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中国绝不会重回大规模刺激老路

中国绝不会重回大规模刺激老路

发布时间:2019-01-30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字体:

中国绝不会重回大规模刺激老路(2019.01.30)

copyright dedecms

[摘要]2018年经济增长6.6%,运行总体平稳,很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在“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国经济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国内短周期调整与长期累积矛盾显现的交织影响,也来自全球经济因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强而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前景仍存有种种疑虑,但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将再搞大水漫灌,对经济实行新的强刺激政策,走过去的老路。

copyright dedecms

  (中经评论·北京)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经济增长6.6%,运行总体平稳,很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在“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前景仍存有种种疑虑,中国发展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普遍预期,今年我国经济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国内短周期调整与长期累积矛盾显现的交织影响,也来自全球经济因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强而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是强烈的稳经济信号。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由去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变为去年中期后的新提法“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许多专家都把这解读为我国货币政策将明显放松的信号。而1月4日的突然对金融机构普遍性地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1.5万亿元流动性,引来了更多的议论。一部分人认为,这么大力度的货币投放(市场普遍预期今年还会有几次类似的降准举措),是不是重回大规模刺激经济的老路。产生这些认识是难免的,主要是基于2008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和每次经济下行都会有强大的市场压力要求大幅放松货币政策。但笔者认为,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将再搞大水漫灌,对经济实行新的强刺激政策,走过去的老路。

本文来自织梦


  
  首先,对经济下行保持一定的容忍度,保持战略定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一贯坚持的经济工作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是保持战略定力、对经济下行保持一定容忍度的理论和实际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即不突破稳就业的下限和通胀的上限,是经济运行的基本需要,是宏观调控的最低目标,有了这个基础,促改革、调结构的环境就会较为宽松,新旧动能转换的推进就会较为顺利。而强刺激政策因为力度过大,往往会突破上限,造成短期经济过热和失控,从而形成新的经济下行压力,甚至难免“大起大落”。上世纪90年代初、2008年我们都采取过类似的强刺激政策,导致经济出现偏大的起伏。如2012年后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化前期政策的负面影响。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吸收过去的教训,保持战略定力,宁愿让经济放慢一些,也要把中心工作放在促改革、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上。在2013年面临新的下行压力时,社会上普遍呼吁要再来一次“四万亿投资”,搞新的大水漫灌,中央没有出台市场上希望的“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是提出要把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内,做到了“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的“宏观调控有度”。2018年中期经济下行压力再次有所加大,市场上同样要求大幅放松货币政策、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并要求停止实施“去杠杆”政策,甚至认为正是过度的“去杠杆”才导致了经济下行,而这次中央依然保持战略定力,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定地去杠杆,要下决心解决房地产问题,抑制房价上涨,建立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了增加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党中央、国务院在做好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的思路,针对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长期战略重点,实施定向精准调控措施。如过去几年的多次降准,都是围绕着为保障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畅通,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结构性减税也是定向精准调控的一部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也是定向精准调控政策。可以这样说,不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政策已成为一种长期的政策取向或理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次,去年中期以来货币政策取向表述的变化,并无实质性区别,其核心思路就是适当放松,而从适当放松到全面放松或大规模刺激有巨大的差距。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与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是一致的,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向。我们从2013-2014年中央关于经济政策保持稳定、可预期的表述中可以看到,经济政策主要以促改革、调结构为主,由于自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合理区间内,且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尽管现在面临“变中有忧”的新情况,但经济运行仍然在合理区间内,这就是说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变,只是做了适度微调,即根据经济同期波动或总体形势的变化时松时紧,从力度上讲都是属于“微调”性质。再看关于“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取向,“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词意上的差异,但无实质性区别。“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是各国央行管理流动性的基本取向,当市场流动性出现不足时,央行须及时出手予以缓解,相反,当市场流动性过多时,要予以抑制,这是央行的例行职责。由“合理稳定”到“合理充裕”,看来有量的变化,但却无质的变化。稳定更显示“中性”特点,而“充裕”则有“中性偏松”的新变化,这正是“适当放松”的恰当信号。但适度放松到全面放松或大幅放松则不仅是数量规模的变化,而是“质变”。我们认为,近期我国货币政策只能适度放松,而不会大幅放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国过去10年间经济总杠杆率和企业杠杆率上升过快,隐含着巨大的金融和经济风险。特别是企业的杠杆率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目前为160%左右,比发达国家高50%左右。搞大水漫灌,实施强刺激政策,必定会使已经严重偏高的企业杠杆率继续增加,这条老路越来越走不通,因为风险越来越大,正是从风险累积,甚至可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考虑,我国的货币政策将只能是适度放松,而不会全面放松或大幅放松。二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与房地产资产泡沫化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搞老式大规模刺激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振兴有一定的帮助,但实践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新旧动能转换未全面完成时,强刺激政策更大的可能效果是让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而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特别是西方反华势力正希望我国走这样的老路,使我国走上泡沫经济这条“不归路”。即从建立房地产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考虑,我们要坚决抵制诱惑,不走大规模刺激经济的老路。

copyright dedecms


  
  再有,此次普遍性降准并不意味着大水漫灌,相反可以做到更加精准有效。前几年我们实施了许多次定向降准措施,目的都是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定向降准的初衷极好,希望通过中小金融机构降准,增加中小微企业的可贷资金,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如意。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大量发展,在初期因与大银行在争夺大企业、大资本上处于不利地位,纷纷以中小企业或民营为争夺客户对象,但随着其发展壮大,它们纷纷改变“初衷”,与大银行一样出现大企业大资本偏好,这也正是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的原因。增加了流动性,不管增加哪里,如果我们的银行机构没有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硬约束,那么,这些钱可通过各种渠道沿着他们的偏好(大企业大投资偏好)流入大企业大资本项目,中小企业仍然是“望钱兴叹”。特别是如果房地产仍然保持牛市(升时有大量资金涌入推高、跌时有大量资金托盘),那么,降准等一切放水的措施都是对大企业、房地产的“锦上添花”,而不可能出现对中小企业的“雪中送炭”。这样还不如普遍降准,向银行机构施压,要求其必须按一定比例给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贷款,在特殊情况下,可要求把新增量的大部分投入到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上。这样的操作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会尤其有效,因为毕竟他们都是政府的金融政策工具。这次降准不仅释放的流动性多,而且我理解也是吸取以前的教训,把话讲到明面上,使金融机构不能再“暗度陈仓”,即在特定时期,如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阶段,要求所有大银行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贷款增量发放给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而中小型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必须拿出更高比例的贷款增量给予中小企业。这样做至少会起到较明显的短期效果,这对民营企业走出危机是必须的“强心针”或“救命草”。如果该措施有效,那么,2019年类似的操作还可继续,即2019年再降准23次,以提高民营企业的可贷资金规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国经济时报》,王小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