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德国是最大贸易顺差国 为何美国盯的是中国
发布时间:2018-03-26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于3月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中国商务部此前表示,中方绝不会坐视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必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美之间的这场贸易战,缘起于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但其实德国才是世界最大贸易顺差国,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真实顺差至少得减三分之一以上,譬如苹果、耐克们,都算在了中国头上,但利润全是美国人的。德国的顺差才是实实在在的,德国的聪明在于闷声发财。
织梦好,好织梦
(世经评论·北京)一、美国贸易逆差问题无法解美国总统特朗普于3月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在白宫签字前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此前表示,中方绝不会坐视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必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根据当天签署的备忘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在15天内制定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具体方案。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将就相关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此外,美国财政部将在60天内出台方案,限制中国企业投资并购美国企业。当天早些时候,白宫官员在吹风会上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价值大约500亿美元。
而中美之间的这场贸易战,缘起于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如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那中国就得开启对美国商品的买买买模式,可问题是买啥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这确实是个问题!除了高精尖和农业外,其他产业,美国都玩轻资产模式了,譬如苹果、耐克们,除了研发和销售中心留在美国本土,重资产部分全外包给了中国。而这也正是美国人所说的,中美贸易逆差的主要源头。
高精尖禁售,苹果、耐克又无需买了,难道天天有事没事买牛肉、葡萄?
事实上,美国的贸易平衡问题,是个系统工程。
首先需要它解决特里芬难题,早于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就指出美元存在不可解决的两难问题:美元价值要稳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要作为国际货币,它的价值就难以稳定。也就是说,如果美国要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霸主,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那么就必须保持经常项目下的贸易赤字,让美元流出美国,让其他国家获得足够的美元。相关论述可参见本楼(政经天一楼)主的另一篇专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美国还得从特里芬悖论入手。
copyright dedecms
其次,需要美国改变之前的轻资产模式,尤其是奥巴马的再工业化和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美国计划顺利,只有如此,美国才无需从中国购买美国企业的苹果手机和耐克鞋。
其三,是多打知识产权官司,再逐步的放开它最具比较优势的高精尖的禁售。
舍此三途,美国想贸易平衡,难!
二、德国才是世界上最大贸易顺差国,为何美国紧盯的却是中国
更颠覆人们认知的是,事实上,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不是中国,而是德国。据德国权威经济研究所Ifo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德国贸易顺差继续增加260亿美元至2970亿美元,创二战以来最高水平,并超过中国再次成为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中国2016年贸易顺差为2450亿美元(约五千亿货物贸易顺差减去两千多亿服务贸易逆差),较2015年的2930亿美元下降480亿美元。 内容来自dedecms
更重要的是,如果剔除我们前面论及的苹果和耐克们所形成的贸易额,中国的真实顺差至少还得减三分之一以上。反倒是德国的顺差,才是实实在在的。那美国为何不盯德国呢?
是国家价值观的差异所导致嘛?对于这一问题,我的回答是,日本、德国又不是没有被美国打过--一战、二战就不用说了,正如昨日的文章贸易战下,中国当警惕重蹈当年日本覆辙所表明的,单1985年的广场协议就是刀锋直指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的。
那么,中国现在经济总量已经排在第二了,是否更有机会被美国认定为打击对象呢?我的看法是:不是必然!1890年的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规模远超英国,但美国从来就不是英国的重点打击对象。但不要以为这是因为英美同宗同源。在1890年前英美可是不对付,二者曾两度爆发战争,打的一点不输于中日间和法德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一直搞美洲人的美洲的门罗主义,想把英国赶出美洲。 dedecms.com
英国之所以不打击美国,仅仅是因为从1890年起,美国人从不挑战英国的国际秩序主导权,而是把这一权力让渡给了德国。自己则有原则的选择示弱,即不联合英国打击德国,也不联手德国对抗英国,搞起光荣孤立来。偶尔还当回孙子--一战后,美国法国搞了国联,想主导,英国说你有啥资格,滚,他果然滚了。又,当时,英国想恢复金本位,但怕美国利息高黄金都跑美国,英国像命令下属一样,让美国降息,美国做了。
别忘了,英国刚打完一战,遍体鳞伤,美国想做它很容易的。为何不对抗?1美国还没能力重建,2英国是瘦死的骆驼,对抗的成本太高。
事实上今天的德国聪明就聪明在,它学会了1890-1945年美国那台--闷声发财,反倒是强国更像是当年的德国,处处都吐出欲与当前的国际秩序主导者分庭抗礼的节奏。人家有华盛顿共识,我有b j共识应对之,你有美国梦我有z g梦。事实上,强国的此举,正在将自己置身于一场修昔底德陷阱中。而美国的贸易之战不过是个噱头,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于对作为现存大国,对新崛起国挑战的回击。相关内容可参见我的:G2与修昔底德陷阱一文中的相关论述。
本文来自织梦
三、仍需一战
当然,最后又必须严肃指出的是,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习1890-1945年的美国,不主动惹事,以此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但来事了也绝不惧怕。
就这场中美贸易战,个人觉得,既然已经事已至此那么就直接打一仗。虽然战端一开,中国将面临严重的问题,譬如:出口锐减,创汇力下降,我们的外汇储备将面临坐吃山空的困境。此外,农产品(行情7.19+0.00%,诊股)进口锐减,国内市场供应会随之出现物资供应不足,物价上涨等问题。
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的是,毕竟美国国内利益群体多,很难达成统一。中国反制,美国农民首先就受不了,印第安纳的豆农,加利福尼亚的葡萄橙子农已经开始在推特上抗议了。如果再扩大到汽车,底特律也会跟着来。此外,物价上涨的不独中国,美国亦然。美国对中国输入品加征关税,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负担一定会转嫁到沃尔玛街居民(代指低价消费者)身上,这会让美国底层紧随其后,为之不满。再加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为了选票,有可能会参与进来搅浑水。如此,美国内部就开始折腾了。 copyright dedecms
至于中国自身,个人认为韧性要好过它--正如温铁军教授在其《八次危机》一书里提到的,1949年到2008年中国经历了八次危机,但每次都通过上山下乡化解,大不了我们再上山下乡一回。而去年启动的乡村振兴战略显然与此相契合。尤其关键的是,对货币的水龙头我们必须严防死守。如果这点做不到,为应对贸易战萧条,而如同当年广场协议后的日本,为应对广场协议萧条而大开货币水龙头,再加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危机,那么我们就真的离重蹈日本覆辙不远了。相关论述参见本楼(政经天一楼)昨日推送文章:贸易战下,中国当警惕重蹈当年日本覆辙。
等美国熬不住了,我们有了相应筹码,再降低姿态,向美国靠拢(注意,正如在前面所一再提及的,我是1890-1945年美国战略的拥趸--可以自我光荣孤立,但绝不挑战既有国际秩序主导者。事实上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里也提出,大国崛起最好的路径是跟随当前国际秩序主导者,而不是直接挑战。他认为等当前秩序主导者出现重大失误,继起国可补上位。事实上美国人于1895年-1945年的政策,及其后取代英国而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这一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路径是对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仗于中国真不见得是坏事,首先有助于落后产能的出清,有助于产业就势升级。其次,一架不打,且不打赢,而只要美元是世界货币,那么美国的贸易永远都不可能平衡。那美国真会得寸进尺,它永远会拿贸易逆差问题说事,而对中国进行无止境的外交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