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我国城乡低保制度现状
发布时间:2019-01-17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20多年发展历程,对于支持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城乡低保制度政策效果 copyright dedecms
1.低保受益人群逐年扩大。 copyright dedecms
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无论城市低保还是农村低保覆盖人群越来越多,保障户型结构向小户型转变,使城市居民中的孤寡老人、“三无”对象进一步得到保障。2005年,纳入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共有994.7万户,2234.2万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户型结构向小户型转变,使城市居民中的孤寡老人、“三无”对象进一步得到了保障,城市低保对象连续3年稳定在2200多万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2016年底,全国有城市低保对象855.3万户、1480.2万人。与2005年相比,城市低保户数下降14.01%,人数下降33.75%。2005年底,全国有13个省份、1308个县(市)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825.0万村民、406.1万户家庭得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016年,全国有农村低保对象2635.3万户、4586.5万人,与2005年相比,农村低保户数增加401.18%,人数增加455.94%。
织梦好,好织梦
2.保障标准不断提高。 内容来自dedecms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逐年提高。2016年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494.6元/人·月,比2005年提高3.17倍。2005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136元/人·年。2016年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3744.0元/人·年,比2005年提高3.3倍。尽管城乡低保标准偏低,但对于解决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3.各级政府财政对城乡低保的投入大幅增加。 copyright dedecms
城乡低保制度是社会保障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消除贫困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执政党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执政理念,加大财政对城乡低保的投入成为各级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责。据民政部统计,各级财政投入城市低保资金2007年为277.4亿元,2016年增加到687.9亿元,2013年曾达到765.7亿元,2016年比2007年增长2.48倍。各级财政投入农村低保的资金2007年109.1亿元,2016年增加到1014.5亿元,9年增长9.3倍。
当前城乡低保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容来自dedecms
1.政策设计本身存在诸多不足。 织梦好,好织梦
(1)低保对象识别困难。贫困家庭收入难以核定,而且收入动态变化难以掌握。目前,民政部门委托的街道或乡镇干部主要通过走访和群众反映了解贫困家庭的状况,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给低保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
copyright dedecms
(2)低保政策存在“福利依赖”和养“懒汉”现象。低保政策缺乏激励脱贫的内在机制,使得得到低保资格的家庭不愿意放弃政府低保照顾,甘愿长期接受低保救助。而且,低保待遇发放是按低保标准与家庭人均收入差额发放,一方面会出现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家庭拿到的低保补助就会越少,另一方面家庭人口越多的得到的低保补助越多,甚至出现“低保养多生”的怪圈。据民政部统计,2017年第二季度我国城市领取低保金人数1396.02万人,其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老人及未成年人共计476.25万人,占城市低保人数的34.11%。除去大病、意外灾害、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特殊贫困人口外,仍有不少成年人和在职人员享受城市低保补助。2017年第二季度农村低保人数4367.97万人,其中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共计2785.55万人,占农村低保人数的63.72%。除去大病、意外灾害、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特殊贫困人口外,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在低保人数中占12%左右,说明现行低保政策存在“养懒”现象。
本文来自织梦
(3)城乡低保标准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管通过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但在各项经济指标中仍然反映出这种差别,在城乡低保政策制定与实施中也不例外。据统计,9,005年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达到每月156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94.67元,城市低保标准高出农村低保标准64.78%;2016年,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494.6元/人·月,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每人每月312元,城市低保标准比农村低保标准高出58.55%。尽管2016年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略有降低,但城乡低保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2.低保政策执行主体弱化,工作不到位。 本文来自织梦
(1)央地工作矛盾突出。低保政策法规权在中央,但资金供给由地方承担,富的地方可以承受,而且还可能提高低保发放标准,穷的地方则可能少发甚至不发放,出现地区间低保资金发放差距较大的问题,客观上存在对中央财政的财力依赖。
织梦好,好织梦
(2)部门利益掣肘。低保政策制定与实施需要民政、财政、人社、统计多部门配合,但实践中由于各部门都有自身利益诉求和工作目标,具体操作中往往出现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的现象。比如民政部与财政部在低保资金供需方面的矛盾、低保政策制定者执行的矛盾、对低保对象审核工作难以协调的矛盾等,都会造成低保政策实施不到位、低保资金浪费等问题。况且,中央低保政策经过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府各自根据自身利益的选择,才最终发放给低保对象,每级政府又有多个部门参与,资金截留与政策走样问题屡见不鲜。
(3)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给低保工作留下隐患。低保工作的基层是指街道和乡镇负责低保工作的社会事务办,管理事务多,人手少,兼职多,对低保知识了解不多、待遇低,使得乡镇社会事务办人员积极性低,工作效率低,难留住人。加上村和社区的支书和村干部在执行低保政策中往往“一言堂”,主观随意性大,“人情保”“关系保”屡见不鲜,导致低保政策走样,真正需要的家庭得不到照顾,群众意见大。 本文来自织梦
3.财政支持低保政策实施的手段单一,力度欠佳。 内容来自dedecms
低保工作能否有效运行,不仅取决于民政部门工作是否做细,也取决于财政支持力度的大小和手段多样化。目前,低保资金的供应基本上由同级财政安排决定,容易出现财政能力低的地方安排低保资金就少,财政能力强的地方安排的低保资金就多,导致低保资金供应和低保标准的地区差别较大。
copyright dedecms
财政部门对低保对象的支持局限于低保补贴,而对低保对象从事创业与就业的支持政策不明确。如低保户创业和就业的启动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支持政策不明确,对他们创业和就业给予一定免税期支持,低保户劳动力就业前的免费职业培训,这些支持政策不配套,就会使低保对象长期依靠低保金维持生存,形成养懒的低保机制,缺乏对他们创业和就业的支持与激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央和省级财政在财政体制上没有专门考虑对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给予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照顾,使一些贫困地区因为财政窘迫而无法提高低保补贴标准,使低保户的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加深低保户的贫困程度,与中央倡导的让广大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意愿是矛盾的。
同时,财政部门对民政部门提出的低保资金需求跟踪调查与审核不严,致使一些列入低保范围的虚假因素得不到有效制止和清除,助长低保工作的虚报冒领行为,使低保机制丧失社会关怀的作用与信誉。(nc-1820180831)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