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中部地区 > 河南新型合作金融发展研究

河南新型合作金融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在河南农村发展过程中,金融抑制问题较为突出,现有的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而非正规金融由于难以监管,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基于农村特定社会关系,农村新型合作金融坚持封闭性和社员制,是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要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立法工作,严格规范其业务范围,加强内部治理,各级政府也要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扶持和监管。

dedecms.com

关键词:金融抑制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河南省 本文来自织梦

河南是我国农业大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是河南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的关键问题。

copyright dedecms

一、河南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金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金融机构、服务体系、融资规模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抑制仍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织梦好,好织梦

(一)商业金融体系不但没有成为农村金融的支撑,反而起到了“抽水”作用 本文来自织梦

很多商业银行单纯追求利润目标,撤并了不少农村网点,有的甚至完全退出了农村市场。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的网点较多,但由于贷款权限都在县级中心支行,农村的邮政储蓄实际上成为单纯的吸储机构。农业银行曾一度被定位为支撑农村发展的“专业银行”,但经营重心已经转移到城市,只有少数较大的乡镇才设有网点。以该省中牟县为例,农业银行中牟支行在全县原有18个营业网点,目前已经缩减到2个。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其放贷的中心在于粮棉油流通企业和环节;农业银行主要承担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金融支持,而对于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的贷款几乎没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的网点最多,但将其吸收的农村储蓄越来越多地投向了非农产业,用于第一产业的新增贷款增速不断下滑。王国华(2006)的研究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的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一直呈大幅下降的趋势。1985年以前,农户贷款绝大部分来自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而1999年这一比例则大幅下降到25%。据河南省银监局数据,2015年末,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5446.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917.3亿元,占比为90.28%。进一步细分可以发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涉农贷款主要投向了国有农场、城市涉农企业、纺织企业、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用于农户的贷款余额只占6%左右。可见,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尤其是对农户、农村小规模工商企业发展支撑作用十分薄弱。 内容来自dedecms

从图1可以看出,河南省农村居民储蓄与农户贷款之间的差额基本上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0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储蓄与农户贷款差额仅为248亿元,而到2007年为1932.87亿元。2013年,差额为2195.43亿元,说明农村资金有加速外流的趋势。农村现有的金融体系,实际已经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加剧了农村资金的不平衡状态。

copyright dedecms

(二)农村金融产品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农村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内容来自dedecms

目前,河南农村中各种类型的农民家庭、种养大户、中小个体企业、生产合作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等是主要的金融需求主体,已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抵押担保、信用贷款、长期贷款、农产品储运贷款、保理业务、农业保险、农业期货等各种类型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多。但是,农村金融业务仍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金融产品单一,主要是小额短期抵押贷款。这种产品额度小、期限短、结构简单,虽然灵活方便,但需要严格的抵押手续,对贷款用途也有严格的限定,其贷款周期一般为3~6个月,不适应农业生产、销售周期较长的特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农村金融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金融环境有待优化

本文来自织梦

农村金融风险过高,造成商业银行涉农贷款坏账过多,是商业银行借贷的主要原因,也是其从农村撤离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金融担保、金融保险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可有效分散风险,但目前服务于农村的担保公司发展较为缓慢,规模小,服务比较薄弱。农村保险市场也不发达,2015年河南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额也只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左右,农业保险需要保障的范围和标准仍需提高,农业保险对化解农业生产经营和信贷风险的贡献微不足道。尽管国家财政对“三农”贷款的各种补贴较多,但尚未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增加银行涉农贷款缺乏有效的财政支撑。

织梦好,好织梦

(四)农村金融抑制的特殊性 本文来自织梦

一般而言,工业领域和城市的金融抑制主要是因为政府金融管制,尤其是利率管制造成的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农村的金融抑制除了政府金融管制的原因外,还跟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关。农业生产周期性强、生产波动大、经营风险高,而且贷款人往往缺乏完整的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满足不了正规金融要求的信贷技术要求。同时,农户家庭一般也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农村的农业产成品、半成品、房产、土地,目前都还不能成为抵押资产,加之脆弱的农业担保体系,使得农户和农村中小工商企业很难在正规金融部门得到信贷资金。因此,虽然农村广大农户对信贷资金有真实需求,但由于满足不了正规金融的信贷技术门槛,融资十分困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河南省非正规金融的形式与特征

织梦好,好织梦

非正规金融的出现是对正规金融缺口的补充,是人们追求在正规金融制度下无法实现的潜在收益而进行的自发性的制度创新,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生命力。

dedecms.com

(一)非正规金融形式多样

织梦好,好织梦

当前,农村的非正规金融的形式主要有民间借贷、各种“互助会”、合会、农村合作基金会(农金会)、钱庄、典当、商业信用、民间票据等。其中,民间借贷是最基本、规模最大的金融业务。这些金融活动一般建立在地缘、人缘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有互助合作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众多农户的资金需求,缓解了正式金融不足造成的农村资金融通的困难。 内容来自dedecms

(二)非正规金融非常普遍

copyright dedecms

根据李祖峰、陈龙(2010)的抽样调查,河南农村参与过民间借贷活动的农户约占83%。其中,超过90%的借贷发生在亲戚、朋友和邻里之间。王国华(2006)的研究结果显示,农户从银行、信用社等机构得到的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13.94%,绝大多数的贷款是非正规金融机构借人的。这个数据同时也表明。大部分资金借贷都是在农村内部完成的,农村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内源性的,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当前,农村借贷资金用途相对广泛,不仅用于日常生活、医疗、教育、婚丧嫁娶等,更多地用于农村工业、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土地买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农村工商业企业的资金来源60%以上靠民间借款。同时,河南省民间非正规金融的融资成本逐年攀升,年利率有的高至30%,远远超出商业银行和农信社贷款的平均利率。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潜在经济社会风险明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由于非正规金融操作隐秘,形式灵活,难于监管,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甚至引起一些社会问题。此外,由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易受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影响,波动较大,河南农村非正规金融业务的违约率较高,金融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河南农村多次出现因高利贷而起的刑事案件、因非法集资而引起的公共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普遍担忧。农村非正规金融还吸收了大量的农村闲置资金,利率远远高于正常水平,并且长期游离于国家监管体系之外,造成金融信号失真,甚至对正式金融的安全、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copyright dedecms

(四)非正规金融演进的方向

织梦好,好织梦

当前,河南省农村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农村的非正规金融客观上为农村融资发挥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其所具有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对当前我国以行政手段为主的金融安全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为此,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已迫在眉睫。非正规金融是对正规金融缺口的制度创新,具有很大的创新收益,单纯的限制措施很难达到目的。在较强的制度收益或利润空间的条件下,靠行政手段或者靠增加正式金融供给的方式限制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扩张,难以奏效。因此,对于非正规金融,单纯采取“堵”和“禁”的治理方法是不可取的,只能采取“疏”和“导”的方式,使其正规化、阳光化,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本文来自织梦

三、新型合作金融: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有效途径

织梦好,好织梦

合作金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或城市社区,都广泛存在,并已成为各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商业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德国的拉夫森信用合作社成立已有150多年,是全球最早的合作金融机构,一直运营良好。目前,德国、荷兰、法国以及芬兰等部分国家的合作银行系统已占该国存款市场份额的20%~40%,并占据40%以上的零售市场份额。东亚的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地均建立了较成功的合作金融体系。合作金融在广大农村发展有着现实的需求和广阔的空间,也是将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重要途径。

dedecms.com

我国农村主要的合作金融组织是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基金会在1998年~1999年的清理整顿中被关闭,而农村信用合作社目前已成为正式的银行金融机构,虽然保留了合作的名称,已无合作之实。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完善河南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型合作金融组织应该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新型合作金融组织与正式的商业银行和当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机构不同,它是真正按照合作原则建立的金融机构,一般不以盈利为目标,主要是为成员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其融资需求的。新型合作金融的参与人即是客户,也是所有者,成员平等,实行民主管理和决策,一般是一人一票的投票权,而不是按股份或出资额大小分配管理权力。新型合作金融的资金主要来自成员内部,其资金运用也限于成员内部,一般不对外放贷,而其盈利或积累也会分配给全体成员。可见,非营利性、成员平等、民主管理、自主自立、自我发展、资金在内部实现循环等是新型合作金融的基本特征。

内容来自dedecms

新型合作金融完全可以通过规范现有的非正规金融组织而建立和完善起来。新型合作金融组织坚持合作原则,可充分利用非正规金融所具有的地缘、人缘、血缘等社会关系,凭借这些甄别农户的融资条件。实际上是用这些社会关系为农户的融资行为背书,增加农户融资的能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活动基础是农村的社会关系,其实质是一种关系型融资,具有“合作”的性质,其效率的来源是利用各种农村社会关系改善金融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因此,新型合作金融在农村有着很强的适应力。

copyright dedecms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和整合现有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是内生性的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可矫正当前低效率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深化,有效缓解农村贷款难,降低贷款成本,对河南农村金融体系的深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copyright dedecms

四、对策建议 织梦好,好织梦

(一)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立法工作,给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正式的法律地位 copyright dedecms

目前,农村的合作金融形式主要是4类。一是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监部门批准设立。有法律地位,但数量很少。二是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由扶贫办和财政部门联合开展设立的试点。三是由农业、水利、供销等部门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建立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四是农民自发形成的资金互助社,包括各种形式的高利贷、互助会、合会等。后3类均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也无法登记备案,是造成这些金融组织不能正常开展金融业务,也难于监管的重要原因。从农村发展和农民融资的现实需求看,给这些非正规的合作金融组织以正式的身份,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建议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法》,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纳入其中,给予正式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和登记注册的条件。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严格规范其业务范围,确保互助合作性质

dedecms.com

在法律定性上,宜将其定性为合作制非金融机构,推动其与农村正规金融错位发展。坚持封闭性原则和社员制原则,严格将其业务范围限定在成员内部,不准吸收公众存款,只吸收其成员股金,不准对外发放贷款,只准向成员提供资金融通,以保证其互助合作的性质。对于条件成熟的地区,应建立农村正规金融与新型合作金融的资金通道,建立互联机制,采取委托贷款、联合贷款、转贷、互保等方式,加强正规金融与合作金融的业务联系。 dedecms.com

(三)加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内部治理 dedecms.com

引导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应制定健全的组织章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部门和职能,强化内部分工和民主制度,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同时,应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财务和会计制度,加强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作用。建立贷款审批和信用评估体系,强化资金运用的安全性,确定合理的成员贷款利率,防止高利贷,增加成员融资负担。 dedecms.com

(四)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扶持和监管 织梦好,好织梦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民成员内部的互助合作性质的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是成员内部的资金互助机制,其贷款额小、期限短,是农村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各级政府应在政策、税费和资金等各方面加以扶持,可比照财政部2010年出台的《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免除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比照农村金融的关政策,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向农户发放的贷款按按照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财政补贴。同时,可参照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模式,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分类明确监管部门,由县级政府部门负责具体落实。有条件的地方,应设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dedecms.com

参考文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汪小亚.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J].中国金融,2014(0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赵新浩,赵家祯.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路径[J].河南农业,2014(23).

dedecms.com

[3]王国华,李克强.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制度创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5).

内容来自dedecms

[4]徐俊.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5(02). 织梦好,好织梦

[5]马忠富.国际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1(0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王伟,刘子赫.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耦合机制国际比较与借鉴[J].武汉金融,2011(03). 织梦好,好织梦

[7]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本文来自织梦

[8]韩守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对河南、安徽的调查[J].农业经济,2012(09).

copyright dedecms

[9]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海南金融,2012(12). 本文来自织梦

[101宋晓薇.基于供求视角下的河南农村金融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3(06). 本文来自织梦

[11]罗贵发.河南农业现代化中农村金融支持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7).

本文来自织梦

[12]郭左践.中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金融,2006(1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3]夏英,宋彦峰.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社进入类型及其发展现状[J].中国经贸导刊,2013(19). 内容来自dedecms

[14]王曙先普惠金融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挑战与应对[J].中国农业合作社,2014(04). dedecms.com

[15]尹波.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山东省临沂市的调研[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6]郭艳云.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政策选择[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0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7]刘洁,张洁.构建农村合作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设想[J].经济研究参考,2013(4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8]李军,白钦先.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本文来自织梦

[19]王伟,刘子赫.农村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耦合机制国际比较与借鉴[J].武汉金融,2011(03).

织梦好,好织梦

[20]曾赛红,郭福春.合作金融概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