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破除四大难题
发布时间:2018-01-24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18年,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发展阶段回溯过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无疑是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制度创新之一。这一基本经营制度延续至今并展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带来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和农村发展面貌的巨大变化。然而,由于对集体经济的内涵和功能认识存在一定偏差,我们在“分”的层面已然走得很远,但在“统”的层面却相对滞后,重“分”轻“统”、“统”少“分”多,统分结合的制度潜能尚未充分释放。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人口结构、社会关系正在加快重构,过度强调“分”的生产组织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力和农村发展的要求。加快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补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短腿”,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 织梦好,好织梦
一、重新认识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copyright dedecms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践,过程几经波折却又生动异常,成为中国崛起、转型和复兴这幕历史大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1980年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中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发展“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党的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等多次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只有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让广大农民切实富裕起来,我们国家才能不断从富裕走向富强”。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性的争论和质疑似乎从其产生开始就从未间断过,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不少人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发展集体经济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潮流,集体经济已经“过时了”;有些人存在强制合作化的历史恐慌记忆,担心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会重走老路,“重吃大锅饭”、“重搞政社不分”;也有不少人认为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已经衰亡,发展集体经济已经“无用了”;还有不少人以集体缺乏经营性资产为由,否定集体经济组织的合理性。总体看,目前关于集体经济的诸多争议,关键在于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时代内涵缺乏统一认识。 本文来自织梦
事实上,农村集体经济并非新生事物,但其内涵却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演化。集体所有制思想可追溯至马克思恩格斯,但他们提出的集体所有制等同于全社会所有制。列宁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合作经济概念,并将合作社称为集体经济,但其所倡导的合作社主要在流通领域,与现今农村集体经济概念差别较大。斯大林则认为,社会主义阶段不可能立即建立起单一全社会公有制,农业必须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化生产。建国以后我国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讨论和实践,大体沿用了斯大林的思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实现形式、经营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但仍有不少人将农村集体经济等同于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这事实上是一种误解。共有产权、共同劳动和共同收益的村级集体所有制经济只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态。所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以农民为主体,相关利益方通过联合与合作,形成的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清晰的成员边界、合理的治理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行平等协商、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经济形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产权明晰化为基础、以资产关系为纽带的契约性组织,而不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区型组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是产权基础多样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包括改造后的村级集体所有制经济,也包括基于私有产权形成的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以及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联合的混合型集体经济。二是成员主体开放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经济组织形态,以财产关系为纽带,成员边界清晰,且成员有进退自由。三是资产可交易分割。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退出时可以带走或通过转让处理自己的入股资产。四是经营管理民主化。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遵循市场化原则,经营管理更加民主,生产经营重大决策一般由成员民主决定,成员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和做出的贡献相当。五是外在功能纯粹化。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具有法人地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前提,历史负担和社会负担较轻。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困境和障碍
传统集体经济走向衰败,有内在治理机制的问题,也与外部条件息息相关,这些因素还在影响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织梦好,好织梦
(一)对集体经济认识上存在误区或偏差
农村集体经济并非新生事物,但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的争议和困惑却从没有像当今这样广泛而激烈。究其原因,是我国“三农”发展阶段和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而生产关系调整滞后,二者之间的矛盾在逐步显现,这事实上是一场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重新思考。有些人忽视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变化,将以往出现过的集体组织视之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唯一形式,有“刻舟求剑”之嫌;有些人却在私有经济发展道路上一路狂奔,认为农村集体经济不合时宜,“去集体化”成为时髦主张。正是由于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时代内涵和作用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以外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得不到重视和支持,制约了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本文来自织梦
(二)集体资产股份流转权能不尽完整 织梦好,好织梦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加快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的产权障碍在逐步打破。对改制后形成的新型集体经济而言,关于集体资产股份流转的探索还比较滞后,制约了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改制后的集体经济股份转让仍限定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主要是担心外部经济成分进入后会控制集体经济,这种做法与农村人口流动的大背景和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的要求并不完全相符,有因噎废食之嫌。如果集体资产没有流动性,资产也就没有效益性,流动性不足的资产无法准确定价。如果集体资产股权不能充分流转,集体资产也只能是“死资产”无法盘活,成员所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要激发农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保障集体资产的收益权,必须积极探索资产股权对外开放流转的步骤与方式。
(三)集体经济组织与政府关系尚未真正重构
传统农村集体经济逐步走向衰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村级组织的权责关系没有厘清,造成公共负担过重,缺乏市场竞争力。但从一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实践看,集体经济组织与乡镇政府、村组织的关系并没有完全厘清,新的关系结构并没有形成。一是从一些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地区来看,改制后形成的新型集体经济,经费与村委会并未真正实现分账管理、分账使用,其董事会或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多仍由村干部、乡干部兼任,沿用原有管理乡镇、村级组织方式,缺乏驾驭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政府有效的服务和监管缺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服务和外部有效监管。目前,政府在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方面的服务还比较少,对集体经济发展的监管也还比较薄弱。 内容来自dedecms
(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人才缺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其市场竞争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必须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经验管理人才队伍。目前,由于农村精英人才大量外流、现代人才“下乡”不足,不少地区村两委干部兼代管理集体经济组织,缺乏经营意识和管理才能,缺少长远发展眼光和创业精神。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缺乏驾驭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导致集体资产增值困难,这种问题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都普遍存在。
三、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措施建议 dedecms.com
在新形势、新阶段下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的出路,无法回避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而传统集体经济的衰败,显然也是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从完善外部约束条件和内部运行机制两方面入手,对传统集体经济进行全面改造,创造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本文来自织梦
(一)创设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内容来自dedecms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不尽系统,要将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到支持家庭经营同等重要的高度,建立系统性、常态化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巩固夯实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尽快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认定办法,建立动态调整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制度,并逐步扩大集体资产可交易的对象范围,让“人”和“资产”真正流动起来并实现有效配置;二是加快推动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资格政策落地,加快配套政策调整,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奠定法律基础;三是推动农村“政经分离”,明确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与村两委的权责边界,使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逐步摆脱“沉重的包袱”,实现“轻装上阵”;四是支持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
dedecms.com
(二)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 本文来自织梦
传统集体经济组织的少数人控制和决策,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和组织低效率运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是以资产关系为纽带的契约性组织,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十分必要。但从改革实践看,要实现科学决策,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依然比较困难。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充分调动管理者和成员的积极性,是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这不仅要求完善正式的激励和监督制度,还需要伦理激励、信任、声誉等非正式机制发挥作用。同时,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熟悉市场经济规则、有专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nc-1120171130)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