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能源矿产 > 我国能源反弹效应的测度及区域差异研究

我国能源反弹效应的测度及区域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年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本文从能源相对价格变动的角度构建了能源反弹效应的测算方式,选取1995-2014年区域面板数据对我国能源反弹效应进行测算,并研究了能源反弹效应的区域差异性。通过对我国能源反弹效应的研究发现,我国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导致的长期反弹效应为32.2%,并且区域差异性因素对能源反弹效应的影响显着。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减缓反弹效应、实现区域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内容来自dedecms

关键词:能源相对价格 价格弹性 反弹效应 区域差异性 内容来自dedecms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不断深化。作为能源供需的重要调控工具——能源价格指数,从1995年的108.7上升至2014年的314.4(以1994年为基期),但能源消费需求未能有所降低,反而从1995年的13.1亿吨标准煤大幅上升至2014年的42.6亿吨标准煤。因此,能源消费与能源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仪从能源价格指数的绝对变动来探究能源价格与能源消费两者的关系是不够的,需要采用能源相对价格指标来动态刻画能源价格在一定经济承受能力上的相对变动,并据此展开研究(揭水晶,何凌云,2014)。[1](2)能源相对价格的变动往往会使能源消费产生“反弹效应”(Fisher等,2004),且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我国通过价格调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将采用能源相对价格弹性法来研究我国能源反弹效应及其区域差异,以期能够对丰富我国能源反弹效应理论和完善能源价格调控机制有所裨益。 内容来自dedecms

一、能源反弹效应及区域差异的相关研究评述 内容来自dedecms

“Khazzoom-Brookes”假说最早指出了“能源反弹效应”的存在。此后,许多学者展开了对能源反弹效应的研究,但视角主要集中在技术进步,并假定能源相对价格不变。其实,能源反弹效应的产生与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产生了基于能源相对价格变动视角的能源反弹效应研究以及相应的价格弹性测算方法。

本文来自织梦

国内研究中,国涓等(2010)较早利用价格弹性法,并通过我国工业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反弹效应为39.6%。与之类似,Lin和Li(2014)利用价格弹性法估算了我国重工业的能源反弹效应为74.3%。从生活能源角度来看,薛丹(2014)估算了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的价格弹性,得出居民生活用能的反弹效应为0.27%。从具体行业来看,王兆华、卢密林(2014)利用我国的电力行业数据,测算了电力行业能源消费存在的反弹效应程度为47%。Lin和Xie(2015)用价格弹性法测算了中国食品工业的能源反弹效应,其测度的食品工业能源反弹效应为34%。从能源反弹效应的区域性来看,刘源远、刘凤朝(2008)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反弹效应进行测算,发现区域经济总量和技术进步的大小会对能源反弹效应产生影响。彭远新、林振山(2011)认为,通过对劳动力、资本、能源三要素生产函数下的区域能源反弹效应为模型对东北三省研究发现:东北三省能源反弹效应区域差异显着,其中辽宁省波动最大、黑龙江省居中、吉林省最小。罗会军、范如国、罗明(2015)表明,我国能源效率的演化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驱动,但是在部分区域和阶段上存在差异性。此外,赵楠(2013)、Fan(2016)等的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的能源反弹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这种区域差异性是由区域发展与资源禀赋造成的。因此,要充分考虑能源效率演化路径的时空差异,并通过节能政策来缓解能源反弹冲击。 copyright dedecms

上述研究的不足在于没有针对性的考虑我国区域差异对能源反弹效应的影响。因此,本文以能源相对价格变动为出发点,利用价格弹性法,结合我国实际数据,对我国各区域的能源反弹效应进行测算,并进行区域差异性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copyright dedecms

二、基于相对价格变动的能源反弹效应机理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能源反弹效应是指在技术进步条件下使能源效率提高,由于能源实际使用成本下降,能源相对价格降低,引致新的能源需求,导致能源消费总量提升的现象。因此,能源反弹效应并非由技术进步直接引起的,而是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由于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导致能源配置变化而引起的。 本文来自织梦

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对能源消费带来的反弹效应是能源消费者在能源效率提高时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双重目标的过程中引致的,其产生机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当能源效率提升时,能源消费者往往在一定时期内减少了单位能源产品的能源消耗量,短期内由于消费者的能源产品生产量不变,导致能源消费需求量降低,产生短期的供过于求,引发能源价格的降低,若一般商品价格保持不变,则导致能源相对价格降低;当能源相对价格偏低,由于能源消费者需要进行成本最小化,会引起能源与其它要素投入的替代效应,增加能源消费投入以及减少非能源要素的投入;另一方面,当能源效率提高导致能源单位使用成本的降低,若一般商品价格保持不变,能源相对价格的降低可以间接引发能源消费福利,使产出的相对价值增加,引起收入效应,刺激消费者增加使能源消费实现效用最大化。因此,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由于经济系统各因素的相互影响,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引致了能源反弹效应,没有达到预期的能源节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由上,Reinhard和Peter(2000)构建的能源相对价格弹性法,是测算能源反弹效应的有效方法,即: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其中,ηε(E)即能源消费对能源效率的弹性,ηPE(E)是能源消费对能源相对价格的弹性。上式表明,即使理论上能源效率提升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减少了100%,但由于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能源反弹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理论能源节约量,导致实际能源节约低于100%。因此,通过上述的价格弹性法,可以计算能源相对价格弹性,从而衡量能源反弹效应的程度。 织梦好,好织梦

三、我国能源反弹效应的模型构建与实际测算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模型构建

本文来自织梦

根据Fisher-Vanden等(2004)的研究,四要素的C-D成本函数为: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其中,Q为经济产出;PK,PL,PE,PM分别代表资本K、劳动力L、能源E和中间品M的价格;αi代表相应投入要素的弹性(i=K,L,E,M);A代表技术进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根据Shephard引理,对能源价格求偏导数可得到能源消费需求E。设且∑αi=1,并记相对价格为,将其代入,可以从经济系统整体的角度表示能源相对价格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为: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根据Reinhard、Peter(2000),能源相对价格的上升或下降都可能引起相应的反弹效应,因此需要利用价格分解法,将相对价格进行分解,以探索不同的价格变动产生的反弹效应。具体的价格分解法可将第t期的能源相对价格分为三部分:该期的最高相对价格Pmax、相对价格的累计上升为Prec、相对价格的累计降低Pcut。 本文来自织梦

(二)数据搜集

织梦好,好织梦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因此,将选取合适的指标来测量方程中相应的变量,并搜集数据。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所需要的指标变量主要包括:(1)能源消费量E,采用各省历年的年终能源消费总量来衡量;(2)经济产出Q,采用各省历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衡量;(3)价格因素:PE采用各省历年燃料、动力价格购进指数。由于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分布在工业,因此能源消耗的生产成品主要为工业产出品,且工业产出在我国经济产出中占据很大比重,为国家支柱产业,因此,用工业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来表示PQ,既可以与能源这一生产要素相对应,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能源价格变动所对应的外部经济价格水平。价格指数均以1994年为100来折算,(4)技术进步。根据上文所述,用研发强度来衡量技术进步的程度,即用历年R&D投入经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Rd来衡量。鉴于数据的可得性,研究区间选自1995-2014年,数据取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历年统计年鉴。 本文来自织梦

(三)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根据上述的Reinhard和Peter提供的价格分解法,将各省的能源价格指数进行分解,用均值法求出全国以及三大区域的能源价格指数的分解成分Prec和Pcut,并绘制变动趋势图。如图1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图1可以看出,在1995-2014年间,我国以及各大区域的能源相对价格存在“上涨”和“下降”两种趋势成分并存的现象。具体而言,东部地区的“上涨”与“下降”这两种趋势的幅度基本与全国水平吻合,西部地区的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幅度大于全国水平,但是中部地区的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幅度则相对较小,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由于东部地区的能源价格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因此东部地区的能源相对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上涵盖了国内能源相对价格变动趋势的相关信息,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具有很高的协同性;而西部地区的能源市场化起步较晚,尽管其能源市场化已经在逐步实施,但是其高能耗产业比重较高也导致其能源供需结构并不稳定,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幅度较大;中部地区虽然能源市场化进程比西部地区早,但由于中部地区存在大量能源价格难以调节的制造行业,如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致使能源市场化进程缓慢,价格变动难以呈现真实的市场信息,使得中部地区的能源相对价格的变动程度较小。

copyright dedecms

(四)能源相对价格弹性的测算 本文来自织梦

通过上述分析,将能源相对价格中的相关趋势分解出来,可以构建以下两个回归模型。由于本文利用的是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为减少异方差性以及同期相关带来的干扰,本文采用White Cross-section方法来进行回归模型的修正。通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通过表1中的结果,方程残差具有显着的平稳性,因此可知能源相对价格变动与能源消费具有长期协整的关系。能源相对价格的提升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很大且显着,并未带来反弹效应;但能源相对价格的降低会给能源消费总量带来负面作用。变量Pcut前的系数代表了能源相对价格下降的长期弹性,表明能源相对价格下降1个百分点,会导致能源消费总量随之提升0.322个百分点,反映出了能源消费总量对能源相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为0.322。通过两者之间的抵消,技术进步带来的实际能源消费总量节约为67.8%,而非理论上认为的能源消费总量节约程度为100%,其中的差距32.2%即为能源反弹效应。这种现象表明了我国存在显着的能源反弹效应,并且能源相对价格的变动带来的长期能源反弹效应约为32.2%。这种反弹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能源效率提高的同时会导致能源相对价格的降低。同时,我国在1995年以来经济发展迅速,而能源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当技术进步带来的能源相对价格下降后,为了满足不断提升的经济发展需求,在尚未完善的能源价格体系下,必然难以遏制能源消费需求的提升,导致“市场失灵”,从而出现能源反弹效应。 dedecms.com

由于方程具有长期协整关系,本文进一步通过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变动产生的短期反弹效应。从计算结果来看,方程中的短期误差修正机制具有显着性,但能源相对价格下降在短期内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系数并不显着。这表明我国短期内的能源消费主要由经济产出增长拉动,并不存在显着的短期能源反弹效应。综上所述,我国短期能源反弹效应并不显着,但长期能源反弹效应显着,其程度为32.2%。

织梦好,好织梦

四、基于区域差异因素的能源反弹效应分析 内容来自dedecms

从上述基于能源价格弹性法来测算全国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的结果来看,我国在1995-2014年间存在显着的能源反弹效应。然而,从能源相对价格分解的结果来看,各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能源相对价格的变动情况并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引致的反弹效应必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研究区域差异的能源反弹效应,需要引入虚拟变量工具来研究区域能源反弹效应。结果如表2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从表2的结果可以分析区域性因素在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引致反弹效应过程中的影响。虚拟变量的显着性显示了东部和西部的区域性因素起到显着的影响,但是中部的虚拟变量未能通过显着性水平检验。这与上文能源价格分解的结果一致,即中部的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幅度较低,导致整体效果不高。 织梦好,好织梦

从区域性反弹效应来看,中国的区域能源反弹效应存在差异性,并且从东部到西部呈现梯度增加的趋势。具体而言,东部地区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市场化体系较为完善,因此其反弹效应并不显着,反而存在着能源的“过度储存”效应,当其能源效率提高100%时,其能源消费存在155.1%的理论节约,因此其反弹效应为-55.1%,即能源效率的提高不仅仅可以以100%的水平促进能源消费的节约,还进一步通过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对能源消费形成55.1%的超额节约。这表明能源相对价格的变动没有在东部地区造成能源消费的过度激增,反而与该区域的技术进步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能够较好地利用能源市场化政策来防止技术进步带来的负面反弹,这也较好地反映了东部地区的能源政策实施的效果非常利于其实现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中部地区的反弹效应与全国水平较为接近,约为40.3%,这主要由于中部地区的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幅度较小,引发反弹效应的区域因素并不显着,而中部地区作为我国各区域经济转移的重要承接区域,也面临着“中部塌陷”的现象,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利于加快中部地区的能源市场化进程,因此不利于中部地区实现能源市场化与技术进步的协同发展,这导致了中部地区的反弹效应水平高于全国水平。尽管西部地区实现较大幅度的能源相对价格调整,但西部地区的反弹效应程度为75.9%,远远高于全国的整体水平,这与西部地区自身能源市场发展情况相关,其区域性因素主要源自西部自身能源效率水平较低,存在路径依赖效应,同时,西部存在许多能源问题,如高能耗产业结构较高、过度承接转移到西部的高能耗产业等,这些都严重加剧了西部地区能源相对价格波动在能源效率提高时产生的负面效应。因此,西部地区若要有效缓解能源反弹效应,需要进一步协调技术进步与能源市场化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五、结论与建议

织梦好,好织梦

(一)结论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在能源相对价格弹性的视角下,构建了能源反弹效应的测算模型,并通过我国的区域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能源消费的整体反弹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通过前文分析,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内容来自dedecms

1.我国存在显着的长期能源反弹效应,而短期反弹效应不显着。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导致我国能源消费长期反弹效应的程度为32.2%,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能源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能源相对价格降低带来的能源消费增长抵消了能源效率提高实现的理论能源节约量,引致了较大的反弹效应;而我国短期能源消费主要由经济增长拉动,因此短期反弹效应并不显着。

copyright dedecms

2.高能耗产业结构是加剧我国能源反弹效应的重要因素。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反弹效应高于我国的整体水平,表明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是我国能源反弹效应的主要动力来源。而我国依然存在较大比例的高耗能产业,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反弹效应,依然是制约着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瓶颈。 内容来自dedecms

3.我国能源反弹效应存在显着的区域差异性,并且从东至西呈现梯度递增的趋势。东部能源市场化程度较高,其能源相对价格变动与技术进步能实现较好的协同发展,因此能源反弹效应的冲击程度极小;中部的能源反弹效应略高于全国水平;西部由于高耗能产业比重较高,对能源消耗存在严重的刚性需求,因此能源反弹效应较为严重。

本文来自织梦

(二)政策建议

dedecms.com

随着2016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向核心区快速推进,我国的能源市场化进程将逐步深入。为了减轻能源反弹效应对能源效率节能效果的影响,结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织梦好,好织梦

1.能源价格市场化与节能技术研发并重。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存在能源反弹效应的现实国情,既要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强度,实现能源效率的提高,又要认识到技术进步并非节能的“万能药”,还需要通过有效途径,调节能源相对价格变动带来的的负面效应,减轻能源反弹效应的冲击。

内容来自dedecms

2.通过能源价格杠杆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消费的合理配置。由于我国整体能源反弹效应主要源自高耗能的工业部门,这表明要减缓能源反弹效应的冲击,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价格杠杆是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结构调控的有效政策。适度调整能源价格,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环境治理成本,并通过价格杠杆来引导经济资源的流动,促进产业结构的轻型化,有效减轻能源反弹效应的冲击作用。 本文来自织梦

3.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区域低碳发展的能源价格政策。我国能源反弹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区域能源市场化水平也不尽相同。中部能源市场化缓慢、西部产业轻型化程度较低等情况依然是制约这些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障碍。要考虑到区域差异性因素,实事求是地制定能源价格政策,有针对性地控制执行力度,通过适度的价格调控作用和杠杆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的产业结构和能源市场化问题,全面实现区域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参考文献: 织梦好,好织梦

[1]国涓、郭崇慧、凌煜.中国工业部门能源反弹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1). 织梦好,好织梦

[2]彭远新、林振山.三元生产要素下的区域能源反弹效应研究[J].经济纵横,2011(2). dedecms.com

[3]薛丹.我国居民生活用能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本文来自织梦

[4]王兆华、卢密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中国城镇居民用电直接回弹效应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07). copyright dedecms

[5]罗会军、范如国、罗明.中国能源效率的测度及演化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5). 织梦好,好织梦


[1]能源相对价格是指能源价格与零售商品价格的比值,代表了能源消费主体在一般物价水平上愿意为能源支付的价格,是更具实际意义的调节工具。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