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长三角区 > 南通海门构建网格化城市长效管理体系

南通海门构建网格化城市长效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16-10-24 作者:派智库 来源:海门新闻网 浏览:【字体:

   深入推进城市长效管理,是加快“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理顺和优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切实解决我市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升城市长效化管理水平。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专题了解。

copyright dedecms

   到今年底实现 dedecms.com

   城市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本文来自织梦

   《意见》明确我市要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健全城市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以海门街道、滨江街道、三厂街道为重点,以相关职能部门和其他区街为补充,加速构筑权责明晰、执法规范、文明有序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推动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走向文明自觉,不断提高海门城市管理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目标到2016年底,实现城市管理体制基本理顺,管理力量明显加强,运行机制逐渐完善,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的城市管理组织体系,形成科学化、常态化的检查考核体系。到2017年底,顺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更完善,海门的城市管理水平与文明程度实现更高。 dedecms.com

   构筑“大城管”格局 本文来自织梦

   我市将在市级层面组建“海门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全市的城市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的城市长效管理组织体系具体为,纵向:以全市街道、镇政府为责任主体,形成12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板块;横向:以全市所有部门作为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下属单位及责任单位(被监管对象)的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海门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委员会、街道(镇)、街道城管执法分局、社区居民委员会、片区(组)、小区(单位)和楼道等7个城乡环境长效管理工作层级。

织梦好,好织梦

   同时,建立街道门店长效管理工作组、有物业管理小区长效管理工作组、无物业管理小区长效管理工作组、建筑工地长效管理工作组、建筑垃圾长效管理工作组、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组、交通秩序长效管理工作组、违法搭建专项整治工作组、餐饮业长效管理工作组、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组、网吧长效管理工作组、公益广告长效管理工作组、水环境长效管理工作组、公民道德建设长效管理工作组、拆迁闲置地块长效管理工作组、废品收购点位长效管理工作组、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棚户区)长效管理工作组、大型商场超市长效管理工作组、文明旅游长效管理工作组、长效管理督查工作组等20个专业工作组,共同组织推进城市长效管理工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把市城管局的执法力量进行下沉,组建海门市城管执法局海门街道分局、海门市城管执法局滨江街道分局、海门市城管执法局三厂街道分局,实现以街道为单位开展城市管理执法行动,努力形成政府领导、部门牵头、街道自主、社区自治、公众自觉的“大城管”格局。

织梦好,好织梦

   取消六个中心社区

dedecms.com

   《意见》明确,要理顺区街体制。按照“园区专业化、街道实体化”的工作要求,创新实施园区党工委书记领导下的管委会主任和街道主任并行双轨制,管委会主任主要负责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等工作,街道主任主要负责本街道内城市管理、农村工作、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和征兵等工作。海门街道、滨江街道、三厂街道要厘清街道内设机构,统筹工作编制,明确工作职责,使街道在街道主任的领导之下实体化运作。 织梦好,好织梦

   取消中心社区。按照两级政府的城市管理要求,进一步减少行政管理层级,取消主城区东洲、茅镇、城南、城西(为海门街道所属)和通源、民生(为滨江街道所属)等6个中心社区(办事处),相关人员调配至海门街道、滨江街道等三个街道,中心社区(办事处)领导原有的行政职级保持不变,进一步整合增强街道城市管理力量。

织梦好,好织梦

   推进联合执法。原则上实行以街道为主体,由市城管执法局委托街道城管执法分局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开展执法行动。组建市城市管理特勤中队,由城管、公安等部门调配力量共同组成,由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委员会直属,负责对街道、部门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负责对全市城管、交警等执法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督查,负责对城区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直接执法管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盘活体制内执法力量,着力解决人员身份编制问题,实现执法力量向一线倾斜。进一步壮大交通协警、城市协管员、环卫职工、物业管理等工作人员队伍。提高一线城市管理人员待遇,确保城市管理工作有人管、无盲区。对管辖面积较大、经济业态繁荣、流动人口较多、管理任务较重的城市重点片区,适度提高执法管理人员配备比例。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鼓励组织下岗职工、退休职工和志愿者等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陈亚东)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