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天津市津南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01-13 作者:派智库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统计局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区委八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一”战略的内涵,努力构筑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崭新格局,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区经济保持健康快速运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圆满完成了“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主要任务。
内容来自dedecms
一、经济总量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超额完成计划0.3个百分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2005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1.1%,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为2.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5.6亿元,同比增长13.4%,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为55.4%,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57.3亿元,第二产业仍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0亿元,同比增长16.3%,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为42.2%。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00年的3.9:55.2:40.9变化为2005年的2.4:55.4:42.2。 copyright dedecms
“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7%,比“十五”计划目标超出0.2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分别递增3.2%、15.3%和17.2%。
dedecms.com
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三级财政收入19.5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完成年计划的122.7%;实现区级财政收入7.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7.3%。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十五”期间,全区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7.3%,累计实现财政收入52.9亿元。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为16.5%,比2000年上升9.2个百分点。
二、农 业 织梦好,好织梦
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种植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8.0%;畜牧业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8.7%;渔业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0.8%。种植结构日趋合理,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7.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3万吨,比去年增长16.4%。开发种植棉花5.8万亩,总产达4125吨。全区蔬菜播种面积5.0万亩,年产量达12.6万吨,上市值9800万元。
织梦好,好织梦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区农业结构大面积调整提前一年完成,“四区一带”格局基本形成,养殖业得到全面发展。畜牧养殖业除传统养殖品种外,非洲大雁、郎德鹅、肉鸽、狐狸等特色动物养殖也有所发展,畜牧养殖小区建设起点越来越高,到2005年全区建成养殖小区61个,占地面积1.2万亩,已完成无公害基地认证15个,有6 个畜禽产品得到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肉类总产量达15992吨,蛋类产量3005吨,奶品产量3481吨;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4万亩,全年产量1.4万吨,连年引进新品种,南美白对虾成为虾类的主养品种,发展到1.8万亩,蟹类养殖面积达0.3万亩,有14个水产业无公害基地10个产品进行了认证。北义农业科技园区被批准为天津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到2005年底,全区共建成小站稻、神农种业、伊利康业等16家龙头企业,其中资产总额千万元以上企业13家,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无公害果品种植面积0.2万亩。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7.4万千瓦,农田机耕面积1.2万亩,农田机播面积1.1万亩,机电灌溉面积1.5万亩,机械脱粒量2.3万吨,机械加工农副产品2.7万吨,农机运输量1615.7万吨公里。 copyright dedecms
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到2005年底,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亿元,引进资金8.4亿元,共引进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天津分中心等涉农企业30多家,实施省部级科研项目34项,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2005年经济总收入达6.2亿元,年净利润总额2732万元,实交税金1100万元,带动农户7800户。吸引了一批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到我区进行技术合作,实施科技项目22项,其中结转项目16项,新增项目6项,涉及名优花卉、名优水产、水稻、信息技术等高档品种,并已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同时,通过科技成果优势和其他优势,吸引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到园区投资建厂,促进了园区建设和整体科技实力的提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工业和建筑业
织梦好,好织梦
工业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200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256.2亿元,销售收入达248.8亿元;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220.3亿元,销售收入213.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62.3%和59.7%。全区形成了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现代冶金、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和精细化工等支柱行业。2005年,大站集团“力”字牌阀门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荣程钢铁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名列302位。
内容来自dedecms
全年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95.8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实现销售收入1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完成增加值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利税总额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63.3%;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2.5亿元,占全区乡镇工业总产值的82.9%,同比增长53.7%,实现销售收入总157.0亿元,占全区乡镇工业收入的82.6%,同比增长54.5%,实现利税总额14.2亿元,占全区乡镇工业利税总额的75.7%,同比增长7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总产值达60.4 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销售收入58.7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实现利税总额3.0 亿元,同比增长74.7%;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8 亿元,占全区外资工业总产值的95.7 %,同比增长92.4%,实现销售收入56.3亿元,占全区外资工业收入的95.9%,同比增长75.7 %,实现利税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153.8%。
“十五”时期,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835.7亿元,年均增长23.2 %,工业增加值实现198.5亿元,2005年比2000年增长1.2 倍,年均增长17.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建筑业健康发展。到2005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发展到83家,全年建筑业企业共完成税收1.3亿元。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25.9亿元,同比增长13.3%,完成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61.2%,实现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税金总额0.9亿元,同比增长5.6%,施工面积260.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9.2万平方米。全区资质等级二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0家,富凯建设集团、南华建筑工程公司、南洋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建筑业企业发挥了骨干作用,发展势头良好。
本文来自织梦
四、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
织梦好,好织梦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08个,合同外资额19372.1万美元,同比增长55.4%,;实际利用外资额12232.5万美元,比去年增长33.9%。实现销售收入 69.5亿元,同比增长35 %。实现涉外税收3.4亿元,出口创汇额56768万美元,同比增长29.0%,其中三资企业创汇52268万美元,自营出口企业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
内联引资工作成绩突出。2005年,全区共吸引内资项目190个,吸引外地在区投资协议额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85.0%,到位额38.8亿元,同比增长64.0%。协议投资额千万元以上项目59项,累计投资5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7.3%,累计实际投资额2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2.1%,亿元以上项目12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六个五”工程建设成效卓著。全年完成“六个五”项目148项,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2个,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个。在148个“六个五”项目中,已投产项目98个,在建项目50个,已投入资金18.3亿元,创造收入16.2亿元,增加利税3.3亿元,解决就业岗位12023个。
“十五”时期,全区累计新批三资企业346家,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5.8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累计达到3.7亿美元,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3.9亿元,出口创汇18.5 亿美元,实现税收13.3亿元。引进内资项目691项,引进内资协议额134.8亿元,到位额85.4亿元。共建成“六个五”项目529 个,投资总额达58.6 亿元,其中投资在千万元以上项目232个。截止到2005年末,在津南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25个,并与8个国家的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织梦好,好织梦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建设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05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共有投资项目273个,项目平均投资额比去年提高1000万元,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8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部投资的2.2%;第二产业投资29.3亿元,同比增长46.1%,占全部投资的83.4%;第三产业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部投资的14.4%。全区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亿元,占全区投资完成额的50.6%;三资企业完成投资8.9亿元,占全区投资完成额25.5%;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占全区投资完成额13.4%;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完成2.6亿元,占全区投资额7.5%;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1亿元,占全区投资额的3.0%,其投资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
织梦好,好织梦
“十五”期间,我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1 亿元,年均递增39.6%。
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推进区镇两级行政中心建设,咸水沽镇中心城区治理改造任务基本完成。2005年,全区共完成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总投资2.4亿元,新建和改造咸水沽红旗路处长线等8条市政道路,大中修乡村公路27.8公里。实施了咸水沽月牙河西侧综合配套工程,完成了对同安楼等10个旧居民小区的改造。建成二道桥供热站,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7.5万平方米。新装路灯213盏,新增天然气用户4000户。“十五”期间,我区建成惠苑等一批住宅小区,镇区平改竣工80万平方米,中心村竣工50万平方米。津晋、唐津两条告诉公里竣工通车,建成咸水沽环线、汉港路、双东路、盛塘路,拓宽了梨双路。新建、扩建变电站5座。实现了三路滦河水进津南,渤西天然气贯通。实施了津沽路、体育场路综合改造工程。建成生态观光园、津沽休闲园、小站福馨广场和月牙河景观带。全区供热能力达到703吨,供热面积达230万平方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六 、园区经济
dedecms.com
津南经济开发区招商步伐进一步加快。2005年,津南经济开发区引进项目36个,到2005年底,进驻企业164家,全年完成产值29.6亿元,销售收入28.6亿元,实现税收1.7亿元,安置就业人员3652人。
copyright dedecms
工业园区和镇区工业载体建设快速发展。3个镇级工业园区和10个工业载体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7亿元,新建标准厂房14.7万平方米,新增“五通一平”面积2268亩,共引进企业106家,引进资金16.8亿元,新增就业人数9107人,其中本地就业人数5790人。园区内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比去年增长91.5%,上缴税金7.7亿元,比去年增长104.0%。 织梦好,好织梦
到2005年底,工业园区和镇区工业载体累计开发土地2.4万亩,基础设施投入18.3亿元,建设标准厂房94.5万平方米,进驻企业627家,共引进资金77.8亿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七、服务业 dedecms.com
服务业载体功能不断提升。2005年,投入2.4亿元,新建改建了友鹏海鲜批发交易中心,华润超市配送中心、聚合大酒店、东风汽车4S店等一批商业设施现已投入运营。总建筑面积达36000平方米的文武生态园大酒店主体工程封顶。作为“近代中国看天津”重要组成部分的小站练兵园项目正式启动。
内容来自dedecms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我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5亿元,完成计划的101.2%,同比增长19.4%。其中,吃的商品实现69502万元,同比增长23.6%,穿的商品实现64211万元,同比增长42.7%,用的商品实现54871万元,同比下降7.5%,烧的商品实现5889万元,同比增长156.6%。 内容来自dedecms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2005年,全区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706.7万元,实交税金333.1万元,主营业务利润达270.9万元。截止目前,新增货运车辆757部,运力2713.9吨,注销车辆325部,运力2369.7吨,净增运力344.2吨。全区汽车营运业户发展到396家,营运车辆3839部,运力13445.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新增农村班线4条,客运车辆6部,更新客运车辆2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房地产开发方兴未艾。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镇村集资建房总投资达到10亿元以上,有效启动了房地产市场,改善了群众住房条件和镇区面貌,成功实施了小站镇幸福村的整体拆迁安置工程。全年完成平改拆迁11.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住宅楼31.1万平方米。新开工中心村集资建房面积7万平方米; 商品房开工面积31.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景明花园、博雅花园、海天馨苑、米兰阳光花园等还迁及开发项目进展顺利。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54万平方米,比去年增长60%,二手房交易面积15万平方米,比去年增长80%,实现税收1.6亿元。2005年住房交易大会交易火爆,成交额1471.8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成交房屋面积3.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成交216套,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成交额6324.3万元。存量房成交143套,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本文来自织梦
新型业态日益成熟。家居装饰、观光旅游、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社区家政服务等新型业态取得新发展。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家居装饰业迅速兴起,以居美装饰公司为代表的家装企业发展到10 余家。观光旅游业发展开始起步,宝成奇石园、中华石园、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特色旅游景点日臻完善,在本市均已小有名气。物业管理、家政、中介等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涌现出政安物业、宏兴物业、培超教育信息咨询公司等一批服务优、信誉好的服务企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八、个体私营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生力军。2005年,全区私营企业3617家,其中私营企业集团7家,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889户,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94户,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2户。个体工商户8264户。全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5.8万人,注册资金51.4亿元,其中新增注册资金10.6亿元。完成增加值已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所占比重比去年增长8个百分点。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总额为9.0亿元,同比增长67.5%,占到全区税收总额的二分之一强,达到52%,比上年增长6个百分点。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7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天津市百强私营企业评选中,荣程钢铁集团荣登榜眼,宝成、立林、甘泉和万利特4家企业榜上有名。
九、科技进步
织梦好,好织梦
新品种研究及引进成为农业科技的亮点。2005年,我区加大了新品种引进和研发力度,10个新品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引进水稻、芹菜、黄瓜、辣椒、锯缘青蟹、特种毛皮动物等新品种,新增经济效益显著。
copyright dedecms
企业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2005年,获得国家级新产品42项,专利268项,3家制造业企业成功完成了信息化示范项目。我区有110家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宝成集团、立林集团、东方环境、百阳环保四家公司进入天津市百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行列。津南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 copyright dedecms
十、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内容来自dedecms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布局调整步伐进程加快,实施了双港中学示范高中建设及配套工程、小站一中示范高中主体重点建设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开始推行,“双高普九”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05年,全区共有全日制学校65所。学校在校生人数4.8万人,教职工人数4055人。全区参加成人教育人数4.6万人。2005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完成率97.0%。高考再创佳绩,一次上线率达64.8%。 dedecms.com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果。津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挥重要作用,咸水沽医院老年康复病房主体工程竣工,妇幼保健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建成双港、八里台卫生院。顺利完成了农民健康查体,我区被市政府评为天津市农民查体工作优秀区。到2005年,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9个,妇幼保健院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卫生防病站1个,卫生学校1个,共有病床床位553张。
本文来自织梦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约1万 平方米,作为区政府2005年改善人民生活十件实事之一的津南文化艺术中心工程开工建设。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公共二级图书馆。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津南区首届文化艺术节和“百姓眼中的新津南”主题摄影展览;开展了以《党在我心中》为专题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下乡、进社区文艺演出、图片展览、书画笔会产生强烈反响。广电宽带网投入运营,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87.8%,入户率71%。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参加天津市各项体育比赛获奖牌270块,其中金牌140块,银牌70块,铜牌60块。全区40多名运动员代表天津市参加了9个项目12次全国和世界性比赛,共获金牌10枚、银牌7枚、铜牌11枚。举重、棒球、田径等多个项目夺得天津市青少年团体冠军。
织梦好,好织梦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形势稳定。到2005年底,全区户籍人口达380748人,其中:农业人口276947人,非农业人口103801人。
本文来自织梦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不断提高。2005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达60973.1万元,同比增长14.9%,年平均工资16376元,同比增长9.5%。
农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84元,比去年增加705元,同比增长9.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03元,年均递增10.1%。
内容来自dedecms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提高。全年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41.2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居民储蓄78.0亿元,同比增长15.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709元,增长16.7%。人民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到2005年每百户家庭拥有电冰箱98台,空调72台,照相机21台,家用电脑15台、微波炉20台、洗衣机99台,影碟机42台。 内容来自dedecms
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实效。2005年,共有8699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安置“4050”人员就业240名。年末全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3.67万人,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301.9万元,医疗补助金25.9万元,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18.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区推广普及,农业人口参合率达79.98%,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困难群众在各方面实行帮扶、救助,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440元提高到1620元。以敬老和慈善事业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
十二、资源与环境保护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城市规划和用地管理得到加强。我区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营性土地实现了“招、拍、挂”。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制止违法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2万平方米,退出违法占地82.5亩。土地供应在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满足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年土地供应总量211.2公顷。
全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5年,以天津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全面实施“创模”六大环保工程,成效显著。去年,全区共完成人工绿化造林649.7亩,年末实有四旁零星植树152.4万株。其中,植树 1.6万株。全区绿化面积达282.5万平方米。完成了农村户厕1.8万座改造任务。加大翟家甸、大韩庄等重污染化工企业治理力度,基本完成了周边生态恢复工程。我区的“创模”工作各项环境指标达到新水平。全区空气质量优于二级的天数保证率达到了87%;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52.6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到68.2分贝;咸水沽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5%;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SO2排放达标率以及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且无危险废物排放;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68.5%;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区无劣V类水体;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6%以上;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