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统计公报 > 2009年南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南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9-13 作者:派智库 来源:南城县统计局 浏览:【字体:

    2009年是南城县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和“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做大总量,赶超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并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了南城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28条措施,相继出台了税费减免、促进就业、贷款融资等一批配套措施,有效地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态势,投资增长不断加快,消费需求持续较旺,全县经济社会呈现逆势上扬、赶超进位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保持较快速发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4209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9542万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0357万元,同比增长2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2193万元,同比增长9.5%。降级结构逐步趋步趋于合理,三大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0.7:44.3:35.0调整为20.3:45.3:34.4。人均生产总值为13829元,比上年增加1936元,增长16.3%。

dedecms.com

 
  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得到改善。2009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3257人,完成城镇职业培训3662人,其中创业培训43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109人。
 
  二、农业
 
  农业种植业生产形势良好。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为5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6.38万吨,同比增长3.3%,连续六年增产;蔬菜播种面积9.1万亩,蔬菜总产量14.23万吨,增长7.2%。
 
  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24公顷,比上年增长35.0%。林业生态工程顺利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4100万元,完成建设任务9.32万亩,获得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称号。全年肉类总产量2.25万吨,增长4.7%。生猪出栏24.6万头,增长2.7%。年末生猪存栏15.8万头,增长2.2%。全年水产品产量2.6万吨,增长2.1%。
 
  农业产业不断壮大。2009年,全县新增南丰蜜桔2.5万亩、达18.1万亩,新增麻姑仙枣2000亩、达1万亩,新增水产养殖8500亩、达10.5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占全市1/5强,总数达2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1个,总数达109个。 内容来自dedecms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9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5.9万千瓦,增长15.1%,其中:农业排灌机械总动力4.65万千瓦,增长14.9%;农用运输车1449辆,增长21.0%;农村用电量达6360万千瓦时,下降3.0%。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徐坊、贯前、石溪等7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稳步推进,获得全省“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完成农村公路建设84公里,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率居全市前列;总投资1.2亿元的11座渡改桥项目已有3座竣工,其余8座已全面开工建设。扶贫和移民开发成效明显,14个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扎实开展。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完成了5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清六改”任务,改水、改厕、改路率达100%。“三绿化一处理”和“穿衣戴帽”工作有序开展,共植树7.23万株,对338个村点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完成了9个自然村的“穿衣戴帽”工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逐步增大。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增长22.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9家,新增12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3亿元、增长22.3%。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服装鞋帽、医药化工、建筑建材五大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县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6亿元,同比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实现利润总额1.5亿元,增长10.7%;实现税金1.1亿元,增长3.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5.6%。
 
  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86亿元,新增落户企业34个、企业总数达98个,实现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同比增长53.4%,主营业务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47.7%;上交税金9673万元、同比增长110%。

本文来自织梦


 
  建筑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同比增长15.3%。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亿元,增长1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3523万元,增长60.8%。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4189万元,增长53.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6289万元,增长46.3%;更新改造投资52430万元,增长26.3%;房地产投资33700万元,增长2.6%。
 
  发展后劲在项目带动中显著增强。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竞赛”和“项目建设百日大决战”活动,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入运营,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一是项目引进成效明显。全县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74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8个,引进南方水泥、同昌实业、锦丰方便面、阿颖淮山和赣亮医药等亿元以上项目9个。尤其是江西南城南方水泥年产2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是南城县有史以来引进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被省、市列为重点项目。二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县“项目建设百日大决战”共安排项目40个,其中16个重点工业项目已有5个提前完成,同昌实业和麻姑实业二期已正式投产,200万吨旋窑水泥、阿颖淮山等项目进展顺利;24个重点城建项目总投资4.67亿元,已完成投资3.96亿元,其中9个项目已交付使用,10个项目已基本竣工,5个正在建设中。三是项目争取成果丰硕。共争取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项目469个,获得中央、省、市项目资金4.46亿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城市化建设不断提高。南城县坚持“班子研究、专家设计、群众参与、人大监督、部门实施”的工作思路,以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先进工作城市为契机,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41.5%。一是城市建设有力推进。全年共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4个,其中麻港河景观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昌大桥、城南宾馆、图书馆、博物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干部周转房、南城二中、职业中专、行政中心、会展中心、迎宾大道、胜利西路等19个项目已竣工或完成主体工程。二是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创建活动,着力实施城市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城市脏、乱、差、堵现象得到有效遏止,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全年新增公园绿地面积37.68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4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82.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8%。三是城市经营水平不断提升。采取BT、BOT等资本运作方式,筹集城建资金2.03亿元。土地市场进一步规范,经营效益更加明显。全年共出让商业用地10宗,面积144.36亩,出让价款1.32亿元,超出起始价4120万元,平均地价居全市各县(区)前列。四是小城镇建设稳妥推进。高标准搞好规划,因地制宜,打造亮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万坊、株良等集镇建设特色鲜明,功能不断完善。
copyright dedecms

 
  五、文化、教育、卫生、科技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县新建图书馆、博物馆已投入使用,新建了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9家农家书屋,群众性文体活动日益活跃。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县义务教育进一步得到加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达541人,并有2名考生录取到清华大学;南城一中被评为“首届全省十大人民满意学校”。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卫生保障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有效防治甲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光明?微笑”工程进展顺利,对全县适宜手术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全部实施了手术,实现了动态清零。全县共有医疗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797人,医疗机构床位545张。
dedecms.com

 
  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全县积极引进、开发各种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成功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项,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45.6%。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全年新增货运汽车620余辆,新增吨位9420吨,全县货运汽车保有量达2460余辆,总运力达2.02万吨。引进河运船舶27艘,总运力达2.3万吨,引进海运船舶6艘,总运力达3.1万吨;新发展物流运输企业60余家,总数达190余家;上交税收9110万元,同比增长11.1%,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邮电事业持续平稳发展。全县邮政业务总量2117万元,比上年增长22.0%;电信业务总量2575万元,比上年增长0.6%;移动业务总量7800万元,增长8.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0万余户,计算机网络用户10769户。
 
  七、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国内贸易异常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708万元,同比增长19.1%,从城乡消费品市场来看,县城市场相对活跃,县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943万元,增长20.9%,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65万元,增长19.0%。从分行业来看:零售业实现142020万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实现16957万元,增长24.7%。 copyright dedecms
 
  开放型经济取得新成果。全县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74个,实际进资11.26亿元。实际引进境外资金14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4%,外贸出口创汇达5955万美元,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
 
  八、财政、金融
 
  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43亿元,增长35.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7亿元,增长42.5%。人均财政收入1385元,增加351元。
 
  金融形势趋于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56亿元,增长24.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73亿元,增长42.0%;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109.9亿元,增长7.3%,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08.0亿元,增长7.9%,收支扎抵,表现为货币回笼1.88亿元。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趋于平稳。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全县年末人口应为32.0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75‰,死亡率为5.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2‰。

织梦好,好织梦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728元,比上年增长21.5%;农民人均纯收入5562元,比上年增长7.5%;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养老、医疗和工伤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县参加失业保险16100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28870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6007人,其中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8012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了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补差水平达65.43元,城市低保补差水平达155元。教育、就医和住房政策惠及百姓。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1.79万人;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1225户,新增廉租住房340套、经济适用住房13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