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7-04-11 作者:派智库 来源:扬中市统计局网站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14年,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导向,坚定不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新常态下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织梦好,好织梦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0.2亿元,可比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34.80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191.68亿元,增长1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9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1.3%,按现行汇率折算为21082美元。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3.2:54.5:42.3调整为2014年的3.1:53.3:4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7.0%。名列201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5位。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新办民营企业1177家,新增注册资本211.4亿元,吸纳民资103.9亿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体经济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趋缓;优质大项目仍较缺乏,重点项目开工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财税增收难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和现实矛盾仍较突出;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民生保障等群众关心的问题需进一步强化措施和保障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二、农业 本文来自织梦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种植业产值10.58亿元,增长8.82%;林业产值0.82亿元,增长6.35%;牧业产值3.03亿元,增长2.31%;渔业产值3.15亿元,增长18.38%。粮食种植面积13.50千公顷,比上年减播2.42%;粮食总产量10.27万吨,比上年减产2.41%,其中秋粮产量6.60万吨,减产2.94%。油料种植面积0.70千公顷,比上年减播1.35%,油料总产量1722吨,增长1.71%。蔬菜面积3.3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0公顷。在主要农产品中,肉类产量9518吨,比上年下降2.1%;出栏家禽95.43万只,下降0.7%;蛋类产量3356吨,增长2.50%;水产品总产量7306吨,增长5.44%。农业生态建设不断强化。全市共完成绿化造林面积6760亩,其中新增成片造林4005亩,完善提高农田林网1.62万亩,完成四旁植树25.6万株,顺利通过镇江市造林验收。共建成成片果树面积4860亩,散生果树103.6万株,其中新发展489亩,全年果品总产量达4823吨。建成苗木种植基地2756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9.3%。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突破。全年完成水利工程总投入1.9亿元,完成土方187.24万方,石方11.35万方,混凝土6.63万方。新建排涝泵站5座、翻建11座,整治排水沟渠33条25.4公里,新建机耕桥8座,新建、翻建涵洞88座,固定灌溉泵站94座,新建砼防渗衬砌渠道47.33公里。农业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农用化肥施用量3813吨,下降6.57%;农膜使用量144吨,下降4.63%;农药使用量258吨,下降8.19%;农用柴油使用量467吨,下降6.41%。
本文来自织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内容来自dedecms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市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49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5%,其中定报工业实现产值1207.04亿元,增长16.03%;完成工业增加值33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9%,其中定报工业完成增加值280.8亿元,可比增长13.7%。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4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1%,其中定报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60.91亿元,增长16.78%;实现利税15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8%,其中定报工业实现利税132.89亿元,增长16.82%。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6.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17%,其中工业用电量12.05亿千瓦时,增长17.6%。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工程电器、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达1087.4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的90.08%。工程电器在创新转型上又有新突破,产业规模达7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9%;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66.51亿元;光伏行业稳定增长。全年光伏产业实现产值2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7%,生产硅片16.2亿片。规模企业继续壮大。年末销售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6家,10亿元以上企业21家,大全集团纳税销售达到53亿元。全市“三十强”企业实现销售725.5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62.5%。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5.1%,比重比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全市新增科技孵化总面积10万平方米,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1%。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8.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9.1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93.4万平方米。
copyright dedecms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工业投资182.39亿元,增长27.1%;新兴产业投资175.75亿元,增长34.5%;文化产业投资8.79亿元,增长50.6%;亿元以上项目投资200.97亿元,增长38.1%;房地产投资15.11亿元,增长1.8%。26个镇江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开工率达100%,共完成投资78.9亿元。润华物流、大津船舶、大全智能电气、城北科技园二期等项目全部竣工,西沙岛生命科学园、复旦科技园等项目稳步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增长。全市有工作量的房地产企业34家,全年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152.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28%;商品房竣工面积32.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6.67%;商品房销售面积23.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2%,其中:住宅面积20.28万平方米,增长28.68%;商品房销售额2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6%,其中:住宅销售额13.43亿元,增长21.09%。
五、国内贸易 内容来自dedecms
消费品市场增长稳定。大型零售商场通达商厦、扬中商城、华润苏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雨润中央商场、菲尔斯金陵大酒店、君泰大酒店相继投入运营,全市消费品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消费层次和服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每年一度的河豚节、国庆、元旦等节庆消费也带动全市商贸、住宿餐饮和旅游消费。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4.57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增加值75.2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8.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53.29亿元,增幅10.5%;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60.93亿元,增长14.7%。 copyright dedecms
六、开放型经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出口4.48亿美元,增长19.3%;进口1.11亿美元,增长32.1%。在出口总额中,生产企业出口1.32亿美元,增长8.31%;三资企业出口2.98亿美元,增长23.41%;外贸企业出口0.16亿美元,增长13.67%。实际利用外资1.16亿美元,下降56.6%;服务外包合同额0.98万美元,增长3.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七、交通运输、邮电业
copyright dedecms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454万人,比上年增长1.7%,客运周转量2.47亿人公里,增长2.3%;货运量428万吨,增长7.5%,货运周转量4.58亿吨公里,增长8.1%。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超1000公里。 copyright dedecms
信息化水平继续提升。全年邮电业务实现收入1.5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0亿元,电信业务收入1.19亿元;年末拥有邮政局(所)13处,邮政线路总长度达98公里;全市电话普及率达361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34.3万户,信息化发展水平88.5%。 本文来自织梦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内容来自dedecms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72亿元,增长13.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地税收入20.08亿元,增长14.68%。全年财政支出59.88亿元,增长12.6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68亿元,增长10.08%。城乡公共服务支出稳步提高,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1.3%。金融存贷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社会融资总量632.04亿元,比年初增加112.17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4.37亿元,比年初增加33.5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9.00亿元,比年初增加8.54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3.16亿元,比年初增加38.9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51亿元。保险事业平稳增长。2014年末,全市拥有保险企业28家,全年保费收入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财产险收入1.94亿元,增长15.8%;人身险收入6.25亿元,下降1.7%。赔付额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财产险赔付1.09亿元,增长42.8%;人身险赔付1.44亿元,下降3.8%。 织梦好,好织梦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织梦好,好织梦
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系列科技工作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7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14件,全社会R&D占GDP比重2.71%,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170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79%。科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申报省级科技项目100项,立项30多项,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80项。科技创新队伍不断扩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百家,100家小微企业入选“雏鹰计划”,20家企业进入高企后备。创新载体建设扩容升级。省级高新区以创促建,智能电气产业研究院与华北电力大学进行了深度合作,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孵化总面积1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超160家。政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组织政产学研及人才对接活动10次,成立了北京大学扬中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全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2项,依托智能化电力电器科技产业园创建省智能电气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开展知识产权培训40场,培训专利工程师30人。专利申请总量2900件,专利授权总量1900件,5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先进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新进展。全年获批国家“千人计划”9项,省“双创”4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免农村幼儿园小班保教费政策,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100%以上。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中一本达线率列镇江市第3名。建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学院培训、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三级培训网络进一步完善。现有小学12所,教学点2个,3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3977人,教职工总数1051人,专任教师960人;现有中学10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学班初中163个、高中84个;初中在校学生数6188人,高中在校学生数3325人,教职工总数1399人,专任教师1061人。幼儿园21所,200个教学班,在园幼儿数686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79人。 本文来自织梦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奥体中心年前正式运营;建成1个中心文化广场、3个基本型文化广场和30个娱乐型文化广场基础设施,并按“六个一”标准实施到位;全市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750户,入户率达100%。群众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城区14个社区健身场地和设施基本达到“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省定标准。油坊镇成功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乡镇。高标准完成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任务。全市基本实现农家书屋数字化,全民阅读率达到81.5%。成功举办市第十七届运动会、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全年累计为基层群众义务演出20场,免费放映电影600余场次,向基层赠送图书7200册、电子图书5000册,组织国民体质测试3000人次。多措并举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共收缴盗版音像制品1393张(盘)、非法出版物412册,查处违规网吧3家、“黑网吧”2家、非法经营出版物摊点3家、非法经营音像点1家,有力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获得上级部门认可,公共卫生工作和基层服务模式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市共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29.7万余份,建档率达88.5%;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3.1万人;发放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859人,补助金额92.95万元;完成农村妇女“两癌”筛查3.14万人。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8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970张。卫生技术人员1470人,其中医生733人,注册护士605人。全市医疗机构完成业务总收入4.99亿元,门急诊192.7万人次,住院28.26万床日,同比增长11.38%,5.78%,10.13%。 copyright dedecms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内容来自dedecms
“四城同创”取得突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通过省级资格核验和专项评价。城乡基础实施建设不断完善。扬中三桥及连接线、滨江大道、迎宾大道东延等工程建成通车,形成“一岛五桥、一环两纵”的交通格局。建成奥体中心、渡江文化园、新国防园,整体搬迁省扬高中。建成238省道新坝接线、油坊接线,扬子东路东延、扬子西路延伸加快推进,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7公里、江堤公路20公里、农桥21座。饮用水备用水源地完成管网铺设,建成城市燃气环网、110千伏电网加强工程。新增智能公交站台22个,新开、优化公交线路6条。城乡安置房在建88万平方米,建成55万平方米,港湾新城、幸福花苑二期等安置房交付使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迎青奥专项整治和秸秆禁烧工作。改造城郊结合部区块3个、城中村3个、老旧小区4个,完成南园农贸市场改造和废旧物品收购疏导点建设,创成“省美丽宜居村庄”6个。新建改造城区排涝站4座、沿江泵站2座,向阳河、明珠湾、绿柳河、同心河实现沟通连接。新增城市绿地11.63万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4.52%,三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到10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94.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平稳增加。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82570人,比上年末增加783人,其中:男性人口138591人,女性人口143979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22‰,比上年下降0.61个千分点;死亡率7.59‰,比上年下降0.7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63‰。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200.9元,同比增长9.6%,人均消费性支出17527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7元,比上年增长9.0%;人均消费性支出20971.9元,增长6.8%,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2.4%,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8.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5.21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92台,电话410部,小汽车51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78.4元,比上年增长1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668.7元,增长11.1%,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2%。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8.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3.95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脑62台,电话312部,小汽车22辆。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18万人,覆盖面98.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3万人,覆盖面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9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24万人,覆盖面99%,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58万人,覆盖面9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14万人,覆盖面98.1%;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46万人,覆盖面98.9%。社会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80元;建成低保申请家庭收入状况核对系统,并投入运行;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实现救助工作的一次告知,二次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