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11-20 作者:派智库 来源:江都区统计局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2007年是我市实现“强市强镇、三年倍增”目标的起步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速和谐发展新步伐,努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改革深化、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综合 内容来自dedecms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增4.4%;第二产业增加值177.8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79.8亿元,增长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805元,增长16%。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信贷结构逐步调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连续七届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首次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列第52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农林牧渔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随着农村各项改革进程的加快,扶农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呈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喜人局面。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2.1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农业产值22.48亿元,增长10.7%;林业产值1.75亿元,增5.1%;牧业产值9.76亿元,增长4.2%;渔业产值7.22亿元,增长8.4%。全年粮食总产实现53.92万吨,比上年增长8.4%,粮食总产、单产创历史新高,棉花总产0.1万吨,下降12.2%;油料总产3.09万吨,下降22.7%。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组织化程度提高,产业化进程加快。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花木、蔬菜等主导产业优势,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特种水产、特色林果等四大特色产业带建设稳步推进。全市花木总面积达17万亩、花木销售收入达10.5亿元;蔬菜面积达16万亩;水产面积达14万亩,其中特水面积8万亩。农村“三大合作”成效显著,新增经济合作组织85个,总数达248个。大力实施“225”工程,农业园区面积取得突破,建成面积达6万亩。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全年引进农业“三资”6亿元。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三品”品牌增加到136个,位居全省各县市之首。成立全省首家农业担保公司。阿波罗花木市场三期工程顺利完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面小康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沿运灌区节水改造二期和灰粪港整治等重点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完成投入2160万元。大力实施农业新五件实事工程,完善农村道路、垃圾处理、卫生户厕等硬件设施。深入推进“三清”工程,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加快农业规划建设,完成80个创建村的规划编制。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70个;34个村获得扬州市“全面小康先行村”称号,今年80个创建村基本达标。 copyright dedecms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农机更新换代工作,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日益完善。新增插秧机353台,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2.06万千瓦,其中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738台,在全国各县(市)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市己全面实现了耕作、灌排、植保、三麦机条播、稻麦收获等主要环节机械化,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全年实现农机跨区作业收入1.3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工业和建筑业
copyright dedecms
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运行质态明显提高。坚持工业强市,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76.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619亿元,销售收入571.98亿元,实现利税47.81亿元,利润总额26.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39.4%、82.7%、68.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70.7%,比上年同期提高3.2 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年利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86家,比去年增加40家。产业优势逐步显现,支撑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制造及配套件、特钢生产加工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汽配、船舶、环保机械三个产业进入全省150家产业集群、集聚区备选项目库,汽车产业已通过省特色产业基地评审。产值过亿元企业13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7家,诚德集团达34.82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市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发展亮点,年产值过 5千万元的私营企业达206家。全社会用电量16.71亿千瓦时,增长18.1%,其中工业用电量12.1亿千瓦时,增长20.9%。开拓奋进,攻坚克难,建筑业再上新台阶。2007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打造“建筑强市”目标,以改革为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建筑业再筑辉煌。全年完成建安施工产值228.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在手施工面积2449万平方米,增长26.8%,竣工面积1021万平方米,增长22.5%,经济总收入52亿元,增长40.5%;创市级以上优质工程90项,其中,江都建设西安公司承建的西安“九座花园”项目荣获“鲁班奖”,实现了“三连冠”,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绿化项目获“国优”,武汉分公司承建的万科城市花园工程获国家“詹天佑奖”,继续保持了全省领先、扬州第一的位置。2007年我市被省政府首批命名为“建筑强市”。
内容来自dedecms
固定资产投资
调整投资结构,投资总量攀升。围绕建设滨江生态园林中等城市目标,按照“拉伸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彰显特色”的总体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水平管理,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逐步改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1亿元,同比增长46.1%,其中工业投入112.14亿元,增长49.6%。其中,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4.71亿元,增长61.4%。在规模以上项目中,城镇投资54.1亿元,增长49.1%,农村投资77.6亿元,增长73.5%,房地产开发投资23亿元,增长54.8%。从产业投向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其中:第二产业投资112.4亿元,增长47.6%,第三产业投资41.69亿元,增长46.9%。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工程项目30个,城市建设新投入14亿元,工程项目数量和城市建设投入创历史新高。 copyright dedecms
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大力推进城乡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新建农村公路86公里,改造危桥39座,新都路南延、张正路、安大公路江都段等工程相继建成,江海高速建设有序推进,新都路与沿江高等级公路实现对接。全年公路货运量4.3万吨(系统内),公路客运量1031万人次,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448万吨。江都港区改造升级为1.5万吨一类开放口岸,投资2亿元的3.5万吨件杂货码头正式投入运行。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邮政系统积极改善邮政网络服务设施,大力拓展邮政服务领域,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邮政业务的步伐,随着电信业务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电信业务结构也呈现日趋多元化的格局。今年我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宽带三大业务的用户仍保持稳定增长。移动电话、短信、宽带等业务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市民新的通讯消费方式。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7245万元,比上年增13.8%。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函件累计完成217.23万件,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特快业务完成35.91万件,比上年增29.8%。电信业务迅速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43.97万户,其中小灵通用户达13.26万户。广电宽带信息网工程运营正常,信息技术推广显现成效,政务信息网、政府公务邮件网、农业信息网、花卉苗木网等网站运行平稳,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会诊进一步发展。实现邮政储蓄期末余额43.11亿元,居全省县级市第一位。
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积极融入扬州旅游圈,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初步形成引江风景区、邵伯湖旅游度假区和江都花木产业园三大旅游景区、9个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10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成功举办中国江都第五届花卉节、第五届经贸文化旅游节、第七届中国扬州邵伯湖旅游龙虾节。京江大酒店成为苏中、苏北县(市)中为数不多的4星级旅游饭店。渌洋湖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初见规模。
本文来自织梦
商贸服务业
消费市场活跃,消费环境改善。商贸企业积极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市场销售。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9.34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23.2%。分城乡看:城区零售额4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农村零售额31.77亿元,增长16.8%。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汽车、通信类产品以及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2007年,受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我市居民消费及服务价格趋向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4.2%,其中:食品类上涨9.04%。全年物价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
copyright dedecms
发展现代服务业 不断拓宽新空间。近年来,我市服务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9.8亿元,同比增长16%。服务业对财税贡献的份额加大,服务业已占地方税收比重的半壁江山。 内容来自dedecms
2007年,我市商贸集聚趋向现代化、市场建设趋向专业化,新兴产业趋向品牌化,农村服务趋向特色化。商贸业态得到提升,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营业额过亿元企业发展到6家。着力培育了皮革、花木、五金、钢材、建材、农副产品、家具等八大特色市场,重点抓好国际五金城、家得福建材家具广场、扬州国际五金城、万德隆仓储有限公司等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全国先进,全市各类市场成交额超67.4亿元,增长25%,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达10个。物流业发展加快。委托省产业研究院,编制形成砖桥、沿江、火车站物流园区发展详细规划。苏运集装箱、恒忆、亚皇、扬州远扬国际码头有限公司江都分公司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逐步壮大,为我市沿江、沿运、沿路经济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力,加速了我市沿江区域经济快速腾飞。 织梦好,好织梦
开放型经济与沿江经济开发 织梦好,好织梦
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外贸自营出口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海关数)54818万美元,同比增长94.2%,其中自营出口突破4亿美元,达44386万美元,同比增长107.2%。增幅居扬州各县市区之首,己连续三年增幅超过50%。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规模跃上新台阶。2007年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专业招商步伐加快,产业招商亮点显现,驻点招商有效推进,“节会”招商效应明显。利用外资呈现出规模大、质态好、领域广、增势强的新局面。全年完成协议利用外资4.4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5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2%、52.8%;新批外资注册项目69个,项目平均规模660万美元,净增110万美元,其中协议注册资本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7个;总投资8亿美元的中信泰富特钢项目成功签约。
dedecms.com
有序推进,对外经济合作有了新进展。坚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齐头并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市完成外经营业额4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0.6%,对外劳务输出遍及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沿江开发力度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强势推进。我市自2003年底启动沿江开发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高强度投入、高速度推进,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先后引进投资千万美元或亿元以上项目37个。2007年,沿江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新引进中信特钢、中远物流等11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20亿元,新开工诚德二期、中海造船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项目5个。沿江20万吨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开工,此举标志着我市沿江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又一重大突破。 本文来自织梦
财政与金融
dedecms.com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日益加大。围绕年初预算目标,财税部门认真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财政改革,财政收支保持良好态势,重点公共支出保障达到新水平,财政工作取得新的成效。2007年财政收入取得历史性突破,达32.1亿元,增长34.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达12.4亿元,增长35.3%。全年财政支出23.1亿元,增长34.8%。金融运行态势良好,促进了经济良性发展。2007年,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经济和金融政策,不断改善金融服务,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创新,实现了我市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有力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随着全市经济的稳步发展,金融投放步伐加快,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存款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是企业存款大幅度增加,但储蓄存款受股市影响增长有所放慢;各项贷款快速增长;现金收支明显增大,继续呈现净投放态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1.8亿元,贷款余额115.5亿元,同口径分别比年初增加28.2亿元、35.8亿元。存款中,企事业存款余额48.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5.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6.7亿元和8.3亿元。贷款中,工业类贷款余额85.4亿元,比上年增加27.4亿元。全年现金净投放29.1亿元。
科学技术和教育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科技工作卓有成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围绕经济发展中心,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科技工作呈现加快发展态势。2007年,我市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32项,获省级以上认定立项90项,获国家和省无偿资助资金1225万元,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培育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高新技术产品45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新势头。组织了各类科技成果采购活动6批次,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活动4次,征集技术难题55件,全年达成合作项目52项,产学研合作拓展了新空间。加强科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全年专利申请805件。大力开展科学普及,连续三届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dedecms.com
科教兴市战略向纵深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全市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50324人,小学72所,在校学生54288人,幼儿园65所,在园儿童26526人,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6.9%。优化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取得新进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普及面不断提高。整合职教资源,高考总体水平连续三年名列扬州前茅。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收学杂费,“两免一补”资金投入2000多万元。省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苏中分中心运作平稳。我市教育工作处于扬州领先水平。
文化、卫生和体育
本文来自织梦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取得新进展。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类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文化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大力挖掘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繁荣文艺创作,我市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有1200多篇幅。大型现代扬剧《陈巧云》在省精品大赛中获奖。图书馆改造扩建后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特色文化普查和“申遗”工作走在扬州市前列。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成绩喜人。2007年,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23.66万户,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8.6%,达到苏中领先,全省领先水平,被省广电局等三家单位联合表彰为“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先进单位”。实现广播有线电视“村村通”,并加快向“组组通”目标迈进。广播电视质量不断提高。成功组织了中国花卉节和经贸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直播活动。全年累计发行报纸1599.85万份,发行各类杂志97.17万份。我市被省命名为“扬剧之乡”。蝉联三届“全国文化先进市”。
织梦好,好织梦
卫生体系日益健全,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8个,拥有病床3137张,卫生技术人员475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383人,注册护士929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分别达100%和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7.2%。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农村改厕和社区卫生工作进展顺利。扬州市最大的民营洪泉医院运营良好。小纪镇成为国家卫生镇。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举办了各类运动会4次,参赛人员4000人次。在省市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中,我市选手共获奖牌36枚。全年新增全民健身设施500多台(套)。丁伙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镇。 内容来自dedecms
环境保护与生态质量环保工作稳步推进,生态创建取得新进展。坚持环保优先,以创建国家模范环保城为抓手,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突出工作重点,加大防治力度,扎实开展环境专项整治,加大区域性、行业、流域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开展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深入推进环保专项行动,推进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积极实施“三改二清一绿”工程,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完善农村道路、垃圾处理、卫生户厕等硬件设施。全市新增造林面积3万亩;疏浚市镇河道41条、土方175方,整治河塘520条,土方190方。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均为100%。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市境内主要水体水质均达到功能区要求。我市己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分别通过省级和扬州市级考核。 织梦好,好织梦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以人为本,依法治育,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2007年,全面落实计生优抚政策,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8%。全年出生人口7796人,人口出生率7.29‰,死亡人口7800人,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上年持平。年末总人口1069008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富民惠民为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和谐、关注发展,把富民惠民为民作为打造和谐社会的核心环节。全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又上新台阶。列入统计的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0937万元,比上年增24.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288元,比上年增长17.5%。据城镇和农村百户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10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1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1%、14.4%。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8391元,比上年增长7.7%。关注民生,纾解民困,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民生主题,我市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通过采集岗位、举办市场、落实政策等措施,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8000个,推荐就业8000人,其中下岗失业职工3067人,“4050”人员再就业6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就业再就业培训6500人,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13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600人。以低保、五保供养工作为基础,以敬老院建设、城乡医疗救助为重点,不断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自然增长,全年发放6823户、16264名低保对象保障金937万元,2347名五保对象领取供养金528万元。住房保障工程进展顺利,改造危房100户。扶贫助学、大病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大城乡脱贫解困力度,帮助15个经济薄弱村、350户贫困户脱贫。发放再就业资金1100多万元。大力推进“关爱工程”,投入1550万元,新改扩建敬老院5所,新增床位514张,集中供养率达70%以上。全市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职工3995名,全社会帮弱、助残、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织梦好,好织梦
注: 内容来自dedecms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