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中国大踏步迈向航天强国
发布时间:2017-01-2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同花顺网站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16年12月27日,《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图为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发言。 copyright dedecms
日前,《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这是中国政府自2000年以来发布的第四部航天白皮书。白皮书重申了中国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太空的根本宗旨,总结了2011年以来的主要进展,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对此,本刊记者对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进行了专访,请他对此部白皮书进行了详细解读。
本文来自织梦
记者:《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四部航天白皮书,请您介绍一下这部白皮书较之前有何变化和亮点?
吴艳华: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政府发布第四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与上部白皮书相比,既体现了继承性,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和亮点。 dedecms.com
这部白皮书在航天发展(000547)的原则宗旨、政策措施和文本的框架结构上保持了一定的继承性。同时,白皮书系统总结了2011年以来取得的最新进展,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主要亮点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是首次提出航天强国发展愿景。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的重要指示,为航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白皮书首次提出了航天强国发展愿景,并从创新发展能力、科学探索能力、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十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内容来自dedecms
二是对未来五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航天发展重点和方向进行系统阐述。提出将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解析度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加快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科学部署各类航天活动,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与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发展政策和措施。特别是针对航天工业能力的短板弱项,提出了实施强基工程;为规范各类航天活动,提出了加快推进以航天法立法为核心的法制航天建设;按照“鼓励”和“有序”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相关政策。 织梦好,好织梦
四是提出新时期国际合作重点领域。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实现空间信息互联互通,服务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亚太多任务小卫星星座建设;继续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空间科学、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深空探测将启动新的重大工程 copyright dedecms
记者:白皮书中提到,中国计划在2017年底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请问目前进展如何?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内容来自dedecms
吴艳华:目前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航天任务之一,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极具挑战性、创新性和带动性,其成功实施将成为我国航天科学技术水平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标志,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如期实现探月工程第三步目标”的决胜之战,是我国深空探测、重型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大工程逐步深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是加快推进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攻坚之战。工程全线要以发射圆满成功、采样安全返回的实际行动,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作出新的贡献。 copyright dedecms
记者:2020年中国将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突破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等关键技术。此前美、欧、俄、印等国家均开展了火星探测,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有何特点?探索火星需要突破哪些关键技术? copyright dedecms
吴艳华:研究表明,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探索火星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大约40亿年以前,火星与地球气候可能非常相似,也存在河流、湖泊甚至海洋,是什么原因使火星变成今天这个模样?地球是否也会经历这样的变化,地球气候变化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从火星探测中探索这些答案,是关系到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大事。 织梦好,好织梦
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将按照“一步实现绕落巡,二步实现采样回”实施,其中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已正式立项,将于2020年实施发射,对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等开展探测,研究火星空间物理场、大气层和地质结构演化规律,探寻火星生命信息,目前相关研制工作顺利。 本文来自织梦
未来,我国还将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进一步深化对火星的认知。开展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的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工程实施,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 本文来自织梦
和月球探测相比,探测更为遥远的火星,有着更多的限制和困难,尤其是火星和地球都在围绕太阳公转,从地球发射火星探测器,每隔两年多才有一次机会,所以在发射视窗上有着很高的要求。火星探测是极具创新和挑战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适应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材料、元器件、结构机构、仪器仪表等基础技术;突破人工智慧、自主导航、精确控制、远距离测控通信等高新技术;攻克火星大气、地貌、地质结构以及对其开展遥感探测等前沿技术。 本文来自织梦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是复杂程度高,研制工作量大,特别是发射视窗每26个月才有一次,进度不容推迟;二是我国首次探测火星,对火星引力场、大气条件和地形地貌等环境认识不充分;三是任务飞行时间长,经历的空间环境变化复杂,对元器件、原材料等可靠性要求更高;四是测控距离远,信号延迟长,对探测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的智慧化要求更高。 本文来自织梦
2030年左右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内容来自dedecms
记者: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航天技术目前处于什么水平?在与其他国家技术交流合作方面有哪些规划? copyright dedecms
吴艳华:中国航天经过60年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实力有所加强,但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是根据国情和国力,致力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增进人类社会福祉。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太空的一贯宗旨,愿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织梦好,好织梦
未来五年,我们将积极参与和支持联合国和相关国际组织活动,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实现空间信息互联互通,服务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亚太多任务小卫星星座建设。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空间科学、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发射测控等方面与国际社会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空间商业活动,推动宇航产品“走出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记者:近年来,中国航天快速发展,取得瞩目成就,2017年中国航天设定了哪些目标及重点任务? 本文来自织梦
吴艳华:中国航天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建立了完整配套的科研生产体系和种类齐全的产品体系,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世界航天大国。面向未来,我们提出了航天强国发展愿景,并初步研究提出航天强国发展路线图,计划用15年时间,到2030年左右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未来,中国将继续实施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高解析度对地观测系统等已有航天重大专项,启动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安排,还将启动实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路、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
copyright dedecms
2017年,我国将精心组织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第二次飞行任务、天舟货运飞船发射及与天宫二号对接等载人航天任务、高解析度对地观测系统高分五号卫星发射等航天领域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继续开展深空探测、重型运载火箭等深化论证;继续组织“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推动航天科普;继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织梦好,好织梦
航天技术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本文来自织梦
记者:中国航天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发挥了哪些作用? copyright dedecms
吴艳华:中国通过实施航天重大工程,有力带动了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创新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科技整体进步。如近年来中国开发应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
当前,航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遥感、通信、导航卫星已经广泛深入地应用到国土资源调查、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气象预报、海洋权益维护、交通运输、精准农业、林业勘察、水利水电、智慧城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行业各领域。高分卫星数据在18个行业、26个省份、上百家遥感应用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类用户约5,000余家。
本文来自织梦
2016年11月15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太空人景海鹏(左)在天宫二号内首次接受“天地采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2016年中国航天收获成功。这是位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中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