济成份之首位。

织梦好,好织梦

  工业企业创品牌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到2003年底,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个、江苏省名牌产品50个、苏州市名牌产品100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江苏省驰名商标24件、苏州市驰名商标44件,名牌、商标总量在全国同类县市中均居首位。

织梦好,好织梦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4.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9%。建筑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全年完成施工面积812.81万平方米,实现产值60.8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8%、37.4%。 dedecms.com

  四、固定资产投资 dedecms.com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2003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11亿元,比上年增长56.6%。在投资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31亿元,增长52.3%;个体私营经济完成投资96.14亿元,增长89.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8.76亿元,增长109.3%。 内容来自dedecms

  重点骨干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2003年,全市共有589个总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45.02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9.2%,有198个项目竣工投产。列入全市年度跟踪监控的119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56亿元,占项目计划总投资的34.9%。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投资主体多元化。2003年,全市呈现外资、内资、民资三资齐头并进的局面。从完成的投资情况看,外资完成38.4亿元,比去年增长101.3%;内资完成53.6亿元,比去年增长108.9%;民资完成101.6亿元,比去年增长58.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投资结构得到改善。2003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18亿元,比上年下降63.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1.88亿元,增长52.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0.05亿元,增长69.4%。

织梦好,好织梦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织梦好,好织梦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3年,全市消费市场尽管在四、五月份受到“非典”影响,市场曾一度低迷,但在消费需求扩张与消费水平提升的条件下,市场复苏较快,购销依然两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4.24亿元,增长15.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64亿元,增长20.8%。各类专业市场经营活跃,成交额稳中有进。2003年,全市各类商品市场年成交额达25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常熟招商城成交额为150.32亿元,增长8.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进出口贸易增长加速。2003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7.08亿美元,同比增长36.6%,其中出口18.08亿美元,同比增长3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外商投资企业扮演着我市出口创汇主力军的角色,2003年出口达到9.22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1%。私营企业成为我市外贸出口中一支新的生力军,出口额在苏州市、乃至全省县市中遥遥领先,全年达到2.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1.5%。引人注目的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亿美元,达到1.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7%以上,高于全市出口平均增幅近18个百分点。

本文来自织梦

  利用外资又创佳绩。2003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68项、增资54项;合同外资金额(老口径,下同)36.17亿美元,注册资本14.64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0.1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0.5%和109.8%,各项指标在全省县市中均名列前茅。在新批项目中,超亿美元的项目有8个,1000-3000万美元的有66个,500-1000万美元的有18个,100-500万美元的有71个,100万美元以下的有59个。从新批项目的规模和实际到帐外资看,我市利用外资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织梦好,好织梦

  外经合作不断拓展。2003年,全市完成新签境外老务及承包工程合同额5973万美元,实现营业额4398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0.2%和35.3%。

copyright dedecms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内容来自dedecms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苏嘉杭高速公路常熟段全线、南三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沿江高速公路常熟段建设进展顺利,至城区、化工园区连接线城市板块段主车道路面铺设完成,并通过苏州市质监站质量鉴定;支王线大修工程已竣工通车,苏通大桥南接线房屋迁移完成85%,苏虞张、锡太一级公路建设加快实施。全市机动车辆激增,社会运输能力大幅提高。年末拥有机动车22.56万辆,其中汽车4.28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31.4%。全年完成客运量287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03847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001万吨,货物周转量59474万吨公里。 本文来自织梦

  常熟港发展迅速。200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510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8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89万标箱,分别比上年增长22.4%、54.1%、19.9%。目前,常熟港已同46个国家和地区、203个国际港口通航通商,开通集装箱内外贸支线15条,月到港集装箱船舶170班次。 织梦好,好织梦

  邮政业把握商机,稳步发展储蓄支柱业务,突出发展以商函为主的核心业务,继续发展报刊发行、集邮等邮政标志业务,大力发展各类代办业务,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稳定增长。2003年,全市邮政业务收入达到1.0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年发送函件1628万件,比上年增长25.3%,订销报刊5167万份,比上年减少2.7%;年末邮政储蓄余额2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电信业坚持以“客户第一、服务无止境”为宗旨,继续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推出服务新品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2003年,全市新建光纤6400多芯公里,管道180多孔公里,改造通信线路160多公里。2003年,电信业务收入达到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年末城乡交换机总容量49.41万门,市话和农话用户46.75万户,其中住宅电话36.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7.86万户。城乡话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30.8部。

copyright dedecms

  旅游业发展加快。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先后在《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上海、东方、江苏、浙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介上推出常熟旅游专题栏目,并多次组团参加国际、国内旅游展示会,宣传、推介常熟旅游形象,进一步扩大常熟旅游知名度,收到了明显成效。开通?quot;常熟一日游“旅游专线车,加强了与周边县市、旅行社的横向联系。成功组织了2003'”洛阳─荷泽─常熟“三地情缘牡丹花会、第二届虞山花朝会、第三届”碧云山庄“虞山红枫节、尚湖风景区大型烟火晚会、宝岩杨梅节等旅游节庆活动。2003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8%、12.5%。 dedecms.com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copyright dedecms

  财政收入增加较多。2003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65.66亿元,比上年增收24.64亿元,增长6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97亿元,比上年增收19.72亿元,增长57.5%。财政支出增长较快。2003年,全市财政支出36.17亿元,比上年增长62.9%。 内容来自dedecms

  金融形势稳定。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08.2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79.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4%、19.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9.76亿元,增长52.5%。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27.74亿元,比上年多回笼16.42亿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2003年,全市保险机构承保金额达793.49亿元,其中:企业财产险334.18亿元,机动车辆险116.96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88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2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5.75亿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2.77亿元。

内容来自dedecms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本文来自织梦

  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大力实施“典型引路,突出重点,科研支撑,全面推进”的课改实验策略,并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评估组的调研和评估。星级学校创建工作全面推开,省中、市中转为省四星级普高,6所农村省重点高中转为省三星级普高,外国语学校、实验中学、海虞中学转为二星级普高。学校布局继续调整。撤并村校和办学点25所,全市小学由上年的146所调整为121所。教育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新建的实验小学,莫城、大义、海虞、谢桥等10所中心小学、幼儿园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市职教中心、孝友中学建设工程已破土动工。教育信息化有新提升。2003年,全市教育系统新增计算机4500多台,全市平均每9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89所学校建成了宽带校园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全市3周岁以上幼儿学前入园率达95%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和毕业率均保持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7.1%;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9.6%;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96%,普职高比为4.3:5.7.2003年,全市小学在校学生6.88万人,初中在校学生4.12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9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0.4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544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6543人。

本文来自织梦

  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实施。2003年,全市新立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52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47项、苏州市级16项,由市纺机厂承担的“苏南地区新型ERP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入选国家863计划新一代ERP专项,为我市首次获得国家863计划立项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累计达5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软件企业1家,累计达45家。年内又有36家民营企业通过科技进步,成功入选“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111家。年内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3只,累计达171只。技术成果转化步伐加快。2003年,共签定各类技术合同269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611万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2003年,全市共申请专利326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创历史新高。 copyright dedecms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dedecms.com

  成功举办了常熟市第六届文化艺术节。艺术节紧紧围绕庆祝常熟撤县建市20周年的重大后动,以“推进城市化、建设新常熟”为主题,热情讴歌了常熟撤县建市2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展示了一批文艺精品,广泛吸引了城乡群众的积极参与。本届艺术节共有活动85项,其中主题活动25项。文艺创作和演出成效显著。短篇弹词《千里寻宝》获第二届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节目、优秀创作、优秀演出三个最高金奖,《行书·横披》获文化部第12届美术书法、摄影“群星奖”银奖,《船儿悠悠珠儿亮》、《读书台》获首届全国儿童舞蹈大赛金奖,长篇小说《鹤唳》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舞剧《井》获江苏省五星工程金奖。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2003年,全市城乡组织各类文艺活动达1000余场,观众达50万人次。电影院累计放映2112场次,观众45万人次。市锡剧团全年演出120场次,观众10万人。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市场进一步规范。2003年,全市共检查文化经营、新闻出版场所3609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5.04万盘、软件光盘6.72万盘、录音带1.94万盒、书报刊3.38万册、套装书914套、电路板167块、赌博机97台,取缔各种非法经营单位141家。 织梦好,好织梦

  广播电视全年紧贴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配合各阶段重点工作,突出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喉舌功能。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摄制了文化专题片“白茆山歌”,举办了“天下常熟”大型广场文艺晚会。2003年,全年播出本地新闻1.2万多条,其中自采率达57%;被中央、省电视台录用稿件达780多件。城乡有线电视发展迅速,全市入户率达88.5%。2003年,电视台平均日播出时间14小时,有线广播平均日播音时间10.5小时,无线广播平均日播音时间32小时。常熟日报全年出刊319期,出版报纸1148.4万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卫生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成立了“常熟市医疗卫生事业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构筑了医疗卫生事业吸收社会资金的融资平台;制定了《市属医院委托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卫生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不断深化;医疗药品器械招标采购行为继续规范;民营医疗机构设置进一步加快,到2003年底,全市已批准设置个体、私营医疗机构20家,以执业登记的有16家。突发事件应急救护保障能力和公共卫生体系增强。面对2003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非典”疫情,市委、市政府切实把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构筑起防控体系,投入巨资改建了隔离病房,添置了呼吸机、床边X光机、血气分析仪等医疗设备,狠抓组织指挥、医疗救治、预防控制、技术指导、后勤保障和信息宣传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了“非典疑似、确诊零病例发生”的目标。“非典”期间,全市共接诊发热病人2472人次,留院观察287人;累计对疫区来常或返常人员2886人按规定进行医学观察,其中临床隔离医学观察368人。全省首家县级医疗急救站——常熟市医疗急救站正式投入运行,市一院门诊楼和新区医院工程顺利封顶。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127个,建成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参加合作医疗人数5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86.8%。预防保健成绩突出。儿童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超过99%,全市食盐加碘合格率、食用合格碘盐覆盖率均达到了95%,血防工作提前两年实现苏州市“血防达标乡镇”满堂红。无偿献血又攀新高。2003年,全市参加无偿献血1.6万人次,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96.6%,全市志愿捐献骨髓报名采样100人。2003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6家,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271人,其中医生1849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3318张。

内容来自dedecms

  群众体育丰富多彩。组织开展了第八个“全民健身月”活动,并获得了省体育局颁发的“全民健身周活动优秀组织奖”。第22届迎春长跑赛、“网路神”杯青年足球赛、机关职工登山比赛、中小学生跳绳踢毽比赛、“千名健康老人穿山行”和大义、海虞、梅李、虞山等4个镇举办的全民运动会,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市民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竞技体育成绩不俗。2003年,全市共组织参加苏州市级以上竞赛20次,获得金牌65枚。体育产业发展加快。成功组织了江苏女篮VS国家女篮邀请赛、第二届“农商行杯”国际男篮邀请赛、“中华魂”大型杂技晚会、“金马纺业杯”美国东西部明星篮球赛、中国常熟第二届水上运动大赛暨2003年国际摩托艇明星对抗赛等赛事,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体育彩票销售势头良好,全年销售4000万元,其中电脑销售3500万元,即开型规模销售487万元。全年新建省级健身工程1个、健身点6个,苏州市级健身点8个,本市级健身点20个,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健身工程、健身点81个。

dedecms.com

  十、环境保护

本文来自织梦

  生态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生态市建设规划》、《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相继编制完成。绿色创建成效显著。海虞镇获得全国首批、江苏省首家“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大义镇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考核,白雪集团创建“全国环保友好企业”通过省级技术审查。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快。大义、梅李污水处理厂和化工园区排江工程相继投运,滨江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城区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三期工程和城南、东南开发区古里、常昆、昆承污水处理厂已开始建设;工业污染源远程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已经完工,首批30家重点企业列入监控;投资数百万元建设了交界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质变化情况。以水、大气、市容卫生和农村集镇大环境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全市地面水水域功能区达标率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优于Ⅱ级标准,城市和集镇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市区区域噪声平均值54.4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67.4分贝,全市又有7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累达到25家。

dedecms.com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内容来自dedecms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人口出生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上。全市出生6784人,出生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03.80万人,其中女性53.03万人,非农业人口50.83万人。

内容来自dedecms

  2003年末,全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为72.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3.20万人,第二产业39.55万人,第三产业20.11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18.1:54.3:27.6. dedecms.com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6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5%和12.6%。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4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399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和11.1%;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7%,农村居民为38.3%。储蓄存款增多,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7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人均储蓄存款2.69万元。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9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3平方米。 dedecms.com

  市场物价平稳。除“非典”期间和四季度部分商品出现短暂的价格波动,通过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得到了平抑,全年价格总水平基本平稳,并延续了上年微升格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8,价格总水平微升0.8%。与上年相比,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1.9%、2.1%、4.1%;、衣着、教育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3.0%、2.9%、1.5%、4.1%。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