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扩大内需有赖于推动消费升级

扩大内需有赖于推动消费升级

发布时间:2018-05-15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字体:

[摘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有效措施,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培育消费热点、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方面出发,旨在培育消费发展新动能、构建扩大消费新机制、创造消费供给新条件、建立消费市场新秩序、降低企业成本。基于这样的政策环境,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下,经济基本面始终延续着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更是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可见,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力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经评论·北京)最近,随着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要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的重要信号后,商务部提出重点推进消费升级工作,相关政策将迎来密集发布。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有效措施,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培育消费热点、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方面出发,旨在培育消费发展新动能、构建扩大消费新机制、创造消费供给新条件、建立消费市场新秩序、降低企业成本。基于这样的政策环境,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下,经济基本面始终延续着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更是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核算,20082017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超过100%。可见,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力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按照经济学理论,内需包括最终消费支出(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投资)。从过去几年的中国经济运行表现来看,消费无疑是中国内需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增速上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从2012年的14.3%逐步下滑至2017年的10.2%,仅下降了4.1个百分点,2018年一季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比增长9.8%,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10.1%;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率从2012年的20.3%下滑2017年的7%,下降了10.3个百分点,2018年13月份同比增长7.5%。从贡献率来看,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1.8%逐渐上升至2017年的58.8%,其中2016年达到了64.6%,是2001年以来的最大值,2018年一季度甚至达到了77.8%;而投资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0.4%逐渐下降至2017年的32.1%,2018年一季度仅为31.3%。显而易见,消费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正是如此,中国全面启动消费升级势在必然。 织梦好,好织梦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国家统计局以家庭每年可支配收入9万元至45万元为标准,测算出2015年中国中等收入家庭占24.3%,中等收入群体达到3亿多人,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还在迅速增长中。这为中国培育自己的市场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环境和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3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对中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他们既是中国重要的消费群体,也是中国经济未来重要的动力源泉。从居民收入来看,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高于同期GDP增速0.3个百分点;2018年一季度名义增长8.8%,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升级势能持续增强。
  
  可以看到,近几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新成长的年轻消费者由于成长物质环境较为富足,使得传统的以价格为核心的考量点转向了对于质量和性价比的关注。同时,食品烟酒、衣着等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比重逐年走低,教育文娱、医疗保健、旅游等耐用品和服务类消费比重不断攀升,也标志着零售行业在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后,向着更多样的进阶消费品类发展。因此,消费持续升级成为新零售的最主要推动力,带来的增量主要体现在富裕化、城镇化、年轻化三个方面。 dedecms.com
  
  未来,中国有三大产业的消费值得重点关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首先,云计算产业。近来年,以软件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迅猛发展。其中,云计算正释放巨大红利,其应用正逐步从互联网行业向制造、金融、交通、医疗健康、广电等传统行业渗透和融合发展,促进了中国整个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说,云计算正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形成了一批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而随着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发展,云服务不仅将成为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的基础设施,也在间接为消费者提供最终可供消费的产品与服务。
  
  其次,文化产业。随着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快速增长,为文化消费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086元,占全部支出的11.4%。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0785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3.48%提高到4.14%,首次突破4%。这表明文化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织梦好,好织梦
  
  最后,大健康产业。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大健康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在GDP总量中仅占4%5%,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公共医疗开支的增加和健康产业相关支持政策的连续出台,整个产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与健康服务业相关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6%,与居民养老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8.7%。老龄化的加剧对健康养老产业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时居民消费升级和观念转变也带来了更加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可以说,在政策支持、技术升级和需求变化的支撑下,中国大健康产业将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总之,扩大内需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扩大本身需求不足的市场,二是扩大有潜力增加需求的市场。从需求来看,居民能消费、愿意消费、敢消费、乐于消费是实现经济内需驱动的关键。但是,如果投资增长继续大幅减速,而仅靠消费是孤木难支的。扩大内需除了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挖掘更大潜力外,还需要有效激活民间投资,特别是要激活中高端服务类的投资。用专家的话说,扩大内需一方面要围绕以扶贫为主体的低端消费的升级;另一方面要围绕中等收入群体所展开的中高端、高质量服务的升级,两头并进,即福利性的扶持和市场性的扶持要同步推进。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