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天津市津南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1-13 作者:派智库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统计局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区上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的发展机遇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区经济保持健康快速运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dedecms.com
一、经济总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初步核算,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4%,超额完成计划6.4个百分点。
copyright dedecms
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2006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0.9%,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2.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4.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61.7%,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5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第二产业对我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35.5%。
copyright dedecms
财政收入稳步提高。实现三级财政收入25.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完成计划的104.2%;实现区级财政收入8.2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完成计划的106.5%。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二、农 业
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种植业产值2.2亿元,比上年下降5.5%;畜牧业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6.6%;渔业产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种植结构日趋合理,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2.3万亩,粮食总产量2.0万吨,比上年下降14.5%;开发种植棉花6.4万亩,总产达4310吨,比上年增长4.5%;全区蔬菜播种面积5.3万亩,产量达12.4万吨,比上年下降1.6%;实有果园面积2.2万亩,果品产量3814.3吨,比上年增长2.0%。肉类总产量达17430吨,比上年增长9.0%,蛋类产量3485吨,比上年增长16.0%,奶品产量3497吨,比上年增长0.5%。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5.9万亩,比上年增加1.9万亩,产量2.0万吨,比上年增长42.8%;连年引进新品种,南美白对虾成为虾类的主养品种,发展到2万多亩,产量连年攀升,销售额突破1亿元;蟹类养殖面积达0.3万亩。
养殖小区和无公害基地建设创新发展。 “四区一带”格局基本形成,养殖小区建设和无公害基地建设成为我区养殖业亮点。畜牧养殖业除传统养殖品种外,PIC猫、郎德鹅、银狐等特色动物养殖也有长足的发展,畜牧养殖小区建设起点越来越高。到2006年底,全区建成养殖小区77个,占地面积1.2万亩,无公害建设进展顺利,畜牧业无公害产品认定40个,无公害产地认证达90%以上;水产业建成5个无公害水产养殖镇,建成无公害基地23个,面积4.2万亩;全区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面积1.6万亩,拥有头道沟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北义农业科技无公害示范园区两个市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织梦好,好织梦
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2006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6.9万千瓦,农田机耕面积1.2万亩,农田机播面积1.1万亩,机电灌溉面积1.5万亩,机械加工农副产品2.7万吨,农机运输量1417.6万吨公里,各类配套农机具1222台,实现机具配比1:1.25,全区主要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 copyright dedecms
三、工业和建筑业 内容来自dedecms
限上工业企业发展壮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区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成为我区主要税源,2006年,达到515家,其中:乡镇工业企业342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173家。限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25.1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总产值达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限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44.0%,其中乡镇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1亿元,比上年增长29.6%;限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27.9亿元,比上年增长61.5%,其中:乡镇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完成20.3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2%。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现代冶金、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和精细化工等支柱行业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现代冶金业,通过投资和技改,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电子信息业由于新建企业迅速成长,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copyright dedecms
规模以上建筑业企业再上新水平。2006年,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81家。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完成增加值6.6亿元,与上年持平,实现利润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完成税金总额1.3亿元,施工面积273.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3.8万平方米。全区资质等级二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5家,富凯建设集团、南华建筑工程公司、津南建设开发公司、青龙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小站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成为我区重要的建筑业企业纳税大户。
本文来自织梦
四、第三产业 dedecms.com
第三产业持续、协调发展。2006年,服务业载体功能不断提升,对传统行业进行嫁接改造,完成何庄子市场三期改造工程建设,隆海葛沽综合市场、咸水沽耀华市场年成交额超亿元。以房地产、旅游、中介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房地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家居装饰、家政服务、物业管理行业的繁荣。社区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在社区及村庄内的超市、连锁店、便利店已发展到58家,极大方便和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dedecms.com
商贸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我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8.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9.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0.3%。在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个体零售额39.4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2.4%。
dedecms.com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不断发展。2006年,全区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158.8万元,税金360.0万元,主营业务利润达164.1万元。目前,我区营业性货运企业已经达到361家,营运性货运车辆达到3340部、11557个吨位,总体运力水平基本保持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公路客运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局面,区县客运线路达到14条,省级线路2条,客运营运车辆发展到55部,旅游包车发展到9部。联运行业的发展初具规模。电信、邮政业务稳步发展,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4万户,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880.8万元,发送函件68.5万件,特快专递9.9万件。
房地产开发日益成熟。我区房地产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有效启动了房地产市场,改善了群众住房条件和镇区面貌,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情况良好。2006年,施工面积91.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2.9万平方米,销售额108660万元。海天馨苑、惠苑花园、米兰阳光花园等一批住宅小区成为居住示范区,景明花园二期、左岸未来城、领世郡、博雅花园等一批中高档住宅项目在建。小站示范小城镇建设进展良好,建成了幸福公寓,完成了西花园小区主体工程。完成平改拆迁5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住宅楼121万平方米。 本文来自织梦
新型业态发展壮大。以房地产、旅游、中介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房地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家居装饰、家政服务、物业管理行业的繁荣。观光旅游、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型业态也取得了新的发展。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到目前,已评定国家A级景点3个,旅游配套设施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并探索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发展模式。列入市政府重点项目的小站练兵园旅游景点工程已着手启动,天嘉湖生态宾馆和文武生态宾馆也正在建设当中。
五、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
外引内联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新批外资企业80家。实际利用外资额1450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全区外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96.6亿元,比上年增长39 .0%。实现税收4.4亿元,出口创汇额63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4%,其中三资企业创汇57300万美元,自营出口企业出口创汇6500万美元。
copyright dedecms
全区共吸引内资项目144个,吸引外地在区投资协议额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97.5%,到位额62.4亿元,比上年增长61.0%。到位额千万元以上项目70项,占引进项目数的48.6%,累计投资58.7亿元,比上年增长71.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项,占引进项目数的9.7%,累计投资45.2亿元,比上年增长98.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六个五”工程建设再创佳绩。2006年,完成“六个五”项目149项,其中投资1000—3000万元的项目53个,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9个。在149个“六个五”项目中,已投产项目97个,在建项目52个,已投入资金22.8亿元,创造收入10.2亿元,增加利税4.9亿元,解决就业岗位10985个。
内容来自dedecms
六 、园区经济
开发区招商步伐进一步加快。2006年,津南经济开发区引进项目33个,到2006年底,进驻企业18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9亿元,销售收入36亿元,实现税收2.1亿元,安置就业人员2.4万人,2006年新安置就业人员4100人,合同利用外资额4050.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4384.6万美元。天津微电子(津南)工业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初步具备招商条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步入快车道。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其核心区已经全部实现“七通一平”,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到2006年底,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共引进企业43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2006年园区经济总收入达6.3亿元,年净利润总额2006万元,实交税金852.8万元,带动农户8000户。协议投资额达20亿元,实际到位额10亿元,聚集了100多名专家教授共承担了部市级科技项目42项。与一批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加强了园区对外的经济合作,建立了专业的农业门户网站——欣农网,使广大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及时得到最权威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充分感受到了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带动农业生产面积达5万亩以上,加强了园区的带动作用和辐射能力。
工业园区和镇区工业载体建设快速发展。2006年,3个镇级工业园区和11个工业载体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1亿元,新建标准厂房18.7万平方米,新增“五通一平”面积2293亩,共引进企业128家,引进资金35.0亿元,新增就业人数10246人,其中本地就业人数7504人。园区内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4.3%,上缴税金11.0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到2006年底,工业园区和镇区工业载体累计开发土地2.7万亩,基础设施投入22.8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12.7万平方米,进驻企业748家,共引进资金112.4亿元。 内容来自dedecms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建设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高。2006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共有投资项目304个。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7亿元,比上年下降13.3%,占全部投资的1.8%;第二产业投资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全部投资的78.1%;第三产业投资7.6亿元,比上年增长50.4%,占全部投资的20.1%。全区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占全区投资完成额的39.7%;三资企业完成投资7.2亿元,占全区投资完成额19.0%;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占全区投资完成额29.4%;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完成3.0亿元,占全区投资额7.9%;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5亿元,占全区投资额的4.0%。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天津荣程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小站练兵园、小站镇小城镇建设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城镇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完成了葛万公路拓宽工程,津滨大道、外环线辅道、南环路大修等路网建设的前期论证、协调工作。完成了16.4公里的月牙河清淤护砌工程,彻底解决该河排沥能力下降、水源污染等问题。完成红旗路拓宽及红旗路二期工程拆迁工作,完成了天然气、自来水及通讯电力设施改造工程,新安装路灯38盏,新增交通信号灯8处并改造8处。全区拥有变电站16座,其中,110KV的8座,35KV的8座,电力用户16.1万户,其中居民14.8万户;用电量达209782.9万千瓦时,其中,居民用电量为14421.6 万千瓦时。完成韩城桥休闲园、紫江路、建国大街、月牙河畔等多处绿化建设。积极推进供热安装并网工作,新增住宅供热面积8万平方米,全区供热能力753.1兆瓦,供热面积507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5664户。
八、个体私营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对我区经济发挥更大作用。2006年,全区私营企业3977家,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私营企业集团7家,注册资金100—500万元的企业1091户,比上年增长22.7%;注册资金500—1000万元的企业399户,比上年增长35.7%;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0户,比上年增长51.5%;个体工商户8658户,比上年增长4.8%。全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6.2万人,注册资金73.7亿元,其中新增注册资金19.1亿元。完成增加值已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所占比重连年增长。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总额为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到全区税收总额42%。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织梦好,好织梦
九、科技进步 dedecms.com
新品种研究及引进成为农业科技的亮点。2006年,我区加大了新品种引进和研发力度,农业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幅提高。我区加强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转基因棉花、辣椒、绿优谷、锯缘青蟹、彩梨等新品种,加速了农业生产品种的更新。津南实芹一号、津南冬芹一号、津南夏芹、双港西芹的推广、试验、示范,覆盖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推广面积达到了205万亩。 本文来自织梦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了企业的科研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7个项目被列入市创新资金计划,在申报数量和申报成功率上均处于郊县首位,目前有7个项目正在推荐申报国家创新基金。宝成集团和甘泉集团两家企业通过市级高级技术企业认定,津南区环保产业孵化器列入市级科技发展计划,现正在建设中,全区科技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本文来自织梦
十、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教育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06年,全区教育事业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为契机,加快两支队伍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有效促进了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办学差距逐步缩小,教育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全区共有全日制学校62所,学校在校生人数4.3万人,教职工人数3897人。全区参加成人教育人数4.1万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完成率99.9%。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果。2006年,津南区卫生防病站获得“实验室国家认可”,共取得六大类95项认可检测项目。我区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全区5种计划免疫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8%以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覆盖率达87.4%,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89.2%。农民参合率、人均报销比例和收益率逐年递增,分别达到81.9%、26.5%和3.2%。2006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5个,其中医院3家,卫生院8家,妇幼保健院1家,结核病防治所1家,卫生防病站1家,卫生学校1所,实有病床床位553张。
本文来自织梦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总投资4000余万元,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津南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其规模、设备、功能为区县一流水平。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5个镇级文化站扩建项目得到落实。全区文化建筑面积平均达到400平方米,80多个村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共有26个居委会全部建立了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场所。已建成的镇村级文化广场有:咸水沽镇各1万平方米以上的“津沽休闲园”和“灯光喷泉广场”、小站镇1万平方米以上的“福馨广场”、小站镇迎新村15000平方米的“迎新广场”和北闸口镇2万平方米以上的“文体休闲广场”。我区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社区文化先进区。我区注重寻求文化活动内容及方式的不断创新,努力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质量。我区的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广泛,场地设施配件也落实到位,健身环境得到改善。群体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多项运动会,做到月月有赛事,活动有高潮。专业体育训练出现一批优秀运动员崭露头角,向市运动队输送的运动员在多项国际和国内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织梦好,好织梦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形势稳定。我区在8个镇9个村开展以协会负责计划生育工作试点,评估验收达标,全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达90%以上。区人口文化研究会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人口文化周”,成为受广大群众关注的品牌活动。到2006年底,全区户籍人口达391220人,其中:农业人口280337人,非农业人口110883人,其中男性195713人,女性195507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提高。2006年,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0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居民储蓄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不断提高。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达69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年平均工资18506元,比上年增长13.1%。 内容来自dedecms
农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87.9元,比上年增加803.9元,比上年增长10.2%。工资性收入是我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在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为5405.1元,比上年增加561.9元,增长11.6%,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62.2%,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9.9%,拉动纯收入提高7.2个百分点。 织梦好,好织梦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615.3元,增长19.2%。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每百户家庭拥有电冰箱96台,空调78台,照相机17台,家用电脑13台、微波炉24台、洗衣机99台,影碟机37台。 内容来自dedecms
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6年,共有8715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安置“4050”人员就业590名。年末全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3.67万人,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324.9万元,支付门诊医疗补助金31.1万元,农民工人享受生活补助费12.8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认识、接受,农民参合率、人均报销比例和受益率逐年递增,分别达到81.85%、26.5%和3.15%,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贫困救助取得重大突破,城乡低保达到应保尽保,对特殊困难群众实施分类救助,特别对享受“低保”的农村残疾人和城镇轻、中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增加了20元,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进步明显,形成有效的救灾体系。慈善事业发展快,力度大,成为救灾救济的有力补充。 dedecms.com
十二、资源与环境保护 内容来自dedecms
城市规划和用地管理得到加强。我区坚持高标准、高水平地做好城市规划和用地管理,并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完善重大项目会商、会审制度,实行交叉办件和“绿色通道”。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加大重点规划的编制力度,双港、八里台、葛沽和小站被列入天津市30个中心镇。2005年以来,进行了涉及到小站试点镇村民还迁用地、开发区物流用地、海河公司土地整理及部分电站建设的调整工作。加大了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的治理力度,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了综合治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专项行动。 织梦好,好织梦
全区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我区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拉动了“创模”活动的开展,经过努力,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环保六大工程成效显著,完成了咸水沽镇建成区基本无燃煤区建设,在全区十八个区县中率先采用BOT的方式,建起日处理量3万吨的环兴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咸水沽镇区域环境噪声达到了噪声区划标准,创建了普明里、洪霞里、惠苑小区等三个安静居住小区。生态保护工程成效明显,我区先后建成了二道桥生态林和松林生态园,3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万亩枣粮间作农田和37座小水库。截止目前,全区共有11个村被评为市级或两局级生态村。目前,全区由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市级绿色学校10所,市级绿色幼儿园2所,区级绿色学校24所,区级绿色幼儿园4所。2006年,全区人工绿化造林达88公顷,年末实有四旁零星植树1.6万株。全区建成绿地面积达242.3公顷,外环线以内绿地面积85公顷。完成了农村户厕2万余座改造的任务。我区的“创模”工作各项环境指标达到新水平。2006年底,全区空气质量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为76%;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53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到67.9分贝;咸水沽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8.2%;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8%,且无危险废物排放;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9.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环境保护投资指数6.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注:本公报中所用经济指标数据为2006年快报数。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