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长三角区 > 上海城市怎样更具“弹性”?构建制度保障体系

上海城市怎样更具“弹性”?构建制度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17-03-17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城市资讯 浏览:【字体: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上海近10年城市弹性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应对各种环境风险冲击的能力有所增强。 dedecms.com

  弹性城市是指对经济、环境、社会和制度等领域可能发生的各种冲击,具有承担、恢复和预防能力的城市。报告指出,上海在经济弹性、生态弹性、社会弹性、基础设施和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别。其中,经济弹性和基础设施表现相对领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报告对上海推进弹性城市建设提出了多方面建议: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例如,建立弹性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编制 《弹性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构建符合上海城市发展需要的弹性城市测评体系,等等。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实施分布式城市设施弹性改造策略。精确识别自然环境冲击下的城市脆弱性程度的空间分布,为弹性改造和精细化规划提供支撑,并重点关注易发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的空间单元,率先进行基础设施更新与改造。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发展智能分析技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基础智慧技术,实现雨水收集与排放、管网系统调度、灾害预警、水质监测的智能应对。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合作机制,开展基于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弹性城市建设技术研发合作,初步建立技术储备优势。

本文来自织梦

  第四,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弹性城市协同发展。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制定弹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评价标准等区域准则,探索高强度城市化地区弹性城市群建设路径; 推进长三角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的共享,建设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打造区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合作。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