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山东西曹村:就业不出村扶贫车间成为困难户收入主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19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东南网-产经财经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http://222.177.237.213:8000/rwt/ZHONGHONG_JC/http/M3WG63LYPMYGM4UUMWYC6Z5QNF/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81018/08d40ca187a91d32b45702.jpg
织梦好,好织梦 图为藤编家具生产车间(东南网记者 林瑶 摄)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图为假发加工(东南网记者 林瑶 摄) copyright dedecms 东南网10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林瑶)一条条藤蔓,经过村民的手,变成一件件精细的户外家具,更让贫困户挣到了工资……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西曹村的贫困群众在一间间小小的扶贫车间内干出了一片大天地。 内容来自dedecms 10月17日,记者跟随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菏泽行记者团来到西曹村扶贫车间。在西曹村扶贫车间里,均龄70多岁的6位老人一只手里捏着刀子、钳子,另一只手里挽着藤蔓,挤压、穿插,标准的动作重复一天,一个藤编家具就能完工。 织梦好,好织梦 83岁的曹存其便是其中一位,3年来,他的藤编技术不但越发娴熟,口袋也鼓了起来。“刚开始什么也不会,但忙碌了大半辈子,在家里又闲不住。”曹存其对记者说。后来,村里组建了这间扶贫车间,他就跟着车间里的师傅学起了藤编的技术活。“现在我一天能编30个茶几板。”曹存其兴奋地说,“年纪大了,地里的活不能干了,坐在这一天就能挣50块钱,一个月下来挣的钱根本花不完,还可以给孩子买点零食。” dedecms.com 西曹村的支部书记曹海军介绍说,像曹存其这样的工人,在这个车间还有50多人,其中贫困群众21人,每人每月收入600元至1800元左右。 本文来自织梦 为了满足订单量,该车间还与博纳百川公司合作,积极实施“互联网+户外家具”电商模式。“从网上下订单,放在车间加工,不仅扩大了扶贫车间的订单量,我们车间的扶贫效益也更越加显著。”曹海军说。 织梦好,好织梦 除此以外,西曹村还把闲置的旧校舍改造成了发制品扶贫车间,主要从事人发加工,直接安置了45名群众就业,其中贫困群众也有7人,每人每月收入400元至2000元。 copyright dedecms “我们给孩子们建成了现代化的教室后旧教室便空置了。”曹海军对记者说,“把它改成扶贫车间能带动贫困群众就业,还能节约土地。”即想即干,该村立即把这个闲置的学校教室全部改成了人发加工的扶贫车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记者在人发加工车间看到,几名工人手里都抓着一把凌乱的头发,通过在一排钉子上一遍遍地捋,凌乱的头发变得越来越直顺。“这没啥技术含量,一个小时还给8块钱,很容易。”50岁的孟素萍告诉记者。她家有3个孩子,收入一直是孟素萍的压力,以前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可谓是“看天吃饭”。但这三年来,孟素萍只要没事就来到扶贫车间,一个月便能挣上近2000元。“我孩子以前在这个教室上课,现在我在这挣钱,孩子在前边更亮堂的教室上课,感觉特别舒心。”孟素萍笑着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据悉,西曹村两座扶贫车间目前共吸纳98名群众就业,其中贫困群众28名,扶贫车间已成为该村贫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本文来自织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