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中部地区 > 赣州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走笔

赣州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走笔

发布时间:2018-10-31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城市经济 浏览:【字体:

   1978年的赣州,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生产总值仅11.59亿元。 织梦好,好织梦

   改革开放40年,这片红土地经济发展连上新台阶,生产总值1994年突破100亿元,1997年突破200亿元,2010年突破1000亿元,2016年突破2000亿元。2017年达2500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二。 织梦好,好织梦

   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这是转型跨越的诠释。

内容来自dedecms

   打开赣州的“发展宝典”,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坚决打好六大攻坚战……时代变迁中孕育催生的科学发展路径,让赣州在振兴发展的征途上行稳致远。 本文来自织梦

   打开赣州的“转型画卷”,调结构、强创新、壮集群……新旧动能转换,让赣州走向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速度更快、优势持续释放的发展新境界。 copyright dedecms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赣州,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正奋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样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调整结构,活力更充盈

本文来自织梦

   老赣州人一定记得,位于红旗大道的赣南纺织厂机器轰鸣的繁荣景象。它曾是赣州工业的典型代表,又随着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历史而光芒黯淡。如今,这里被打造成赣纺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集创意、艺术、文化、商业、旅游体验于一体,备受年轻人追捧。

copyright dedecms

   从饱经沧桑的旧工厂,到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赣纺的重生,是赣州经济结构调整乐曲中的动感音符。 dedecms.com

   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跃升。改革开放40年,面对发展的时代命题,赣州在经济规模总量大踏步前进的同时,统筹兼顾、长远布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 织梦好,好织梦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量过剩产能被消化,煤炭等重工业经济淡出历史舞台。 内容来自dedecms

   推进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战略,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生机勃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推广PPP模式,设立各类投资基金,大量社会资本注入经济转型领域。 织梦好,好织梦

   一系列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及服务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台,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织梦好,好织梦

   切实管用的政策举措,使赣州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长期以来我们孜孜以求的结构性变化正在发生:

本文来自织梦

   ——产业结构的重心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转变。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61.1∶24.8∶14.1调整为2017年的13.7∶42.2∶44.1。三产(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9.2%,提高至2017年的50.0%,增加值年均增长13.0%。 织梦好,好织梦

   ——投资结构由工农业投资为主向服务业占主导、工业投资并重转变。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1978年的22.1∶60.9∶17.0调整为2017年的2.2∶41.5∶56.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七成,服务业投资占据“半壁江山”。 copyright dedecms

   ——消费结构由以满足温饱为主向以满足多元化精神生活需求等为主转变。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下降,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分别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60.1%、63.5%,降至2017年的33.6%、36.1%。服务性消费需求大幅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文化生活服务支出分别达5310.98元、2220.97元,分别为80年代初的188.3倍、251.8倍。 织梦好,好织梦

   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赣州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充盈、后劲更强大,步入更稳健、更有质量的新阶段。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投、服务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 织梦好,好织梦

   创新引领,动能更强劲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全球第二大电光源材料供应商,国内第一大高纯钨棒产品供应商、第二大稀土钨电极材料等产品供应商——赣州虹飞钨钼材料有限公司是行业内赫赫有名的“小巨人”。其前身赣州钨钼材料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濒临破产,一条靠贷款从日本引进的先进生产线,让该厂告别连年亏损,拉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钨丝的序幕。

本文来自织梦

   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的出路在创新。经济要提升发展动能,同样离不开技术的革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创新驱动,赣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一批高精尖企业茁壮成长,新成果、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一个奠定全市未来经济发展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传统产业老树绽新枝,焕发青春活力。 内容来自dedecms

   仅需几秒,利用3D人体扫描技术便能精准采集人体数据,上传至云端后,链接智能车间进行服装个性化定制。位于于都工业园的赢家时装,在中国女装行业首开智能制造先河,其采用的“互联网+服装定制”新模式,一扫人们对传统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密集和附加值低的固有印象。 内容来自dedecms

   新兴产业新苗成大树,勇立时代潮头。 本文来自织梦

   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生产的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世界顶尖,屡屡在美国电动摩托车大赛中帮助参赛车队夺冠,由此获得国际顶级电动跑车品牌文图里的青睐,走进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这一合作被视为大赛史上最有效率的互补型技术强强联手,孚能也成为赣州乃至全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鲜活样本。

dedecms.com

   借脑引智聚得八方才,催急创新鼓点。 本文来自织梦

   在“国字号”技术研究中心、人才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和“人才新政30条”的带动下,大批技术人才前来大显身手,成为推动赣州经济发展升级的活跃力量。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6家,居全省第二。

本文来自织梦

   今年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6401件,同比增长20.3%;专利授权3187件,同比增长68.6%。

copyright dedecms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找准发展跑道的赣州,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路上越走越智慧,正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昂首奋进。

织梦好,好织梦

   集群发展,优势更凸显 copyright dedecms

   以“谷”为媒,4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先后入驻;借“谷”成势,35个产业项目集结于此。伴随着中国稀金谷快速起步,赣州稀土和钨产业画出华丽的上升线,从初级加工、资源简单利用向新材料及应用转变,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1/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赣州因矿而享誉中外。曾几何时,钨砂价格的暴跌和资源长期无序开采,让赣州矿业经济遭遇寒流,一些矿业大县发展甚至陷入衰退。 内容来自dedecms

   困局之下,赣州意识到,“小散乱”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产业集群化发展才有持久的竞争力。

织梦好,好织梦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近年来,赣州大力实施“主攻工业、三年翻番”行动,狠抓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等“两城两谷一带”建设,构筑五大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各县(市、区)加快推进首位产业发展,形成齐头并进、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织梦好,好织梦

   招大引强不动摇。把握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对口支援契机,赣州经开区积极向国内知名整车企业推介投资环境,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已落户12个“高大上”工业项目,总投资536.25亿元,年内凯马、国机智骏可实现整车下线。 copyright dedecms

   延链壮链促配套。依托赣深高铁沿线5个县(区),赣州科学规划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布局:龙南县主攻智能光电及电子新材料制造,信丰县主攻智能终端制造,南康区主攻新型显示及智能家居,章贡区主攻特色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赣州经开区主攻汽车电子及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智能光电、智慧城市三大产业链抱团发展,谋求多赢。 本文来自织梦

   如今,赣州已经发展形成了以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十大产业集群。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21家,列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为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9倍。 内容来自dedecms

   工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农业也从昔日“靠天吃饭”迈向依靠科技和管理力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三大支柱富民产业风声水起,拉开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的大幕。 dedecms.com

   做大一只果——搭乘互联网快车,赣南脐橙产业走出“深闺”闯世界,以601.13亿元的品牌价值进入区域品牌百强榜前十。

织梦好,好织梦

   做好一瓶油——建成国家油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牵手中科院,推进赣南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全市茶油出口规模保持在全国前三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做强一园菜——发展规模化种植、现代化流通、品牌化营销,赣州蔬菜产业成为全省标杆,乘坐中欧蔬菜班列进军欧洲市场。 织梦好,好织梦

   阳明湖景区完成更名并挂牌,华侨城、中国文谷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成功签约,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获批全省首个“中国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街区”……如今的赣南大地,文化旅游呈“井喷式”发展,围绕“一核三区”和全域旅游打造的旅游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27.19亿元,同比增长37.88%;共接待旅游总人数7069.96万人次,同比增长24.71%。

dedecms.com

   改革开放、创新向前,盘活资源、扬优成势,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风帆正举,聚合澎湃之力催动赣州经济大船破浪前行。(记者 张惠婷)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