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2017年第二季度信托业监管与市场动态综述(中)
发布时间:2017-07-04 作者:派智库 来源:金融中国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二)动态新闻
本文来自织梦
摘要:1.信托登记本月展开 20万亿资产有望盘活。2.信托平均年化收益率下降机构看好行业前景。3.地产企业资金“饥渴” 信托募资规模上涨。4.一季度新增信托贷款同比暴涨360% 银行MPA考核或成背后推动因素。5.同比大增七成 2.76万亿元财产管理类信托去哪里。6.信托业今年增速或达10%-20%。7.资产占比仅6%远低于行业均值的十大“实力派”信托公司。8.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募集规模与去年同期持平。9.集合信托市场持续降温。10.证券投资信托一季度规模环比增长6.3%。11.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信托理财规模同比增近88%。12.证券投资信托一季度规模环比增长6.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信托登记本月展开 20万亿资产有望盘活。《经济参考报》4月7日消息,信托产品登记将于4月正式展开,目前相关上线准备已基本就绪。为了确保信托登记如期开展,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登”)此前还组织了一次内部培训。有专家称,20万亿信托资产未来有望得以盘活。信托登记系统的预登记功能已于4月1日上线,目前只对新发行产品进行预登记,主要通过信托公司系统传送,在产品成立之前还要正式登记。伴随配套信托产品预登记实施,《预登记规则》也随之出台,其预登记流程主要包含信托公司、中信登和银监局操作三方。信托登记,即信托登记机构对不同信托项下的产品信息、收益权信息、特定财产、财产权利及其变动情况予以记录并公示的行为,一般分为信托产品登记、信托文件登记、信托财产登记。
点评:推动中信登平台制度设计,要着眼于信托产品标准化和交易流通机制建设的长远目标,加强信托公司与中信登平台紧密互动和协作,形成有机合力。
2.信托平均年化收益率下降机构看好行业前景。和讯网4月8日消息,近期,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时涨时跌,但基本稳定在6.5%左右。根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公布的数据,3月27日至4月2日,集合信托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6.52%,环比下跌0.39%;最高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6.62%,而这一数据在上上周则为7.09%。最低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6.43%,环比下跌0.31%。在产品流动性方面,上周固定收益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1.43年,信托产品的流动性明显增强。除开放型产品外,在本周公布期限的63款固定收益类产品中,2年及以上中长期产品共12款,而1.5年及以下的产品51款,产品期限主要集中在短期,流动性较强。
点评:随着房地产、工商企业等高收益信托收益的向下,集合信托有“脱实向虚”的倾向,收益仍有下行空间。加之调整期中风险隐现,短期内信托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下滑。不过,未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回落,以及信托转型的推进,信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逐渐回升。
copyright dedecms
3.地产企业资金“饥渴” 信托募资规模上涨。中国证券网4月19日消息,来自用益信托的最新统计显示,4月10日至4月16日这一周,集合信托市场的成立情况有所回暖,成立规模突破百亿元,成立数量也达到近百款。截至上周末,2017年4月共成立产品201款,募集资金232.9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房企融资渠道的收紧,信托融资再度受到地产企业的青睐,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募集规模也再度上涨。统计显示,上周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中,金融领域融资规模仍居首位,共成立48款产品,募集资金达64.25亿元;而上周房地产领域的融资规模也有明显上涨,达到了18.29亿元,占比排名第三位。
点评:在融资渠道相继受阻后,房地产信托业务主要是房企购地融资、房地产贷款信托合规性等方面受到了窗口指导,这有利于房企融资需求回归信托领域。不过,房地产信托的风险仍值得警惕。
4.一季度新增信托贷款同比暴涨360% 银行MPA考核或成背后推动因素。《证券日报》4月21日消息,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7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新增信托贷款增加7349亿元,同比多增5756亿元,增幅高达361.33%。业内人士称,由于银行MPA考核在即,在信贷受限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强烈的融资需求可能转向信托贷款。而由于今年的MPA考核中,表外理财将被纳入广义信贷进行测算。银监会更是政策连发,要求专项治理“监管套利、杠杆套利、空转套利”等诸多脱离本源的套利行为,压缩同业套利链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监管趋严、考核在即的情况下,银行腾挪表内外资产更为困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免流入非标融资。除上述原因外,由于目前融资需求上升,债券融资难度增大,导致信托融资需求增大,推动了新增信托贷款回升。
5.同比大增七成 2.76万亿元财产管理类信托去哪里。《证券日报》5月12日消息,自2012年以来,财产管理类信托发展长期呈现“不温不火”的状态。而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财产管理类信托规模开始大幅增加。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财产管理类信托占比为10.43%,首次超过10%。截至2016年年末,财产管理类信托总额为2.76万亿元,同比增长71.63%;在全部信托资产中占比为13.65%,较上年增长了4.79个百分点。2016年,多家信托公司发力财产管理类信托业务,实现大幅增长。
点评:随着我国家族财富的不断积累,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日益上涨,以家族信托为代表的财产管理类信托也势必不断扩大。目前,财产管理类信托的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托公司从产品驱动型向客户需求型转变的趋势。财产信托不仅能够实现满足委托人多种金融需求,更有利于盘活沉淀财产、提高财产使用效能和效益,从而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不过,目前全面发展财产信托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主要是信托登记制度及税收政策的障碍。如未来在信托登记、税收制度等政策层面能够改进完善,预计财产信托发展空间还会进一步加大。
内容来自dedecms
6.信托业今年增速或达10%-20%。《大众证券报》5月20日消息,截至2016年末,信托行业已正式迈入“20万亿”时代,这一资产规模,在资管主体中位列第二,且与前一年相比增幅高达24.01%。不过,2017年,在去通道与降杠杆的监管趋势下,严监管的效应已开始在信托业慢慢显现。数据显示,4月份集合信托融资规模降幅超过三成。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0.22万亿,同比增长24.01%。从季度环比增速看,也呈现回暖趋势。经营业绩上,全行业全年实现净利润772亿元,同比增长2.83%,信托报酬率加速上升至0.73%。此外,截至四季度末的不良率为0.58%。进入2017年,针对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的各项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也对作为银行重要通道方的信托机构形成了间接抑制,这种抑制效应从今年4月份开始有所显现。不过,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上周集合信托成立市场虽环比继续回落(成立规模环比持续下跌36.13%),但发行市场已逆转前一周下滑趋势。数据显示,上周集合信托发行规模环比增长36.05%。
本文来自织梦
点评:2016年信托行业业绩高增的原因主要在于通道业务回流叠加主动管理增效。展望2017年信托行业,随着证监会近期态度表明IPO提速、再融资收紧已成大方向,资金需求预计将部分转向信托等渠道。随着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上升,信托作为主流理财工具之一亦有较大上升空间。
7.资产占比仅6%远低于行业均值的十大“实力派”信托公司。《证券日报》5月19日消息,信托业协会行业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末信托资产投向工商企业的占比为24.82%,金融机构占比20.71%,证券市场占比16.21%,基础产业占比15.64%,其他占比14.44%,房地产占比8.19%。证券市场为资金信托的第三大配置领域,仅次于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尽管这一数据反映了行业整体情况,但是具体到行业前十位的公司,则并非如此,其在证券市场中的差异最为明显:前十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规模比重约为6%,而行业平均值约为16%。
8.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募集规模与去年同期持平。《证券日报》5月26日消息,用益信托在线数据统计,截止到5月25日,今年信托公司已成立房地产类信托计划285款,共募集约676.76亿元,预期年平均收益率约为6.84%。去年同期共成立房地产信托产品281款,成立规模约为650.86亿元,预期年平均收益率为7.87%。与去年同期相比,成立数量与规模变化不大,不过预期平均收益率降低了1.03个百分点。而从发行的角度看,今年以来,共发行349款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规模约1077.92亿元,预期收益率为6.85%,而去年同期发行了332款房地产信托产品,今年同比减少5.12%。去年发行规模约为842.93亿元,今年同比增加27.88%。去年预期收益率为9.67%,今年同比减少1.78个百分点。
织梦好,好织梦
点评:近期新的监管要求使信托业通道业务承压,这或将对未来信托业的增长形成一定制约,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增长会有所受限。
9.集合信托市场持续降温。《上海金融报》6月20日消息,上周,国内集合信托成立市场呈现此消彼长走势,成立数量下降明显,但成立规模环比有所上涨。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传统业务资产端获取难度依然较高,资产端和资金端两端承压,使信托业务面临更艰巨挑战。两端承压是主因统计显示,上周集合信托成立规模环比增长32.77%,成立数量却比前一周减少23款。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一反差局面,主要缘于市场行情不明朗。与此同时,上周发行市场也呈回落趋势,虽然发行数量环比增加两款,发行规模却环比下跌31.89%。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市场行情波动幅度较大,这也与各金融机构年中考核关口将至,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收紧有一定关系。
点评:在行业大环境逆转背景下,一方面资金成本上涨过快,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远未回升,两端承压,使信托公司融资难度明显上升。大环境处于弱周期,政信信托、工商企业项目下降较多,而房地产信托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可能与此前房地产发债、基金融资渠道受限有关。但目前监管趋严,此后可能有所回落。
10.证券投资信托一季度规模环比增长6.3%。《证券日报》6月25日消息,日前,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又称明晟公司)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ACWI全球指数。这对于以A股市场为重要投资标的的证券投资信托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利好消息。从信托业协会新近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数据来看,一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较上季度小幅上升,占比略有下降。2017年一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87万亿元,占比15.39%;而去年四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70万亿元,占比17.63%,今年一季度环比增长6.3%。
11.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信托理财规模同比增近88%。《证券日报》6月30日消息,“你不理财,财就不理你”,坐拥大量现金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善于通过够购买理财产品实现资产增值。数据显示,截至昨日,上半年沪深两市共有742家上市公司购买4663款理财产品,合计金额高达4420.55亿元。而在上市公司购买的大量理财产品中,信托虽然绝对值及占比不高,但增长趋势明显。截至昨日,共有21家上市公司购买了50款信托产品,合计金额达42.0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2.39亿元相比,增长幅度达87.76%。
12.证券投资信托一季度规模环比增长6.3%。《证券日报》6月23日消息,日前,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又称明晟公司)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ACWI全球指数。这对于以A股市场为重要投资标的的证券投资信托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利好消息。从信托业协会新近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数据来看,一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较上季度小幅上升,占比略有下降。2017年一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87万亿元,占比15.39%;而去年四季度,证券投资信托规模为2.70万亿元,占比17.63%,今年一季度环比增长6.3%。而在证券投资信托2.87万亿的总规模中,投向债市、股市、基金的规模分别为1.90万亿元、7432.33亿元、2345.89亿元,投向股市的规模占证券投资信托规模的比例仅为25%左右,资金规模有限。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债券市场趋于萎靡而股票市场中长期看好,可预期证券投资信托投向股市规模会有所上升。
点评:相比其它证券投资工具,证券投资信托的优势在于投资范围广,可拓展投资有效边界进行跨市场配置。另外,相比其它资管产品,信托具有制度优势,无论是进行财富管理还是资产管理均具有比较优势。不过,目前证券投资信托亦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单个信托计划份额限制,集合类证券投资信托规模较难做大;二是跨市场配置依赖金融衍生工具运用以对冲相关风险,但当前衍生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供给不足,波动较大的权益类证券投资信托市场推广难度大。
(三)产品态势
摘要:1.国内首单股权慈善信托设立。2.信托型ABN有望成创新突破点 公开发行募集难题普遍存在。3.16家信托公司推出52只新三板信托。4.房地产信托发行锐减明股实债融资受监管。5.事务管理类信托新增规模将减少。6.信托公司谋变 家族信托受宠。7.房企融资渠道层层收紧 高成本信托“一枝独秀”。8.绿色信托发展有待政策引导。
1.国内首单股权慈善信托设立。《中国证券报》4月28日消息,近日,由国投泰康信托担任受托人的“国投泰康信托2017年真爱梦想2号教育慈善信托”在北京市民政局完成备案,标志着国内首单以股权财产设立的慈善信托正式成立。此单股权慈善信托由单一委托人设立,交付股权的公允价值为48万元,慈善信托财产及收益用于支持全国素养教育研究与推广项目。此单股权慈善信托由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担任慈善项目执行人,北京市中盛律师事务所担任信托监察人,渤海银行担任资金保管人。
点评:股权慈善信托的设立,对于扩大慈善信托财产范围、满足社会各界多样化的慈善需求,具有重要的创新和探索意义。与货币型慈善信托相比,股权慈善信托更能发挥信托制度持久的优势,推动慈善活动从传统消耗型模式向自生型路径转变,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国内首单股权慈善信托的推出,是我国以非货币财产设立慈善信托的一大突破,不仅为慈善事业引入多样化的财产来源,也为社会公众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了全新方式。
2.信托型ABN有望成创新突破点公开发行募集难题普遍存在。《证券日报》4月28日消息,2016年12月份,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式发布施行《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ABN)指引(修订稿)》。据Wind数据显示,自该指引实施以来,已有6单ABN产品成功发行。在交易商协会主办的中国资产证券化圆桌会议上,中信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中信信托在当日启动发行了一只信托型ABN产品——中信海直信托资产支持票据。此外,交易商协会还批准了华润医药、嘉事堂药业等公司发行ABN产品。
点评:在交易结构中引入SPV(特殊目的机构),能够更好地践行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和“真实出售”的核心理念。这对ABN市场发展可能产生重大利好,2017年ABN产品的发行量较2016年有望实现大幅提升。不过,从目前几单ABN的发行情况来看,由于预期收益较低,ABN产品在公开市场的发行中并不一定顺利,目前确实存在有提前设计好的产品发行遇冷的情况,只能回炉再造。
3.16家信托公司推出52只新三板信托。《证券日报》5月26日消息,2015年初,多家信托公司借势杀入新三板市场,首当其冲的是中建投信托,其发行的“中建投·新三板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号”被称为业内首单专项投资新三板项目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此后,中建投信托连续推出多款新三板集合信托产品。Wind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共有16家信托公司推出52款新三板信托产品,其投资范围集中于新三板市场的各类产品,包括新三板已挂牌企业发行的存量股票、定向增发、并购、优先股、可转债,新三板拟挂牌企业股权等。目前,尚有44只信托产品仍处于存续状态,8只产品已终止。
点评:事实上,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长期存在,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远超越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量,但二级市场成交数额却寥寥无几。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股权集中度比较高,导致可流通部分不足;另一方面,市场合格投资者的数量较少、结构单一,这也导致市场风险偏好系统、交易需求不足。
4.房地产信托发行锐减明股实债融资受监管。《广州日报》6月11日消息,在去杠杆和楼市调控的双重背景下,今年前5个月房地产信托发行规模和数量明显下滑。很多以前可以发行的产品现在都无法备案,最近几个月已很少发行房地产项目产品。业内认为,下半年房地产信托市场行情或将持续下跌。据Wind数据统计,从今年前5个月的发行情况与去年最后5个月(2016年8-12月)的发行情况对比看,数量上,今年前5个月共发行103只,相比去年最后5个月新发185只,少发了82只;规模上,今年前5个月共发行198亿元,较去年后5个月发行的525亿元,少发了327亿元。新发房地产信托项目在新发信托产品中的占比也明显下滑。不过,用益信托在线数据显示,5月份集合信托超1/4的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领域。目前监管收紧的重点领域,为房地产企业拿地提供融资的信托产品,一直以来就是信托的“禁地”。明股实债是用于逃避限制的最主要手段。
点评:5月份房地产信托的升温具有一定的客观因素,鉴于银监会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楼市调控或再度升级,房地产信托市场火热的行情或将难以为继,将持续下滑,应该不如前几个月的行情。
5.事务管理类信托新增规模将减少。《经济日报》6月21日消息,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同比增长7.04%,占比为20.07%;投资类信托规模同比增长10.34%,占比为27.67%;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同比增长65.18%,占比为52.26%。信托功能持续优化,转型成效凸显。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发展与企业的贷款需求相关,并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导致融资类信托业务的不稳定性。随着金融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和信托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探索,预计未来投资类信托的占比和增速会进一步提升。
本文来自织梦
点评:虽然事务管理类信托增长明显,但其未来增速将会放缓。由于券商和基金资管通道功能受到限制,通道业务回流信托业,这种状况持续到今年一季度,同时通道类业务多被归口至事务管理类信托,使得事务管理类信托持续快速增长。随着4月份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对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规避监管政策,投资于信托非标资产等行为予以限制,对资金来源于银行的事务管理类信托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预计事务管理类信托从今年二季度起新增规模将会减少。
6.信托公司谋变 家族信托受宠。金融界网6月13日消息,在大资管竞争等多重因素下,信托公司转型创新意愿明显增强。除了资产证券化、PPP等,不少信托公司也将目光锁定在家族信托业务上。2017年6月初,华润信托与主要机构渠道的家族信托业务合作正式开启。当时,华润信托与兴业银行签署了家族信托业务战略合作协议。华润信托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兴业银行将携手华润信托在产品代销、全权委托等领域进行全面深入合作。就在此次签署合作之前,华润信托首单家族信托业务在今年5月下旬成功落地。此外,华润信托并非首个介入家族信托业务的信托公司。作为信托业的领头羊,平安信托曾发行了内地第一只家族信托产品。而截至去年末,相关机构发布数据称,境内已有21家信托机构和14家商业银行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
7.房企融资渠道层层收紧 高成本信托“一枝独秀”。《上海证券报》6月15日消息,融资渠道的收紧令房企通过信托募资金额在5月呈现爆发性增长。有机构监测数据显示,108家重点房企5月新增融资额较去年同期猛降45.3%。从融资结构来看,房企最为依赖的银行贷款和票据、债券发行,作为成本相对较低的两大主要融资渠道,均呈现明显收缩;而信托融资异军突起,尤其是此前通过并购等方式快速扩张的一些房企频频发行信托产品。
点评:房企发行信托产品的暴增与监管层针对房企融资渠道的不断收紧有关。房企的资金需求较大,目前银行贷款、再融资、海外融资等成本相对较低的融资渠道均受一定阻滞,导致房企将信托、资管等高成本融资渠道视作“救命稻草”。
8.绿色信托发展有待政策引导。《经济日报》6月13日消息,绿色信托作为新事物,在我国已经有了生动实践。2016年,平安信托通过设立新能源并购贷款基金,帮助东旭集团控股子公司东旭蓝天收购新能源电站,并参与其定向增发,以直接融资的方式,为企业转型提供进一步的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做大资产规模;中信信托设立30亿元规模的中信民惠52号·嘉禾科技贷款信托计划,用于支持如皋市新能源汽车项目。近年来,信托业不断探索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新模式、新业务。数据显示,2015年信托业开展绿色环保信托项目346个,累计提供资金1231.7亿元。
点评:对信托业而言,发展绿色信托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信托金融服务将资金导向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促进绿色产业与金融机构自身的协调发展。对信托公司而言,发展绿色信托有利于培育专业能力,创新业务模式,扩大业务领域。但是,当前发展绿色信托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目前国内对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服务已有较为成熟的理念和实践做法,然而绿色信托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理论体系还不成熟。同时,信托公司绿色信托业务模式也不明确,仍需要深入探索和加强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