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03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摘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科技创新是战略基点。当今世界正在步入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与创新模式变革“三大变革”的交汇口,中国已经进入创新创业创客的“三创”时代。“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作为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需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针对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竞争优势和制约因素,要积极探索“一体两圈+六链合一+四维创新”的发展路径,即完善市场主导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政府有限介入的“协同创新圈”与关联全球的“创新创业圈”,促进需求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信息链与创新链的“六链合一”,以思路创新引领机制创新、开放创新,助推平台与业态创新,以在西部率先形成创新要素有效聚集和创新型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极,在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织梦好,好织梦
[关键词]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广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科技创新是战略基点。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世界正在步入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与创新模式变革“三大变革”的“交汇口”。国内已进入创新创业创客的“三创”时代,以“互联网+”为引擎的新一轮创新浪潮,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行业、新生态,传统业态则在颠覆与被颠覆、融合与被融合中涅盘新生,催生出众多经济新增长点。以大数据、新一代移动通讯、新能源、3D打印、机器人、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核心的新科技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加速融合,推动资源、能源及动力供给体系转型,重塑产业组织新形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新一轮创新制高点的争夺。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将创新驱动视为突破发展困境、复苏经济增长、重塑竞争格局的决定性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渐成为决定新一轮竞争格局的主导力量。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创新驱动的核心要义是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科技创新成为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1、。
copyright dedecms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围绕区域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经济走廊、科技园区、开展联合攻关、技术转移和科技援助等,是一项宏大的“开放开源”创新战略,要在尊重沿线国家现实差异的基础上,依托科技创新,推进互联互通、跨境跨国合作。广西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格局中,需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copyright dedecms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本文来自织梦
“开放开源”创新战略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创新发展的速度和高度,广西与中国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相比,开放的层次和程度都不高,科技创新的优势并不突出。“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国际交通要道,肩负着重要门户的使命,由于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广西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着创新要素、区域创新政策、区域创新生态文明等一系列新挑战。
dedecms.com
(一)全球创新战略资源争夺白热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人才、技术、信息、资本、专利等创新要素在全球配置的范围与规模达到空前水平,人才、专利等战略性创新资源成为竞相争夺的焦点。欧美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技术移民、教育开放、合作研究、丰厚待遇与科研条件,招揽全球优秀人才、聚集创新要素。如美国出台新的移民改革法案,针对优秀外国人才每年给12万份签证,每年增长5%,并增加技术工人的移民名额、大力发展猎头产业、设立各类基金,有效聚集了全球高端人才,提高了创新水平。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陆续将创新提至国家战略的高度,纷纷推出各类优才计划与引才政策,积极参与高端人才的争夺。此外,全国大陆31个省区市都不同程度地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的行动计划或政策性意见。日趋白热化的争夺,增加了广西创新要素引进的成本与难度4、,扩大了“创新鸿沟”的差距。
(二)各类自贸区对区域创新政策的冲击 本文来自织梦
虽然广西叠加了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多重优惠政策,并享受“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好处,但这些“红利”在自贸区政策的冲击下锐减甚至消退。当前,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各类自贸区在关税减让、服务贸易等特殊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史无前例地加大了对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及人才政策的支持力度,形成内地无法比拟的要素聚集优势。如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22条意见、支持深圳前海金融改革创新的8条先行先试政策等,这些政策抓住区域创新的“大脑”和“心脏”,增加了自贸区的特殊红利,并对国内其他区域政策带来了明显的冲击。此外,周边的东盟与印度、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协定也形成了优越于广西的外向型创新环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区域创新生态的系统性整合
织梦好,好织梦
当前,互联网+、社群化与大众创业正在重塑区域创新生态,创新系统从外到内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一是通过研发全球化和信息社交化构建了开放链接的创新生态圈。小米、BAT等知名公司以核心业务为牵引,构建了具有高度弹性的企业创新圈。二是产业链让位于创业生态圈。以极客、创客为重要参与群体的小微型创新社区,打破垂直封闭的创新系统,围绕创业者核心需求,通过提供办公场地、创业指导、开源设备、资本、项目、市场、品牌等系列创新支持,形成自成体系的创业生态圈。三是新型研发模式大量涌现。创新生活实验室、制造实验室、众筹、众包、众智、众创等多样化新型创新平台和模式,从内部改变了研发活动的组织模式,并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型研发实体,推动区域创新活动向个性化、开放化、网络化、集群化方向发展。这种创新生态的系统整合虽然不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但也给广西传统创新理念及组织模式带来巨大挑战。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状况 本文来自织梦
1.优势与劣势并存。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编制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1999—2014)》动态测度数据显示,全国区域创新能力从东至西呈梯队式递减,广西长期居于第25位之后。根据科技部2008—2014年的科技进步监测数据(见表-1)显示,广西综合创新指数排名虽然近五年提高了两个位次,但仍居于全国第27位之后.总体上居于劣势。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虽然广西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不高,但在局部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一是个别创新监测指标居于全国前列。2014年,“亿元R&D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广西居全国第1位(见表-2),“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占主营业收入比重”居全国第8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居全国第12位。二是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全国领先甚至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成果。广西在机械装备、汽车、制糖、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突破,涌现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并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领先优势。如柳工的装载机H系列(第八代)、挖掘机E系列(第五代),玉柴研发的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柴油发动机、机械式硫化机、发动机零件无模(3D)快速铸造等,都在相关重点行业取得重大成果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纵比进步显着,横比差距拉大。与自身纵比,“十二五”以来广西创新能力进步显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等各项指标增幅较大。特别是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以来,广西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2014年,广西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2万件大关,约2.22万件,比2011年增长706.49%,拥有有效发明专利6582件,比2011年增长258.89%(见表-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扭转了长居全国第27位之后的局面,上升至第25位。
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发达地区横比,由于创新“马太效应”的影响,广西与外省的创新差距呈扩大态势。2008—2014年,广西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劳动生产率等核心指标与全国的差距逐年拉大,分别由2008年的8.0件/万人、1.44件/万人、198.59万元/万人、1.07%、1.29万元/人,扩大至2014年的24.91件/万人、4.1件/万人、611.04万元/万人、1.34%、2.76万元/人,并且与发达省区的差距更大5、(见图-1、图-2、表-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竞争优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通道+支点+门户”的多重战略性区位优势。广西地处华南、西南和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南地区南向出海的主要通道之一。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是中央根据新形势,从国家开放发展全局出发,赋予广西新的战略定位和时代使命。当前,广西正在大力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发展,积极推进交通、产业、金融、开放、城镇、生态、信息七大支撑体系建设,努力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使广西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和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copyright dedecms
2.国家级跨国跨境创新合作多平台优势。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通的省份,在全国率先构建面向东盟的“五网三通道”,已成为海上东盟与陆上东盟相连、西北与西南相接、中亚与东南亚对接、海上丝路与路上丝路衔接的门户区与活跃区。自2004年起,广西连续12年成功举办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一东盟投资峰会及系列高端论坛,共同打造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合作的“南宁渠道”;连续7年成功举办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已成为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的重要平台。中马钦州产业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区、中柬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老种子种苗试验基地等跨国同区加快推进,为广西开放式创新驱动提供了跨国合作的新平台、新模式。面向东盟的多平台优势与跨国产业链已成为广西以开放促创新的独特亮点。 dedecms.com
3.“老少边山穷西”地区的成长优势。广西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西”地区,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低、商业模式单一,诸多民族聚居区仍然处于原始科技阶段,创新赶超空间巨大,后发优势明显。在环境问题频发的后工业时代,生态环境成为吸引外来投资与创新型人才的金字招牌;而“一带一路”建设,则将广西置于一个全方位、高层次开放的重要接点,扩大了广西国际全新合作的范围与对象,为广西直接吸收创新经验、吸收先进科技提供了载体,也为广西以“借鸡生蛋”“租鸡生蛋”的开放式创新快速完成创新积累提供了机遇。此外,中央对广西政策支持效应更加凸显了广西的后发优势。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制约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 内容来自dedecms
1.创新驱动发展要素严重不足与低效配置并存。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广西创新要素长期存在缺经费、缺人才、缺核心专利技术、缺国家级研发平台的“四缺”问题。截至2014年底,全区R&D与GDP之比一直徘徊在0.75%以下,全区研发投入强度0.75%左右,与全国平均水平2.09%还有较大差距6、,与江苏2.51%、广东2.32%、北京6.09%的差距甚远7、。全区没有一个国家“百人计划”及“千人计划”人才,院士仅有2人,重点领域的产业技术人才紧缺,全区人才密度仅1.67%,远低于全国人才密度的1.75%。而与此同时,全区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却逐年递增,2013年上升至全国第13位8、。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困难闲置率高,国家实验室等平台向企业开放形同虚设,不少昂贵的仪器一年用不上一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本过高与风险过大并存。因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各项配套处于“断链”或“短链”状态,导致广西创新主体的研发开展、研发成果产业化只能高成本地引进外部创新资源与要素,增加了本地区的创新配套成本、创新交易成本、创新成果产业化成本等。由于创新活动配套不完善、产业集群基础薄弱,对各类中等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吸引力,人才发展成长行业氛围与社会氛围较差,鼓励创新人才内聚和成长机制不完善,也没有专门针对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的人才支持政策,难以解决引进高端人才落户、社保、税收等问题,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难、成本高。同时,企业技术创新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广西绝大多数企业以从事传统产业为主,缺乏创新管理经验,无力应对创新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一些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很难得到市场认可,成功率和有效性极低,不少企业在新产品“前商品化”阶段花钱也请不到用户。加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创新主体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等,也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本文来自织梦
3.创新驱动发展的“内部孤岛”较多与全球关联通道不畅并存。当前,广西创新管理部门壁垒多联动少、产学研协同难协同少现象普遍存在,区域创新体系仍是“孤岛”多“群岛”少。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仍选择单打独斗,如甘蔗收割机,仅柳州就有四家企业在研究开发,各自为战,无协作沟通。市际在创新上很少协同,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各自为政”。即便是在已启动同城化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政府间的科技合作仍然较少,市域问创新资源分割严重。如何统筹各方创新力量,有效打通创新“盲区”,打造创新“群岛”,是广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而且,广西全球链接能力弱,科技信息资源品种不多,高新技术进出口额度不大,导致全区对接国外技术研究动态信息、国际化人才人脉圈、国际创新中心的管网缺乏,关联全球创新密集区的链接渠道少、现有管道不畅。
copyright dedecms
4.创新驱动发展的内部市场发育不足与外部市场升级并存。受自然生态、社会发育程度、用户消费能力与市场创新能力等影响,广西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新组合”少、市场规模和开放度小已成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瓶颈。2011—2014年,广西输出技术合同数及合同金额、吸纳技术合同数及合同金额均居于全国第29位。尤其是在国家有重点的供给政策作用下,广西一直是国家创新供给政策覆盖的“末梢区”,有的领域甚至是“局塞区”,市场化不足,市场活力尚未激发。与此同时,外部市场能级却在拓展提升,以消费互联网为核心的电子商务,衍生了大量用户主导的新商业模式,巨大的线上交易,挤占了传统的线下市场,开辟了“眼球经济”的新市场空间。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也正在提升专业市场能级,形成新的产业互联网,这些都对广西形成了新的挑战与考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一体两圈”+“六链合一”+“四维创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针对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叠加“海、少、山、边、西”多种特色,“一带一路”建设在扩大广西区位优势的同时,也给广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创新深度融合的新契机。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广西依托资源、生态、地缘多重优势,选择“一体两圈”+“六链合一”+“四维创新”的发展路径,从宏观上构建广西创新驱动的新力点。 织梦好,好织梦
(一)“一体”:市场主导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织梦好,好织梦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离开企业都难以持续推进。围绕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瞄准未来产业变革方向,创新思路,绘制全球产业创新地图、企业创新图谱,按照需求链一产业链—创新链一领先市场一新增长点的思路,结合“一带一路”中的优质产能合作,研究广西开放型产业对接全球创新区、进军全球市场的路线图,对照国际国内标准,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集中有限力量,重点打造一批开放度高、创新力强、带动力大的创新型跨国技术创新平台,以支撑中国与东盟交通、商旅、民生等各类开源式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并成为开启双边产业转型、合作转型的新支点。 dedecms.com
(二)“两圈”:政府有限介入的“协同创新圈”与关联全球的“创新创业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推进创新驱动的过程中,政府是一个不可缺位的创新主体,也是一个对创新与开放现行症结看得最清并最有力量调控的宏观主体。政府应正视发展中问题的倒逼,发挥门户优势,从市场与创新的微观领域退位,推动财政创新投入由“前补助”向“后补助”、由“直接补”向“间接补”、由“行业部门决策补”向“多维评价决策补”转变。利用创新政策制定者、公共创新服务者、开放协同协调者三个有限身份的介入,推进军、产、学、研、用各环节需求衔接,加快推进政—军—产—学—研—介—金—用无缝对接,加速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开放度与协同度,着力构建虚实融合的社群化协同创新圈。同时,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研究制定关联全球高端创新、辐射低端发展的“双创”促进政策,打造集“科研、产业、投融资、创业孵化、社会认同”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三)“六链合一”:需求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信息链与创新链的“六链合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创新驱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管理等要素以各种形式形成“新组合”,并转变成新的“生产函数”。梳理广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创新需求、产业链创新人才、资本、信息需求,并沿产业链与社会发展链,编制各环节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创新性组合需求,通过组织形式创新或研发模式创新,沿链产业链与需求链布局创新链,沿创新链整合人才链、资本链、信息链,实现“六链合一”,形成创新合力。 织梦好,好织梦
(四)“四维创新”:以思路创新引领机制创新、开放创新,助推平台与业态创新 内容来自dedecms
1.思路创新。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基本走势与国内“双创”的机会,树立以市场换创新、生态换创新、资源换创新、机制换创新的“新四换”理念。摒弃专盯传统产业、过去储备与区内存量的往后看、关门看的创新驱动定势,以全球视野制定适合广西的创新驱动发展路线图,并集中力量解决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突出的重大科技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及体系建设问题。重点围绕广西新常态下跨越发展的创新需求,寻找、识别并确立创新驱动的切入点,筛选出与世界差距最小、但影响广西未来产业整体升级、集体突破的潜力型新兴产业技术,绘制出该产业技术创新的全球价值链及各环节创新要素流聚图,明确广西在该产业中的位置、可以突破的空间以及切入的接点。同时,绘制“发明创造→专利确权→资本筛选→生产制造→全球营销”链条,集中有限创新力量,集中从最佳接点切入、突破,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安排。
2.机制创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在创新驱动中的关系,围绕创新链布局改革链。剔除影响创新驱动的市场环境、科技管理、产业政策、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打破行业垄断,破除“玻璃门”“弹簧门”,释放市场活力。重点深化科技资源配置、市场选择技术、创新人才激励、科技与金融结合及创新执行考核五大机制创新,强化新产品市场推广支持,发挥市场在传递创新、扩散创新、转化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平衡供需侧重创新政策,不断激发公共需求、主体需求、私人需求以及市场认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市场培育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3.平台与业态创新。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及创新经济发展趋势,打造多个能提至“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性平台。重点针对周边环境及广西产业转型需要,创新现有国家平台建设方式与高端要素引进渠道,丰富中国一东盟信息港的战略内涵,加快众创空间等大众创新平台建设。甄别现行产业的结构性缺陷,绘制现有产业全景价值链,准确掌握当地产业长度、宽度、厚度及位置,研究当地现有产业的上升空间与跨界融合机会,推出“互联网+传统产业”“新兴科技+传统产业”“互联网+新兴产业”行动计划,突出发展机械装备、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电子信息、有色冶金四大优势支柱产业的新业态、新价值链,推进产业科技深度创新。
4.开放创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制定全球创新版图融入计划,实施通道+创新、战略支点+创新、门户+创新及互联网+创新等“开放+创新”工程。发挥东博会、南宁渠道、“三基地一中心”等广西面向东盟的先导优势,把握东盟国家的创新基础及合作需求,优化面向东盟的“一廊二区”创新合作布局。制定面向未来和全球竞争的“技术路线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并与国内外创新集聚区建立点对点的创新关联网络,打通北部湾对外开放“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广西的门户优势,推动国内产业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建立区域性国际产业合作创新中心,力推优质产能合作。选择多个高端产业,整合资源,利用万物互联的趋势,构建“合作研发→本地智造→全球营销”的开放式培育链条,重点加快跨境电商、跨境金融及跨境信息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加快打造跨境产业链,形成区域性国际开放型创新经济新高地。
注释: 本文来自织梦
1、俞正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载于《求是》2012年第17期第3至6页。
2、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资料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5-03/28/c_1114793986.htm,2015-03-28/2016-05-13。
3、胡进《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走活广西发展这盘棋》,http://finance.takungpao,com/hgjj/q/2015/0309/2939150.html,2015-03-28/2016-05-13。 copyright dedecms
4、8、黄宝中《广西科技进步水平变动趋势及其成因分析》,载于《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年第8期第4至9页。 本文来自织梦
5、李新雄《广西拥有发明专利7749件,每万人拥1.64件发明专利》,资料来源 :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51018/newgx5622dcd1-13751070.sNml,2015-10-18/2016-05-19。 内容来自dedecms
6、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14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资料来源:http://www,gxzKgov.cn/zjgx/jjfz/tjsj/jjyx/201502/t20150212_438523.htm。
本文来自织梦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资料来源: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dpcgb/qgkjjftrtjgb/201410/t20141023_628330.html。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