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8-03-16 作者:派智库 来源:灵宝市政府网站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机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农业富民,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快、效益好、运行稳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综合
织梦好,好织梦
国民经济稳健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3803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587万元,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1025782万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393434万元,增长10.9%。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378元。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2:61.4:27.4变化为9.8:65.2:25,非农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043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4%。非公有制经济入库税金31494万元,比上年增长44.6%。
本文来自织梦
市场物价小幅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4%,涨幅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涨幅最大为居住类,其次为烟酒及用品类,分别比上年上涨6.0%和1.7%。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0.5%,其中鲜菜和粮食分别比上年上涨8.1%和2.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0%,分别比上年回落0.5个和12.4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中涨幅最大的是农业机械作业费,其次是柴油和农用种子,分别比上年上涨12.7%、9.9%和9.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
表1:200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同期为100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 |
类 别 | 指 数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1.4 |
#食品 | 100.5 |
#粮食 | 102.5 |
肉禽及其制品 | 94.2 |
蛋类 | 93.1 |
鲜菜 | 108.1 |
水产品 | 101.1 |
在外用餐 | 100.1 |
烟酒及用品 | 101.7 |
衣着 | 100.7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 101.7 |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00.4 |
交通和通信 | 99.4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9.9 |
居住 | 106.0 |
从业人数有所增长。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09421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8815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33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13人,其中“4050”人员52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内容来自dedecms
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速度纵向比增幅不小,但横向比只与全省持平,与竟相发展的发达兄弟县市相比,差距有不断拉大的危险;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贵金属及有色金属深加工链条较短,基础工业还比较薄弱,新兴产业成长较慢;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增产基础还很不稳定,农民增收难度不断加大;拳头骨干工业企业发育不够,核心竞争力较弱;大项目储备不足,招商引资力度相对平缓。
二、农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三免一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全市共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456万元,落实“三免一补”资金575万元,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大增强,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54587万元,增长9.7%,比上年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果、林、菌、烟、牧、菜、药、草八大特色农业优势产业更加显现,其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总产值达到213551万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84.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织梦好,好织梦
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粮食总产量208527吨,比上年增产13.3%,创1994年以来最好水平,也是我市历史上第二个总产量高产年。烟叶总产量6895吨,增产5.5%,再次刷新历史最高总产量纪录。蔬菜总产量403824吨,增产9.8%。食用菌总产量19337吨,增产1.9倍。肉类总产量34088吨,增产79.6%;禽蛋总产量10507吨,增产12.8%;水产品总产量1034吨,增产27.7%。 copyright dedecms
农村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全市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达到25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61.6%。全市完成旱地小麦中高产开发10万亩,完成玉米高产开发10.2万亩,发展优质专用玉米11.6万亩,发展优质小杂粮5.5万亩,繁育供应各类农作物良种280万公斤,万亩高产开发整体实现高产稳产。在巩固果品支柱产业的同时,建成了50万亩苹果、10万亩大枣、20万亩小杂水果、24万亩速生林、3000万袋食用菌等八大特色种养业基地,成为“全国第二、北方第一”果品大市。当年造林面积达到7.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5万亩。蔬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7万亩和7.6万亩,当年青饲料种植面积2.1万亩。发展食用菌3220万袋,其中香菇1700万袋,食用菌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栽植烟叶4.9万亩,烟叶税收完成1401万元。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5个、养殖小区7个,累计分别达到875个和17个。全市大牲畜、生猪、山绵羊、家禽年末存栏分别达到11.6万头、22.0万头、15.6万只和144.5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0.8%、25.8%、8.4%和-4.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全市被确立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0个,乡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0个,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全面启动,完成农村饮水工程33处,新建沼气池6060个,沼气池累计达到10058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年农村承包合同规范化达95%以上,农村财务公开率达95%以上。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建成乡镇农业信息服务大厅4个,建成村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室368个,登记开通“96398”农业热线电话849部,农产品网上销售达3000万公斤。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十大功能区已初步建成。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了一批加工型“农”字号企业,其中有6家企业进入三门峡农业龙头企业20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成效显著,依托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分别在上海、南京等地建起40个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基地,并与其建立长期联系,签订劳务协议。全市全年共举办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6.7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2亿元。
表2: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本文来自织梦
产品名称 | 产量(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208527 | 13.3 |
烟叶 | 6895 | 5.5 |
蔬菜 | 403824 | 9.8 |
食用菌 | 19337 | 1.9倍 |
水果 | 716955 | 9.7 |
#苹果 | 614987 | 6.7 |
红枣 | 31574 | 48.3 |
肉类 | 34088 | 89.6 |
禽蛋 | 10507 | 12.8 |
水产品 | 1034 | 27.7 |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较大改善。全年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850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年末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0.7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6450亩,年末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32.5万亩。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33004千瓦,比上年增长6.2%,其中: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85642千瓦,比上年增长1.2%;农用拖拉机8091台,增长0.6%;农用运输车33387辆,增长0.2%,其中:三轮车31976辆,增长0.1%;机耕、机播和机收农作物面积依次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8.8%、33.3%和20.5%。农村用电量9725万千瓦小时,增长3.1%。 copyright dedecms
三、工业和建筑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工业生产较快发展。我市紧紧围绕地上、地下资源,牢固确立了工业核心和主导地位,全市新上和续建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32个,总投资25.1亿元,新凌铅业10万吨氧气底吹炼铅、志成铅业10万吨铅冶炼扩建、鑫源果业三期和金色庄园果蔬加工二期工程、新华密度板厂3万立方米密度板扩建和信利民生木业8万立方米密度板续建等一批对县域经济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型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五龙、城南、豫灵三大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新入园企业9家,年末入园企业总数已达37家,其中五龙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22家,总投资13.4亿元,11家已建成投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基本形成,我市已经成为国家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黄金工业生产、管理技术输出、精深加工基地和果蔬食品加工基地,正在成为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硫铁化工、有色金属、林板纸加工、医药生产基地和中国铅都。特别是黄金产业通过实施“区内整合、区外开发”战略,实现了二次腾飞。金源矿业公司进入全省重点企业50强,在三门峡市首家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黄金股份公司与金源矿业公司双双跨入全省百户重点管理企业行列。黄金区外探采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日选矿规模5000吨,年产黄金20万两以上,黄金产量连年递增,实现了境外再造一个“灵宝黄金”的目标。全市工业生产连续三年以较高速度增长,不断创造历史新高,真正成为了支撑和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全年工业增加值达996479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748541万元,增长19.8%。工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59.2%发展到63.3%,提高了4.1个百分点,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由上年的75.5%变化为79.5%,提高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高。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69705万元,比上年增长57.2%。产销率为99.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实现利税460437万元,比上年增长66.6%。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2923万元,增长54.2%,实现利税69196万元,增长81.8%。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由上年的5个减少为3个,下降40%,亏损面由2.4%变化为1.4%,下降了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4213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同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dedecms.com
表3: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织梦好,好织梦 | |||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黄金 | 千克 | 27999 | 23.7 |
浓缩果汁 | 万吨 | 55005 | 70.7 |
水泥 | 万吨 | 315197 | 6.5 |
化肥 | 万吨 | 61327 | -11.4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34495 | 13.4 |
建筑业略有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303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172万元,上缴税金1172万元,增长6.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固定资产投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0582万元,比上年增长34.2%,按城乡分,城镇、农村依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980万元、8960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9%和9.7%。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从投资领域看,农业、采矿业、制造业、交通和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份额较大,依次为15238万元、177284万元、86426万元、15028万元和34005万元,分别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1%、47.8%、23.3%、4.0%和9.2%。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规模大、项目多的特点,投资总量创历史最高水平。以城市北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和项目为抓手,拉开了灵宝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总体框架。全年新上项目118个,其中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2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37个,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49个。建成了新凌铅业10万吨氧气底吹炼铅和志成铅业10万吨铅冶炼扩建项目。硫铁化工综合利用二期工程已完成投资1.56亿元。新上项目逐步实现了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向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制造业等基础工业转变。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8平方公里的城市北区一期工程开发和涧河治理改造、弘农春秋园等一批市政工程,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现代化的城市新北区已初具雏形。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2006年被列为三门峡市的5个重点项目:新凌铅业公司电解铅工程完成投资8000万元,占目标的114.3%,已建成投产;阿姆斯公司20万吨果蔬加工二期工程完成4500万元,占目标的100%,已建成投产;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072万元,占目标的100%,已建成投产;故县镇生源农林牧公司粮油深加工工程完成投资8000万元,占目标的100%,已建成投产;卫家磨水库复建工程完成投资4400万元,占目标125.7%,完成土石方150万立方米,占目标的187.5%。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内容来自dedecms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公路货物周转量达到126247万吨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达到186769万人公里,均比上年增长12.4%。全市投资8500万元建设村级公路203条429公里,实现了我市农村“村村通油(砼)路”。 内容来自dedecms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926万元,比上年增长9.2%。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33721户,比上年增长2.1%。移动电话用户247117户,比上年增长58.6%。因特网用户58347户,比上年增长3.9倍…… 本文来自织梦
特色旅游进一步叫响。稳步整合函谷关、亚武山、铸鼎原等骨干景区资源,整体包装,联合促销,增强了全市对外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成功举办了老子诞辰纪念活动和黄帝公祭活动。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 copyright dedecms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织梦好,好织梦
社会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9490万元,增长14.6%。分地区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5899万元,增长17.8%,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3591万元,增长10.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6928万元,增长12.2%,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840万元,增长24.9%,其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722万元,增长50.9%。外经外贸进展较快。海关出口创汇实现35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实现13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迅速增长。我市狠抓了财税体制改革,开源节流,一方面使全市农民负担大幅度下降,同时积极开展财税增收活动,狠抓了财税征管,做到了应收尽收。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和支出管理,确保了财政收支增长大体平衡。全年地方财政收入达44862万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40518万元,增长34.5%。地方财政支出为78807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为73543万元,增长28.8%。 copyright dedecms
金融保险形势基本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19206万元,增长12.0%,各项贷款余额为379849万元,增长1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683187万元,增长9.8%。全市保费收入10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1%。 dedecms.com
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科技兴市再结硕果。全年共组织科技计划项目34项,其中:攻关计划项目22项,星火计划项目9项,国际合作计划项目1项。承担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项目4000亩精品苹果基地建设及SOD果汁饮料开发进展顺利。4000亩精品苹果基地亩均收入5600元。4000亩精品苹果基地和益宝SOD苹果分别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苹果基地”和“中华名果”。SOD果汁小试已获成果,奶白金已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跃。全市被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个,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全市申报专利120件,稳居全省县级首位。全年推介农业新品种12个,新技术、新成果15项,培训各类科技实用人才1.2万人。在上年11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基础上又新发展彩色小麦等6个专家大院,使全市专家大院达到17个,走在全省前列,有效地解决了科技与农业、专家与农户的对接,成为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和农村信息化的有效载体。全市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3.5%,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5.3%,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预计达67.5%。 copyright dedecms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特色教育步伐加快,投资1700万元完成96所中小学改造,为农村52所初中、333所小学、91个教学点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全市拥有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68617人,专任教师3728人。普通小学280所,在校学生63057人,专任教师322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6人,专任教师2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984人,专任教师163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小学无辍学,初中巩固率98.4%,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70%,学前一年教育率96.5%,学前三前教育率70%。高招再创佳绩,上重点线、本科线依次为289人和186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和1.5%。成人教育、再教育及人才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成人培训7.3万人次,青壮年非文盲率99.8%,脱盲人员巩固率100%。 copyright dedecms
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全市组织大型文化活动8次,送戏下乡550场,放映电影5100场。全市在上年426个星级文化大院的基础上对11个乡镇、120个行政村的文化设施进行了提高和完善,有3个村被确定为省级特色文化村,有7个村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文化大院,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资406万元,新开通大王、函谷关等8个乡镇28个村的光纤传输网络,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0563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6%。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867万元,对5个乡镇卫生院和103个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农村医疗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面推行新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52.4万人,参合率88.5%,农民看不起病、看病难问题得到重大改变。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9个(不含诊所),实有病床1302张,比上年增长6.2%,卫生技术人员1820人,比上年增长9.4%,其中执业医师540人,增长16.9%。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88人,比上年增长3.0%,其中乡村医生1021人。儿童疫苗接种人数为110844人。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年全市共举办灵宝市“希望田野”体育系列活动、灵宝市第九届运动会等有规模有影响的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10次。2006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女篮俱乐部联赛。全年全市运动员在三门峡市级以上共夺得体育比赛金牌43枚、银牌35枚、铜牌44枚。城市社区体育有了新的发展,农村体育逐步展开,被确定为体育健身工程国家试点项目县(市)。 copyright dedecms
九、资源与环境
本文来自织梦
年末耕地总资源为56523公顷,其中常用耕地50351公顷,当年常用耕地占补平衡后,净增65公顷。水资源总量为6.4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880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606.5毫米,比上年增加103.5毫米,增长20.6%。环境保护效果明显。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在二级标准以内,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噪声控制在国家限定的标准以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88%。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7.9%。
十、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人口低速增长。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市总人口为7335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6‰,出生率为6.7‰。
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依次为29561人、39630人和2780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8.5%、7.7%和10.1%。月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2万元,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800户、4538人。农村低保户5983户、16074人享受困难救助资金250万元。五保对象1897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3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69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人均工薪收入增长13.5%。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4107元,比上年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907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食品类、衣着类、交通通信类、教育文化娱乐类、居住类的支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86元,比上年增长18.2%,已实现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714元,比上年增长20.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城乡新建住宅竣工面积125万平方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0.8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3.2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
注:
copyright dedecms
1、本公报中的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本文来自织梦
2、本公报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