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6-06-15 作者:派智库 来源:都江堰市统计局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9年,是我市灾后重建纵深推进的决战之年,是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之年,是统筹城乡深度拓展的突破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两年基本完成三年重建任务”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灾后重建的样板和试验区的示范”。全市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经济增长呈现强劲回升的运行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2007年水平,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本文来自织梦
一、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全市规划总投资398亿元的灾后重建项目1031个,截至年底,累计竣工827个、完成投资280.6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70.5%,投资总量和投资进度位于四川省极重灾区(市)县前列,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住房重建取得重大进展。4万余户重建农房基本完成;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四性”要求,规划建设了205个集中安置点,打造了一批全省农房重建典型,为整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230万平方米城市安居房以及117个点位的城镇居民自建房加快建设,基本完成近10万户城市灾毁户意愿锁定,危房拆除和维修加固基本完成,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copyright dedecms
公共设施重建开创新局面。打赢了“决战九一”攻坚战,全面完成了51所学校重建,7万余名师生2009年9月1日全部进入新的学校工作学习;完成了25个乡镇(社区)卫生重建项目和13个文化重建项目,市医疗中心等市级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惠及广大农村的172个村级活动中心加快建设,全域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上海对口援建走在全国前列。截至年底,上海对口援建112个项目累计竣工41个,到位资金52.44亿元,在18个援建省市中实物工作量最大。22个学校援建项目、14个卫生援建项目如期整体移交,规划编制、技术培训、社工服务、支医支教支警等一系列软件项目援助深入开展,上海区县结对帮扶我市乡镇资金总量达6500余万元,为我市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公共服务支撑和精神智力支持。两地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全年与上海企业签订53个投资项目协议,签约资金30多亿元,极大促进了我市产业提升发展。
二、综合 织梦好,好织梦
市域经济全面恢复振兴。在灾后重建工作加快推进的作用下,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增速大大高于全省、全成都市水平。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6.9亿元,同比增长25.1%,增幅创历史新高,居全成都二十个区(市)县(含高新区)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9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6亿元,其中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和22.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4亿元,同比增长26.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40.6%和56.2%。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3.7亿元,同比增长27.9%,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4.5%。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还需进一步扩大,经济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规模偏小,重大产业化项目的产业支撑能力还不够强。
三、农业
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5.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种植业7.99亿元,同比增长1.3%;畜牧业6.57亿元,同比增长4.1%。抓住上海援建的契机,修复农村机电提灌站90座,利用中央下达的1500万元机耕道恢复重建资金,新建和硬化机耕道30公里,有力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新增农机具747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18.98万千瓦。新建农用沼气池3167口。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4万亩,同比下降2.2%;粮食总产量16.7万吨,同比增长5.3%;油料总产量1.8万吨,同比增长46.8%;肉类总产量6.5万吨,同比增长15.7%;出栏生猪70.3万头,同比增长8%;水产品产量3486吨,同比增长24%。
织梦好,好织梦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内容来自dedecms
指标 | 单位 | 总产量 | 同比增长(%) |
粮食产量 | 万吨 | 16.7 | 5.3 |
油料产量 | 万吨 | 1.8 | 46.8 |
药材产量 | 万吨 | 0.54 | 2.5 |
水果产量 | 万吨 | 1.19 | -6.3 |
猪肉产量 | 万吨 | 4.78 | 8 |
禽肉产量 | 万吨 | 1.55 | 47.3 |
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依托项目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大力推进猕猴桃标准化基地、川芎苓种标准化基地、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建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6.5万亩;新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及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产品6个;培育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8家,新引进投资3000万以上的农业项目4个,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1个,农业产业化经营联系带动农户达72.3%以上。 copyright dedecms
四、工业和建筑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通过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倾力打造新型工业发展平台,强化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扶持主导产业,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贡献突出。2009年,我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6.37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6%,对其的贡献率为18.9%,拉动其增长4.3个百分点。
dedecms.com
规模以上工业加速恢复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完成增加值21.33亿元,同比增长21.5%。全市机械、建材、能源、医药、化工、食品行业共完成总产值56.09亿元,同比增长31.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3%。从各行业发展看,建材行业受灾后重建需求拉动,生产高位增长,全年同比增长126.1%;医药行业受海蓉药业大幅增长拉动,全年同比增长135.5%;能源行业作为生产必须要素,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同比增长1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01亿元,同比增长28.1%;利税总额10.63亿元,同比增长124.9%;实现利润总额6.27亿元,同比增长370.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7.6%,比上年提高57.3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2009年,我市建筑业企业抓住灾后重建工作快速推进的机遇、抢抓市场、加快发展步伐,企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5家,其中有工作量的建筑业企业36家,从业人员6669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0241人。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1亿元,同比增长57.1%,其中二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1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78.1%,增速高于全市增长水平,完成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86.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五、固定资产投资 本文来自织梦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受灾后重建的强力拉动,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79亿元,同比增长162.4%,创历史新高。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35.27亿元,同比增长123.4%。
本文来自织梦
房地产投资亮点突出。2009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0.9亿元,同比增长184.8%。其中:住宅投资35.5亿元,同比增长266.6%,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7.5%上升到86.8%,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404.4%,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5%上升到7.8%,提高了3.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仍以商品住宅为主,所占比重继续提高。
copyright dedecms
六、国内贸易、对外开放 dedecms.com
消费市场全面恢复。全年我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5亿元,同比增长68.9%,总量超过震前水平,增幅居成都市及全省地震灾区首位,创历史新纪录。分行业看,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36.35亿元,同比增长66.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11.67亿元,同比增长73.7%;批发业实现零售总额为2.85亿元,同比增长79.7%;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亿元,同比增长74.4%;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亿元,同比增长66.8%。
dedecms.com
对外开放持续推进。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全年引进成都市以外内资项目66个,到位资金2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00万美元,同比增长755.3%,外贸出口7045万美元,同比增长46.6%。
七、旅游 织梦好,好织梦
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崛起。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加快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大力开展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接待能力显著提升。通过举办十万上海游客游都江堰、首届乡村旅游节、虹口国际漂流节、都江堰国际啤酒节等一系列大型节会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全年共接待游客958万人次,比07年增长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08亿元,比07年增长26%;门票收入2.19亿元,比07年增长33%。年末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恢复到8万多人,星级酒店、商务酒店、社会旅馆和农家乐的恢复面分别达到69%、90%、65%、66%。 本文来自织梦
八、交通和邮电
内容来自dedecms
城乡路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灾后,完成了市域综合交通路网体系规划,快速推进以“五纵五横一轨一带”为道路主骨架的市域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全力保障成灌铁路建设顺利推进,沙西线、彭青线、聚青线,龙池、虹口旅游公路等11个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IT大道、S106线和蒲阳干道改造等15个项目加快建设,全市265条、382.4公里乡村道路和安置点连接道路全面实施,城乡路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末,全市域内公路里程达1360.9公里。年末客运周转量94162.5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21629.5万吨公里。全市在成都市注册登记的汽车保有量为38072辆。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电信主营业务收入3.1亿元,邮政业务收入2046万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6.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6万户,互联网用户3.2万户。
内容来自dedecms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财政收支大幅增长。随着全市产业逐步恢复,我市在化解震后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转型和小规模纳税人税率调整等因素后,财政收入仍然大幅增加。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133.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61.5%。税收收入较快恢复。地税征收8.12亿元,同比增长73.2%;国税征收6.28亿元,同比增长55.5%。全年财政总支出51.91亿元,同比增长49.2%。
copyright dedecms
金融运行健康有序。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1.4亿元,同比增长63%;各项贷款余额206.1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111.6亿元,同比增长359%;建筑业短期贷款0.83亿元,同比增长231%。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83.2亿元,同比增长51.8%;现金支出383.3亿元,同比增长52.7%;现金净投放1636万元。全年保费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177.9%;保费支出0.88亿元,同比下降22.8%. 织梦好,好织梦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科技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建立了都江堰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促成了上海“流动科技馆”、“科普工作站”等项目落户我市。成立了海川投资有限公司,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我市建立载体和平台。全年申请专利418件,获得授权201件。新增高新企业4家,总产值14110万元。 本文来自织梦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模式,完善教育配套设施,整合教育资源,教育工作得到有力推进。打赢了“决战九一”攻坚战,全面完成了51所学校重建,7万余名师生2009年9月1日前全部进入新的学校工作学习。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全日制学校56所,在校学生104777人,专职教师6535人。其中:小学24所,在校学生30193人,专职教师2059人;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34372人,专职教师2437人。高中升学率73.86%(专二以上)。 织梦好,好织梦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生活多姿多彩。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设施建设、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产业培育”四大文化工程,年内成功地举办了“2009都江堰迎新会”、“中央歌剧院慰问演出”、“大爱无疆”主题系列文化活动、“2009相约都江堰首届乡村旅游节”开幕式演出、2009“中国四川(成都)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及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认真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送图书82630余册,期刊1911余册,放电影5000余场,完成了全市199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和49个公共阅报栏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升级。全力推进35个重点项目建设,截至年底,25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投入使用。按照“13+1”的模式,做好村级卫生站进入村级活动中心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41家,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06张,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993人,其中医生1074人。全年婴儿死亡率为7.52‰,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继续做好震后心理康复工作,设立38个心理咨询室、心理服务点233个、心理救助站10余个,参加心理康复基本技能培训专兼职人员226人次。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年内成功举办了“魅力都江堰活力新虹口”2009中国都江堰(虹口)国际漂流节暨国际自然水域漂流大赛,组织举行了“中国电信天翼杯”都江堰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跑暨第二十五届元旦越野赛及元旦冬泳日活动、“健身灾区行快乐迎新春”地震灾区2009年迎新春体育大联欢活动、市首届安置点运动会、市“防震减灾杯”中国象棋赛、四川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都江堰市选拔赛、市“奔向新希望”板房运动会等一系列体育活动,为我市重建精神家园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面推进“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安装“1+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3个、健身路径65套。向上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33人,共获金牌5枚(成都市级),银牌9枚(国家级1枚、省级1枚、成都市级7枚),铜牌4枚(省级1枚、成都市级3枚)。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织梦好,好织梦
2009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户数23.53万户,户籍人口60.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73万人,农业人口44.2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575人,死亡人口463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4‰。 内容来自dedecms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8元,同比增长25%,人均消费支出8190元,同比增长22.4%;农民人均纯收入5832元,同比增长8%,人均消费现金支出3900元,同比增长8.51%。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7990元,同比增长32.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25518元,同比增长33.4%。 本文来自织梦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加。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参保5.91万人,征收基金40554万元;基本医疗实际参保10.17万人,征收基金12276万元;失业保险实际参保3.13万人,征收基金988万元;工伤实际参保3.4万人,征收基金341万元;生育保险实际参保7.86万人,征收基金819万元。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23.87万人次,支出保障金2273.77万元,其中:城镇7.68万人次,支付保障金1111.66万元;农村16.19万人次,支付保障金1162.11万元。
城乡充分就业取得新成效。城镇新增就业10822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5.2%。转移农村劳动力14.54万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7646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866人次,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消除。 本文来自织梦
十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内容来自dedecms
城市面貌不断完善。完成内二环路、光明街延伸段、柏条河中桥至学府路道路支线、幸福路综合改造南街段、翔凤路污水管网等7项工程。完成城市主干道改造,城区污水管网、首批14条安居房周边加密道路建设。启动2环路都江堰大道路口至蒲阳干道、成灌高速2环路高架桥、2环路道路两侧绿化改造工作。完成LED路灯安装81柱,新增绿地面积34.5万平方米。启动110KV青城山变电站、220KV蒲阳变电站、聚源天然气调峰站建设。基本建成城市西区20万吨自来水厂(一期)、青城山污水处理工程和聚源等6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城市公用事业加快恢复提升。全市公交路线19条,公交车营运车辆187辆,出租车548辆;CNG加气站3座,天然气用户71963户,总供气量5428万立方米;全社会供水总量2555.5万吨,自来水用户79493户,供水人口24.08万人。全社会用电量15.3亿千瓦时。
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年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以上,优良率为95%。加强水环境整治,柏条河、徐堰河、金马河、江安河、黑石河、蒲阳河、清水河、泊江河8条河流10个月达标。采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削减COD521.92吨、二氧化硫584.69吨、氨氮121吨。全年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42%,工业企业废气达标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dedecms.com
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快报数,正式数据以《2010年都江堰市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以现价计算,增幅以可比价格计算。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