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佛山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 传承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16-11-07 作者:派智库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11月2日,刻画一代粤剧名伶小明星生平故事的曲艺舞台剧《永恒的星光》精彩上演,佛山每年最大规模的传统文化活动——秋色也由此揭开序幕。
copyright dedecms
作为一项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民俗活动,佛山秋色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今年更首次被纳入广东非遗周。
织梦好,好织梦
“首届广东非遗周之所以选择在佛山举办,是因为它在非遗项目数量、非遗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全省各市位居前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杜绍勤说。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2015年初,佛山提出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并印发了《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启了以文化提升城市品质的新征程。
特别是在今年6月,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佛山将推动城市发展由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再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大跨越。 内容来自dedecms
可以预见,在此过程中,佛山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融合程度将越来越高。佛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应如军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创新理念、模式、技术和手段,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 dedecms.com
借普查摸清文物“家底”珍贵文物数量居全省第二
内容来自dedecms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佛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来自织梦
早在2011年,佛山市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公布不可移动文物1378处。其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漫长的时间跨度彰显着这座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 dedecms.com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见证历史的文物、分散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亟须再次“活”起来。
copyright dedecms
2016年10月,佛山市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该工作从2013年启动,历时近四年,投入财政资金200多万元,培训普查成员295人。经过全市文化部门的不懈努力,佛山全面掌握了全市可移动文物“家底”,也为今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基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此次普查结果着实令人惊喜。据悉,目前佛山有可移动文物收藏的国有单位共24家,纳入普查范围的单位共22家。全市藏品总数为30160件(套),实际数量5.4万多件,藏品总数居全省第七位,珍贵文物数量居全省第二位。藏品类别涵盖玉石、陶瓷、书画、雕塑、碑拓、钱币、古籍图书、牙雕等30余种,其中书画、陶瓷、钱币等文物所占比重较大。
“通过普查我们发现,佛山文物类别的综合性强,涵盖了陶瓷、书画、金银铜器等多个品类。而且,这些文物较能彰显佛山乃至广东的地方特色,例如石湾窑、广绣等。”佛山市博物馆馆藏研究部主任黄晓蕙介绍。
市文广新局相关工作人员称,佛山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以文博系统为主。例如市博物馆藏品数量居全市之首,占全市总量的一半多,其中书画藏品丰富,年代涵涉宋至近当代,体系完备,类别齐备,在全省甚至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中亦难得。
copyright dedecms
除市级文物收藏单位外,五区所藏文物也各具特色。
copyright dedecms
该名工作人员介绍,禅城区所藏文物以近现代本地名人书画、文献档案、陶瓷为主,其中石湾窑陶器藏品涵盖由古至今各个时期,系统化特征显著。而南海区地方名家书画、西樵山史前石器标本自成特色。此外,三水区、高明区新石器时期考古遗址分布广泛,出土文物较多,系统明确,价值较高。
dedecms.com
以岭南文化促古村重焕生机8.49亿元打造“一村一品” 内容来自dedecms
镬耳墙、青石板、古朴的青砖墙身、祠堂前暗绿的青苔、吱嘎作响的门扇……众多百年古村“述说”着佛山悠久的历史,延续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 dedecms.com
如果说,对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是延续传统文化的第一步,那么对其进行活化、利用则是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2014年,佛山市文广新局、市住建局与市旅游局联合印发《佛山市特色古村落宜居示范与活化升级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一批融“宜居乡村示范、公共服务完善、环境生态优美、岭南文化传承、乡村休闲旅游”五位一体的特色古村落活化升级示范点的工作目标。
本文来自织梦
作为引领与示范的30个古村落遍布全市五区,其中禅城区4个、南海区10个、顺德区8个、高明区4个、三水区4个。
copyright dedecms
如今,首批13个古村落活化升级验收已于2015年年底完成,共投资3.89亿元。13个村全部达到初见成效,其中,长岐等5个村达到成效显著。第二批17个古村落文化活化升级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至今年年底将完成311个项目。两批古村落活化升级预计投资共8.49亿元。
本文来自织梦
两年的时间,这批古老的村落重新焕发新生。
就在今年国庆长假,众多珠三角游客来到佛山寻觅古村。据统计,光是顺德逢简村便接待游客21.45万人,超过去年同期15万人;而南海西樵松塘村则通过举办第四届松塘翰林文化节,连续3天推出多项特色活动,同样吸引了上万游客前来参与。 尽管古村数量众多,却各具特色。为了充分挖掘佛山古村的文化内涵,根据30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特点及现有优势与待提升空间,市文广新局对各古村落进行了针对性分析,提炼古村落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打造“一村一品”的个性化活化方案。 dedecms.com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提炼文化符号,凸显各村的鲜明个性,实现各村的差异化发展。例如禅城区张槎莲塘村的龙狮文化、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的翰林文化、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的祠堂文化、三水区芦苞长岐古村的长寿文化等。”
本文来自织梦
事实上,古村落活化升级并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仅靠政府之力。如何以政策为支点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成为佛山一直在探索的工作。 copyright dedecms
1日,佛山文化产业招商引智推介会在深圳举行。现场,三水大旗头村与深圳本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未来两年,该公司将分期投入20亿元,用于开发古村的休闲娱乐项目。 织梦好,好织梦
文化遗产助力城市价值提升活用历史文化街区、民俗“两张牌” 内容来自dedecms
夜色斑斓,乐声呢喃,位于佛山市中心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的岭南天地人气高涨,市民和游客的身影拉长映在青砖红墙上,让这个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街区,焕发新时代赋予的生机。 内容来自dedecms
建筑是活着的文化和历史,而分布在佛山各区的一处处历史文化街区则像时光列车一样,让佛山独特的岭南传统文化,保留在这座制造业城市,成为传递城市人文气质、历史文化的最佳名片。 本文来自织梦
事实上,如果要在整个广东找到一个对保护、复兴历史文化街区心具有样本意义的城市,佛山或许是最佳选择。这座城市曾经十多年时间坚持不懈申请成为“较大的市”,以期获得地方立法权。而在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去年12月底,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表决通过的佛山首部地方性法规就是《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如何充分发挥好历史文化街区对传递城市文化的积极作用?在佛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已经融入了整个城市的升级、发展之中。根据去年出台的《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佛山将着力建设11个文化产业园区和6个特色文旅商业街区。
内容来自dedecms
从广佛线祖庙地铁口走向古香古色的佛山祖庙,仅有几分钟路程,这段路每天都迎来众多游人。今年9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7周年的释奠大典仪式中,佛山祖庙孔庙片区景观提升工程竣工,新的祖庙游客服务中心及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馆同期向市民开放。 织梦好,好织梦
数公里外,中国陶谷项目于今年9月正式启动,包括南风古灶片区等8个园区。对于这一承载佛山深厚陶瓷历史的项目,当地将以文化为灵魂、产业为根本,探索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不仅是在主城区,走进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当地正在计划进一步推动芦苞祖庙片区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升级,同时挖掘芦苞的文化积淀,推动粤曲、书院文化、民间手工艺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商业有机交融。
欣欣向荣的历史文化街区,成就了现代生活与市民融入历史文化遗产,各种由市民参与的传统民俗活动,则体现了浓浓的乡情与归属感。 copyright dedecms
“佛山秋色”就是其中的代表。去年,佛山秋色巡游恰逢2015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因此迎来了30个城市的51个表演队伍,演员达2000人,现场多达50万人围观。而今年农历三月三日的“北地诞”巡游,同样吸引了15万观众共同参与。每年正月十五“行通济”活动更吸引来自珠三角各地60万—70万游人参与。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活动,已成为展现佛山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未来,佛山这座制造名城如何释放文化魅力,值得期待。 织梦好,好织梦
■对话 织梦好,好织梦
以创新引领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味”
去年,佛山提出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并开启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如今两年之期已近,佛山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未来又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完善?为此,笔者对佛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应如军进行了专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笔者:去年发布的《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提到要以文化助力城市建设提升。在此方面,佛山取得了哪些成果? copyright dedecms
应如军:2015年初,市政府印发《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
该计划设计了“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助力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以及“塑造传播城市形象”四大文化发展的新路径,作为2015年-2016年文化工作开展的路线图。
其中,“文化助力城市建设提升”就是要利用全市丰富的文化遗产,着力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城市建设中的文化特色。一年多来,共开展了15个项目(子项目57个)包括30个古村落活化升级,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仁寿寺扩建,精武体育会会址、李广海医馆、天后庙、丰宁寺、莲峰书院等文物修缮,康园建设工程,水上关帝庙、琼花会馆复建,逢简水乡景区质量提升等,使佛山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除此之外,岭南天地、听音湖片区等大型项目极大提升了城市人文环境,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有“文化味”了,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市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日益得到加强。 dedecms.com
笔者:接下来,佛山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完善文化遗产保护?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应如军:接下来的工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着力建设更大、更高的平台,使佛山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样板,进一步扩大佛山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copyright dedecms
二是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扩大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渠道。佛山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然而,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存在投入渠道单一的问题。下一阶段,我们将通过培育社会团体、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渠道。
三是以创新来引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前行。在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理念、模式、技术和手段,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与这座城市联系得更紧密,文城相融,文经相促,城市变得更有文化味,保护成果也更接地气、更具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copyright dedecms
四是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目前,全市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客观上也日益显现。佛山应以获得地方立法权为契机,推动文物、非遗立法工作,运用法律手段加强佛山文化遗产保护、规范文化遗产管理,使文化遗产真正成为城市重要的战略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内容来自dedecms
■数说
文物普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佛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于2011年完成,共公布不可移动文物1378处
copyright dedecms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6处 本文来自织梦
佛山各级财政投入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234.1万元
佛山有可移动文物收藏的国有单位共24家
织梦好,好织梦
纳入普查范围的单位共22家
全市藏品总数为30160件(套) copyright dedecms
实际数量5.4万多件 藏品总数居全省第七位 织梦好,好织梦
珍贵文物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非遗保护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佛山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4项,省级项目43项,市级项目79项
dedecms.com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1位,省级传承人47位,市级传承人132位
copyright dedecms
佛山共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
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7个
传承基地6个
copyright dedecms
市级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50个
内容来自dedecms
2016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提高至99万元 织梦好,好织梦
古村落活化
dedecms.com
首批13个古村落活化升级验收已于2015年底完成
13个村全部达到初见成效
其中,长岐等5个村达到成效显著
第二批17个古村落文化活化升级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织梦好,好织梦
至今年底将完成311个项目,预计投资4.6亿元
30个古村落均已组建本土讲解员及文化志愿者队伍
●撰文:王芃琹 赵越 何钰仪 摄影:戴嘉信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