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世界经济 > 反思韩国经济模式(二)

反思韩国经济模式(二)

发布时间:2018-11-16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韩国财阀仍然无孔不入,中小企业没有成长的机会,要么被大财阀企业扼杀在摇篮之中,要么成为财阀企业的转包企业为财阀所用。许多韩国财阀除了在自身发展的行业垄断以外,还将触角伸至各个行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排名前四大的财阀(三星、LG、现代、SK)平均拥有68家子公司。韩国前30位的财阀企业销售额占全国销售额的40%,资产规模则达到GDP的95%左右,相当惊人,比危机之前有增无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世经评论·北京)三、财阀模式后遗症仍未消除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999年GDP高速增长,达到了11.3%,2000年也有8.9%。2001年开始,经济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和全球主要国家相比,韩国的经济表现亮眼。在成功实现增速换挡的过程中,韩国经济质量也得到提升。
  
  尽管如此,但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韩国财阀的根基太深重了,使得财阀模式的后遗症仍流淌在韩国经济的血脉里。
  
  (一)财阀仍然绑架韩国经济,左右政府
  
  
韩国财阀仍然无孔不入,中小企业没有成长的机会,要么被大财阀企业扼杀在摇篮之中,要么成为财阀企业的转包企业为财阀所用。许多韩国财阀除了在自身发展的行业垄断以外,还将触角伸至各个行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排名前四大的财阀(三星、LG、现代、SK)平均拥有68家子公司。韩国前30位的财阀企业销售额占全国销售额的40%,资产规模则达到GDP的95%左右,相当惊人,比危机之前有增无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财阀企业大多以家庭为经营组织,导致财富、资源和经济力量都过于集中。国内收入分配十分极端,对财阀企业的依赖性强。而过于强盛的权势和经济力量,又滋生了财阀的不法行为,而这些违法的财阀掌门人往往在入牢后又被以为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理由赦免,导致不少韩国民众气愤地认为财富和权力面前无法律可言。
  
  在韩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下,任何的新兴企业想要分一杯羹都难如登天。如果他们的业务动摇到现有的财阀集团,那么财阀集团很有可能会通过自己庞大的势力逼其退出。当新兴领域有较好的利润和前景时,那么“不差钱”的财阀集团便会伸出自己的触角,成立子公司涉足这一领域。
  
  更可怕的是,实际上,很多韩国新兴的企业过度依赖于韩国财阀集团,他们需要财阀集团的合作或者是青睐,因为财阀就是韩国经济的一片天。很多时候财阀集团们都作为甲方出现在中小企业的业务领域,一旦他们中断合作,中小企业基本就没有市场生存空间了。 本文来自织梦
  
  政商勾结依然是韩国经济的顽疾。每当韩国经济出现衰退时,总统便请求各财阀集团加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机会,而财阀企业利用和政府官员亲密的关系,不断获得更多的自身利益。韩国财阀势力甚至庞大到敢直接向政府叫嚣,三星集团的前董事长李健熙就曾公开辱骂韩国政府。
  
  (二)高债务问题仍存,进而抑制国内生产率
  
  
尽管经过对外开放和金融改革,韩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效率有所改善,但高债务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财阀把持下的韩国,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得到彻底的释放。
  
  韩国财阀展现出“大而不倒”的强大势力,不断向不同产业延伸,扩大集团下属业务领域。但这些财阀真的无所不能吗?答案是否定的。
  
  就连韩国人最骄傲的企业三星来说,它的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电子产品、半导体、建筑、化工、造船等重工业,还延伸到游戏、广告、服装、宾馆、游乐园、投资等等。但这些子公司并非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比如三星曾企图开通汽车业务,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被雷诺集团收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实际上,很多财阀的子公司都靠集团内部交易得以苟延残喘,这与财阀企业之间互相牵连的所有权结构有关系。
  
  如三星集团的股权结构图所示,财阀集团的子公司之间往往互相出资,形成超级复杂的网状结构。在这样的股权架构下,财阀的子公司互相勾结,通过内部交易互相支撑,削弱了财阀企业的透明度。它也像一个蜘蛛网一般笼罩住韩国经济,使得韩国难以迸发出经济增长的新活力。
  

图一:三星集团迷宫般的股权结构图

  这让政府和社会陷入两难困境。不对财阀下手进行整改,整个社会将被财阀捆绑得喘不过气;但是一旦下手,就是韩国经济网络的全面崩塌,毕竟财阀集团掌控了经济命脉。
  
  没有公平、合理的竞争,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其作用。很多低效率的财阀集团子公司,毫无赚钱能力,拥有极高的负债率,但却依靠资源优势继续生存;而新兴的高效率行业和公司却不能得到合理的资源配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韩国企业间缺乏适当的公平竞争,导致的结果是,原有大财阀固步不前。如此一来,影响到了全要素生产率,社会的生产力迟迟得不到合理释放。
  
  很多财阀掌门人有意混淆企业个体的效率和国家的整体经济效率。他们认为用原有企业已有的资源和势力来发展新的产业是更有效率的行为,更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但众所周知,这是“爱国”表面下扩张的野心,而且这种漫无边际的野心,阻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造成了韩国经济长期不平衡的局面。
  
  韩国财阀是军政时期政府为了快速发展而创造的工具,是时代的产物。但是它们已经脱离了掌控,变成了肆意扩张和绑架政府的主体,让韩国政府和民众深陷两难困境。
  
  (三)民众福利差,社会两级分化严重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成功地从泥沼脱身,并提前两年还清IMF的巨额贷款,经济增长率也一直处于OECD国家的前列。但是,亮眼的经济增长数据背后,却没有给韩国民众带来相应的福利提升。 copyright dedecms
  
  韩国的经济增长没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就业的弹性系数非常之低,这与韩国重视制造业的传统有关。目前来看,韩国的就业结构性问题对社会影响很大,青少年和女性的就业问题严重。
  
  除此之外,韩国的工资收入增长,也没能赶上其漂亮的宏观经济数据。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韩国经济GDP整体增长了45.6%,但居民实际工资增长却只有23.2%,勉强过半。但迅速飙升的房价却是令人咋舌。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韩国消费萎缩。家庭预期收入的减少以及物价的增长,让韩国普通民众不敢随意消费。结果就是,普通大众认为他们从来都不是韩国经济增长的获益者,怪不得有韩国民众呐喊“韩国的民主不是我们的民主”。
  
  韩国目前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羁绊了韩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韩国整体生育水平较低,而老龄人口的数量在增加,而且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2000年韩国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7.2%,预计2019年左右这一数字将翻倍。由此导致的养老负担持续加重,让年轻人倍感压力。
内容来自dedecms

  
  韩国直接越过福祉社会阶段,跨入新自由主义,导致它比较低的福利水平。西方自由体制下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在韩国也变得更加严重,自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的基尼系数不断上升,财富分配不均进一步恶化。
  
  根据OECD的相关调查,有7.9%的韩国民众从中产阶级落入了下层阶级。根据2005年韩国统计厅公布的数据来看,维系社会稳定的中产阶级开始崩裂,其中极少部分凭借所掌握的高级知识和技能成为阶级上层,而更多的中产则沦为下层阶级。
  
  新自由主义变革瓦解了韩国原来固有的社会契约和雇佣制度,原先的威权主义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也在一定时期内控制了财阀过度寻租和其他导致极端不平等的行为。
  
  而改革对金融机构和财阀企业的整改重组,引发了惊人的失业数字。而且原先被默认的终身雇用制度被短期雇佣取代,非正式雇佣的劳动力占据了相当比例,这些劳动人群只能获得极低的薪资和福利保障。之前高投资高增长的体制被破坏,先发展再分配的誓言被遗忘,付出代价最多的是普通劳动者和市民。
内容来自dedecms

  
  因此民众的生活并未在财阀的改革整顿后获得改善,经济发展的果实仍然被一小部分人摘取和享用。而为了整改付出的代价,却由整个社会来承担,这一度让韩国人民难以喘息。
  
  总之,韩国经济的增长是不平等的增长,经济发展的成果被少部分人享有。而由于这种经济增长成果的不合理地分配,未能释放合理的消费需求,因此也没有让消费需求拉动投资,使得韩国的经济发展面临新困境。
  
  四、结语
  
  
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涅槃重生也不失为一个奇迹,它也是遭遇严重的金融危机后,第一个提前还清IMF负债,走上持续经济发展道路的国家。回顾韩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韩国得以持续的发展,快速地走出危机,和其及时根据时势进行政策的动态调整有关。韩国借助金融危机成功地推行了金融体系改革,淘汰了部分阻碍市场发展的企业,实现了经济从量到质的蜕变。 copyright dedecms
  
  但客观地说,韩国目前的经济模式仍有诸多弊端。要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应持续进行,韩国财阀问题依然严重,放任庞然大物继续增长致使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缩水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如何实现公平和高效的市场,释放出内在的生产力是韩国的当务之急。
  
  此外,在国际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持续将经济重心依赖于出口有较大风险,韩国还应该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民众福利,以消费拉动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