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统计公报 >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12-2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统计 浏览:【字体: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荔湾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整合优化资源,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成效,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经济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6年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383.6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5%,经济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0.8个百份点,超出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2.5个百分点,在市属老城区(荔湾、越秀、海珠)中排首位。 内容来自dedecms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按照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优质发展第一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91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267.07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0:29.4:69.6。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14.6%和84.8%,第三产业带动作用突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财税收入 本文来自织梦

  财税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2006年,全区一般预算收入17.6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6%,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国税收入5.05亿元,增长12.5%,地税收入11.0亿元,增长15.0%。一般预算支出21.53亿元,增长19.84%。全地区国税、地税收入合计99.69亿元,增长14.1%。 内容来自dedecms

  农业

copyright dedecms

  花卉种植成为我区农业生产主要特色。200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6.00亿元,增长6.9%。其中,花卉种植总产值达4.90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8.6%上升到81.0%,花卉种植在我区农业生产结构中的比例进一步扩大。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区生猪和三鸟的养殖渐见萎缩,全年生猪出栏量1.04万只,三鸟出栏量1.51万只,分别下降4.9%和63.7%。

本文来自织梦

  工业、建筑业 本文来自织梦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6年全地区工业总产值297.12亿元,增长6.5%,工业增加值106.90亿元,增长6.3%。其中,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2.87亿元,增长4.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64.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8.70亿元,增长5.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93.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16.1,比上年提高29.9点。全年实现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3.97亿元,增长14.1%,增长速度高于全区工业生产7.6个百分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建筑业生产持平。2006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61亿元,建筑工作量基本与上年持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2.08万平方米,增长12.2%;工程结算收入43.93亿元,下降11.4%。

copyright dedecms

  商贸旅游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商品销售畅旺。2006年,全地区商品销售总额达1175.01亿元,增长17.7%,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继续成为广州市三个年商品销售总额超千亿元的城区之一,稳居越秀、天河之后,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3.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38亿元,增长14.0%,比年初预期目标高出4个百分点。 copyright dedecms

  批发零售贸易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2006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97.17亿元,增长23.5%,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9.3%上升到25.3%,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 copyright dedecms

  市场成交活跃。全区专业市场233个(含塑料、汽车),成交总额266.48亿元,增长33.0%;其中,服装鞋业、塑料、汽车等专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交总额分别为79.52亿元、31.91亿元和20.81亿元,分别增长12.9%、5.9倍和16.4%。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华林玉器街、西关古玩街、酒吧街等特色专业市场全年成交额达1.95亿元,增长5.8%,市场摊位出租率为97.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盆栽花卉交易会,提升了重点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copyright dedecms

  商旅互动效益显著。“荔湾新八景”的评选,“西关老街风情游”的开拓,大大地提高了荔湾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到荔湾领略“岭南水乡花地、广府老街商埠”风情特色。上下九商圈的不断拓展,大大地增强了对周边特色商业经济的辐射力。2006年,全区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8761万人次(含商业步行街),星级宾馆(酒店)接待游客149万人,分别增长16.1%和36.7%。商业步行街年末企业和个体户数为3456户,增长3.7%,全年销售收入24.77亿元,增长26.5%,上缴税收达0.68亿元。

本文来自织梦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

copyright dedecms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改善。2006年,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21.12亿元,下降34.5%。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56亿元,增长43.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90亿元,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66亿元,分别下降23.2%和65.8%。更新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6.3%大幅上升到35.8%,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新亮点。 内容来自dedecms

  房地产业发展平稳。2006年,全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8.69亿元,增长16.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13.6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11万平方米,分别下降47.3%和73.0%。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为37.77万平方米,商品房实际销售金额为22.74亿元,分别增长20.4%和54.6%。

织梦好,好织梦

  对外经济贸易 织梦好,好织梦

  外贸出口大幅增长。2006年,全区外贸出口总值12.68亿美元,增长25.9%。其中,一般贸易出口7.94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4.74亿美元,分别增长19.0%和39.5%。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71.50亿元,增长29.4%。全区新增外资项目31个,实际利用外资5014万美元,增长28.4%,合同利用外资7619万美元,增长1.07倍。 内容来自dedecms

  民营经济

dedecms.com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2006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38811户,增长10.7%;从业人员99626人,增长13.8%;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609户,个体工商户6413户。2006年末,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达52.23亿元,增长15.1%。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45户,比上年增加11户。 本文来自织梦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 copyright dedecms

  城市建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6年,我区围绕构建“一联、两隧、三桥、七纵、八横”的立体交通大格局,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路网建设。稳步推进东沙大道、和平西路延长线等道路建设项目以及地铁5、6号线沿线9个站点、洲头咀隧道西出口的征地拆迁工作,先后完成了花地大道中段、环翠南路、波场后街、海中村三八路、文昌路、十八甫路等一批道路改造工程,实施了和平南小区、昌华社区、逢源社区、花地大道节点等一批“水浸街”改造项目和浣花路、东漖南路、东沙大道、荷景南路、玉兰路、省实路等市政路灯的建设以及28个城中村市政道路改造和消防通道的建设。2006年末,全区道路313条,总长度205.95公里,总面积达773.27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10.95平方米;全年新增、改造道路面积20.67万平方米。全市市政排水管道(含市、区养护)总长度为44.13万米,全年清疏排水管道104.36万米。 内容来自dedecms

  城市绿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06年,建成了增埗公园、大坦沙环岛绿化带(二期)、花地河沿岸绿化(一期)、驷马涌绿化景观(二期)等“青山绿地”工程,积极推进茶滘涌、环翠南、东漖涌、河沙涌等7个截污工程项目的拆迁工作以及大坦沙堤岸、海龙围海中段堤岸的加固达标工程建设,完成了长寿西路、文昌路外立面整饰、十三行路商业街升级改造、陈家祠绿化广场牌坊的建设以及广钢平西小区、杉栏社区、知道园小区、沙涌小区等一批社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聚龙、昌华、信义、兴贤等4个重点小区的综合整治工程已从方案设计阶段转入了实施阶段。2006年全区新增绿地面积26.9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2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5.55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面积133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1.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内容来自dedecms

  危房改造 织梦好,好织梦

  危破房改造取得成效。陆续开展逢源北街、宝源路、聚龙村、联桂北等多个连片危破房的改造工作,稳步推进恩宁路旧城改造试点地块项目。2006年,完成2003年、2004年在册零散危破房的修缮、改造1711幢,面积16.69万平方米,目前累计已完成了在册零散危破房4068幢,面积45.03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占总改造任务量的80.3%。 copyright dedecms

  环境保护 本文来自织梦

  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006年,全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年平均值为0.17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0.044毫克/立方米,分别降低2.2%和15.4%,环境空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70%,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并逐步消除劣V类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区内河段所监测的大部分指标都达到国家地表水四类功能水体标准,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全区区域环境噪声值为55.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值为68.7分贝。各主要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顺利完成“创模”任务。2006年,创建区级以上绿色社区23个,市级以上绿色学校9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城市管理

内容来自dedecms

  城市管理成效明显。2006年,全区教育占道经营12988宗,其中处罚202宗;取缔乱摆乱卖20114宗,其中处罚451宗;教育整改乱拉挂327宗、乱张贴127宗、乱停放116宗、乱堆挖375宗;制止新违法建设177宗,面积约8万多平方米。全年共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3.40万平方米,整治不规范防盗网7.57万平方米,拆除飘雨蓬1.7万平方米。城区环境面貌有明显好转。

dedecms.com

  社会治安

织梦好,好织梦

  社会治安形势良好。2006年,全区刑事立案7216宗,下降13.4%。其中“两抢”立案2123宗,下降29.5%;“盗窃”立案3833宗,下降7.0%。破获当年刑事案件2750宗,破案率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社区可防性案件发案1732宗,下降16.39%,实现零发案社区共6个。全年发生火灾事故20起,火灾导致死亡2人,经济损失26.1万元,分别下降51.2%、66.7%和70.1%。全年发生企业职工生产安全重伤或死亡事故10起,死亡4人,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8人)之内。

dedecms.com

  三、社会各项事业 本文来自织梦

  科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区科技三项经费投入4320万元,增长20.1%。全区获国家、省、市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共56项,获无偿拨款1548.2万元;其中,市级科技项目数量和获取资助的经费总额分别增长1.4倍和1.3倍。全年专利申请量达1089件,增长26%;其中发明专利127件,增长30%。6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占全市的32%;30家企业被评为广州市知识产权扶优工程企业,占全市的16%。积极推进微点焊、吉必时、施亮等10多家高科技企业实施专利示范基地和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抓好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发明教育工作,新增3位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目前,在广东省9个“小院士”中,广州占了7个,其中6个来自荔湾。创办了广东省首家少年科学院——詹天佑少年科学院。在第四届广东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作品展示会上,我区学生取得了2金5银10铜的好成绩。逢源街、市第四中学等单位被评为省、市科普基地。目前,全区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2个。 内容来自dedecms

  教育

dedecms.com

  优质教育均衡协调发展。2006年,全区积极实施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的“三品工程”,不断调整优化南北片区的教育资源,积极启动以区内5所名中学为龙头的教育组团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鸿图苑小学、芳村实验小学、坑口小学、金兰苑小学、四十三中等5所学校通过广州市一级学校督导评估,西村幼儿园通过广东省一级幼儿园第二轮复评,一中、真光中学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2006年,全区各类学校201所,在校学生122025人,专任教师6864人,初中升学率96.3%。

dedecms.com

  文化 本文来自织梦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全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35项,参与活动群众22万人次。成功举办“风情西关”广场艺术系列、“2006年荔湾地区群众元宵晚会”等大型活动。全年创作文艺作品93件,获奖41项,其中获省级比赛奖励14项,获市级比赛奖励27项。区图书一馆、二馆全年共接待读者30万人次,外借图书25万册次,图书进社区和流动服务图书6万多册,图书进军营2.3万册,新增流动图书室2个,新办理借书证4500个。每月定期举办鉴定文物、传授文物鉴藏知识活动,为群众无偿鉴定文物6000多件。荔湾博物馆获“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积极开展书报摊、网吧、音像等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2892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2090家,查处违规经营单位895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60多万张、非法书报刊6万份,取缔无证游戏机室、“黑影吧”、“黑网吧”40家。 织梦好,好织梦

  卫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我区加大社区卫生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大力开展咳喘特色中医治疗、妇幼保健社区护理、社区康复等专题服务工作,全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了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48个,实有医疗病床388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490人,其中医师2147人。全年孕产妇死亡率43/10万,婴儿死亡率2.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45‰,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96.3%,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9.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体育

内容来自dedecms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组织全区性比赛活动22项,部门、街道组织的局部性比赛活动110多项次,全区新建健身路径34条、篮球场5个、健身广场1个,通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仪式暨千人跳绳比赛、“蒙牛<城市之间>激情08现在出发”全国8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等各类大型群体活动,积极掀起全民健身热潮。花地街、彩虹街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广雅等3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体育先进社区。竞技体育成绩斐然。2006年,荔湾区籍运动员获得亚运会冠军1人、世界杯短池系列赛纽约站亚军1人、全国体操锦标赛团体第一名1人、全国花样游泳赛集体第一名1人、全国体育大会获2项第一,3项第二的好成绩。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荔湾籍运动员获得46金40银22铜的佳绩,为广州市争得荣誉。

copyright dedecms

  社区建设与社会福利

内容来自dedecms

  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全区实现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全面达标,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区22条街道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全区有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享受政府补贴的老人254名,使用长者平安钟服务73户。积极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和抚恤工作。2006年,全区低保救济家庭4404户,享受低保9909人,发放低保救济金2408万元。通过慈善超市,为低保困难家庭无偿提供生活用品折合人民币70多万元。全年支出基本医疗救助金199万多元,审批重大疾病医疗资助862人次,资助金额810多万元,支付抚恤金738万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人口与人民生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06年末,全区常住户籍人口70.51万人,增长0.1%。人口出生率6.16‰,人口自然增长率-1.11‰,计划生育率98.5%,圆满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计划和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各项工作指标任务。

copyright dedecms

  就业与社会保障 dedecms.com

  大力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2006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60万人,其中“4050”人员1.78万人,“零就业”家庭6户。全年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54万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1.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7.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率达73.8%,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零就业家庭”实现1人以上就业率100%,农转居适龄劳动力就业率85.1%。建成老城区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新就业训练中心,在全区193个社区居委会中设立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实现社区就业服务全覆盖。金花街的桃源、隆庆、小梅等3个社区被评为市首批“充分就业社区”。 内容来自dedecms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末,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8.6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0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45万人,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含住院医疗保险)11.33万人。全年受理申请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早期下海”人员3.68万人,为3.27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的手续,全面启动“农转居”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在全区街道和社区分别设立退管工作所和退管服务工作站,形成网络健全的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体系。荔湾区退休职工管理服务中心被省评为广州市唯一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示范点。

本文来自织梦

  居民收入

织梦好,好织梦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6年,全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5531元,分别增长11.1%和6.0%。城镇居民家庭主要耐用品不断增加。至2006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汽车9辆、影碟机87台、彩色电视机168台、移动电话236台、家用电脑93台,分别增长1.25倍、2.3%、8.4%、9.3%和6.9%。

copyright dedecms

  注:

内容来自dedecms

  1、本公报的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copyright dedecms

  2、本公报中的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