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
2010年第三季度经济热点追踪
发布时间:2010-10-27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宏观经济 浏览:次【字体: 大 中 小】
style="width:100%">一、经济增长回落态势放缓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今年以来,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以及宏观调控紧缩政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及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不过,从各季回落的幅度看,经济增速放缓的势头开始减慢,三季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
从相关指标看,三季度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在经过上半年的大幅回调,今年6月份以来基本稳定在13.5%左右。出口从5月份的48.5%下降至9月份的25.1%,但投资和消费名义增速保持了稳定增长状态,扣除价格因素之后,前三季度投资实际增速仅比上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消费实际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经过连续3个月下降,于8月份开始重拾升势,9月份PMI为53.8%,比上月提高2.1个百分点。三季度企业家信心和企业景气指数也都出现上扬,这些预示着未来经济的较好表现。
展望未来,从外部发展环境看,今年二季度以来,美国、欧洲及日本等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尽管出现反复,但“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全球经济将维持温和的增长态势,预计四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将下降至20%左右。从内需增长形势看,受收入实际增速下降和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降低影响,消费实际增速将持续回落,预计2011年消费实际增速将下降至13%左右。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各地重大规划项目的陆续开工实施,将刺激投资增速不断提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较大,投资空间较大,对2011年投资高增长将形成重要支撑。2011年投资将保持前低后高的较快增长态势,预计全年投资增速在24%左右。
综合判断,2010年四季度经济增长将略高于8.5%,全年经济增长10%左右。2011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将达到本轮短期调整的底部,二季度开始企稳回升,全年经济增长9%左右。
图表 1 2007年以来GDP累计同比增长变化趋势 单位:%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数据来源:国研网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9%。其中,9月CPI同比上涨3.6%,涨幅创23个月新高。
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是影响9月份CPI上涨的主要原因。其中,翘尾因素对CPI影响1.3个百分点,占同比涨幅的36%;新涨价的因素占CPI同比涨幅的64%。与上个月相比,翘尾因素影响略有下降,新涨价因素影响则略有扩大。新涨价因素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和居住价格的上涨,这两个因素贡献了90%。受自然条件不利因素影响,9月份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鲜菜价格、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粮食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8%、5.4%、12.1%,食品价格的上涨带动了CPI上涨。
从当前形势看,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的上行和下行因素并存。
上行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期美元贬值刺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给国内生产带来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二是国内劳动力成本及原料价格上涨,对成本推动性通胀产生较大的压力。
copyright dedecms
下行因素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预计今年秋粮再获丰收,从而为保持粮价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产能过剩、需求疲弱的情况依然存在;三是翘尾因素影响将逐渐减弱。
综合来看,影响物价走势的下行因素要强于上行因素。随着灾害性天气影响的减弱、政府重拳打击游资炒作和积极调控库存储备效果的显现,未来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将受到抑制。另外,在国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居住价格有望平稳回落,而近期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将有助于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加上翘尾因素的逐渐弱化,预计CPI在四季度将见顶回落。
不过,尽管年内CPI见顶回落是大概率事件,但从长期看,通胀压力依然较大。首先,未来自然灾害、季节性和节日因素仍将推动食品价格阶段性上涨,而土地供给受限、生产成本上升因素决定了食品价格长期稳定上行的趋势;其次,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带动服务品价格上涨,资源价格改革则将加大物价上涨的压力;最后,发达经济体正在酝酿或实施的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全球流动性的泛滥,成为新兴经济体通胀的主要风险之一。为此,如何把握好政策调控的尺度,处理好保经济增长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课题。
图表 2 2008年以来CPI当月同比变化趋势 单位:%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数据来源:国研网
9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迭创新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
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首先,中国经济稳健的基本面赋予了人民币升值的潜力。8月份,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中国贸易顺差连续三个月超过200亿美元,顺差的不断累积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而中国物价的不断走高,加剧了市场对央行加息的预期。在套息和套利双重利益诉求下,人民币成为国际投机资金的追捧对象。
其次,在美元不断走低的情况下,人民币承受着被动升值的压力。近期美国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出现放缓的迹象。在经济复苏疲软、失业率依然高企及通胀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美联储正在酝酿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上美国高额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美元贬值的压力不断加大,进而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dedecms.com
最后,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需要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众议院筹款委员会“莱恩—莫菲”草案(HR2378)发起人Tim Ryan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低估可能最高达40%,相当于中国出口商品被补贴了40%,美国出口至中国的商品则被征收了附加关税。在2001年至2008年间,美国国内因此损失的就业岗位达到240万个,使美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下降至不足10%。因此,美国有众多学者和官员认为,出于全球经济平衡的需要,人民币有必要进一步升值。
当前,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外部的压力和矛盾。但是,大幅、快速的升值显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劳动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外需不振等一系列冲击之下,控制好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节奏,帮助出口企业走出困境,稳定中国经济的出口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 3 2010年6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走势变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数据来源:国研网
今年6月以来,全球多个地区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其中,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世界主要产粮区遭遇了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小麦减产可能接近三成。而加拿大降雨过度,欧洲部分小麦产区遭遇旱灾,澳大利亚闹起蝗灾,以及中国西南干旱、南北方洪灾等不利因素,也加剧了市场对全球范围内农产品减产的预期。受此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出现暴涨。
推动本轮全球粮价大涨的原因:一是极端气候致使俄罗斯等世界主要产粮区粮食减产,进而迫使这些国家或地区实行粮食出口限制措施,导致全球粮食供给紧张局面加剧;二是在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借助欧洲小麦减产、俄罗斯出口限制等题材,投机资金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另外,全球粮价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造成的冲击也有限。主要是国内外粮食市场关联度较小,我国除大豆外,小麦、玉米、大米等品种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产量的1%,由于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因此国内粮价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不大。另外,国内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库存充裕,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8%安全水平,可以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粮价波动的冲击。
内容来自dedecms
五、房地产二次调控在要求相关主管部门应规范编制拟供地块出让方案的同时,通知特别强调严格制定土地出让的规划和建设条件,明确土地出让后,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更改规划和建设条件。
此次严格住房建设用地出让管理的措施还包括严格土地竞买人资格审查,对发现并核实竞买人存在伪造公文骗取用地和非法倒卖土地、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因企业原因造成土地闲置一年以上、开发建设企业违背出让合同约定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等的违法违规违约行为的,在结案和问题查处整改到位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必须禁止竞买人及其控股股东参加土地竞买活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严格划拨决定书和出让合同管理方面,通知提出,各类住房建设项目应当在划拨决定书和出让合同中约定土地交付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建设,自开工之日起三年内竣工。综合用地的,必须在合同中分别载明商业、住房等规划、建设及各相关条件。
除严格住房建设用地出让管理之外,通知还要求相关部门强化住房用地和住房建设的年度计划管理,要在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选择地块,探索以划拨和出让方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地建房、逐步与廉租住房并轨、简化并实施租赁住房分类保障的途径。在房价高的地区,应增加中小套型限价住房建设供地数量。
去年年底以来,针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国家从坚决遏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目前来看,这些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已产生较大影响。《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住房建设用地管理,保障土地供应,加强保障住房建设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