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贷比指标取消,银行走向市场化 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 />

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季度分析报告 > 2015年第二季度经济热点追踪

2015年第二季度经济热点追踪

发布时间:2015-08-03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宏观经济 浏览:【字体:

style="width:100%">

一、存贷比指标取消,银行走向市场化

本文来自织梦

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这是我国的金融体制在走向“完全的市场化”过程中的又一重要步伐。 织梦好,好织梦

从历史背景看,存贷比指标出现的目的在于控制银行信贷的快速增长。存贷比指标的设立在2004年后我国外汇占款急剧增加的情况下,确实有助于抑制银行信贷的快速增长。然而从2010年开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与GDP之比降低至4%以内,外汇占款不再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在此情况下,继续将存贷比作为监管指标,其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抑制作用日益显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存贷比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价格上。自去年以来,央行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MLF(中期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投放基础货币,以图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然而从效果上看,最后大幅降低的只是金融市场利率,传统存贷款市场利率降幅并不明显。由此导致的问题在于金融市场上短期资金流动性泛滥,长期资金成本维持高位,存贷款市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资金价格都维持高位。在此情况下,充裕的短期流动性进入股市,造成股市出现“疯牛”的现象,而另一面实体经济依然不得不面对较高的资金成本。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次取消存贷比考核指标从长期看,对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