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石油减产能否拯救海工市场
发布时间:2016-12-1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同花顺网站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新闻提示
日前,石油输出国组织(以下简称OPEC)各国召开减产会议,最终确定OPEC将石油产量减少120万桶/日至3250万桶/日,其中沙特减产48.6万桶/日、伊拉克减产21万桶/日、科威特和阿联酋将共减产27万桶/日,同意伊朗将产量恢复至制裁前的水平,约397万桶/日,非OPEC国家俄罗斯减少30万桶/日。执行时间从明年1月起至6月末结束,期限可能会延长。受此消息提振,国际油价大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不过,这对已遭遇严重危机的海洋工程装备运营与建造市场而言,油价回升虽是利好,但业界人士认为,OPEC减产协议达成后能否有效执行以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都会对国际油价回升带来变数,加之海工市场面临诸多深层次、长期性矛盾,减产协议的达成暂时难救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于水火之中,中国海工企业脱困仍需政策扶持,同时更需要企业自救。 本文来自织梦
A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协议达成
织梦好,好织梦
缘于改善供需关系 dedecms.com
减产协议达成,沙特是关键因素。沙特是OPEC成员国中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石油是本国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命脉。长期的低油价使得沙特这种富饶的国家财政出现吃紧,已经影响到本国的政治和经济,迫切需要提高油价来改善财政收入。在此背景下,沙特不得不做出很大让步,自己大幅减产的同时,同意伊朗不减产反而增产至制裁前的水平,促使了本次减产协议的最终达成。
织梦好,好织梦
业内人士分析说,俄罗斯参与减产,减产幅度或超预期。俄罗斯是当前世界上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10月的产量达到1100万桶/日。作为非OPEC成员国,对减产协议达成一直持积极态度,但是此前仅表示愿意参与冻产。此次俄罗斯的态度也发生转变,表示愿意减产30万桶/日,这是俄罗斯15年来首次参与OPEC减产。同时在接下来举行的非OPEC成员国会议中有望更多的国家参与进来,使非OPEC成员国减产增大到60万桶/日。 本文来自织梦
有业内人士说,减产协议达成,为油价指明方向。此次减产协议的达成,为缓解供给过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对原油需求将逐步增加,而供给端的减少将加速供需平衡的修复,明年上半年有望实现供需平衡,使国际油价重新打开上升通道。短期内国际油价有可能达到60美元/桶,明年的油价运行中枢为55美元/桶-65美元/桶之间。
然而,彭博基于欧佩克数据的计算显示,就算非OPEC成员国在本周会议上也加入减产行动,处于纪录高位的石油库存在2017年一整年依然难以减少。伦敦石油经纪商PVM Oil Associates分析师Tamas Varga称:“即使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100%遵守减产协议,全球库存在2017年上半年不可能减少,这将限制油价上行。”
本文来自织梦
委内瑞拉石油部长皮诺上周表示,如果OPEC成功促使原油库存重回正常水平,原油价格可以上涨至60-70美元/桶,从沙特到伊朗等欧佩克产油国普遍持有该观点。不过,诸多迹象显示OPEC未必能实现这一点。
B copyright dedecms
原油减产 远水解不了近渴
织梦好,好织梦
供求关系是影响国际油价变动的决定性因素。OPEC的减产幅度、期限及监管措施等都超过市场预期,但业界普遍认为全球经济依旧增长乏力,石油消费增长能力有限,很难快速解决石油市场的供求矛盾。同时,地缘政治博弈、美元指数,甚至突发性事件都会对国际油价的走势产生一定影响。此前,希腊债务危机、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对国际油价的回升势头产生过打压;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强,美联储12月加息几成定局,也将进一步激化以美元计价的石油展开多空角逐。因此,国际油价的走势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copyright dedecms
正是考虑上述不确定性,国际油价回升到相对合理的水平需要一段漫长而反复的过程,但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具有现实急迫性,留给这些企业等待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受过去两年市场极度低迷影响,海工装备供给过剩矛盾的消解十分缓慢,船东接船意愿严重不足,目前海工装备建造企业面临大量装备交不出去、巨额债务增加、“两金”占比急剧攀升、资金链极为紧张等困境。装备交付的难题解决不了,接单的难题暂时也无能为力。专家预计,暂时回升的油价,对减缓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下滑的速度将起到一定作用,要改变海工装备建造市场的低迷状态很难。 本文来自织梦
部分机构预计,2016年,全球海工装备建造市场成交额将同比继续下滑30%-50%,明年或仍将萎缩。生产平台、风电安装船等部分细分领域的零星订单,很难改变“一单难求”的局面。
内容来自dedecms
当前,“交付难”和“接单难”还在威胁我国海工装备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主力产品是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而这两型产品仍将是船东2016年推迟交付和撤单的“重灾区”。从市场需求看,尽管2016年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额可能出现反弹,但主要推动因素是大型新建浮式生产平台,钻井平台和海洋工程船需求仍处于几近消失的状态,“没有需求”仍是我国海工企业对市场最直观的感受。“交付难”带来的成本增加和现金流问题以及“接单难”带来的开工短缺问题将持续威胁船厂的生产经营,或许拓展产品结构和“苦练内功”才能帮助企业度过寒冬和迎来新的发展。
dedecms.com
C dedecms.com
挽救海工 靠政策更靠自己 copyright dedecms
在油价反弹对海工市场利好有限的背景下,政策扶持当仁不让。 dedecms.com
从高层上看,国务院最新发布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规划提出到2020年,达到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清晰合理,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同时海洋空间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海洋油气资源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政策重点扶持领域,规划提出要支持深远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并提供政策保障。《规划》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dedecms.com
不过,这些规划落到实处仍需要时间,而海工市场更需要“及时雨”。因此,以油价回升为契机,尽快出台相关产业帮扶政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必将极大改善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生存环境,为广大企业摆脱困境带来“速效”。 本文来自织梦
在期待政策扶持的同时,海工企业理应谋划脱困之策。目前,不少海工装备制造企业正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降本增效、兼并重组的步伐,以降低海工市场风险。部分企业将接单重点从钻井平台有计划地向液化天然气(lng)相关装备和特种船等领域倾斜,成功接获LNG船、挖泥船、探险船、采矿船等订单;有的企业通过加强市场研判和自主研发,将平台供应船(PSV)改装为水产、航运、军事领域所用船舶,化解相对过剩的PSV运力;还有船企继续并购设计公司,提升设计水平、关键配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dedecms.com
中国船舶(600150)重工集团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健奕认为,海工企业应深化降本增效提升船价的市场竞争力。当前环境下,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料采购和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着手全面改进、优化,努力提高效率、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从企业角度讲,一是学习新加坡的“有收有放”。“收”体现在当前海工产能过剩,适当收缩业务领域范围,不盲目扩张。“放”体现在中国海工产业规模虽大,但是某些研发方面的高端船舶设计能力不足,可以通过收购或者其他手段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二是可以抄底收购技术公司。在符合国家战略,符合长期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下,资本力量相对充裕的国有海工企业可以趁此机会将之前想拿却拿不到的技术源头收购,如国外一些规模较小但科研能力强的公司便是很好的收购对象,操作性相对强。三是针对海工整体市场以及中国海工市场,适度放弃一些不盈利的产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对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琦也表达了他对中国海工市场的几点建议:首先,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做自己擅长且能够快速发展的领域,以提升市场占有率。其次,寻找市场前景好的领域发展,如LNG产能领域的发展前景良好,可以加大力度,通过这种方式调整业务以接受和应对低迷的市场常态。第三,可以考虑向装备修理领域发展。另外,苦练内功,提高自身能力,保留住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够在市场好转后,抓住机遇。
(综合中国船舶报、中国船检、中财网、腾讯财经、中金网、中国海洋在线等报道) 内容来自dedecms
相关链接 dedecms.com
原油减产对油价影响几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刚刚过去的周末,全球原油市场迎来了重大利好消息。继石油输出国组织(以下简称OPEC)上个月底一致同意减产后,11个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加入行动,削减日产量55.8万桶。
两大减产协定达成后,市场目前的关注焦点是各产油国能否充分执行这些协议。据彭博报道,高盛(Goldman Sachs)在报告中认为,如果OPEC国家和非OPEC产油国能够协调执行减产协议,那么明年上半年美国原油价格将达到每桶55美元以上;如果执行情况好于预期,或者沙特有意更大幅度减产,油价甚至可能涨至每桶60美元以上。沙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内容来自dedecms
但各国充分执行减产协议并非易事。路透社援引欧佩克消息人士报道说,沙特向欧佩克汇报的11月产量继7月之后再创历史新高,达到每天1072万桶。OPEC内部减产协定将于2017年开始生效,沙特产量的增加意味着其执行协议时将面临更大的任务。
copyright dedecms
OPEC内部此前经历了近一年的争执才就限产达成一致,并且仍未能解决产量数据准确性的问题。界面新闻此前曾报道,欧佩克数年前开始以两种不同方式报告产量:一种是各成员国主动报告,另一种是其他来源的第二手预估数据。如果数据来源不能统一,各成员国就有利益动机在减产协议达成前夸大产量,而在得到配额后故意低估产量。 copyright dedecms
不仅如此,摩根大通(JPMorgan)早前指出,伊朗、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在欧佩克减产协议中获得的宽限条件意味着,即便其他成员国明年开始着手减产,欧佩克总产量可能仍会有所增加。 织梦好,好织梦
高盛在油价预期中尤其指出美国页岩油可能带来的影响。在这一点上,高盛与沙特能源大臣的观点不同。法力赫周日称,他并不认为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会在2017年对油价走高做出反应。上周末刚刚达成的减产协定将美国、加拿大等主要页岩油生产国排除在外。高盛警告称,如果油价接近每桶55美元时,美国产油商的年度产量增幅能够达到80万桶/日。
另一个不确定因素在于俄罗斯。尽管俄罗斯承诺削减每天30万桶的产量,但高盛认为其最终减产幅度可能不及这一水平。俄罗斯是全球最大产油国,其10月份原油产量达到自苏联解体以来最高水平,为每天1124.7万桶。 内容来自dedecms
高盛的报告总结认为,这份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协议仍然是为了短期减产,目的在于使过剩的石油库存“正常化”,而不是推高油价。(张晓添 ) dedecms.com
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 王寅娜 织梦好,好织梦
之前,海工市场把市场的不景气归因于油价的低迷,但随着OPEC减产协议的达成,海工市场真的会好起来吗?把希望寄托于国际油价的上涨,还不如变被动为主动,加快转型升级,练好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拼得市场一席之地。
织梦好,好织梦
OPEC减产协议已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助推油价上行产生了作用,12月12日原油盘初,油价飙涨逾4%。但当前全球经济仍乏力、地缘政治情况仍复杂,无法有效带动石油消费的增长、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注定了国际油价要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将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
然而,海工市场低迷已持续超过2年,建造企业交船难、融资难、接单难的问题日益加剧,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暂时回升的油价,对减缓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下滑的速度将起到一定作用,但外部市场环境仍难有明显改观,海工装备建造市场的低迷状态很难改善,海工装备建造企业仍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 copyright dedecms
作为我国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支持领域之一,政府频频出手,出台扶持政策。然而仅仅依靠政府出手并不能拯救整个海工装备市场,归根结底还得靠企业自救。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加强市场研判和自主研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降本增效、兼并重组的步伐,提升设计水平、关键配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才能先市场复苏做出反应,抢得先机,成为行业强者。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版图片来源于网络 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