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西部地区 > 陕西陇县打造世界羊乳名城

陕西陇县打造世界羊乳名城

发布时间:2017-08-07 作者:派智库 来源:同花顺财经 浏览:【字体:

  和氏乳业7万吨羊乳粉智能生产线新厂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绿能牧业智能化转盘式挤奶现场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现代化青贮收获现场

copyright dedecms

  陕西陇县地处北纬34-35度之间,生态优良,气候温润,牧草两季,是业界公认的奶山羊繁衍生息黄金区。羊乳被国际营养学界和医学界誉为“唯一可与母乳相媲美的天然营养保健品”,市场供不应求、潜力巨大。奶山羊产业是陇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陇县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机遇,立足优势,积极探索,强力推进羊乳产业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集优质奶源、良种繁育、饲草饲料、智能加工为一体的奶畜全产业链,组建引进了一支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和一大批高端人才,被世界奶山羊协会授予世界生态羊乳名城称号,羊乳产业发展已站在世界前沿。 copyright dedecms

  高点定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明确“生态乳都”建设的发展方向 本文来自织梦

  发展思路决定发展出路,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是探索接续产业发展新路的首要问题。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建设“三个陇州”发展大局,把发展奶山羊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战略产业、作为决胜未来的头号工程,提出了“以打造‘生态乳都’‘世界羊乳名城’为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学化、高端化、国际化为方向,坚持科技引领、分户扩群、规模产奶、智能加工,强力实施‘六大工程’,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全产业链创新,着力构建‘种养循环、产销一体、质量并重、三产融合’的奶山羊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把陇县打造成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乳都”的发展思路。到2020年,建成全国奶山羊产业集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乳制品研发中心、良种繁育中心和省级羊乳工程研究院,奶山羊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产城、产教协同发展,全产业链要素齐全、链条完整,产值突破200亿元;到2025年,产值达到300亿元,生态乳都全面建成。 本文来自织梦

  重点突破

copyright dedecms

  夯实“生态乳都”建设的强大支撑

copyright dedecms

  一是实施羊乳智能加工工程。做大做强羊乳龙头企业。深化与飞鹤乳业战略合作,抢抓国家IPO政策机遇,推动和氏乳业集团上市;强力实施飞鹤乳业二期扩产改造,提升企业加工能力,大力支持和氏、关山羊乳粉打造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力争到2020年,年生产乳制品达到20万吨。目前,投资12亿元的和氏乳业7万吨羊乳粉智能生产线、绿能牧业4万只羊场建成投运,投资20亿元的飞鹤二期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强化高端技术支撑。规划建设羊乳产业创新发展园区、省级羊乳工程研究院,开展全产业链高端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积极参与研究或主持制订羊乳行业地方标准,抢占国内羊乳话语权、定标权,逐步制订国家标准。扩大项目招商。围绕羊乳加工上下游产业,紧盯行业领军企业,扩大招商引资,先后与浙江弘祖、河北石羊、飞鹤乳业、陕果集团、安徽秋实等实业企业就生态养殖、饲料加工、乳品生产、有机肥加工、牧草加工等产业链延伸项目对接磋商,签订亿元以上合作协议2项15.3亿元;加快实施奶粉精细包装材料生产线、关山老酸奶加工、无公害肉制品屠宰深加工等重大项目。 本文来自织梦

  二是实施良种繁育扩群工程。实施品种改良计划。坚持引种与培育、研发与推广相结合,加快品种改良培育。近年来,累计引进优秀种公羊490只、良种基础母羊3600只,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西农大等科研院校为支撑、畜产部门监管、市场化运作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良种扩繁步伐。广泛应用高产奶山羊胚胎移植、奶山羊性别控制繁育、人工授精、标准化健康养殖等技术,实施良种分户扩群工程,快速扩张陇县高产奶山羊核心群数量,突破良种匮乏瓶颈,加快良种扩繁步伐,规模养殖场户奶山羊繁殖率、羔羊成活率分别提高到190%、90%以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是实施优质奶源建设工程。做大养殖规模。实施万只奶山羊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通过3至5年努力,全县建成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50个,以莎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为主体的优良品种占80%以上。目前,全县已建成万只羊场2个,千只羊场4个,300-500只适度规模场25个,200只家庭牧场56个,100只以上养殖大户227户,奶山羊存栏11.6万只,规模养殖占到全县存栏量的42%。推广科学养殖。把标准化贯穿于养殖的全过程,推广全价饲料精准化饲喂、厚铺褥草防寒等先进技术,提升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养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累计投资1060万元,购置挤奶机、储奶罐、揉铡一体机、消毒机、清粪车等生产、储运机械设备。强化质量安全。推进奶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生鲜乳检测实验室及县、镇、村三级疫病防控体系,做好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及有机肥加工,确保产业清净无疫、安全健康。

copyright dedecms

  四是实施饲草饲料生产工程。扩大种植规模,推行草畜一体化发展模式,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弃耕地、撂荒地等土地资源,坚持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引进饲草种植公司,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全县年均种植青贮专用玉米5万亩、生产青贮饲料16万吨以上;新种苜蓿等优质饲草2万亩,年留床面积保持在10万亩。优化种植结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作物种植向饲草饲料作物种植转变,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推广周期短、高产优质的饲草品种,一季变两季,增加饲草产量。深化饲草加工。引进饲草饲料加工企业,完善“订单收购、精深加工、科学储运、网络营销”发展模式,推广全价配合饲料技术,提高饲料精深加工和科学利用水平。力争到2020年,70万亩天然优质草场得到保护利用,种植优质牧草30万亩,饲草年产量达到100万吨。

dedecms.com

  五是实施协同创新发展工程。推动三产协同。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深化商贸物流协同,建设乳业服务集聚区;加强与区域合作,大力开发国内国际市场。推进生态旅游协同,打造集自然风光、工业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加快产城融合。按照“1650”统筹城乡发展布局,在县城、特色镇、生态雅村建设中充分融入奶山羊元素,规划建设生态乳都展示大厅、奶山羊观光小镇,推进东南镇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推进协同创新。实施校地合作共建战略,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产学研对接,发挥西农大博士后流动站作用,与波士顿飞鹤营养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联合美国知名高等院校共同办学,为建设生态乳都提供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决策咨询等智力支持。 dedecms.com

  六是实施产业扶贫带动工程。创新脱贫模式。围绕脱贫攻坚,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家团队+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采取合同托养、协议收贮饲草、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大力推广“双百基地+贫困户”分贷统还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脱贫与企业发展双赢。目前,已建成畜牧产业扶贫基地37个,956户贫困户进入基地、抱团发展。推进就业创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全产业链创业就业,促使群众由一元养殖,扩展到种、养、产、销、游等多元化发展,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贫困户中常年务工110人、季节性务工470人。2016年,通过羊乳产业扶贫带动,245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退出。力争到2020年,奶山羊全产业链带动1万户以上贫困户脱贫,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健全,奶山羊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dedecms.com

  创新方法 copyright dedecms

  探索“生态乳都”建设的科学路径 dedecms.com

  一是规划引领。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生态乳都”建设的首要前提。着眼长远,科学论证,聘请专家学者,制定了《30万只奶山羊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规划》《关于推进协同创新加快建设生态乳都的意见》等,形成了完善的规划体系,引领产业发展。 dedecms.com

  二是项目支撑。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生态乳都”建设的重要支撑。关山乳业改造提升、肉牛生态化养殖基地、绿丰大型沼气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用,总投资1.15亿元的2017年奶山羊转型升级示范县、“粮改饲”试点县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7亿元的和氏乳业万只奶山羊生态养殖基地和宝汉高速沿线优质苜蓿基地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为“生态乳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dedecms

  三是市场运作。坚持把市场运作作为“生态乳都”建设的重要方法。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作为重中之重,齐抓共管,促其壮大,共培育规模以上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30个,其中养殖环节314个、种植环节85个、流通环节31个;探索建立了“谁投资、谁管理、谁养羊、谁受益”的市场化新型模式,形成了投资者、奶农和加工企业多赢的利益机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是政策支持。坚持把政策支持作为“生态乳都”建设的重要保障。完善规模养殖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贴政策,建立奶山羊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机制,落实政策性保险、产业发展风险保障基金、税收及用地优惠政策,制定贫困户饲草种植、规模养殖、企业用工等方面补贴政策,形成了加快“生态乳都”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