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统计公报 >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6-11-09 作者:派智库 来源:高安市统计局网站 浏览:【字体: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综合 本文来自织梦

  总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1.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7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56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93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比重由19.4:52.0:28.6调整到19.0:52.0:2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有所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城乡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2012年,全社会从业人员42.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6.7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1万人,第三产业14.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9382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589人,城镇就业率达到97.37%。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完成21.51亿元,同比增长38.38%。2012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07亿元,增长51.95%。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升。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4.22%,比上年提高2.83个百分点。全市乡镇级收入增势较好,有力地拉动了全市财政增收。2012年,23个乡镇级单位完成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37.52%,有15个乡镇增幅超40%,所有乡镇均圆满完成任务,总收入均突破2000万元大关。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主导产业对资源依存度较高,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较大。农业稳产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优势农业有待挖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仍不多,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城市面貌不够美,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消费后劲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copyright dedecms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一是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88%,其中,农业产值22.92亿元,增长4.69%;林业产值1.56亿元,增长6.64%;牧业产值27.11亿元,增长2.87%;渔业产值5.26亿元,增长5.8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6亿元,增长1.14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75亿元,增长4.11%。二是粮食作物稳产增产,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12年高安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1.13万亩,同比增加1.33万亩。其中,早稻面积67.93万亩、中晚稻79.34万亩、豆类8.57、薯类5.25万亩,分别增加0.46、0.59、0.03、0.03万亩;粮食总产量72.18万吨,同比增加1.97万吨,增长2.81%。其中,早稻、中晚稻、豆类、薯类分别完成29.33、39.07、1.41、2.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31%、3.31%、18.7%、19.475%。粮食单产448公斤/亩,同比增加9公斤/亩。三是经济作物实现同步增长。全年完成棉花产量12.06万吨,比上年增长7.83%;花生产量2.87万吨,油菜籽产量2.25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28.27万吨,增长1.18%。四是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生猪养殖在全省名列前茅。2012年出栏生猪161.32万头,增长13.63%;出栏肉牛13.73万头,增长4.69%;家禽出栏596.35万羽,增长4.48%。

dedecms.com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产业化主体不断壮大。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宜春市级23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3亿元,带动农户10万余户,吸纳安置农村劳动力6.6万人。二是农产品品牌战略成绩突出。全市有农产品商标198件,涉农著名商标5件,涉农知名商标8件,江西大观楼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大观楼”商标和江西维尔宝食品生物有限公司的“维宝”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三是特色农业顺利推进。全市着力打造杨圩高效作物种植示范区、伍桥绿色稻米种植示范区、鸡公岭富硒农业示范区、上湖特色无公害蔬菜示范区和大城低碳农业示范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加工示范区等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园区建设带动主导产业优化聚集,培育特色农业板块。2012年高安被江西省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2012年,全市严格执行强农惠农政策,农林水事务全年支出4.35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2012年底,全市农机机械总动力达到132.55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978台,小型拖拉机26324台,排灌动力机械61294台,联合收割机862台,实现水稻机耕作业面积109501公顷,机收作业面积68960公顷。年末共有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17223台,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6952个,作业服务人员38844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附表一: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名称 单位 2012年 增长(%) 产品名称 单位 2012年 增长(%)
粮食作物 721768 2.8 其 他
1.谷物 684521 2.0 茶叶 732 128
①稻谷 684054 2.0 水果 9002 -1.6
②玉米 447 202 蜂产量 765 10.7
2.豆类 14143 18.7 水产品 45534 8.2
3.薯类(折粮) 23104 19.5 肉类总产量 155887 10.3
经济作物 其中:猪肉 131893 10.6
油料 57261 4.4    牛肉 15080 1.2
其中:花生 28755 0.4 耕牛年末存栏 202744 4.7
油菜籽 26202 16.6 生猪年末存栏 908789 6.5
芝麻 2304 4.3 生猪出栏数 1613183 13.6
棉花 12056 7.8 牛出栏数 137275 4.7
甘蔗 7319 -10.2 家离产蛋量 5897 4.8
蔬菜 282673 1.2 家禽年末数 万羽 284.9 0.5
瓜果 34209 3.6 家禽出笼数 万羽 596.4 11.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工业和建筑业 dedecms.com

  2012年,全市工业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排难前进,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发展态势,但增幅下降,部分行业呈现负增长。全年工业生产主要特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体呈增长态势。受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全市工业增速明显放缓,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84.46亿元,同比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2.96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8.6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2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1%,总量列全省县(市、区)第一。从分行业的情况看,全市工业八大行业“五增三减”:陶瓷、纺织、机电、化工行业实现了较好增长,但增幅收窄;橡胶塑料制品业小幅增长;水泥、食品、煤炭等行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下降面扩大。详见附表二、附表三。工业利润率普遍下降。由于原材料物价上涨、劳动要素成本提高、出口、消费等多因素影响,工业利润率普遍下降。五大支柱产业利润总额“四减一增”:1-12月份,高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88亿元,同比下降6.69%。其中:陶瓷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6660万元,同比下降13.99%;机电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3405万元,同比下降20.35%;食品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166万元,同比下降38.98%;水泥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480万元,同比下降29.69%;纺织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873万元,同比增长57.63%。

附表二: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产值完成情况 本文来自织梦

行业 完成
产值
(万元)
增长
%
行业 完成
产值
(万元)
增长
%
陶瓷工业 1185670 15.4 纺织工业 202024 20.9
水泥工业 131182 -13.6 化学工业 187813 6.8
食品工业 181288 -7.4 煤炭工业 30999 -20.9
机电工业 307737 4.8 橡塑工业 160472 1.5

织梦好,好织梦

附表三: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建筑陶瓷 万平米 56096 7.0 齿轮 3528 -61.7
水泥 万吨 343 -12.8 挖掘机铲土机 1836 -8.6
食品添加剂 12597 0.2 肝素钠 KG 519 -30.2
60019 38.7 面 条 16664 3.4
原煤 万吨 60 -1.6 鲜、冷藏肉 6288 3.0
供电量 亿度 16.92 45.0 发电机 972 -31.9
自来水 万吨 2760 12.2 农 药 4261 24.9
冷饮食品 8789 -88.5 金属切削 万件 12 9.3
轻 革 万平米 668 -22.1 蓄电池 千伏安 160 -19.6
本文来自织梦

  工业园区迅速发展。2012年,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9平方公里,落户企业247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38700万元,同比增长17.62%;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659287万元,同比增长8.58%;实现利税284920万元,同比下降5.74%;园区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40329人。建筑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市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7家,比上年增加2家,2012年完成建筑总产值11.79亿元,同比增长30.50%;竣工产值7.11亿元,增长23.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7.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70%;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4%。 内容来自dedecms

  四、固定资产投资

内容来自dedecms

  总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1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119.62亿元,增长25.2%。投资总额中工业占主体,完成工业投资83.92亿元,同比下降5.2%,工业投资力度略显不足。恒辉陶瓷、新瑞景陶瓷、红宝石陶瓷、和谐陶瓷、恒晟机械、宝迪生态农业科技等一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高安经济发展提供了发展后劲。房地产投资增长,销售下滑。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全市房地产销售继续下行,但土地储备热情不减,全年房地产投资增幅较大。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56.3%。房地产企业全年完成施工面积111.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6%;销售面积23.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8%;实现销售额8.1亿元,同比下降5.8%。各类商品房屋价格增幅收窄,从各房企上报的包括乡镇在内的各类商品房屋均价351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4.98%,较上年同期增幅下降10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内容来自dedecms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12年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5.08亿元,增长13.80%。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发展。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6.01亿元,同比增长14.43%;乡村实现零售额9.07亿元,同比增长11.02%。据国家统计局高安调查队调查,2012年,农户消费中增长较快的有家庭设备支出增长29.05%;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5.36%;文化娱乐支出增长39.23%。外向型经济取得新发展。全年共向上申报项目151个,到位资金项目102个,到位资金合计6.08亿元;7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共争取省级用地指标2990亩。全市实际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资金34.6亿元,增长23%,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4个。实际利用外资5990万美元,增长5.8%,实现外贸出口1.02亿美元,增长46.28%。

  六、交通、邮电通信业和旅游

dedecms.com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395公里,新增605公里。全市拥有客车286辆,货运汽车22000辆,机动车驾驶员43979人。全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39015万吨公里。增长21.34%;旅客周转量59285万人公里,增长22.81%。 内容来自dedecms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809万元,同比增长12.0%;电信业务总量6408万元,同比增长0.3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总数70934户,互联网用户3.82万户。2012年,高安旅游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旅游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被列入鄱阳湖经济区“两区一带”分区详细规划。成立了高安市华林寨—上游湖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贾家古村申报江西省乡村旅游AAAA级景区通过初评。2012年,全市旅游累计接待游客达68.6万人次,同比增长14%。全市共有旅行社及分社10家,有三星级旅游饭店4家,三星级农家旅馆4家,旅游商品企业十余家,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七、金融和保险业 内容来自dedecms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25.9亿元,较年初增加5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7.53亿元,比年初增加24.83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年末余额28.15亿元,比年初增加1.93亿元。快速增长的信贷资金在投向上不断优化,在支持重大项目重大产业、拉动消费改善民生方面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保险市场稳定发展。据高安市保险行业协会统计,全市有保险公司19家,比上年增加1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1家,人寿保险公司8家。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60亿元,增长13.21%,其中财产保险4.3亿元,增长12.8%;人寿保险2.012.3亿元,增长14.40%。各类保险赔付2.36亿元。

本文来自织梦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dedecms.com

  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启动了高安二中扩建、高安六小异地新建、特教学校异地搬迁、市八中、市八小和市直学校教师公租房建设等重点工程。投资504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项目11个,完成危房改造面积15408平方米;投资387万元,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5个;投资1963万元,完成农村学前教育闲置校舍改造项目35个、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62个、省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励项目14个。年内新装备和补充完善计算机网络教室10个,新建校园电子期刊阅览室58个,12所学校网站并入宜春市教育系统网站。全年免费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1066.6万元,发放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261.96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541.125万元,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101.7万元,发放高考入学新生政府资助金300.5万元。全市有各类学校345所,其中:小学309所,普通中学29所,职业中学6所,特教学校1所。全市有幼儿园210所。2012年全市在校学生120136人,其中小学生61931人,初中生29991人,普通高中生18426人,中等职业学校9711人,特教生77人。全市在校幼儿29435人。全市校舍面积达124.94万平方米,各类学校拥有计算机7921台,图书藏量达236.56万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高考报名7539人,其中普通高考7168人,高考600分以上266人,占宜春市600分以上人数的32.88%,排宜春市各县市之首;一本以上上线人数1071人,占全市考生总人数的14.94%;二本以上上线人数2699人,占全市考生总人数的37.65%;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全市共有6774名考生被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录取,录取率达90.34%,比去年提高5.52个百分点,其中11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学科竞赛硕果累累,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学生有137人次,其中全囯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5人次、三等奖9人次,荣获江西赛区团体奖4项。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市科技事业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市共申请专利112项,授权85项。共申报国家级项目11项,目前,已公示获批的项目有5项,获中央、省无偿经费支持498万元,创历史最高,比去年增长25.4%,在全宜春市排名站前列。开发省级重点新产品12个,完成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完成宜春市级成果鉴定11项,获宜春市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江西科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两步法新工艺制取‘铜铟镓硒(CIGS)靶材’’”项目和江西泰豪特种电机有限公司“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项目获宜春科技进步二等奖。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内容来自dedecms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竣工投入使用,312家农家书屋零距离服务农民群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了村村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博物馆新馆土建工程接近尾声,图书馆新馆建设已经启动。13场凤凰湖广场演出精彩纷呈,171场送戏下乡、95场乡镇自办文化活动文化惠民。高安华林宋元明造纸作坊遗址、贾氏宗祠、向阳渡槽荣获“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全市现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211家。市采茶剧团成功实现转企改制。高安市第三届高安采茶戏艺术节于9月24日-26日在市采茶剧院和文化广场如期举办。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医药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卫生应急能力全面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有序有力。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0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专科疾病防治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村卫生室790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955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315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84人。各类诊所62个,卫生技术人员123人。医疗网点覆盖全市,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契机,共组织了“绿博杯”乒乓球、中国象棋公开赛、“中窑窑业杯”羽毛球公开赛等九次比赛和活动,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2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竞技体育硕果累累,在江西省第六届县(市、区)田径运动会上,高安市代表队连续六年蝉联团体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在参加江西省体传校田径比赛中,取得团体总分第三的优秀成绩。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848557人,总户数310247户。其中农业人口646698人,非农业人口201859人。人口出生率为13.94‰,死亡率为6.32‰,自然增长率为7.62‰。计划生育的宣传、基础建设、技术服务等工作有新的成效和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0595元,增长11.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76元,增长16.0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5797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1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16041元,比上年增长21.08%。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全市各项民生工程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各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参合率分别达到100%、95%和99.7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有“五保”人员5019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有16967个城市居民和24471个农村居民纳入低保对象管理,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年发放临时救济金97.6万元,救助对象823人。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额35473万元,竣工住房976套、竣工面积8.12万平方米。

本文来自织梦

  十一、环境保护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通过专项整治、全面执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重点推进了中心城区油烟噪声污染专项整治、畜禽养殖和水库水质保护专项整治、中心城区锦江饮用水环境安全专项整治、陶瓷产业基地污染专项整治、新世纪工业园污染专项整治五大环保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了环境安全大局。全面完成了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市锦江和碧山水库二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III类;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各功能区域要求,状况良好。环境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2012年,共接到各种群众环境投诉125件,其中省转办3件,宜春市转办7件,处理率100%。

  注: 织梦好,好织梦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以统计年鉴为准。

内容来自dedecms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内容来自dedecms

  3、根据国家统计局方法制度规定,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起点为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为500万元。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